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更多药物在体内同时使用时,相互之间发生的化学或生物学反应。这些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从而对药物疗效产生影响。本文旨在探讨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对药物疗效的影响,以提供临床医生和药师在药物治疗中的指导

  • 标签: 药物相互作用、疗效、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经眼动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IAC)和经静脉全身化学药物治疗(IVC)单眼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分别于保定市儿童医院眼科和北京儿童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单眼cT2期RB患儿40例(4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2例(22只眼),女性18例(18只眼);均为单眼。根据接受的治疗方案,将患儿分为IAC方案组和IVC方案组,分别为26、14只眼。肿瘤侵犯视神经、脉络膜、巩膜、前房和虹膜时,行眼球摘除手术。观察分析保眼率、肿瘤眼外转移率、实体肿瘤控制率、与治疗相关并发症以及眼球摘除后病理高危因素。组间保眼率、实体肿瘤控制率比较行χ2检验。结果IAC方案组、IVC方案组患儿保眼率分别为88.5% (23/26)、50.0% (7/14);实体肿瘤控制率分别为84.6% (22/26)、42.9% (6/14 )。两组患儿保眼率、实体肿瘤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8、7.56,P<0.05)。与IVC方案组比较,IAC方案组患儿全身并发症更少,眼部和眼周并发症较轻。IAC方案组26例、IVC方案组14例中,最终行眼球摘除分别为3、7例。病理组织检查结果显示,两组存在病理高危因素者分别为2、3例。随访期间,IAC方案组2例均发生肿瘤眼外转移;IVC方案组3例均未出现肿瘤眼外转移。结论与IVC比较,IAC对单眼cT2期RB具有肿瘤控制率高、保眼率高、并发症少且轻的优势,但仍存在肿瘤复发。

  • 标签: 化学疗法,肿瘤,局部灌注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视网膜母细胞瘤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化疗药物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其细胞毒性使其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产生抑制作用。而护士作为化疗药物使用的一线人员,健康问题令我们担忧。本文就化疗药物的危害,临床护士接触化疗药物的现状及自我防护措施予以综述

  • 标签: 化疗药物 护士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停经8+~14+周稽留流产患者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后不同时间行无痛清宫术的效果。方法两组稽留流产患者共182例。观察组(102例)及对照组(80例)同样入院前两日口服复方米非司酮共4片,第三日晨服米索前列醇600ug。观察组在口服米索前列醇2小时后,无论妊娠组织有无排除均予行无痛清宫术。对照组待妊娠组织排出后,2~3天后行清宫术。两组在服药过程中出血量≥80ml,则立即行清宫术。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在米索前列醇服药后阴道出血量及术中阴道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无急诊清宫、清宫后所有病例无二次清宫。两组上述指标相比,服药后及术中阴道流血量、住院时间、急诊清宫量、再次清宫量的P值<0.01。结论口服复方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后及时的清宫可减少流产后的出血、缩短出血时间,降低因出血时间长引发盆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复方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稽留流产 无痛清宫术
  • 简介:摘要:药品制剂通常指的是按照特定的加工形式对医药成品加以制备,在药品制备处理过程中可使用很多种不同的加工方法。其中,包衣工艺技术就是一个很常见的加工方式。由于流体床设备具有高效的干燥效果,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干燥过程和制粒加工流程当中。当前,流化床包衣工艺技术已成为了对所有小颗粒分散化剂型实施包衣的最主要的技术手段。因此本文对流化床包衣技术进行了简要的阐述,进而剖析了流化床包衣工艺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具体运用。

  • 标签: 药物制剂 包衣技术 流化床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硝酸酯类药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试验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期间来我院住院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8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比较在这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下,两组患者在BNP、LVEF及治疗效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脑钠肽为(348.36±11.83 )ug/L,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12.45±11.71)ug/L。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0.82±4.8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0.71±3.1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结论: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时,常规内科支持基础上联合硝酸酯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治疗后的脑钠肽,明显提高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改善该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因此,硝酸酯类药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上有显著的优势。

  • 标签: 硝酸酯类药物 心血管疾病 临床效果 药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对再次妊娠发生孕产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60例有人工流产和60例有药物流产史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孕产妇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观察2组孕产妇的孕产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对比研究发现,人工流产组比药物流产组的孕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2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流产比人工流产发生孕产期并发症的机率小,安全性也更高一些。但是流产史都会增加再次妊娠孕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应该坚持避孕,尽量减少流产的次数。

  • 标签: 人工流产 药物流产 再次妊娠 孕产期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次怀孕妇女在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后对再次妊娠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单纯人工流产史的初孕妇女为人流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有药物流产史,但没有清宫史的初孕妇女为药流组,对比两组再次妊娠分娩并发症情况。结果人流组妊娠期先兆流产发生率(13.33%)较药流组(3.33%),明显偏高(P<0.05)。人流组分娩期产后出血发生率(11.67%)高于药流组(3.33%,P<0.05)。两组妊娠结局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从远期安全性层面来分析,药物流产较人工流产偏优。流产作为一种终止病理妊娠、非意愿妊娠的重要手段,会对女性身体造成远期性伤害。为了能够减少流产发生,育龄妇女不仅要坚持避孕,而且还要选用可靠且符合自身实际的避孕方法,珍视首次怀孕。

  • 标签: 初次怀孕 人工流产 药物流产 妊娠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儿科在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92例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46例,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模式,针对观察组是以对照组为基础加之匹多莫德治疗方法,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再次感染的发生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儿科 呼吸系统 反复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时间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n=50)采用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n=50)采用超早期康复训练,分析训练前后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相较于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超早期康复训练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超早期康复训练 急性缺血性脑卒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临床特征以及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协作组(ISPED)11家医院住院的452例MRSA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分离菌株药物敏感性。分析患儿一般情况、高危因素、抗菌药物治疗、预后,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感染型别的临床疾病、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别,不同感染型别抗菌药物敏感性差异。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452例患儿中男264例、女188例,年龄为2日龄~17岁,其中≤1岁233例(51.5%)、>1~3岁79例(17.5%)、>3~5岁29例(6.4%)、>5~10岁65例(14.4%)、>10岁组46例(10.2%)。发病月份较多的为12月份(55例,12.2%)、2月份(47例,10.4%)、11月份(46例,10.2%)、1月份(45例,10.0%)、3月份(40例,8.8%)。社区获得性MRSA 335例(74.1%),医院获得性MRSA 117例(25.9%)。174例(38.5%)患儿存在基础疾病或长期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使用史。209例(46.2%)患儿本次住院接受医疗侵入置管。182例(40.3%)患儿入院前3个月有β内酰胺类、糖肽类、大环内酯类、碳青霉烯类、噁唑酮类、磺胺类等抗菌药物使用史。临床疾病以肺炎最常见(203例),然后依次为皮肤软组织感染(133例)、脓毒血症(92例)、深部组织脓肿(42例)、骨髓炎(40例)、化脓性关节炎(26例)、化脓性脑膜炎(10例)等。≤1岁组患儿肺炎的比例高于>1~3岁组、>3~5岁组、>5~10岁组、>10岁组[57.5%(134/233)比30.4%(24/79)、31.0%(9/29)、38.5%(25/65)、23.9%(11/46),χ2=17.374、7.293、7.410、17.373,P均<0.01]。社区获得性MRSA感染所致皮肤软组织感染比例高于医院获得性MRSA[33.4%(112/335)比17.9%(21/117),χ2=10.010,P=0.002],而所致肺炎比例则低[42.1%(141/335)比53.0%(62/117),χ2=4.166,P=0.041]。≤1岁组入院后首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高于>1岁患儿[(15±8)×109/L比(13±7)×109/L,t=2.697, P=0.007],而≤1岁组C反应蛋白低于>1~3岁组、>5~10岁组和>10岁组[8.00(0.04~194.00)比17.00(0.50~316.00)、15.20(0.23~312.00)、21.79(0.13~219.00)mg/L,Z=3.207、2.044、2.513, P均<0.05],降钙素原在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治疗,治愈131例,好转278例,未愈21例,死亡12例,放弃10例。452株MRSA菌株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100.0%敏感,对青霉素100.0%耐药,红霉素耐药率为85.0%(375/441)、克林霉素为67.7%(294/434)、复方磺胺类为5.9%(23/391)、左氧氟沙星为4.5%(19/423)、庆大霉素为3.2%(14/438)、利福平为1.8%(8/440)、米诺环素为1.1%(1/91)。社区获得性MRSA及医院获得性MRSA两组间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儿童MRSA感染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好发季节为冬春季节,并以社区获得为主。临床疾病以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脓毒血症较多见。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MRSA菌株。MRSA对复方磺胺类、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利福平、米诺环素普遍敏感,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高。临床医生需根据患儿临床特征及药敏情况,积极有效抗感染治疗,改善MRSA感染患儿临床预后。

  • 标签: 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疾病特征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观察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疗效。方法6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在常规低脂膳食基础上,A组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B组服用辛伐他汀10mg,均每日1次,疗程6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变化。结果服药6周末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TC、TG、LDLC均显着下降(P<0.01),HDLC均明显上升(P<0.05),但以A组更为显着。结论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为高效、安全的降脂药物,但阿托伐他汀的降脂效果更为显着。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辛伐他汀 高血脂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哮喘患儿行孟鲁司特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62例哮喘患儿分为实验组(31例,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对照组(31例,应用复方异丙托溴氨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6.77%,30/31)高于对照组(77.42%,24/31),P<0.05;实验组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6.12±1.05)d、咳嗽消失时间(4.89±1.08)d、哮喘消失时间(5.21±1.14)d,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5%,2/31)低于对照组(25.81%,8/31),P<0.05。结论 将孟鲁司特钠应用于哮喘患儿临床治疗中,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可加快其临床症状改善速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孟鲁司特钠 小儿哮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耳鼻喉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21年2月至11月在我院进行。该研究共选择100例颈部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所有病人都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后出现了一些疼痛问题。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综合护理方法。各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分析两组的康复效果和疼痛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值为12小时,手术后72小时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为p < 0.05。此外,实验组患者的基因疗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为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显着。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可增强耳鼻喉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疼痛,这是值得推广的。

  • 标签: 综合护理 耳鼻喉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子宫切口剖宫产术用于治疗前置胎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前置胎盘患者96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8例)和观察组(n=48例)。对照组采用子宫下段的横切口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宫下段的纵切口治疗,经过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和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子宫切口 剖宫产术 前置胎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重膜式血浆置换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选取在我院2021年1月-2023年4月行双重膜式血浆置换治疗的高脂血症患者中选取123例,通过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观察治疗效。结果:患者胆固醇、甘油三脂均明显下降,效果明显。结论:双重模式血浆置换是一项安全有效,作用少而轻,患者易耐受的直接的手段,实施针对性护理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双重模式血浆置换 高脂血症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