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宏基测序技术检测尿路感染患者尿液中多瘤病毒的临床价值。方法2018年9月至2020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送检尿液宏基测序的尿路感染患者共33例。采用随机扩增法、脱氧核糖核酸纳米球、华大基因公司BGI-500测序平台及BWA算法为基础的比对法等技术对尿液标本的核酸提取物进行测序分析,以尿标本中多瘤病毒核酸序列数>100为入选标准,分析检出多瘤病毒的类型、深度、覆盖度、丰度及序列数等参数。采用Taq Man探针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验证并检测多瘤病毒DNA载量。结果30.3%(10/33)的患者尿标本中检出JC多瘤病毒,其中1例合并检出BK多瘤病毒。所有患者在检测前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但仅一例尿培养阳性。JC多瘤病毒检出的深度均值为35.9,覆盖度均值96.8%,相对丰度均值92.6%,唯一比对序列数均值为3 154。实时定量PCR法检测10例患者尿中JC多瘤病毒DNA载量在5.84×103~6.55×108拷贝/ml,均值为6.82×107拷贝/ml,其中9例患者(均为免疫受损者)的病毒载量超过5×104拷贝/ml,与宏基测序结果基本相符。每1 M数据中的严格比对序列数(RPM)与CD4+T细胞计数存在线性负相关(R2=0.84,P=0.004)。其中1例患者经西多福韦治疗后症状及尿检指标好转,随访尿液宏基测序检查JC多瘤病毒的序列数及RPM值明显下降,实时定量PCR法证实尿中病毒DNA载量亦下降。结论宏基测序技术在病毒性尿路感染的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西多福韦可能是治疗多瘤病毒尿路感染的一个选择。

  • 标签: 宏基因二代测序 尿路感染 多瘤病毒 免疫受损 西多福韦
  • 简介:摘要: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政元素已成为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本文立足大单元教学,深入挖掘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单元中的思政元素,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 标签: 高中语文  革命文化  思政元素
  • 简介:摘要主要研究新一智能站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集成装置,介绍了两种常见的智能站过程层配置方式,并给出了一种新一智能站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集成装置的设计方案。

  • 标签: 智能变电站 智能终端 集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中BK病毒(BKV)脑炎的发病率、病死率、中位发病时间、临床表现、诊治及转归等,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709例儿童患者,其中14例诊断为BKV脑炎,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过程及转归。结果BKV脑炎发生率为1.97%(14例)。患儿多为男性(12例),中位年龄为11岁,中位发病时间为移植后第55天。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抽搐发作(7例)。14例患儿予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单用,或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9例患儿痊愈,1例患儿死于病毒性脑炎,4例患儿死于其他疾病,病死率为35.7%。结论BKV脑炎主要表现为脑炎或脑膜炎。虽然确诊BKV脑炎后积极予药物治疗,但许多患者仍死于多器官衰竭或其他并发症。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出血性膀胱炎时,必须高度警惕BKV脑炎,尽早施救,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BK病毒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中BK病毒(BKV)脑炎的发病率、病死率、中位发病时间、临床表现、诊治及转归等,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709例儿童患者,其中14例诊断为BKV脑炎,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过程及转归。结果BKV脑炎发生率为1.97%(14例)。患儿多为男性(12例),中位年龄为11岁,中位发病时间为移植后第55天。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抽搐发作(7例)。14例患儿予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单用,或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9例患儿痊愈,1例患儿死于病毒性脑炎,4例患儿死于其他疾病,病死率为35.7%。结论BKV脑炎主要表现为脑炎或脑膜炎。虽然确诊BKV脑炎后积极予药物治疗,但许多患者仍死于多器官衰竭或其他并发症。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出血性膀胱炎时,必须高度警惕BKV脑炎,尽早施救,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BK病毒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在成人住院肺炎患者中的检出率及基因特征。方法采集2021年9~12月安徽蚌埠某医院住院肺炎患者咽拭子,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14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巢式PCR法扩增HRV阳性样本的VP4/VP2编码区基因,扩增产物测序。使用MEGA7.0软件构建HRV-VP4/VP2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结果共采集住院肺炎患者咽拭子146份,其中检出阳性样本52份,检出率为35.62%(52/146),HRV、腺病毒、冠状病毒OC43和乙型流感病毒检出率位居前四位。HRV共检出23例,占检出病毒样本的44.23%(23/52),其中HRV混合感染有9例(39.13%,9/23);结合临床数据分析,HRV混合感染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辅助通气比例以及不良预后比例均高于单一感染组(P<0.05)。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本研究的HRV感染主要以A组与B组为主。结论HRV是2021年安徽蚌埠秋冬季成人肺炎患者中最常见的病原体,其中HRV-A与HRV-B为优势株。HRV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易出现在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临床治疗中更需要辅助通气,易出现不良预后。

  • 标签: 肺炎 鼻病毒 系统进化树 混合感染
  • 简介:90年的台湾,女性主义思潮在与各种新思潮的撞击与融合中发生着变化,有了所谓“激进的女性主义”与“温和的女性主义”的区分。“激进的女性主义者”的“激进”表现之一便在于其所倡导的“情欲解放”。1994年,女性主义学者何春蕤出版了一本名为《豪爽女人》的书,这本书从现实社会中“性压抑的身体情欲逻辑、贫瘠的情欲文化”入手,指出女性长期为文化机制与社会传统规定的性压抑处境,呼唤“情欲自主”的“豪爽女人”,鼓励现代女性争取被剥夺的性自主权。“情欲解放”不仅很快成了新一轮妇

  • 标签: 情欲 女性主义 为文 小说 解放 激进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结扎两次止血带改善小儿静脉血管充盈度,提升小儿静脉穿刺率和满意率。方法对296例,肥胖,血管不充盈及血液循环差的小儿进行次结扎止血带进行穿剌,并与传统结扎止血带的方法进行穿剌成功率的比较和患儿及家属满意率的比较。结果次结扎止血带穿剌成功率大于传统结扎止血带的穿刺成功率。从而提升了患儿及家长的满意率。结论次结扎止血带改善血管充盈度,提升小儿静脉穿剌成功率和患儿及家长的满意率。

  • 标签: 二次结扎止血带 血管充盈度 成功率 满意率
  • 简介:摘要:随着胡教学的发展,舞台实践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论文通过综述文献和个人经验,探讨了舞台实践的重要性及教学要点。舞台实践提供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和自信心。通过选择合适的曲目、定期演出训练和评估学生表演效果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演奏技能。随着研究与实施的不断深入,舞台实践将成为胡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完善教学体验,并展示学生的音乐才华。

  • 标签: 舞台实践 二胡教学 教学要点
  • 简介:摘要:电力次系统运行下,受到来自网络、管理多方面影响,容易产生故障问题,这些安全现象的发生不利于次系统稳定运行。文章通过对电力次系统安全防护问题进行分析,对安全防护与关键技术的应用展开探讨。

  • 标签: 电力二次 二次系统 安全防护 系统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广州市Citrin缺乏症即Citrin缺乏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新生儿筛查的敏感性及人群SLC25A13基因已知致病变异携带率。方法采用串联质谱技术对广州市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出生的124 250例新生儿行NICCD筛查,对疑似NICCD患儿行SLC25A13基因变异分析确诊。回顾分析广州市2 395例健康儿童全外显子测序结果中SLC25A13基因已知致病变异位点携带率。结果在124 250例新生儿中,NICCD筛查阳性31例,确诊1例,假阴性3例,NICCD筛查敏感性为25%(1/4例),4例患儿SLC25A13基因型均为c.851_854del纯合变异。在2 395例健康儿童中,60例检出SLC25A13基因已知致病性杂合变异,包括8种变异类型,SLC25A13致病性变异人群携带率为1/40(60/2 395例),推测Citrin缺乏症患病率为1/6 400。c.851_854del为最常见变异,占检出位点的56.7%(34例),其次为c.790G>A,占23.3%(14例)。此外,致病性尚未确定的变异位点c.2T>C的人群携带率为1/20(117/2 395例),检出113例杂合子及2例纯合子。结论广州地区SLC25A13基因已知变异携带率及理论推测Citrin缺乏症患病率较高。NICCD新生儿筛查的敏感性较低,既使串联质谱法多种遗传代谢病筛查阴性,对黄疸消退延迟的新生儿或小婴儿建议重新采血复查,以免漏诊NICCD。

  • 标签: Citrin缺乏症 新生儿筛查 SLC25A13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氢杨梅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改善作用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模型建造成功后,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两组,一组通过灌胃的方法给予氢杨梅素(100 mg·kg-1·d-1),另一组给予对应体积的生理盐水,持续给药4周。期间,每周测量体重、进食量。4周后,行葡萄糖耐量实验、胰岛素释放实验和胰岛素耐量实验。小鼠处死后,检测肝脏脂质沉积情况,并对血脂、肝功能及肝脏中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氢杨梅素治疗后,高脂喂养小鼠体重明显降低,糖脂代谢、肝功能均有所改善,肝脏脂肪变性减轻、甘油三酯含量降低(t=2.161~7.315,P均<0.05)。此外,肝脏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t=3.2,P<0.05)和脂肪酸合酶(FASN,t=7.116,P<0.0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结论氢杨梅素通过降低SREBP-1c/FASN的表达进而抑制肝脏脂质从头合成途径而改善NAFLD。

  • 标签: 二氢杨梅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质合成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脂肪酸合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镇痛在超脉冲点阵氧化碳激光(UFCL)治疗小儿烧伤后增生性瘢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18年4月—2020年3月,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9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39例,男19例、女20例,年龄35(21,48)个月]、全身麻醉+利多卡因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42(22,68)个月]、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38(26,52)个月]以及应用全身麻醉+利多卡因+布洛芬栓的三联用药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42(25,60)个月],各组患儿在行UFCL治疗瘢痕时分别采用对应的镇痛方案,并针对患儿治疗过程进行全程综合护理。分别于首次麻醉清醒后0(即刻)、1、2、4 h,采用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对患儿瘢痕进行疼痛程度评估。首次麻醉清醒后4 h疼痛评估结束后,采用自制的镇痛满意度调查表对患儿或其家属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并计算满意率。首次术后2 h内,观察并记录患儿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嗜睡等发生情况。首次治疗前和末次治疗结束后1个月,选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患儿瘢痕情况进行评估并计算两者的差值。对数据行LSD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首次麻醉清醒0 h,全身麻醉+利多卡因组、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和三联用药组患儿的FLACC评分均明显低于单纯全身麻醉组(P<0.01),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和三联用药组患儿的FLACC评分均明显低于全身麻醉+利多卡因组(P<0.01),三联用药组患儿的FLACC评分明显低于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P<0.01)。首次麻醉清醒1、2 h,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和三联用药组患儿的FLACC评分均明显低于单纯全身麻醉组和全身麻醉+利多卡因组(P<0.01),三联用药组患儿的FLACC评分明显低于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P<0.01)。麻醉首次清醒4 h,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和三联用药组患儿的FLACC评分均明显低于单纯全身麻醉组和全身麻醉+利多卡因组(P<0.01)。首次麻醉清醒后4 h,4组患儿或其家属对镇痛效果的满意率分别为79.49%(31/39)、85.37%(35/41)、87.80%(36/41)、97.92%(47/48),三联用药组患儿的满意率高于单纯全身麻醉组、全身麻醉+利多卡因组、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麻醉清醒后术后2 h内,4组患儿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总体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4组患儿首次治疗前、末次治疗结束后1个月瘢痕的VSS评分及两者差值的组间总体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UFCL治疗小儿增生性瘢痕中进行三联用药镇痛的效果良好,患儿或其家属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高,且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其他镇痛方案类似,推荐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瘢痕 疼痛 激光疗法 围手术期护理 布洛芬 复合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