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瓣膜置换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病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生物瓣膜置换治疗,观察组在生物瓣膜置换基础上结合尼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心肌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73.33%,22/30),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和心排血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LVEF、心排出量和心排血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但观察组cTnI、CK和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MP-2和MMP-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血清MMP-2和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瓣膜置换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心脏瓣膜病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的心肌损伤,降低MMP-2和MMP-9水平。

  • 标签: 心脏瓣膜病 生物瓣膜置换术 尼可地尔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摘要22q11.2缺失综合征(22q11.2DS)是继唐氏综合征之后引起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第2大常见原因。过去数十年在描述CHD合并22q11.2DS的解剖类型、遗传病理机制及提高此类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心脏畸形仍是22q11.2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需进一步研究来阐明不同心脏表型的遗传机制及探索改进预后的多学科联合治疗方案。对CHD患者进行22q11.2基因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

  • 标签: 22q11.2缺失综合征 先天性心脏病 圆锥动脉干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入路甲状腺切除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拟行甲状腺切除的10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接受经口腔前庭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TOVET)治疗,对照组接受经颈部开放甲状腺切除手术(COT)治疗。统计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比较;术后12、24、48 h评估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术后7 d,评估两组对治疗的满意度;统计并比较两组围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12、24、48 h,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持续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P>0.05。结论相较于COT,TOVET治疗DTC手术时间延长,并发症一定程度上增多,但淋巴结清扫更彻底,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减少,术后疼痛减轻,患者满意度更高。

  • 标签: 甲状腺癌 甲状腺切除术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俯卧位胸腔镜食管癌根治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12月在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接受全俯卧位胸腔镜食管癌根治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M(QR)]65.5(29.0)岁(范围:48~82岁)。cT3~4a期比例为73.3%(22/30),cN(+)期比例为43.3%(13/30)。患者无影响手术的严重基础疾病,接受全俯卧位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收集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手术总时间为210(105)min(范围:130~268 min),胸部和腹部操作时间分别为92(46)min(范围:72~136 min)和32(14)min(范围:20~48 min)。R0切除率93.3%(28/30),环周切缘阴性比例96.7%(29/30)。淋巴结清扫总数为21.5(7.2)枚(范围:16.0~28.0枚),其中胸部淋巴结12.0(6.5)枚(范围:9.0~18.0枚),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2.0(1.5)枚(范围:1.0~5.0枚),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1.0(1.0)枚(范围:1.0~3.0枚)。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3.3%(13/30)。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0.0%(3/30),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为26.7%(8/30),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术后住院时间10(9)d(范围:5~42 d)。结论全俯卧位胸腔镜食管癌根治安全可行,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食管肿瘤 食管切除术 俯卧位 淋巴结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单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价值。方法:研究开展时间是2019年5月到2020年9月,将此阶段在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纳入到研究中,共126例,以随机抽签结果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双侧钢板内固定、单侧钢板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与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进行对比,提示实验组患者均更低(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对比,提示实验组患者均更高;均存在很大差异(P﹤0.05)。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单双侧钢板内固定均具有理想效果,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其疼痛感,能够促进患者骨折愈合,使其早日康复出院并回归正常生活,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单双侧钢板内固定 手术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胫后肌移位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所致足下垂及内翻畸形的早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6例腓总神经麻痹性足下垂及内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33~48岁[(39.5±6.0)岁]。左侧4例,右侧2例。患者均行胫后肌移位,通过异体肌腱移植,将胫后肌止点重建于第四跖骨,纠正足下垂及内翻畸形。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踝关节主动背屈和跖屈的活动度、足内翻和外翻的活动度;60°/s角速度时,踝关节背屈和跖屈的等速力矩峰值、足部冠状面内翻和外翻的等速力矩峰值。末次随访时观察足部的影像学Meary角、跟骨投照角及第四跖骨直径。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7个月[10(6,15)个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主动背屈为6(0,10)°,足外翻为3(0,5)°,较术前[-31(-33,-28)°、-10(-12,-8)°]均显著改善(P<0.05);60°/s角速度的等速力矩峰值,踝关节背屈力矩[(7.7±0.8)Nm]、足外翻力矩[(7.2±0.7)Nm]较术前[(0.0±0.0)Nm、(2.1±0.6)Nm]均显著提高(P<0.01)。影像学检查未见获得性扁平足畸形和第四跖骨止点处形变。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的50~73分[(61.3±8.4)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75~97分[(86.8±7.2)分](P<0.01)。结论改良胫后肌移位治疗腓总神经损伤后足下垂及内翻畸形,能够增加踝关节背屈和外翻的力矩,改善踝关节活动度,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腓神经 移植,异种 足下垂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开腹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平面的子宫广泛性切除(NPSRH)治疗局部晚期(Ⅰb2和Ⅱa2期)子宫颈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行开腹子宫颈癌根治性手术的局部晚期患者共389例,其中接受NPSRH 69例(NPSRH组),接受常规子宫广泛性切除(CRH)320例(CRH组)。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病理指标分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82个月(2~12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膀胱功能及预后,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手术相关指标:NPSRH组与CRH组比较,手术时间显著延长[分别为(262±51)、(245±52) min;t=2.621,P=0.009],中出血量显著减少[分别为(366±302)、(457±301) ml;t=2.305,P=0.022];而两组患者的输血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膀胱功能:NPSRH组与CRH组比较,术后导尿时间显著缩短[分别为(11±9)、(16±7) d;t=3.906,P<0.01],远期膀胱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分别为6.1%、16.0%;χ²=4.418,P=0.036)。(3)预后及其影响因素:389例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DFS)率为89.6%,5年总生存(OS)率为89.9%;是否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的5年DFS率(分别为90.9%和89.4%,P=0.714)和5年OS率(分别为90.0%和89.9%,P=0.910)分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的5年DFS率显著相关(P<0.05);子宫颈间质浸润深度、LVSI、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的5年OS率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5年DFS率(HR=1.31,95%CI为1.01~1.68,P=0.040)和5年OS率(HR=1.30,95%CI为1.01~1.67,P=0.046)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开腹NPSRH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癌具有可行性,能改善患者近期及远期膀胱功能,且NPSRH并非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宫颈肿瘤 子宫切除术 自主神经通路 结局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支架管留置时间对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URL)的泌尿系结石患者远期排石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行URL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或肾结石患者共184例。按术后支架管留置时间差异分为两组,其中,术后支架管留置4周的96例患者为对照组;术后支架管留置2周的88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拔管后4周的结石清除率、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止痛药应用率。结果两组拔管后4周的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止痛药应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URL的泌尿系结石患者术后支架管留置2周可有效降低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且可获得与留置4周相近的排石效果,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尿路结石 肾结石 支架管 输尿管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