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复合多糖与环磷酰胺联合抗肿瘤的增效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移植性肿瘤模型研究以正交实验配伍组成复合多糖的体内抗肿瘤活性;采用ELISA法测定IL-2、抑癌基因P27以分析复合多糖增效减毒的作用机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药物作用下的肿瘤细胞形态变化。结果:复合多糖(香菇多糖100mg/kg、姬松茸多糖200mg/kg、茯苓多糖50mg/kg)在体内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与环磷酰胺联合抗肿瘤具有增效作用,可增加IL-2的水平,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强抑癌基因P27的表达。结论:复合多糖与环磷酰胺联合抗肿瘤具有增效作用。

  • 标签: 复合多糖 增效作用 IL-2 抑癌基因P27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肿瘤化疗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病症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肿瘤内科接受化疗的患者120例根据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60例,对照组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化疗期间实施针对性的缓解恶心和呕吐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病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病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结论在抗肿瘤化疗治疗过程中结合针对性的恶心呕吐缓解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其发生率,优化患者的生理状况,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抗肿瘤 化疗药物 恶心呕吐 护理
  • 简介:磁场结合抗肿瘤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后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这种观点己被近年来的许多实验所证实,本文论述了磁场联合抗肿瘤药物抑制肿瘤的生物学效应(包括对细胞生长活性、细胞膜、细胞周期以及荷瘤动物肿瘤生长、生存时间等各方面的影响),从离体和在体两个方面对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结合磁场在肿瘤治疗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并就该领域研究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看法。

  • 标签: 磁场 抗肿瘤药物 肿瘤
  • 简介:摘要抗肿瘤治疗是临床工作的重点难点,传统疗法中多采用单一用药治疗,虽会取得一定疗效,但治疗预后性差。联合用药有利于发挥不同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实现抗肿瘤的高效性和减轻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本文将列举临床抗肿瘤治疗中导向性的联合用药方案,用以改良抗肿瘤治疗,提升治疗疗效。

  • 标签: 联合用药 抗肿瘤 协同作用
  • 简介: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有放疗、化疗、手术。化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化疗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细胞,特别是增长旺盛的细胞(如骨髓和黏膜上皮)也具有同等的杀伤作用,同时许多药物对心肝肾等都有一定的毒性。因此,积极有效的防治化疗过程中的毒副反应,是病人顺利地完成正规化疗疗程,以及尽快恢复机体功能,增强疗效进而提高治愈的关键。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化疗过程 不良反应 护理 肿瘤治疗 正常细胞
  • 简介:摘要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主要有两大类抗肿瘤中药一类是细胞毒药物,即对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主要含有天然抗肿瘤活性成分,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第二类是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生物反应调节剂样作用的药物,通过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衡,改善机体全身的病理状态,增加机体自身的抗病力。有些中药的某类成分属于免疫促进剂,携带特定信息,易被遭受肿瘤细胞作用的机体正常组织所识别,使受损的免疫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这些中药通过作用于机体的调控物质,相当于中医所说的阴阳二象,针对患者免疫功能状态进行均衡调适,达到抗肿瘤的目的1。运用中医药进行抗肿瘤研究须遵循中医的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在探讨中医药抗肿瘤的具体规律时则须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从微观方面加以阐述。本文讲述了中草药与中成药抗肿瘤的有效成分和功效,以及未来的发展前途。

  • 标签: 斑蝥 半枝莲 参一胶囊 抗肿瘤 阻断
  • 简介:摘要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概率呈现出逐年上升发展趋势,发病概率较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为了提升肿瘤疾病治疗效果,相关的医学人员对抗肿瘤药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分子靶、金属配合物、海洋真菌活性物质及新型内分泌药物等抗肿瘤药物,对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深入分析。

  • 标签: 抗肿瘤 分子靶 金属配合物 海洋真菌活性物质
  • 简介:7月4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国家肿瘤研究所杂志》(JournaloftheNationalCancerInstitute)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题为“磷脂-阿霉素自组装纳米胶束促进对肿瘤的渗透性”的研究论文。这一最新发现表明:聚乙二醇衍生化磷脂与抗肿瘤化疗药物-阿霉素可自组装形成纳米尺度的新型输送载体,

  • 标签: 纳米载体 化疗药物 抗肿瘤 科学家 学术期刊 研究论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抗肿瘤药物对合并微血管侵犯(MVI)的肝细胞癌(HCC)根治术后近期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根治性肝切除术且术后病理报告为HCC合并MVI的16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7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32~79岁,中位年龄56岁。根据肝切除术后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纯手术组(n=62,无处理),TACE组(n=42,术后预防性应用TACE),联合组(n=65,术后预防性TACE联合抗肿瘤药物治疗)。随访三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情况。Kaplan-Meire法计算累积无瘤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169例患者术后1、2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9.2%、40.8%。术后1、2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单纯手术组为45.2%、25.8%,TACE组61.9%、40.5%,联合组70.8%、52.3%。联合组累积无瘤生存率优于TACE组和单纯手术组,TACE组累积无瘤生存率优于单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TACE组与联合组中,M1(轻度MVI)患者累积无瘤生存率优于M2(重度MV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1级别和M2级别中,联合组累积无瘤生存率优于单纯手术组、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抗肿瘤药物对累积无瘤生存率无明显影响。结论术后TACE可预防合并MVI的HCC术后近期复发,而TACE联合抗肿瘤药物能明显改善合并MVI肝癌术后近期复发。

  • 标签: 癌,肝细胞 微血管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复发
  • 简介: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临床治疗肿瘤,西医一般采用手术、放疗、化疗三大疗法,疗效快捷,对肿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存在明显的损伤和毒副作用。因此,寻找有效且无损伤和毒副作用的抗癌药物,是医学界重要的研究课题。中药在肿瘤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将国内抗肿瘤中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细胞调亡 中药 血管生成
  • 简介:摘要:越来越多的恶性肿瘤患者需要使用抗肿瘤药物,加强抗肿瘤药物的统一管理,降低抗肿瘤药物带来的职业暴露风险,使医务人员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配置或接触抗肿瘤药物,都会给医务人员的自身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短期暴露会使医务人员脱发严重,长期暴露将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安全,导致女性医务人员无法生育。本文特意从几个方面出发,关于抗肿瘤药物的职业暴露原因、有效方法措施进行了总结分析。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职业暴露 风险分析 防范措施 总结研究
  • 简介:抗肿瘤药物尤其是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长期以来限制着这类药物的应用,新的靶向药物及其与蒽环类药物联用时出现的更加显著的心脏毒性,使在应用这些药物时进行监测变得非常有必要。超声心动图和生物标志物如脑钠肽(BNP)联合监测的方法对评估这些药物对心脏功能方面的影响,是目前最可靠且实用的办法。但由于超声心动图本身测量的变异性和判定标;隹不统一,以及对相应药物毒理机制研究的缺乏,目前对心功能监控方法及预防应对的策略尚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心脏毒性 靶向药物
  • 简介:恶性肿瘤存在多药耐药,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预防肿瘤产生多药耐药已成为肿瘤药物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文献报道,生育三烯酚作为化疗药物的增敏剂,不论是在体外实验还是动物实验中都展现出协同抗肿瘤效应。本文就生育三烯酚的协同抗肿瘤机制作一综述,为以后生育三烯酚作为化疗药物的增敏剂应用于临床提供更多证据。

  • 标签: 生育三烯酚 抗肿瘤作用 联合用药 增敏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含洛铂的化疗方案在食管癌、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收集关于是否采用洛铂的化疗方案在治疗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的对照试验,应用ReviewManager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临床试验,共46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洛铂联合组的客观缓解率不劣于对照组(OR=1.39,95%CI:0.94~2.07,P=0.10)。洛铂联合组神经毒性发生率较低于对照组(OR=0.28,95%CI:0.09~0.85,P=0.03)。在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及脱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食管癌、胃癌、肠癌方面,洛铂联合化疗组的疗效不劣于对照组,但洛铂联合组不增加其他毒副反应的基础上,尚能降低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含洛铂的化疗方案可以做为食管癌、胃癌、肠癌的治疗选择。

  • 标签: 洛铂 食管癌 胃癌 肠癌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肿瘤中心2010年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我院微机管理系统汇总2010年肿瘤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肿瘤中心2010年住院患者使用抗肿瘤药物6类78个品种,DDDs排序前3位的分别是卡培他滨、顺铂和乌苯美司,用药金额排序前3位的分别是多西他赛注射液(16.08%)、注射用奥沙利铂(8.36%)、利妥昔单抗(8.02%)。结论:我院抗肿瘤药物的使用符合当前国内该类药品的消耗总趋势,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 标签: 抗肿瘤药 用药频度 用药金额 用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