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间质性肺疾病(IL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为SLE的住院患儿11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肺部高分辨率CT表现分为SLE-ILD组(18例)及SLE-非ILD组(93例)。采用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2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SLE-ILD的危险因素。结果SLE-ILD的发病率为16.2%(18/111例)。SLE-ILD组与SLE-非ILD组在病程[14.00(12.00~24.25)月比1.00(1.00~2.00)月]、浆膜炎[55.6%(10/18例)比8.6%(8/93例)]、活动后气促[83.3%(15/18例)比25.8%(24/93例)]、神经系统损害[27.8%(5/18例)比6.5%(6/93例)]、心血管系统损害[38.9%(7/18例)比9.7%(9/93例)]、红细胞沉降率增快[66.7%(12/18例)比31.2%(29/93例)]、补体C3下降[88.9%(16/18例)比62.4%(58/93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88.9%(16/18例)比18.3%(17/93例)]、抗Sm抗体阳性[61.1%(11/18例)比15.1%(14/93例)]、抗核糖核蛋白抗体(抗RNP抗体)阳性[66.7%(12/18例)比16.1%(15/93例)]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浆膜炎(OR=30.535,95%CI:2.167~430.336,P=0.011)、活动后气促(OR=55.115,95%CI:1.177~2 579.852,P=0.041)、ANCA阳性(OR=65.090,95%CI:4.488~944.071,P=0.002)及抗RNP抗体阳性(OR=10.007,95%CI:1.362~73.500,P=0.024)是SLE-ILD的危险因素。结论SLE患儿病程越长,ILD发病率越高;浆膜炎、活动后气促、ANCA阳性及抗RNP抗体阳性可能是SLE-ILD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间质性肺疾病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乙型流感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重度流感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甲、乙型流感肺炎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混合感染病原,并探讨重度流感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1)在711例流感肺炎患儿中,甲、乙型分别占65.1%、32.9%;春季、夏季以乙型Victoria系占优势,秋季以甲型H3N2占优势,冬季以甲型H1N1占优势;<1岁、~3岁以甲型流感占优势,~6岁甲型、乙型流感所占比例相近,>6岁以乙型流感占优势。(2)乙型流感患儿出现消化道症状高于甲型流感(53.4%比44.7%,χ2=4.728,P=0.030),但肺部出现湿啰音、喘鸣音的比例低于甲型流感(70.5%比80.1%、25.6%比36.9%,χ2=8.945、8.093,P均<0.05)。(3)乙型流感患儿出现淋巴细胞绝对计数降低的比例高于甲型流感(5.6%比1.9%,χ2=6.633,P=0.010)。(4)乙型流感混合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甲型流感(23.9%比10.8%,χ2=20.789,P<0.001),混合病毒、细菌感染率低于甲型流感(8.1%比15.8%、41.9%比50.1%,χ2=7.934、4.221,P均<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岁(OR=1.886,95%CI 1.149~3.096,P=0.012)、LDH升高(OR=1.736,95%CI 1.080~2.790,P=0.023)、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OR=2.762,95%CI 1.669~4.571,P<0.001)、CD3+百分比降低(OR=6.019,95%CI 3.993~9.331,P<0.001)是发生重度流感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流感病毒肺炎住院患儿中,乙型流感与甲型流感患儿感染年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混合感染存在一定差异,临床中需警惕重度流感肺炎的发生。

  • 标签: 儿童 甲型流感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 重度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冠疫情前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特征和病原学变化,为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以2020年1月31日为时间节点,回顾性分析新冠疫情前(2019年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为2019-2020组)与新冠疫情后(2020年2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为2020-2021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因毛细支气管炎住院的患儿临床特征和病原学变化。收集病历资料比较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收集鼻咽分泌物检查结果,比较病原学构成差异。结果2019-2020组纳入285例患儿,2020-2021组纳入190例患儿。两组患儿性别、月龄、入院前病程、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20-2021组中/重度病例的比例低于2019-2020组[10.53%(20/190)比21.75%(62/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62,P<0.05)。2020-2021组鼻塞流涕症状比例高于2019-2020组、2020-2021组胃肠道症状(呕吐、腹泻)比例低于2019-2020组[57.37%(109/190)比47.37%(135/285)、15.79%(30/190)比24.56%(70/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563、5.278,P均<0.05);两组患儿发热、呼吸困难症状比例以及气促、紫绀体征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20-2021组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低于2019-2020组[4.15(2.90~5.60)比6.70(4.20~2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757,P<0.05);两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嗜酸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20-2021组患儿病原体总检出率、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混合感染率均低于2019-2020组[65.26%(124/190)比75.09%(214/285)、14.21%(27/190)比30.18%(86/285)、6.32%(12/190)比15.09%(43/285)、16.84%(32/190)比25.61%(73/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361、16.026、8.568、5.094,P均<0.05);2020-2021组患儿鼻病毒阳性率高于2019-2020组[13.16%(25/190)比4.91%(14/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5,P<0.05);两组患儿偏肺病毒、博卡病毒、副流感病毒3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新冠疫情前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特征和病原学发生了变化,疫情防控措施有助于减少相关病原体的传播和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 标签: 儿童 毛细支气管炎 新冠疫情 临床特征 病原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检出情况、流行规律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10 51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病史及鼻咽分泌物,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RV。结果HRV总检出阳性率为14.2%(1 493/10 514),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6,P=0.157);2013年至2019年HRV各年检出率分别为9.7%、14.6%、19.1%、18.6%、18.1%、11.0%、11.4%,HRV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580,P<0.001);HRV全年散发,具有明显季节性,以夏秋两季检出率最高(6月~11月),其次为春季,冬季最低;28 d~6月龄、~2岁、~7岁、>7岁组HRV检出率分别为14.2%、15.5%、13.5%、9.8%,各年龄段HR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24,P<0.001);2岁以下儿童HRV阳性检出率较高(χ2=7.711,P=0.005)。HRV引起呼吸道感染可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以支气管肺炎为主(68.9%),其次为支气管炎(13.2%),混合其他病毒感染比HRV单一感染更易出现喘息及肺部啰音(χ2=9.483、10.821,P=0.024、0.013),混合支原体感染比HRV单一感染更易出现发热及大叶性肺炎(χ2=51.585、96.060,P均<0.001);57.8%患儿白细胞升高,CRP增高者(CRP>15 mg/ml)占15.6%,白细胞、CRP增高在2岁以下儿童更为明显(χ2=26.097、55.973,P均<0.001)。结论HRV是近七年来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重要病原之一,全年均可发生,流行高峰在夏秋季,2岁以下儿童多见,临床表现多样化,混合其他病原感染的患儿临床症状更重。

  • 标签: 儿童 鼻病毒 呼吸道感染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塑型性支气管炎(PB)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经支气管镜确诊的有塑型形成的MP肺炎(MPP)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与同期无塑型形成的MPP患儿进行比较,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MP感染致PB的危险因素。结果306例MPP患儿中PB组50例,非PB组256例。PB组患儿年龄[(82.74±35.17)个月比( 66.63±35.67)个月]、中性粒细胞比例(N)(0.705 8±0.139 1比0.605 7±0.162 6)、C反应蛋白(CRP)[17.40(10.21,42.86) mg/L比11.43(4.55,23.66) mg/L]、D-二聚体(DD)[1 071(279.5,2 386.5) μg/L比523(233.0,1 099.5) μg/L]、乳酸脱氢酶(LDH)[491.1(342.3,607.4) U/L比394.9(319.1,512.8) U/L]、红细胞沉降率(ESR)[25.0(17.0,36.0) mm/1 h比15.5(9.0,28.0)mm/1 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3.5(26.1,49.3) U/L比29.2(24.0,37.2) U/L]、丙氨酸转氨酶(ALT)[19.1(11.45,31.50) U/L比13.6(10.30,23.15) U/L]、IgA[1.46(0.98,2.12) mg/L比1.15(0.64,1.60) mg/L]、CD3-CD(16+56)+ (0.155 0±0.088 6比0.120 2±0.071 5)、过敏史[44.0%(22/50例)比25.8%(65/256例)]、混合感染[38.0%(19/50例)比24.6%(63/256例)]、镜下黏膜糜烂[10.0%(5/50例)比2.3%(6/256例)]等方面均高于非P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过敏史(OR=5.604,95%CI:1.937~16.216)、年龄(OR=3.142,95%CI:1.425~6.929)、N(OR=2.387,95%CI:1.088~5.238)、CRP(OR=3.959,95%CI:1.072~14.662)、DD(OR=7.824,95%CI:2.824~21.673)是MP感染致PB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其中年龄、N、CRP、DD的临界值分别为64个月、0.70、35 mg/L、2 000 μg/L。结论MP感染后发生PB往往见于年龄较大、有过敏体质的儿童,存在更强的炎症反应、免疫紊乱及高凝状态。

  • 标签: 肺炎支原体肺炎 支气管镜 塑型性支气管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百日咳综合征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影响住院危险因素,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9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489例百日咳综合征患儿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等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影响住院危险因素。结果年龄<3个月占53.17%,3~6个月占24.13%,>6个月占22.70%。患儿均有痉挛样咳嗽,其他症状发生率依次为喘息32.11%、咳嗽后青紫7.16%、呼吸困难3.27%、咳嗽后吸气性回声2.04%。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升高占75.05%,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占73.62%,CRP升高占13.29%,血小板计数升高占85.89%。病原学检测阳性率61.15%,病毒检出率为35.58%,细菌检出率为30.47%,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为13.70%,单一病原排序前5位是鼻病毒(24.57%)、肺炎支原体(16.46%)、肺炎链球菌(10.57%)、呼吸道合胞病毒(8.85%)、流感嗜血杆菌(8.11%);混合感染占17.79%,其中病毒混合细菌占62.07%,病毒混合肺炎支原体占19.54%,细菌混合肺炎支原体占13.79%,病毒、细菌及肺炎支原体混合占4.60%。季节以春、夏季最为多见,占73.00%,其次为秋季19.02%,冬季7.98%。住院≥14 d的患儿中重症肺炎、先天性气道发育畸形、先天性心脏病、胃扭转、喘息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住院<14 d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54.920、13.986、4.770、19.966、6.891,P均<0.05)。结论百日咳综合征多见于6个月以下患儿,以春夏季多见,痉挛样咳嗽是特征性临床表现,血常规提示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升高,感染病原依次是病毒、细菌和肺炎支原体,前3位病原体依次是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年龄<1岁易发生混合感染。有喘息症状、病情重、有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先天性心脏病、胃扭转是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百日咳综合征 临床特点 病原学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腺病毒肺炎是一种相对严重的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部分会发展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该病是小气道上皮炎症损伤和异常修复导致的慢性气流受限综合征,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早期诊断和干预对预后有益。现就腺病毒肺炎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腺病毒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病毒肺炎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腺病毒肺炎患儿,按是否发展为BO分为BO组与非BO组,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的腺病毒肺炎住院患儿共266例,发展为BO的患儿37例(13.9%)。BO组年龄小于非B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8.0,17.5)月龄比32.0(13.0,48.0)月龄,P<0.001];BO组早产儿比例[10.8%(4/37例)比3.1%(7/229例),P=0.028]、有基础疾病的比例[21.6%(8/37例)比4.4%(10/229例),P<0.001]、有过敏性疾病的比例[35.1%(13/37例)比20.1%(46/229例),P=0.041]高于非B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O组热程较非BO组长[10(4.0,13.5) d比6(4.0,9.0) d,P=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组出现喘息、气促、低氧血症症状患儿多于非BO组[81.1%(30/37例)比27.9%(64/229例),P<0.001;64.9%(24/37例)比5.7%(13/229例),P<0.001;59.5%(22/37例)比6.6%(15/229例),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O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免疫球蛋白G水平、CD3-CD19+淋巴百分比高于非BO组[(364±104)×109/L比(297±105)×109/L,P=0.001;6.74(4.92,10.16) g/L比5.93(1.00,8.04) g/L,P=0.016;(33.5±15.3)%比(26.1±10.2)%,P=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O组CD3+CD4+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非BO组[(29.1±8.0)%比(32.5±9.4)%,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组混合细菌感染比例高于非BO组[37.8%(14/37)比16.6%(38/229),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26个月、合并基础疾病、早产史、病程中出现喘息、气促、低氧血症为腺病毒肺炎后BO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4.808、30.667、7.558、3.909、8.842、8.607,均P<0.05)。结论年龄<26个月、有早产史、合并基础疾病、表现为喘息、气促及低氧血症是腺病毒肺炎后BO的独立危险因素,当临床上患儿符合上述表现时,需尽早行高分辨CT明确是否发生BO。

  • 标签: 腺病毒肺炎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危险因素 儿童
  • 简介:<正>那一缕缕幽深辽远的气息,牵拌着我,萦绕着我,让我放下一身奔波的疲倦与积蓄的愁绪,神清气爽地扑入了她的不抱——慕蠡洞初次相识,慕蠡洞的见面礼就令我颇感敬佩,那一块块千奇百怪的巨石佣簇在一起,而巨石的缝隙间,却挺立着几颗嫩绿的青草!那是小草们怎样挤出石缝,储藏一冬的生命之绿啊,可一到初春,他们就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出来,顽强地挺立在石

  • 标签: 顽强不屈 初一学生 青翠欲滴 卜人 造型师 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