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调查了PICU住院的不同种族/民族癌症患儿存活是否存在差异。设计使用来自报告中心的虚拟儿科系统(virtual pediatric systems,VPS)数据进行回顾性多中心分析。采用混合效应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人口学信息,儿科死亡风险(PRISMⅢ)评分和预后变量以评估病死差异。场所135家美国PICUs。对象美国PICUs住院的癌症患儿。干预无。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本研究详细分析了12 232名罕见肿瘤患儿的23 128次PICU入院,占PICU总入院的3%,其中1 610次入院中患儿病死(病例病死7.0%)。非裔美国人(8.5%)和西班牙裔儿童(8.1%)的病死明显高于高加索儿童(6.3%)(P<0.05)。地区分析显示西班牙裔患儿在西部病死较高,而南部的非裔美国人患儿病死较高。与高加索人相比,西班牙裔的肺部疾病病死风险增加(OR:1.39;95%CI:1.13~1.70),而非裔美国人的休克/脓毒症病死风险增加(OR:1.56;95%CI:1.11~2.20)。不同种族/民族患儿间的治疗资源受限情况无差异。对照PRISMⅢ,PICU住院时间,干细胞移植状态,再入院情况,癌症类型(实体、脑、血液),机械通气天数和性别后,西班牙裔(OR:1.24;95%CI:1.05~1.47)和非裔美国人(OR:1.37;95%CI:1.14~1.66)的病死风险明显高于高加索人。结论本文结果显示对照癌症严重度和类型后,患儿种族,民族和发病地区均影响PICU内病死。本文提示有必要进行进一步调查,同时需要重新思考我们对危重非裔和西班牙裔癌症患儿的评估和治疗方法。

  • 标签: 儿科 癌症 种族 PRISMⅢ 健康不平等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尚未明确儿童神经监护中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升高和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降低的治疗目标。基于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制定的现有儿科指南建议目标ICP<20 mmHg且CPP最小值40~50 mmHg,CPP可能有年龄依赖性。本文旨在通过一项大型单中心儿童神经重症监护队列研究确认与院内病死相关的ICP和CPP阈值。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场所一家四级医疗中心的PICU。对象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接受ICP监测的患儿。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ICP和CPP测量数据来自262例神经重症监护患儿(87例TBI,175例非TBI;男性63%;8.3±5.8岁;病死11.1%)。平均ICP和CPP与院内病死相关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AUROC)分别为0.75和0.64。CPP拐点随年龄升高而升高(<2岁=47 mmHg,2~8岁=58 mmHg,≥8岁=73 mmHg)。TBI子集中,与院内病死相关的平均ICP和CPP的AUROCs分别为0.70和0.78。TBI CPP拐点随年龄增加(<2岁=45 mmHg,2~8岁=57 mmHg,≥8岁=68 mmHg)。平均ICP>15 mmHg,男性和TBI与院内病死独立相关(OR 14.23,5.55~36.46;2.77,1.04~7.39;2.57,1.03~6.38;P均<0.05)。平均CPP<67 mmHg和TBI与院内病死独立相关(OR 5.16,2.05~12.98;3.71,1.55~8.91;P均<0.01)。非TBI组平均ICP AUROC 0.77,ICP拐点为15 mmHg,而平均CPP不能预测院内病死。结论本文利用ROC和回归分析确定了院内病死相关的平均ICP阈值,在TBI和非TBI患儿均低于目前基于指南的治疗目标;TBI患儿与院内病死相关的年龄依赖的CPP阈值,高于现有基于指南的推荐目标。尚需远期研究明确因TBI或其他指征行ICP监测患儿的基于数据的ICP和CPP目标。

  • 标签: 颅内 高压 脑灌注压 儿童重症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尚未明确儿童神经监护中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升高和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降低的治疗目标。基于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制定的现有儿科指南建议目标ICP<20 mmHg且CPP最小值40~50 mmHg,CPP可能有年龄依赖性。本文旨在通过一项大型单中心儿童神经重症监护队列研究确认与院内病死相关的ICP和CPP阈值。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场所一家四级医疗中心的PICU。对象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接受ICP监测的患儿。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ICP和CPP测量数据来自262例神经重症监护患儿(87例TBI,175例非TBI;男性63%;8.3±5.8岁;病死11.1%)。平均ICP和CPP与院内病死相关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AUROC)分别为0.75和0.64。CPP拐点随年龄升高而升高(<2岁=47 mmHg,2~8岁=58 mmHg,≥8岁=73 mmHg)。TBI子集中,与院内病死相关的平均ICP和CPP的AUROCs分别为0.70和0.78。TBI CPP拐点随年龄增加(<2岁=45 mmHg,2~8岁=57 mmHg,≥8岁=68 mmHg)。平均ICP>15 mmHg,男性和TBI与院内病死独立相关(OR 14.23,5.55~36.46;2.77,1.04~7.39;2.57,1.03~6.38;P均<0.05)。平均CPP<67 mmHg和TBI与院内病死独立相关(OR 5.16,2.05~12.98;3.71,1.55~8.91;P均<0.01)。非TBI组平均ICP AUROC 0.77,ICP拐点为15 mmHg,而平均CPP不能预测院内病死。结论本文利用ROC和回归分析确定了院内病死相关的平均ICP阈值,在TBI和非TBI患儿均低于目前基于指南的治疗目标;TBI患儿与院内病死相关的年龄依赖的CPP阈值,高于现有基于指南的推荐目标。尚需远期研究明确因TBI或其他指征行ICP监测患儿的基于数据的ICP和CPP目标。

  • 标签: 颅内 高压 脑灌注压 儿童重症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PICU住院期间死亡的严重感染患儿的死亡时机和特点。设计从虚拟儿科系统(virtualpediatricssystem,VPS,LLC)获得大型队列数据,分析其人口统计学,死亡时机,诊断和常用治疗方法数据,重点关注早期死亡(<1 d)患儿。场所前瞻性收集了北美130个PICU的临床记录。对象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患儿,死亡时至少有1项感染相关诊断。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共分析106 464名PICU住院患儿数据。死亡的4 240(4%)名儿童年长于PICU存活患儿。死亡前PICU住院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7.1(2.1,21.3)d,其中635名(15%)儿童早期死亡(PICU入院<1 d)。相比于晚期死亡患儿,早期死亡者年龄较大,更易患脓毒性休克,也更易接受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与晚期死亡患儿相比,早期死亡患儿放弃治疗可能性低。校正年龄、性别、脓毒症严重度、治疗方法(包括CPR,心、肺和肾支持)和每个PICU的入院次数后,本研究发现从急诊科、住院部或转诊医院收入的患儿早期死亡风险显著高于从手术室入院的患儿。结论合并严重感染的PICU住院患儿有较大比例早期死亡,并且在诊断、治疗措施和入院地点上不同于晚期死亡患儿。急诊科是危重患儿的主要来源。了解早期死亡患儿特点可能会为纳入早期死亡高风险患儿的临床试验提供患儿招募依据。

  • 标签: 感染 脓毒症 儿科 病死率 死因 重症监护病房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PICU住院期间死亡的严重感染患儿的死亡时机和特点。设计从虚拟儿科系统(virtualpediatricssystem,VPS,LLC)获得大型队列数据,分析其人口统计学,死亡时机,诊断和常用治疗方法数据,重点关注早期死亡(<1 d)患儿。场所前瞻性收集了北美130个PICU的临床记录。对象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患儿,死亡时至少有1项感染相关诊断。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共分析106 464名PICU住院患儿数据。死亡的4 240(4%)名儿童年长于PICU存活患儿。死亡前PICU住院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7.1(2.1,21.3)d,其中635名(15%)儿童早期死亡(PICU入院<1 d)。相比于晚期死亡患儿,早期死亡者年龄较大,更易患脓毒性休克,也更易接受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与晚期死亡患儿相比,早期死亡患儿放弃治疗可能性低。校正年龄、性别、脓毒症严重度、治疗方法(包括CPR,心、肺和肾支持)和每个PICU的入院次数后,本研究发现从急诊科、住院部或转诊医院收入的患儿早期死亡风险显著高于从手术室入院的患儿。结论合并严重感染的PICU住院患儿有较大比例早期死亡,并且在诊断、治疗措施和入院地点上不同于晚期死亡患儿。急诊科是危重患儿的主要来源。了解早期死亡患儿特点可能会为纳入早期死亡高风险患儿的临床试验提供患儿招募依据。

  • 标签: 感染 脓毒症 儿科 病死率 死因 重症监护病房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加拿大PICUs内患儿活动情况,面临障碍和相关不良事件。设计全国2天点发生研究。场所全加拿大13家PICUs。对象在指定研究日时已在PICU住院至少72h的患儿。干预无。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关注的预后指标包括运动活动性质和发生,康复资源,不良事件以及与下床活动和治疗师提供的活动相关的因素。两家PICUs(15%)有早期临床活动指南,1家(8%)PICU报告有让家属参与患儿活动的正式流程。活动发生为110/137(80%)患者日。最常见形式为下床活动(87/137,64%患者日);46(34%)患者日无主动活动。33%的患者日,治疗师提供了活动。活动最常由护士(74%)和家庭成员(49%)实施。家庭参与与下床活动密切相关(OR 6.4,P=0.001)。插管机械通气患儿在18/50(36%)患者日被动下床活动。但气管插管、血管活性药物输注和年龄≥3岁与未能下床活动独立相关。障碍报告于58/137(42%)患者日,22/387(6%)的活动中发生不良事件。结论活动是常见和安全的,加拿大PICUs中大多数儿童正在下床活动,即使正接受机械通气。家庭参与PICU内康复正在增加。这项研究提供了令人鼓舞的证据,表明可以克服常见障碍以使PICU儿童得以安全活动。

  • 标签: 重症监护 儿科 康复 物理治疗 职业治疗 发育儿科学 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加拿大PICUs内患儿活动情况,面临障碍和相关不良事件。设计全国2天点发生研究。场所全加拿大13家PICUs。对象在指定研究日时已在PICU住院至少72h的患儿。干预无。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关注的预后指标包括运动活动性质和发生,康复资源,不良事件以及与下床活动和治疗师提供的活动相关的因素。两家PICUs(15%)有早期临床活动指南,1家(8%)PICU报告有让家属参与患儿活动的正式流程。活动发生为110/137(80%)患者日。最常见形式为下床活动(87/137,64%患者日);46(34%)患者日无主动活动。33%的患者日,治疗师提供了活动。活动最常由护士(74%)和家庭成员(49%)实施。家庭参与与下床活动密切相关(OR 6.4,P=0.001)。插管机械通气患儿在18/50(36%)患者日被动下床活动。但气管插管、血管活性药物输注和年龄≥3岁与未能下床活动独立相关。障碍报告于58/137(42%)患者日,22/387(6%)的活动中发生不良事件。结论活动是常见和安全的,加拿大PICUs中大多数儿童正在下床活动,即使正接受机械通气。家庭参与PICU内康复正在增加。这项研究提供了令人鼓舞的证据,表明可以克服常见障碍以使PICU儿童得以安全活动。

  • 标签: 重症监护 儿科 康复 物理治疗 职业治疗 发育儿科学 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可恶化院内心跳骤停(in-hopital cardiac arrest,IHCA)成人患者的预后,但儿童PH相关IHCA研究尚未深入。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IHCA患儿PH的发病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设计回顾性单中心队列研究。场所一家四级医疗学院型儿童医院的PICU。对象因IHCA行心肺复苏≥1 min且在IHCA前48 h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18岁以下儿童,除外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者。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284例IHCA患儿中,57例(20%)有可评估的超声心动图,并由未知患儿特点的心脏病医生进行盲法分析。35%(20/57)的患儿患有PH,45%(9/20)之前无PH病史。PH患儿右室收缩功能较差,通过面积变化分数(P=0.005)和右室整体纵向应变(P=0.046)来衡量;右室扩张程度更大(P=0.010);左室收缩功能较好(P=0.001)。PH患儿更有可能存在基线功能状态异常,合并慢性肺疾病或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但较少可能合并脓毒症或急性肾损伤。PH患儿更有可能出现无脉电活动或心脏停搏之类的初始节律,且在心肺复苏时更常用吸入一氧化氮治疗(80%比32%,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PH与事件存活[70%(14/20)比65%(24/37);校正后OR=1.30,95%CI 0.25~6.69,P=0.77]或出院存活无关[40%(8/20)比27%(10/37);校正后OR=1.17,95%CI 0.22~6.44,P=0.85]。结论儿童IHCA前的PH可能比之前报告的更常见。本队列患儿心肺复苏期间吸入一氧化氮治疗应用率高,PH与生存预后无关。

  • 标签: 心跳骤停 心肺复苏 儿科 肺动脉高压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可恶化院内心跳骤停(in-hopital cardiac arrest,IHCA)成人患者的预后,但儿童PH相关IHCA研究尚未深入。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IHCA患儿PH的发病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设计回顾性单中心队列研究。场所一家四级医疗学院型儿童医院的PICU。对象因IHCA行心肺复苏≥1 min且在IHCA前48 h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18岁以下儿童,除外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者。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284例IHCA患儿中,57例(20%)有可评估的超声心动图,并由未知患儿特点的心脏病医生进行盲法分析。35%(20/57)的患儿患有PH,45%(9/20)之前无PH病史。PH患儿右室收缩功能较差,通过面积变化分数(P=0.005)和右室整体纵向应变(P=0.046)来衡量;右室扩张程度更大(P=0.010);左室收缩功能较好(P=0.001)。PH患儿更有可能存在基线功能状态异常,合并慢性肺疾病或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但较少可能合并脓毒症或急性肾损伤。PH患儿更有可能出现无脉电活动或心脏停搏之类的初始节律,且在心肺复苏时更常用吸入一氧化氮治疗(80%比32%,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PH与事件存活[70%(14/20)比65%(24/37);校正后OR=1.30,95%CI 0.25~6.69,P=0.77]或出院存活无关[40%(8/20)比27%(10/37);校正后OR=1.17,95%CI 0.22~6.44,P=0.85]。结论儿童IHCA前的PH可能比之前报告的更常见。本队列患儿心肺复苏期间吸入一氧化氮治疗应用率高,PH与生存预后无关。

  • 标签: 心跳骤停 心肺复苏 儿科 肺动脉高压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单次低血压发作和低血压负担与儿科心脏骤停复苏后出院存活的关系。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场所单中心PICU。对象年龄1 d~18岁,心脏骤停后胸外按压超过2 min,自主循环恢复>20 min且存活至ICU接受复苏后治疗的患儿。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116例患儿可评价。低血压定义为收缩压低于年龄和性别的第5百分位,复苏后ICU治疗的前6 h内发生37例(32%),72 h内发生64例(55%)。在6 h内(51%比69%,P=0.06)或72 h内(56%比73%,P=0.06)有一次低血压发作的患儿出院存活与未发生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血压负担定义为低血压测量中低于第5百分位测量值所占百分比。控制患儿和心脏骤停事件特征后,ICU复苏后治疗头72 h内低血压负担较高与出院存活降低有关(校正优势比AOR=0.67,低血压负担增加10%;95%CI 0.48-0.86,P=0.006)。结论儿童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后收缩期低血压很常见(55%)。考虑了肾上腺素推药次数、心跳骤停位置和停跳病因(气道梗阻或创伤)等可能混杂因素后,ICU复苏后治疗72 h内低血压负担增高与出院存活显著降低相关。

  • 标签: 儿科 心跳骤停 存活率 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期间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临界值(婴儿≥25 mmHg,儿童≥30 mmHg)与外科心脏病患者和内科心脏病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和存活之间的关系。其次,本文评估这些DBP目标是否可以达到并与先天性心脏病(单心室婴儿,开胸)特有的生理学结果相关,以及是否影响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PR,ECPR)结果。设计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分析。场所儿科危重监护协作研究网内的三级PICU和CICU。对象入院诊断为外科心脏或内科心脏疾病且CPR期间具备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患者。干预措施无。方法和主要结果分析113例患者心肺复苏时的血流动力学波形,包括88例外科心脏疾病和25例内科心脏疾病患者。外科心脏(51/88;58%)和内科心脏(17/25;68%)疾病患者达到DBP目标的比例相近(P=0.488)。达到DBP目标与外科心脏病患者出院存活提高相关(P=0.018),但与内科心脏病患者无关(P=0.359)。53%(16/30)的单心室患者达到目标DBP。11/20(55%)例胸部按压开始时处于开胸状态的患者达到目标DBP。16/33(48%)例ECPR患者达到目标DBP,存活和未存活患者间无差异(P=0.296)。结论具备有创监测的外科和内科心脏病患者在ICU复苏期间均可达到目标DBP(婴儿>25 mmHg,儿童>30 mmHg)。达到目标DBP与外科心脏病患者出院存活提高相关,而与内科心脏病患者无关。下述患者均有可能达到目标DBP:(1)单心室患者,(2)开胸患者,(3)ECPR患者。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