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时性多发性早期胃癌(synchronous multiple early gastric cancer,SMEGC)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390例早期胃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发早期胃癌(solitary early gastric cancer,SEGC)353例(SEGC组)、SMEGC 37例(SMEGC组),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以及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情况、饮酒情况、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和其他部位肿瘤病史等)和病理资料(病变大小、位置、形态、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肠上皮化生、溃疡和萎缩性胃炎等),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MEG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SMEGC组与SEGC组在一般临床特征各项目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特征方面,2组垂直方位分布(χ2=8.375,P=0.015)、萎缩性胃炎占比[48.6%(18/37)比23.8%(84/353), χ2=10.710,P=0.001]和肠上皮化生占比[81.1%(30/37)比43.1%(152/353), χ2=19.45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变位于胃中1/3(与胃上1/3比较:P=0.036,OR=3.38,95%CI:1.08~10.53)、胃下1/3(与胃上1/3比较:P=0.049,OR=2.59,95%CI:1.00~6.69),以及存在肠上皮化生(P=0.001,OR=4.38,95%CI:1.77~10.86)和萎缩性胃炎(P=0.043,OR=2.24,95%CI:1.04~5.07)均是SMEG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胃癌病灶位于胃中、下1/3,以及病理提示存在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易发生SMEGC,建议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进行细致的内镜评估和密切的随访。

  • 标签: 胃肿瘤 危险因素 同时性多发性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与外科手术切除治疗胃癌外科R0切除术后早期残胃癌(early remnant gastric cancer,ERGC)的远期疗效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的胃癌外科R0切除术后经内镜活检诊断为ERG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ESD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在2020年5月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计算ESD治疗组的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ESD组和外科手术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病因特异性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ESD组和外科手术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ERGC患者32例,其中ESD组21例、外科手术组11例。32例ERGC患者中男性31例(96.9%)。ESD治疗组的整块切除率76.2%(16/21)、完全切除率71.4%(15/21)、治愈性切除66.7%(14/21)。ESD组及外科手术组5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8%比77.1%,P=0.764),5年病因特异性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8%比90.0%,P=0.538)。结论残胃空间有限及黏膜下严重纤维化都增加了ESD的难度,但ESD与外科手术切除治疗ERGC患者的长期疗效相当,ESD可作为ERGC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 标签: 早期残胃癌 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 长期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面积食管早期癌(创面环周黏膜缺损程度≥3/4周)内镜下切除术(endoscopic resection,ER)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2009年5月—2016年4月,63例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镜中心行ER治疗的大面积食管早期癌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按术后是否发生食管狭窄分为狭窄组(32例)和无狭窄组(31例),2组间比较行t检验或卡方检验,P<0.05的指标以及结合临床专业知识认为可能有意义的指标,一同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病变长度、创面环周黏膜缺损程度、固有肌层损伤与ER术后发生食管狭窄有关(P<0.05)。以上3个指标,连同是否采取狭窄预防措施、病理类型、是否整块切除共计6个指标一同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创面环周黏膜缺损程度≥7/8周(与3/4~<7/8周者比较:P=0.028,OR=0.317,95%CI:0.114~0.884)和未采取狭窄预防措施(P=0.002,OR=0.153,95%CI:0.046~0.512)是大面积食管早期癌ER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创面环周黏膜缺损程度≥7/8周是导致大面积食管早期癌ER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主要因素。对于大面积食管早期癌患者来说,采取适当的狭窄预防措施能有效减少ER术后食管狭窄发生。

  • 标签: 食管肿瘤 早期诊断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