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代谢改变与表型关系密切,代谢组学分析可以提示细胞、组织或器官的生化状态。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更新和检测灵敏度的提高,可检测出的差异代谢物逐渐丰富。因此,代谢组学逐渐成为探讨DR发病机制和治疗药物筛选的有力工具。DR代谢组学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多以玻璃体液、房水和血浆为样本,以磷酸戊糖途径、精氨酸-脯氨酸途径和抗坏血酸途径为主要研究途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DR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并确定其与疾病的纵向关联。本文就DR相关动物模型以及DR患者玻璃体液、房水和血浆代谢组学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液 房水 血浆 代谢组学 综述
  • 简介:摘要黄斑裂孔直径大小是影响其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直径>400 μm者为大裂孔,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眼内填充能够有效地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牵拉,是特发性全层黄斑裂孔(FTMH)手术治疗的经典方式。然而,对于大直经、复发性FTMH效果欠佳。为获得理想的大直径FTMH解剖愈合和功能恢复,新的手术治疗策略,如视网膜内界膜(ILM)翻转、扩大ILM撕除范围、不同组织瓣膜移植、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等,一直是眼底病领域研究者探索和讨论的热点。更具针对性、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大直径FTMH治疗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就大直径FTMH的ILM翻转术、扩大范围的ILM剥除术,不同组织瓣膜移植术,生物材料等辅助技术等手术方式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黄斑裂孔,手术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综述
  • 简介: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神经血管性并发症,严重威胁工作年龄人群的视力健康,给我国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DR患者就诊时多已发展至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阶段,需接受玻璃体腔注射药物或手术治疗,但视力恢复不佳,因此以糖尿病患者或早期DR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索DR发病新的生物标志物,对早期DR进行及时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高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检查诸如房水、玻璃体液、泪液和血清等标本量较少的生物流体,找到涉及视网膜炎症过程的差异蛋白,为DR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本文就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鉴定DR炎性生物标志物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蛋白质组学 炎性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血管并发症,也是不可逆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特征是视网膜血管渗漏、新生血管形成和纤维增生。尽管目前DR的治疗方式多样,但大多针对疾病中晚期且疗效欠佳。因此,DR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十分重要。近年来,DR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发展迅速,在疾病的风险评估、早期干预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经典的DR生物标志物如糖化血红蛋白,已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随着对DR发病机制的进一步了解,炎症类生物标志物、血管生成类生物标志物已被证实与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先进设备与技术为DR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探索构建了广阔平台,组学类生物标志物、影像类生物标志物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为实现DR早期准确诊疗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就DR发生与发展中相关生物标志物表达与测定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DR的高效防控与有效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生物标志物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是一种发生在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纤维细胞增生性疾病,其发生和发展与老化显著相关。目前,iERM处理方法的选择比较局限,主要是临床观察或随访和玻璃体切割手术疗法。iERM患者黄斑区受到不可逆损伤的时间点尚无法准确评估,所以无法预测早期iERM症状轻微时进行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以及是否应当在患者发生视物变形和视力下降时再进行手术治疗。iERM的形成是视网膜表面纤维化的过程,目前关于组织纤维化相关的研究已受到关注,这些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探讨iERM治疗的新方法,同时也为iERM形成的原因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本文对iERM的研究及治疗进展进行了总结。

  • 标签: 特发性黄斑前膜 手术疗法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网络药理学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通过生物网络构建、网络分析和实验验证预期结果的方法研究药物-基因-靶点-疾病之间复杂的生物网络关系。网络药理学在研究复杂成分药物治疗复杂发病机制疾病中具有独特优势。网络药理学主要在新药研发、药物作用机制、中药及其复方研究、药物重定位和毒理学研究等领域中得到应用,在眼部疾病中主要涉及细菌性结膜炎、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疾病。网络药理学在眼科的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在探寻中药治疗眼科疾病的有效物质、疾病靶点和通路,药物重定位和在眼科基础研究寻找下游靶点3个方面,我们需要加大网络药理学在眼科中的应用范围。本文对网络药理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应用领域、在眼科的应用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网络药理学 作用靶点 眼科
  • 简介:摘要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小细胞外囊泡,携带许多生物分子,例如mRNA、微小RNA、蛋白质和转录因子等。外泌体在生理过程中发挥介导细胞间通讯的功能;在病理状态下,可以介导内皮细胞损伤、血管炎症和血-视网膜屏障(BRB)功能障碍等病理过程,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循环外泌体来源广泛,与眼部及全身的基础代谢状态密切相关,其内容物含有大量生物学信息,可作为DR早期诊断标志物的来源;糖尿病状态下,循环外泌体参与运输炎性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通过激活内皮细胞进而破坏BRB,可能作为DR新的治疗靶点;眼内各种细胞通过分泌外泌体的方式调节细胞增生和血管生成,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在体外促进血管生成,有助于揭示DR新生血管病变机制。本文对外泌体在DR的发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深入理解DR的发病机制和诊治提供全新的思路。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外泌体 血管 炎症 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目前已知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约有200种,一些病毒既能通过呼吸道途径进入人体引起感染,也可以先经眼表的接触感染,随后导致呼吸组织感染,还有部分病毒在呼吸道感染之后出现眼部并发症。本文介绍呼吸道病毒对眼部组织的趋向性及其可能机制,关注呼吸道病毒引起的全身感染与眼部感染的关系,并对临床上常见的引起眼部感染或全身感染并发眼部并发症的呼吸道病毒进行总结。

  • 标签: 呼吸道病毒 眼部感染 趋向性 机制
  • 简介:摘要随着眼内注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发展,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早期治疗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发展。PCV一旦合并严重的玻璃体积血,治疗较棘手。本文就PCV发生玻璃体积血的原因,不同手术方式对于合并玻璃体积血的PCV的治疗,其中包括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腔注气术、术中联合玻璃体腔注药和PDT治疗、玻璃体切割联合CF6、视网膜色素上皮移植、其他玻璃体切割的联合手术以及手术常见并发症、复发及预后等进行综述。

  • 标签: 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手术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