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接种初期接种场所运转情况,估算大人群接种需求。方法通过"北京市新冠疫苗接种信息系统"和日报表,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1日至2月11日接种量、接种场所数。问卷调查1月1日至21日接种场所的运行情况,访谈调查10名区级/预防接种门诊免疫规划负责人。描述性分析接种场所运行指标,估算180 d内完成全市70%~90%的≥18岁人群全程接种的场所需求。结果全市接种场所数波动在418~582家,临时接种场所(固定临时接种点和上门接种)数:预防接种门诊数由0.5:1升至1.4:1。固定临时接种点累计接种量占57.1%,接种点工作人数(17人)、运转天数(14 d)、接种量(5 955剂)高于预防接种门诊(12人、8 d和907.5剂)和上门接种点(12人、2 d和910剂)。完成≥18岁人群接种需新增122~215个固定临时接种点。结论固定临时接种点在本次接种中起主要作用,大人群接种建议增加固定临时接种点。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群体性预防接种 接种场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2019年北京市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 MV)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通过北京市麻疹实验室网络收集2015—2019年麻疹病毒阳性咽拭子标本,提取病毒核酸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N基因C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获得基因序列同WHO麻疹病毒基因型代表株、中国和其他国家D8基因型参考株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对D8和B3基因型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5—2019年全市麻疹病毒基因型鉴定株546株,其中H1a基因型531株,疫苗株5株,B3基因型1株,D8基因型9株,其中8株为2019年流行株。本土株H1a基因型MV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为91.5%~100.0%和73.6%~100.0%。2019年8例D8基因型麻疹病例均为成人,其中2例为一起暴发疫情,其余6例为散发病例。结论输入性D8基因型成为2019年北京市MV主要流行基因型;2015—2019年随着麻疹发病下降,本土基因型H1a已经不占优势,而其他不同基因型输入,形成混合流行的趋势,建议在消除麻疹工作中,不仅要努力阻断本土麻疹病毒传播,更要防控非本土基因型病毒输入和持续传播,避免其逐渐演化为优势毒株而建立本土传播的风险。

  • 标签: 麻疹 麻疹病毒 H1a基因型 D8基因型 B3基因型 分子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1~12岁健康儿童接种1剂水痘减毒活疫苗保护效果(VE),探索运用GRADE(Grades of Recommendation,Assessment,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证据质量评级方法评价疫苗效果观察性研究。方法检索2019年以前关于中国1~12岁健康儿童1剂水痘减毒活疫苗VE的文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Meta分析计算水痘疫苗VE,对研究类型、是否为暴发疫情、文献质量、年龄分亚组计算VE。采用GRADE方法评价整合证据质量。结果共纳入32篇文献,合并后VE值为75%(95%CI:68%~80%),亚组分析暴发疫情VE(66%,95%CI:57%~73%)低于非暴发疫情[85%(95%CI:78%~89%)],<6岁儿童VE[84%(95%CI:77%~89%)]高于≥6岁儿童VE[60%(95%CI:51%~68%)],不同研究类型、不同文献质量的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整合证据评级VE证据质量为"极低",分别在偏倚风险和不一致性方面降一级,在间接性、不精确性和发表偏倚方面未降级。结论中国1~12岁健康儿童1剂次水痘减毒活疫苗可提供中等水平保护,但≥6岁儿童VE明显降低,建议对<6岁儿童开展2剂次水痘疫苗接种。GRADE的证据质量评级方法可用于疫苗效果的观察性研究,建议制定观察性研究技术指南,提高证据体的整体质量。

  • 标签: 水痘减毒疫苗 疫苗保护效果 系统评价 GRADE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免疫程序策略调整前后北京市2012、2014、2016和2018年脊灰疫苗免疫效果和疫苗效价。方法按照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选择朝阳区和延庆区,2014选择丰台区和大兴区,2016年选择通州区和平谷区,2018年选择东城区和顺义区的预防接种门诊作为监测点,选取在监测点内完成3剂脊灰疫苗基础免疫后4~8周的儿童为监测对象,共292名,其中2012和2014年为策略调整前,免疫程序为3剂3价脊灰病毒减毒活疫苗(tOPV)全程免疫;2016和2018年为策略调整后,免疫程序为1剂脊灰病毒灭活疫苗(IPV)与2剂2价脊灰病毒减毒活疫苗(bOPV)序贯免疫。采集1.0 ml静脉血,检测Ⅰ和Ⅲ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滴度。采用随机数字法,从监测点随机抽取疫苗标本,每年9份(2012年为8份),检测疫苗效价并进行比较。结果292名儿童的年龄[M(P25,P75)]为5(5,6)月龄,男女比为1.04(149/143)。2012、2014、2016和2018年监测对象分别为66、72、68和86名,基础免疫后,除2014年Ⅰ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为98.61%(71名),其余年份Ⅰ和Ⅲ型均为100%;2016和2018年Ⅰ和Ⅲ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滴度整体高于2012和2014年(P值均<0.001)。2012和2014年tOPV的效价为(6.05±0.15)和(6.16±0.12)lgCCID50/粒,2016和2018年bOPV的效价为(6.88±0.21)和(6.26±0.14)lgCCID50/100 μl(P<0.001)。结论北京市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调整前后,tOPV全程免疫和IPV-bOPV序贯免疫程序的疫苗基础免疫抗体阳性率相当,IPV-bOPV序贯免疫程序产生的脊灰抗体水平更高,调整后2016年bOPV效价高于调整前tOPV效价,但2018年bOPV效价下降。

  • 标签: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口服 疫苗效果 疫苗效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