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脏瓣膜置换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9例心脏瓣膜置换临床麻醉资料。采用术前肌注吗啡、东莨菪碱,以马来酸咪达唑仑、依托咪酯、维库溴铵和芬太尼为麻醉诱导;以芬太尼和维库溴铵为麻醉维持。结果全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经过综合治疗均康复出院。结论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由于心脏及重要脏器功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要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掌握好麻醉深度,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防止麻醉过深导致血压下降、心率紊乱而加重心肌损害。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65例巨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瓣膜置换的治疗经验。方法巨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65例,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采用透析型人工肾超滤技术,心肌保护采用温氧合血停跳液诱导停搏及终末再灌注,4℃冷晶体间断灌注维持停搏技术。单纯二尖瓣置换45例,均保留瓣下结构(MVR/SVP),主动脉瓣置换7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置换13例,同时行三尖瓣Devega环缩20例。结果全组患者中54例心脏自动复跳,11例电击除颤复跳。3例死亡,2例出现顽固性低心排综合征死亡,1例因凝血功能障碍致创面广泛出血死亡,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治疗经验:①充分术前准备;②采用超滤技术;③采用温氧合血停跳液诱导停搏及终末再灌注,4℃冷晶体间断灌注维持停搏心肌保护技术;④采用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MVR/SVP)。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外科学 心脏瓣膜 瓣下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 重症心脏瓣膜病 患者接受 瓣膜置换 手术对应 麻醉处理 方法 。 方法: 下面文章内容 2017 年 01 月 --2020 年 03 月在 本医院 拟接受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 28 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 予以指标相关数据统计,针对全部患者都实施瓣膜置换手术对应麻醉处理干预 , 记载麻醉成功情况及死亡情况、心脏自动复跳情况,分析麻醉诱导之前和麻醉诱导之后的平均动脉压指标具体检测结果、心率指标具体检测结果 。 结果: 成功麻醉 占 100.00% ; 麻醉诱导之后的平均动脉压指标具体检测结果、心率指标具体检测结果 比较 麻醉诱导之前对应统计内容 下降 ( P<0.05 ) ; 主动脉开放之后 出现 心脏自动复跳患者 78.57% , 一次除颤干预后出现心脏自动复跳患者 17.86% , 两次除颤干预后出现心脏自动复跳患者 3.57% 。 结论: 将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接受瓣膜置换手术 的 对应麻醉处理 做好非常重要,有助于提升其成功麻醉情况,促进其心脏自动复跳 。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麻醉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人工心脏瓣膜置换的成功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心脏瓣膜置换的术前准备,手术技术及术后处理等。结果MVR157例,MVR+TVP12例,AVR9例,AVR+MVR22例(10例同时行TVP)。术后低心排综合征14例,肝素反跳5例,室性心律失常2例,肺不张2例,肾功能不全2例,反复室颤1例,快速房颤1例,顽固性右心衰1例。早期死亡4例,早期病死率为2%。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提高手术技术及改进心肌保护方法,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瓣膜 人工 体外循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手术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了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接收的40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了系统性的围手术护理。结果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有6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1例需要进行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因心排综合征严重而死亡。结论给予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有效的术前和术后护理,不仅能够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围期,而且还能提高心脏瓣膜置换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围手术 护理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12例心脏机械瓣膜再次置换的治疗经验,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心脏机械瓣膜再次置换,其中机械瓣膜血栓形成5例,心内膜炎4例,瓣周漏1例,机械瓣膜功能障碍1例,机械瓣周围心内膜过度增生干扰碟片活动1例.再次手术二尖瓣置换7例,主动脉瓣置换2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3例.结果中意外死亡1例,为心肌收缩无力致无法停体外循环机,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死亡率为25%.结论及早诊断,术前心功能改善,掌握好手术时机,不断改进的外科技术及心肌保护,都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心脏机械瓣膜 置换术 低心输出量综合征 降低死亡率 瓣膜血栓形成 瓣膜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瓣膜置换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病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生物瓣膜置换治疗,观察组在生物瓣膜置换基础上结合尼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心肌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73.33%,22/30),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和心排血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LVEF、心排出量和心排血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但观察组cTnI、CK和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MP-2和MMP-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血清MMP-2和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瓣膜置换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心脏瓣膜病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的心肌损伤,降低MMP-2和MMP-9水平。

  • 标签: 心脏瓣膜病 生物瓣膜置换术 尼可地尔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瓣膜置换后护理。方法配合患者的手术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在后天性心血管疾病当中,瓣膜性心脏病是成人主要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做好瓣膜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非常重要。

  • 标签: 瓣膜置换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老年瓣膜病外科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诊断为瓣膜病,并行瓣膜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并发症及影响手术早期死亡率的相关因素.结果二尖瓣置换66例,主动脉瓣置换39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15例,三尖瓣置换2例,Betall's+二尖瓣置换1例,同期行其他手术共105例.早期死亡率8.9%(11/123),并发症出现率41.7%(50/123),晚期死亡3例,其中与心脏有关死亡1例,死于反复心力衰竭.随访6个月~14年,96例存活,失访13例,随访率88.1%(96/109).心源性恶液质、心胸比>0.7是影响手术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结论老年瓣膜病患者病因复杂,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高.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 老年 外科手术
  • 简介:我院自1993~1994年以来,已先后为3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拟行了瓣膜置换。通过调查、分析,针对不同的心理反应,具体进行了心理护理,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5例,男10例,女25例,年龄39~68岁之间。所施式:换单瓣25例,换双瓣10例。2调查方法通过查房或与病人单独交谈了解病人的心理状

  • 标签: 瓣膜置换术 人的心理 术前 手术焦虑 心理反应 风湿性心脏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瓣膜置换运用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二尖瓣分离,观察组运用瓣膜置换,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主动脉阻断时间与体外循环时间上,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为35%,术后运用呼吸机时长为10至63h,在开放升主动脉之后有57.5%达到心跳自动恢复,而42.5%需要电击复跳;有5%患者出现术后早期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结论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瓣膜置换运用可以保证治愈效果,改善相关手术指标效果。

  • 标签: 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的病患进行综合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时间内在我院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100例病患作为实验对象,依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参照组病患有50例,接受常规术后干预措施;其余50例病患纳入实验组之中,对其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最终对比两组病患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论 依据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组病患术后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病患,且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 针对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患在术后实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切实提升临床护理效果,获得较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具备大范围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 综合性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4例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两组。23例患者行经皮球囊导管瓣膜扩张成形的入组对照组,23例行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入组观察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就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下降情况及体外循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下降>50%的率60.87%、体外循环时间(94.8±33)min显著优于对照组43.48%、(116±35)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瓣膜置换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的疗效较好,不但能帮助患者改善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主动脉瓣口面积和体外循环,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心脏瓣膜 跨瓣压差 体外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124例应用拜仁司生物瓣行心脏瓣膜置换的经验及术后远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应用拜仁司生物瓣行心脏瓣膜置换124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男68例,女56例;年龄24~72岁。有22人行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共置换拜仁司生物瓣膜146枚;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21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47例。结果围期死亡3例。院外随访1个月~7年,随访106例,随访率87%。4例术后5~6年内因非心血管病方面原因死亡,余随访患者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心功能指数均有改善,生物瓣膜功能良好,无明显衰败迹象,未发现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和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应用拜仁司生物瓣行心脏瓣膜置换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近远期效果满意。

  • 标签: 拜仁司生物瓣膜瓣膜置换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