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校医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保障学生和教师的的健康状况。因近年来各种意外事故频发、学生的突发状况增加、而学校医务人员专业水平相对较低,为了保证医务人员能够对学生出现的突发状况进行相应的急救治疗,必须对学校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的急救培训,比如紧急的止血法和心肺功能的复苏等。本文主要对学校医务人员急救技能训练的需求进行相应的分析。

  • 标签: 高校医务人员 急救技能训练 需求分析
  • 简介:摘要: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牧兽医也发展的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就是国家对畜牧兽医的防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对基层兽医的专业水平要求提高,兽医工作者应该及时地去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去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完善防疫机制,以此来确保基层兽医工作的顺利发展。

  • 标签: 基层畜牧 兽医技术人员 服务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在我国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医疗体系向以健康管理为主的预防疾病体系转型阶段过程中,健康管理行业面临着各方面不同程度的挑战。功能医学是从全面保障人体健康出发,应用系统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各个系统和器官之间的关系,维护器官功能平衡和完整的一整套预防保健学理论。基于其完备的理论系统,功能医学可以成为健康管理的有利抓手,加速功能医学理念推广,可以夯实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理论知识,培养复合实用型健康管理人才,对提升整个健康管理行业水平至关重要。本文从功能医学与健康管理融合的意义与我国功能医学推广模式分析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开展和推广功能医学对健康管理行业和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功能医学与健康管理融合的意义与我国功能医学推广模式分析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开展和推广功能医学对健康管理行业和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功能医学 健康管理 医学模式
  • 简介:【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戒毒人员自我意识特点,论述自我意识的正确与否对能否戒断成功具有重要地位,给出培养戒断人员正确自我意识的方式方法,进而保持戒断操守,提高戒断成功率。

  • 标签: 自我意识  戒断成功率 戒毒人员
  • 简介:信息时代赋予图书情报工作者使用现代科学技术传播信息的历史使命,图书情报工作者应该正视现实的客观情况,提高认识,接受继续再教育,做到老、学到老.并且引入竞争机制,明确目标,采取多种多样方法和途径,依靠继续再教育,更好地完成进代赋予的新使命和新任务.

  • 标签: 信息时代 图书情报人员 继续再教育 方法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73例儿童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其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上海市儿童医院73例初诊霍奇金淋巴瘤患儿资料,其中男52例,女21例;年龄2~13岁。对所有患儿发病的起始或累积器官、病理诊断、疾病分期、手术及疗效等进行综合评估。结果73例儿童霍奇金淋巴瘤中66例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其中38例由手术确诊,20例由活检确诊,且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明确,8例通过流式细胞术等确诊;另7例中的6例获大致病理分类,仅1例分类不明。66例明确病例中以伯基特淋巴瘤最多为31例,其余依次为T-淋巴母细胞型14例、间变大淋巴瘤7例、B-淋巴母细胞型6例、弥漫大B淋巴瘤5例、结外鼻型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1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瘤1例和脂膜炎样T淋巴瘤1例;起始部位或累积器官涉及多个器官,以颈部(20例)、腹腔(15例)、纵隔(6例)等最为多见;临床转归与疗效中Ⅱ期、Ⅲ期和Ⅳ期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0.0%、85.1%和72.2%;Ⅲ期和Ⅳ期患儿无事件生存率低于Ⅱ期组患儿(80.9%比66.7%比100.0%),病理类型分组结果显示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较伯基特淋巴瘤无事件生存率更低(73.7%比90.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霍奇金淋巴瘤男性发病多,婴幼儿少见,病理类型较成人单纯,以伯基特淋巴瘤最多,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与预后可能相关。

  • 标签: 儿童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特点 病理类型
  • 简介:南岸区近年来以创“都市强区”为目标,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集体土地被征用的量越来越大,农转非人员越来越多。根据《重庆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第55号令)的规定,征用土地应依法支付征地补偿费、进行人员安置和住房安置工作。但在现实中,由于体制、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住房安置工作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使得一部分农转非人员变为新的困难群体,征地拆迁的难度越来越大,已较严重地影响到城乡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本文对南岸区在安置农转非人员住房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进行的相关改革,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提出几点解决的思路。

  • 标签: 南岸区 农转非人员 重庆 征地补偿 住房安置制度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是一种临床上最常见的且与年龄相关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房颤动的患病率及心房颤动相关卒中的发病率均逐渐增加。老年患者由于认知及各器官功能减退,加之共病、并发症增多,服用药物也随之增多,其抗凝治疗变得复杂。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增加了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选择。现就老年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现状、抗凝治疗的必要性及挑战、用药选择等问题进行回顾综述,以助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凝治疗方案。

  • 标签: 老年 心房颤动 抗凝药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是一种临床上最常见的且与年龄相关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房颤动的患病率及心房颤动相关卒中的发病率均逐渐增加。老年患者由于认知及各器官功能减退,加之共病、并发症增多,服用药物也随之增多,其抗凝治疗变得复杂。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增加了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选择。现就老年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现状、抗凝治疗的必要性及挑战、用药选择等问题进行回顾综述,以助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凝治疗方案。

  • 标签: 老年 心房颤动 抗凝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外孕患者单独使用米司酮及联合应用甲氨蝶呤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 2018年 3月至 2018年 9月收治的宫外孕患者 76例为研究对象, 38例单纯使用米司酮治疗者作为对照组, 38例使用米司酮+甲氨蝶呤治疗者作为实验组,评估两组用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①实验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②实验组临床症状(腹痛、阴道不规则流血、盆腔包块)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 0.05);③实验组药物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在口服米司酮的基础上,予以宫外孕患者甲氨蝶呤肌注治疗,可促进症状消退,提高治愈几率,且加用药物对安全性影响较小,值得推广。

  • 标签: 宫外孕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对动态威胁(恐惧、愤怒)及威胁情绪(悲伤、快乐)面孔的注视特点,并探讨其眼动追踪数据与孤独症症状评分的相关性,为ASD儿童治疗和康复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26名ASD儿童和3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发育儿童(typical developmental,TD),对ASD儿童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进行症状评估。运用SMI-red便携式眼动追踪记录系统记录两组儿童在自由观看动态威胁及威胁情绪面孔片段时的眼动注视特征。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卡方检验,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定眼动追踪数据与症状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SD组儿童CARS总分为(32.64±7.42)分。ASD儿童眼动追踪数据表现出注视厌恶特点,ASD儿童注视恐惧[2.41(0.26,10.65)s]、愤怒[2.17(0.13,6.13)s]威胁性情绪面孔眼区时的注视时间显著少于TD儿童[8.81(2.54,12.11)s,5.21(3.80,12.49)s],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恐惧:Z=-2.252,P<0.05;愤怒:Z=-2.793,P<0.01)。ASD儿童对四种情绪面孔嘴区的注视时间[悲伤:3.56(0.44,7.16)s,恐惧:2.68(0.42,4.78)s,愤怒:2.13(0.35,4.20)s,快乐:2.93(0.46,5.71)s]均显著少于TD儿童[悲伤:11.43(6.97,14.22)s,恐惧:6.73(3.65,10.10)s,愤怒:6.86(4.55,12.33)s,快乐:11.72(7.22,14.39)s],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悲伤:Z=-4.502,P<0.01;恐惧:Z=-3.493,P<0.01;愤怒:Z=-4.025,P<0.01;快乐:Z=-4.699,P<0.01)。相关分析发现ASD儿童对情绪面孔注视时间与CARS总分(r=-0.476,P<0.05)呈负相关,对不同情绪面孔进一步分析发现,ASD儿童对恐惧面孔的注视时间与CARS总分(r=-0.455,P<0.05)呈负相关。结论ASD儿童眼动追踪显示出与TD儿童相比对威胁性情绪面孔注视时间更少的注视特征,并且ASD症状越严重,对恐惧面孔的注视时间越少。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情绪面孔 眼动追踪技术 威胁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课题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缩减约束护理方案对改善患者的ICU气管插管患者心理状态及计划性拔管的具体成效。方法:此次实验研究对象选取ICU气管插管患者80例,借助计算机,随机抽检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人数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采用的干预方式为缩减约束护理方案,对两组计划性拔管发生作用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数值有所相差,统计学含义客观存在,P值小于0.05。结论:选择运用缩减约束护理方案对降低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具有明显的作用,因此这种护理方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缩减约束护理方案 ICU 气管插管 心理状态 非计划性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