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验室检验指标对脓毒症心肌损伤的诊断及预警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21年10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脓毒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摘录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生命体征和病原菌培养结果等资料,记录患者入组时和72 h时的心功能、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炎症因子、凝血功能以及APACHEⅡ和SOFA评分等指标。将纳入病例间隔72 h仍存在cTnT≥300 pg/mL且NT-proBNP≥1 243 pg/mL定义为脓毒症心肌损伤,比较心肌损伤组和非心肌损伤组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Logistic回归法分析联合cTnT和NT-proBNP对脓毒症心肌损伤的诊断效能,以及PCT/PLT比值与脓毒症心肌损伤发生的相关性。结果250例入组脓毒症患者中,排除缺乏主要结果资料的患者后,最终183例患者(其中有62例患者既往有心脏病病史)纳入分析。①183例脓毒症患者中,105例患者(57.38%)间隔72 h同时存在cTNT≥300 pg/mL且NT-proBNP≥1 243 pg/mL,诊断为心肌损伤;排除既往存在心脏病病史患者后,121例患者中有59例(48.76%)诊断为心肌损伤。②Logistic回归法分析显示PCT /PLT比值升高(OR=1.585,95%CI为1.124~2.237,P=0.009)是预警脓毒症心肌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排除既往存在心脏病史患者后,PCT /PLT比值(OR=1.850,95%CI为1.103~3.102,P=0.020)可稳定地预警脓毒症心肌损伤发生。③ROC曲线分析显示,对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PCT /PLT比值可有效地预测其发生(AUC=0.693, 95%CI为0.617~0.769,P<0.001),最佳截断值为0.177(敏感度:65.7%,特异度:66.7%);排除既往存在心脏病病史患者后,PCT /PLT比值仍可有效地预测其发生(AUC=0.733,95%CI为0.643~0.823,P<0.001),最佳截断值为0.429(敏感度:55.9%,特异度:83.9%)。结论联合cTnT和NT-proBNP对脓毒症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PCT/PLT比值可预警SIMD的发生。

  • 标签: 脓毒症 心肌损伤 降钙素原 血小板 肌钙蛋白T 脑钠肽前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对机械通气兔膈肌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5只成年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blank control group,BC)、自主呼吸组(spontaneous breathing group,SB)、容量控制通气组(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 group,VC)、体外膈肌起搏组(external diaphragm pacing group,EDP)、体外膈肌起搏+容量控制通气组(EDP+VC),BC组5只,其余各组20只。气管切开后给予容量控制性机械通气建立动物模型。BC组麻醉后立即取膈肌标本,其余各组分别于相应的处理后6 h及l、3、7 d取标本,检测膈肌重量(DW)、膈肌重量/体质量比(DW/BW)及离体膈肌收缩力;HE染色观察膈肌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膈肌Cyt c、RyR1、caspase-3、p-mTORC1蛋白表达。多组变量间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同一时间点进一步两两分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BC组比较,VC组DW、DW/BW下降,膈肌损伤明显,收缩力显著下降,Cyt c、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RyR1、p-mTORC1表达水平下降,且具有时间依赖性,随时间延长进行性加重(P<0.05)。与VC组比较,随治疗时间的延长,EDP+VC组DW、DW/BW增高[治疗1 d组:(0.80±0.05)kg vs (0.56±0.04)kg,治疗3 d组:(1.06±0.05)kg vs (0.47±0.03)kg,治疗7 d组:(1.24±0.10)kg vs (0.39±0.07)kg,均P<0.05;治疗1 d组:(2.05±0.54)vs (1.86±0.72),治疗3 d组:(2.19±0.61) vs (1.74±0.40),治疗7 d组:(2.46±0.62)vs (1.53±0.85),均P<0.05],膈肌损伤明显改善,收缩力显著增强[治疗1 d组:(2.39±0.42)N/cm2vs (1.91±0.25)N/cm2,治疗3 d组:(2.57±0.62)N/cm2vs (1.72±0.50)N/cm2,治疗7 d组:(2.77±0.55)N/cm2vs (1.54±0.33)N/cm2,均P<0.05],Cyt c、caspase-3蛋白表达逐渐下降,RyR1、p-mTORC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膈肌起搏对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具有保护性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膈肌线粒体损伤,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减轻机械通气诱导的膈肌萎缩和结构改变,进而改善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

  • 标签: 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 体外膈肌起搏 机械通气 氧化应激 线粒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脓毒症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根据干预时间随机(随机数字法)分组:假手术组、脓毒症1 d组、脓毒症4 d组、脓毒症7 d组。采用荧光素钠检测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和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较,脓毒症组的大鼠呼吸急促,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活动量少、进食饮水少,腹胀明显,排稀便。腹腔解剖可见肠系膜黏连,近端肠管扩张,盲肠结扎部位颜色暗红且表面有脓液渗出,整个腹腔可见血性渗出液。和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较,脓毒症组的大鼠体质量下降,随着脓毒症的病程发展,大鼠体质量持续降低,脓毒症7 d组的大鼠体质量最低,且明显低于脓毒症4 d(P < 0.05)、脓毒症1 d(P < 0.05)以及假手术组(P < 0.05)的大鼠。和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较,盲肠结扎穿孔1 d后大鼠脑组织中的荧光素钠的渗漏显著增加(P < 0.05)。随着脓毒症的病程发展,荧光素钠渗漏含量持续增加。脓毒症7 d的大鼠脑组织中的荧光素钠含量最高,并且明显高于脓毒症4 d、脓毒症1 d以及假手术组的大鼠(均P < 0.05)。和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较,盲肠结扎穿孔1 d后大鼠脑组织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Occludin和ZO-1的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均P < 0.05)。随着脓毒症的病程发展,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量持续降低。脓毒症7 d的大鼠脑组织中的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Occludin、ZO-1的表达量最低,并且明显低于脓毒症4 d、脓毒症1 d以及假手术组的大鼠(均P < 0.05)。结论脓毒症可诱导大鼠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并且脓毒症持续的时间越久,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越高。

  • 标签: 脓毒症 脑损伤 血脑屏障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紧密连接 密封蛋白-5 咬合蛋白 闭锁蛋白-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藜芦醇是否能改善脓毒症脑病(SAE)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清洁级12周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模型组、白藜芦醇组,每组30只。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10 mg/kg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以相同途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白藜芦醇组制模后腹腔注射白藜芦醇注射液8 mg·kg-1·d-1,每日1次,连用2 d;脓毒症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以相同途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制模后24 h用水迷宫实验评估各组大鼠认知功能;同时测定脑组织含水量(BWC)、伊文思蓝(EB)渗漏量以评估血脑屏障(BBB)通透性;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脑皮质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闭合蛋白(Occludin)和封闭蛋白5(Claudin-5)的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测定MMP-9蛋白和星形胶质细胞标志蛋白(GFAP)在脑皮质组织的共定位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脓毒症模型组制模后48 h、72 h大鼠逃逸潜伏期显著延长〔48 h逃逸潜伏期(s):56.56±6.43比36.62±3.32,72 h逃逸潜伏期(s):57.72±7.23比26.46±4.24,均P<0.01〕,BWC、EB渗漏量显著增加〔BWC:(84.56±2.03)%比(76.82±2.22)%,EB渗漏量(μg/g):17.56±2.28比6.25±1.36,均P<0.01〕,大脑皮质组织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MMP-9/β-actin:0.73±0.01比0.24±0.01,P<0.01),Occludin和Claudin-5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Occludin/β-actin:0.45±0.02比0.86±0.04,Claudin-5/β-actin:0.62±0.03比0.96±0.05,均P<0.01);同时伴随着MMP-9蛋白和脑皮质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共定位表达增加〔MMP-9荧光强度(AU):38.66±4.26比17.23±3.04,MMP-9阳性细胞百分比:(26.92±1.77)%比(12.82±1.46)%,均P<0.01〕。与脓毒症模型组相比,白藜芦醇组大鼠逃逸潜伏期显著缩短〔48 h逃逸潜伏期(s):41.42±6.27比56.56±6.43,72 h逃逸潜伏期(s):33.46±7.17比57.72±7.23,均P<0.01〕,BWC、EB渗漏量显著减少〔BWC:(77.15±2.27)%比(84.56±2.03)%,EB渗漏量(μg/g):7.74±1.88比17.56±2.28,均P<0.01〕,而大脑皮质组织MMP-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MMP-9/β-actin:0.25±0.01比0.73±0.01,P<0.01),Occludin和Claudin-5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Occludin/β-actin:0.82±0.03比0.45±0.02,Claudin-5/β-actin:0.92±0.04比0.62±0.03,均P<0.01),同时伴随着MMP-9蛋白和脑皮质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共定位表达减少〔MMP-9荧光强度(AU):19.44±4.37比38.66±4.26,MMP-9阳性细胞百分比:(13.11±1.29)%比(26.92±1.77)%,均P<0.01〕。结论白藜芦醇通过抑制脓毒症大鼠大脑皮质组织星形胶质细胞MMP-9的表达,减少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5的降解,从而降低BBB通透性,最终改善SAE的认知功能障碍。

  • 标签: 白藜芦醇 脓毒症脑病 认知功能障碍 血脑屏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入院时合并高碳酸血症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高碳酸血症与感染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的219例S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1 d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将患者分为低碳酸血症组〔HO组,PaCO2<35 mmHg(1 mmHg=0.133 kPa)〕、正常血碳酸组(NC组,PaCO2 35~45 mmHg)及高碳酸血症组(HC组,PaCO2>45 mmHg)。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基本信息,以及入院1 d内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动脉血pH值和血乳酸(Lac)水平,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观察入院1、3、5 d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趋势;比较各组有创机械通气(IMV)比例、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各组患者28 d累积存活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CAP患者需要IMV和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与HO组(68例)及NC组(72例)比较,HC组(79例)患者入院1 d即具有更高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基础疾病比例和PSI评分,以及更低的PCT、CRP、IL-6和pH值。与HO组及NC组相比,HC组患者入院3 d和5 d时WBC、PCT、CRP、IL-6、PaO2/FiO2及Lac水平较入院1 d的改善幅度更小,且HC组入院5 d时WBC、PCT、CRP、IL-6和Lac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HO组和NC组〔WBC(×109/L):18.33±1.44比10.89±2.37、11.15±1.74,PCT(μg/L):5.04±1.18比3.46±0.87、3.58±0.83,CRP(mg/L):78.43±7.17比54.24±4.97、57.93±5.39,IL-6(ng/L):75.35±11.92比60.11±10.27、57.88±12.34,Lac(mmol/L):4.36±1.24比0.78±0.39、0.86±0.64,均P<0.01〕,而PaO2/FiO2则明显低于同期HO组和NC组(mmHg:171.31±6.73比226.68±7.36、225.93±6.92,均P<0.01)。与HO组及NC组比较,HC组患者具有更高的IMV比例(29.1%比22.1%、22.2%,均P<0.01)及28 d病死率(26.6%比13.2%、13.9%,均P<0.01);即使各组排除COPD患者后,HC组IMV比例及28 d病死率仍明显高于HO组和NC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与HO组和NC组比较,HC组患者具有更高的28 d累积存活率(Log-Rank检验:χ12=4.976,P1=0.026;χ22=4.629,P2=0.0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1 d内IL-6、PSI评分、高碳酸血症和入院5 d时PCT为SCAP患者需要IMV及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0.325、1.229、1.396、1.313,均P<0.01〕;即使排除COPD患者后,以上结果并未改变。结论入院时合并高碳酸血症与SCAP患者IMV比例和28 d病死率增加相关,这可能与其早期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导致感染增加有关。

  • 标签: 高碳酸血症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临床预后 感染 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