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全国三级甲等儿童综合医院PICU早期康复护理现状及护理人员对早期康复的认知及态度,分析评价开展早期康复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为探索危重患儿早期康复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全国22家儿童综合医院PICU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PICU调查问卷对早期康复护理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研。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683份(97.4%)。30岁以下、工龄小于5年及N1层级护士对危重患儿开展早期康复的认知、态度水平较高。加强对危重患儿早期康复治疗重要性的认识及开展康复相关培训可促进危重患儿早期康复。国内PICU患儿早期康复现状:28.84%已开展早期康复治疗,在已开展早期康复的科室实施率超过80%的有体位排痰、吞咽功能训练、膀胱功能锻炼、早期活动;使用康复器械占33.81%;24.87%使用康复评定测量工具评估康复效果。PICU患儿营养状态及认知、早期康复护理培训不足、早期治疗的安全性及早期康复治疗专业人员限制等是目前PICU康复护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结论危重患儿康复日益受到关注,但危重患儿早期康复尚处于起步阶段。合理配置医护人力资源,加强危重患儿早期康复理念,培训医护人员早期康复技术,组建PICU康复多学科团队,能促进危重患儿早期康复工作的开展。

  • 标签: 早期康复 护理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危重患儿
  • 简介:摘要严重感染和脓毒性休克仍然是全球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抗菌药物挽救生命同时也会引起损伤。制定抗感染策略需要考虑病原,抗菌药物的选择、时机、治疗药物监测等。起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正确使用对提高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抗感染成功率十分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由于其专业性强、操作复杂、护理强度大等特点,对护士的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及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做好规范化培训学员的教学工作对PICU提出了考验。本文从学员特点和需求入手进行剖析,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运用及主观思想教育等方面做了经验分享并提出建议,旨在保证PICU安全运行的同时提高PICU规范化培训护士的教学效果,帮助年轻护士成长。

  • 标签: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规范化培训 体会
  • 简介:摘要:目标:研究优质护理在最大限度地利用儿童重症监护服务方面的效力。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接受我院picu机械通气治疗的78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完整样本将其分为观察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定期为目标群体提供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结果、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儿童干预后临床结果优于观察组(p

  • 标签: 机械通气 肠内营养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家庭参与管理模式最初是基于爱莎塔利亚的人文新生儿管理模式发展而来的,是指在对新生儿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允许家长进入PICU并参与到营养不良的幼儿住院期间的管理中的一种管理模式。家庭参与式照护模式是当代新生儿学科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对现存PICU传统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也是新生儿管理学发展的方向。

  • 标签: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风险 应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创伤患儿各项临床指标对创伤救治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儿童重症监护病房48例重症创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苏州地区儿童重症创伤的临床特征,按照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各种并发症的抢救成功率。结果苏州地区儿童严重创伤,男女比例为11,其中以3岁以下儿童多见,占47.92%,学龄前儿童占33.33%,学龄期儿童占18.75%。致伤因素中,车祸占首位(56.25%),次之为高处坠落(18.75%)、摔伤(8.33%)、气管异物(6.25%)、硬物砸伤(2.08%)、自缢伤(4.16%)、烫伤(2.08%)、电击伤(2.08%)。两组pH、血钾、血乳酸、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血糖、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方面,死亡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颅高压、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感染及心跳骤停的发生率要高于存活组(P<0.05),两组ARDS、休克、电解质紊乱、高血糖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CU严重创伤儿童死亡原因中MODS占首位,ARDS次之。结论对严重创伤患儿进行pH、血钾、血乳酸、纤维蛋白原指标的观察,可判断病情并采取有利措施,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 标签: 创伤 儿童 严重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家属焦虑情绪状况,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家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家属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的改善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家属焦虑情绪状况,使得患儿家属能够积极的配合患儿的治疗,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 标签: 儿童 重症监护病房家属 焦虑情绪状况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探讨儿童重护监护病房护士做好防护措施,减少护士发生锐器伤,从而减少职业感染的危险,保证护理人员的健康,以便更好地为患儿服务。

  • 标签: 儿童病房 职业暴露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PICU)中的患儿,探讨镇静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018年 7月至 2019年 7月在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的 56例患儿纳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实行镇静护理干预,参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镇静效果、负面情绪水平、机械通气时间与 PICU治疗时间。 结果:护理前两组Ramsay评分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实验组 Ramsay评分为( 4.45±0.34),明显高于参照组的( 3.92±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为( 4.68±1.32)天, PICU治疗时间为( 7.12±0.86)天,明显短于参照组的( 6.11±1.14)天和( 8.24±0.68)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前两组 SAS和 SDS评分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 SAS和 SDS评分分别为( 51.29±2.86)和( 47.63±2.33),明显低于参照组的( 53.75±1.73)和( 51.28±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实行镇静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儿的负面情绪,提高镇静效果,缩短治疗时间,促进了患儿的康复。

  • 标签: 镇静护理干预 儿童 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煨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征,为其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IFI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38例患儿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89%);感染前均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且使用过多种抗生素,其中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率高达95%;47%患儿曾全身激素治疗;所有患儿均有侵人性操作史,其中47%患儿接受过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所有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真菌培养共检出致病真菌56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41%),其次为曲霉菌(25%)和毛霉菌(20%);所有患儿及时予以高效抗真菌药物治疗,治愈15例,好转16例,有效率为8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结论呼吸道为最常见IFI感染部位;白色念珠菌为主要病原;多数患儿有严重基础疾病、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史和侵入性操作史;早期诊断、及时使用高效抗真菌药物可改善预后。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侵袭性真菌感染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为其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PICU2013年8月—2016年8月44例IFI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44例患儿中,重症肺炎28例(63.6%),先天性心脏病7例(15.9%),脓毒症并脓毒性休克6例(13.6%),外科术后患儿3例(6.8%)等,42例(95.5%)使用多种广谱抗生素,38例(86.4%)患儿曾使用全身激素。40例(90.9%)患儿接受过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11例(25%)有深静脉穿刺病史,40例(90.9%)患儿有胃管、导尿管,32例(72.7%)有低蛋白血症。临床症状有发热(占84.1%)、气促(占95.5%),肺部细湿罗音(占95.5%),胸片表现无特异性。真菌培养检出真菌33株(75%),所有患儿均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有效率为68.2%。结论PICU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伴多种高危因素,病原以念珠菌为主,早期诊断、尽早使用高效抗真菌药物可改善预后。

  • 标签: 儿童 重症监护病房 侵袭性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创造良好的监护环境,提高危重症监护水平。方法探讨监护环境中物理环境、生理环境、心理环境和操作环境中存在给患者康复带来负性影响的因素和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降低了监护环境对患者的负性影响,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结论有效的护理对策可创造良好的监护环境,提高对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水平,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监护环境 负性影响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抗菌药物过度使用的问题,因此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避免不恰当、过度的使用,对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进行一个临床研究,观察患者的康复状况。方法以2008年2月到2010年10月期间我院入住的重症儿童,研究观察患儿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状况,进行详细的临床研究。结果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儿童一共有48位,由此得到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株数是85。在这当中,通过社区受到感染的人数是10位,通过医院受到感染的人数是38位。因为P小于0.05,两个分组之间在统计学方面是有意义的。结论在临床表现方面,通过社区受到感染的的患者的病症和通过医院受到感染的的患者的病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通过社区受到感染的患者大多数情况属于原发性质,死亡的机率比较高。对于医院的获得性感染病原,铜绿假单胞菌就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抗生素等的过度使用都可能增大这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 标签: 儿童 重症监护病房 铜绿假单胞菌 感染 病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病房儿童压伤护理中实施细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童重症病房护收治80名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实施细节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之后对两组患儿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家属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压伤护理中实施细节护理予以干预的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细节护理 儿童 重症监护病房 压伤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重症肺炎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通过支气管镜可以观察气道内病变,获取标本,协助重症肺炎的病因诊断和病原诊断;可以解除气道阻塞,清除气道内坏死物;可以局部给药治疗,引导气管插管。支气管镜术运用于PICU重症肺炎患儿,能够提高诊断率,改善通、换气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支气管镜 重症肺炎 儿科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护理研究、体会。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41例患者。对照组在接受治疗时不给予相关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治疗时给予充分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为80.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总质量评分为(78.7±12.4)分,对照组为(63.5±15.2)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患者实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提高护理满意度,建议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体会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