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时多发早期胃癌(synchronous multiple early gastric cancer,SMEGC)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390例早期胃癌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单发早期胃癌(solitary early gastric cancer,SEGC)353例(SEGC组)、SMEGC 37例(SMEGC组),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以及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情况、饮酒情况、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和其他部位肿瘤病史等)和病理资料(病变大小、位置、形态、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肠上皮化生、溃疡和萎缩胃炎等),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MEG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SMEGC组与SEGC组在一般临床特征各项目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特征方面,2组垂直方位分布(χ2=8.375,P=0.015)、萎缩胃炎占比[48.6%(18/37)比23.8%(84/353), χ2=10.710,P=0.001]和肠上皮化生占比[81.1%(30/37)比43.1%(152/353), χ2=19.45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变位于胃中1/3(与胃上1/3比较:P=0.036,OR=3.38,95%CI:1.08~10.53)、胃下1/3(与胃上1/3比较:P=0.049,OR=2.59,95%CI:1.00~6.69),以及存在肠上皮化生(P=0.001,OR=4.38,95%CI:1.77~10.86)和萎缩胃炎(P=0.043,OR=2.24,95%CI:1.04~5.07)均是SMEG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胃癌病灶位于胃中、下1/3,以及病理提示存在肠上皮化生、萎缩胃炎的患者易发生SMEGC,建议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进行细致的内镜评估和密切的随访。

  • 标签: 胃肿瘤 危险因素 同时性多发性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时多发早期胃癌(synchronous multiple early gastric cancer,SMEGC)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征,以期减少漏诊率。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或)手术治疗,经术后病理证实早期胃癌的227例病例纳入回顾分析,其中单发早期胃癌(solitary early gastric cancer,SEGC)200例(SEGC组)、SMEGC 27例(SMEGC组),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征,并对SMEGC主、副病灶内镜病理特征进行关联分析。结果27例SMEGC共58个病灶,其中25例为术前同时发现的病灶,2例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6个月内复查发现的与前一病灶不同部位的病灶。2组对比分析发现,SMEGC组中男性占比[85.2%(23/27)比61.5%(123/200), χ2=5.815,P=0.016]、癌旁组织萎缩伴肠化占比[96.3%(26/27)比81.0%(162/200), χ2=3.912,P=0.048]均高于SEGC组,患者年龄大于SEGC组[(68.7±6.7)岁比(63.8±9.8)岁,t=-2.561,P=0.011]。SMEGC组内关联分析发现:主、副病灶在癌灶大小(r=0.640,P<0.001)、垂直方向分布(r=0.518,P=0.006)、内镜大体形态(r=0.904,P<0.001)和浸润深度(r=0.470,P=0.013)方面均有明显相关。结论SMEGC好发于有萎缩胃炎伴肠化背景的老年男性患者,当内镜检查发现1个早期癌灶时,需警惕多癌灶存在的可能,尤其是垂直方向同一分布范围内在大体形态和浸润深度方面与检出癌灶相同或相近的病灶。

  • 标签: 胃肿瘤 疾病特征 同时性多发性早期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同时多发早期胃癌(synchronous multiple early gastric cancer,SMEGC)的临床、内镜、病理特征。方法 选择2021年-2022年间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SMEGC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病灶254个);并选择同年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单发性早期胃癌患者100例作为参照对象(纳入对照组,病灶100个)。两组均接受内镜、病理检查。比较两组临床、内镜结果差异,并分析观察组患者主、副病灶的病理特征。结果 两组在病灶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垂直方向分布等方面比较(P>0.05)。但观察组水平分布、大体形态中为胃体后壁占比、隆起型占比、周围黏膜萎缩及肠化生占比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主、副病灶的大体形态、分化程度、水平方向具有相关(P<0.05)。结论 SMEGC的临床、内镜特征与单发早期胃癌较为相似,但多分布胃体后壁,以隆起型多见,背景多为周围黏膜萎缩及肠化生,且主副病灶大体形态、分化程度、水平方向具有一致,临床内镜中需警惕多发病灶发生。

  • 标签: 同时性多发性早期胃癌 临床 内镜 病理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内镜和术后病理技术的发展,早期胃癌的检出率逐年上升,相应的同时多发早期胃癌(synchronous multiple early gastric cancer,SMEGC)的发现数量也随之增加。但SMEGC仍因容易漏诊,对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损失。因此,本文就SMEGC的相关危险因素,结合文献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诊断 危险因素 同时性多发早期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漏诊型同时多发早期胃癌(synchronous multiple early gastric cancer,SMEG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收集并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10例漏诊型SMEG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内镜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描述总结并讨论。结果10例漏诊型SMEGC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男性居多(6例),分别有6例患者合并有肿瘤家族史或有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及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内镜及病理表现方面,6例患者的漏诊病灶长径不小于初诊病灶,且有半数以上的漏诊病灶在胃内垂直位置(6/10)、浸润深度(8/10)、组织学分型(9/10)、萎缩(8/10)及肠化(8/10)方面与初诊病灶一致。结论在首次内镜诊治及随访过程中均应仔细识别并警惕漏诊病灶的存在,特别应注意观察与初诊病灶垂直位置相同的部位,尤其是老年男性、有肿瘤家族史及合并症的患者。

  • 标签: 胃肿瘤 同时性多发早期胃癌 漏诊病灶 临床病理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漏诊型同时多发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收集并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21年10月收治的胃癌患者,总例数为422例,其中漏诊型同时多发早期胃癌患者人数为41例 ,将所有参与研究人员的资料进行整理,分别对研究人员的性别、年龄、肿瘤大体形态、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组织病理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管脉管转移、周围神经侵犯和血型等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41例 漏诊型同时多发早期胃癌研究人员中,男性患者发生的机率比女性更多,占全部人数的73.2%;年龄≥60岁的患者发生早期胃癌的机率较大;肿瘤的大体形态,主要以隆起型为主;肿瘤大小以≤2cm的比例较大;浸润深度主要以黏膜内癌为主;绝大部分患者的淋巴结和淋巴脉管未发生转移;同时多发早期胃癌的周围神经未被侵犯;75.6%的远端肿瘤位置发生了变化;组织病理学类型有63.41%为分化型;溃疡发生变化的患者占39.0%;各个血型之间的患者的人数大致相同。结论:漏诊型同时多发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中危险因素主要包含性别关系以及无溃疡病变,临床病理特征主要病变临床病理学特征相似。

  • 标签: 漏诊型同时性多发 早期胃癌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报告6例罕见的同时多发脑出血,男性5例,女性1例,男性,年龄最小30岁,最大79岁,平均62岁,出血部位:双侧Ke核1例,双侧枕叶1例,双侧多发1例右侧脑干、丘脑1例,左侧额、颞叶1例,脑干、左基底节1例。临床神经病学症状及体征多数都较危重,表现为突然头痛、呕吐、较重的意识障碍,单侧或双侧肢体运动障碍,假性球麻痹等症状,预后较差,病因多由高血压引起,治疗原则同一般高血压脑出血。

  • 标签: 多发性脑出血 高血压 CT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同时肝转移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2016年4月21例胃癌同时肝转移患者行胃癌D2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行肝脏R0切除分为R0切除组(11例)和非R0切除组(10例),对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RO切除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4,5%,27.3%和27.3%;非R0切除组分别为48.0%,0和0(P=0.044)。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2月和5.9月(P=0.008)。对R0切除组生存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Bormann分型(P=0.004)、区域淋巴结受累(P=0.010)与患者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无明显独立预后因素,可能与Bormann分型与淋巴结受累存在交互作用(P=0.031)有关。结论:基于胃癌D2切除联合肝脏R0切除的多学科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 标签: 胃癌 肝转移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伤创伤特点、急救处理流程及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1月多发伤126例致病原因、救治流程、分析治疗方法。结论多发伤病情重,变化快,抢救措施要及时有效,尽早医疗干预,每个环节无缝隙衔接,多科参与,分工合作,能有效的提高多发伤抢救的成功率。

  • 标签: 多发伤 早期救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发性小肠腺癌临床少见,其起病隐匿,侵袭强,预后差,临床上极易漏诊和误诊[1-2]。本中心近期诊治1例同时发性小肠腺癌并直肠癌患者,此类病例实属罕见,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目前尚未见类似病例报道,现将其整理报道如下。

  • 标签: 小肠腺癌 原发性 同时性 直肠腺癌 病例报道 直肠癌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硬化(MS)临床特点。方法分析60例多发硬化患者临床特点,包括临床一般资料、症候定位、重要辅助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MS多见于青壮年女性,起病较急,病程多缓解复发,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其主要的诱因之一,脊髓、视神经受累多见,电生理及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帮助,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根据临床特点,综合免疫学、神经电生理及影像学检查能大大提高临床确诊率,MS分期有助于诊治及判断疾病的转归。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治疗 补液
  • 简介:摘要多发硬化(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症脱髓鞘性疾病,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共同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治疗目的是终止急性发作、预防复发和疾病修饰以及对症治疗。治疗的选择是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及疾病的不同时期而定。

  • 标签: 多发性硬化(MS) 脱髓鞘
  • 简介:患者,男,74岁。于2005—2—23凌晨3:00因车祸致头部及全身多处外伤,额面部活动出血。当即昏迷约30分钟,意识清醒后感头部及四肢疼痛、活动受限。无恶心、呕吐.抽搐及大小便失禁,急送当地医院,行头部伤口清创缝合,检查颅脑CT示:“颅骨骨折”;检查X片示:“全身多处骨折”。随即转送我院。查体:体温36.8℃,脉搏98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76/52mmHg。

  • 标签: 多发性创伤 多发性骨折 关节损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3岁。因双乳肿块渐进生长,偶有疼痛不适于2011年11月9日入院。患者于2011年5月起发现左乳下方一肿块,无疼痛及红肿,在外院拟诊为乳腺增生症,给予中成药祛瘀散结治疗。

  • 标签: 双侧同时性乳腺癌 手术治疗 辅助放化疗
  • 简介:产甲胎蛋白胃癌(α-fetoprotein-producinggastriccancer,AFPGC)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特殊类型胃癌,其生物学行为与普通胃癌明显不同,具有分化程度差,高度侵袭如容易发生脉管侵犯、淋巴转移、肝脏转移等,预后极差的临床特点。

  • 标签: 肝转移 同时性 fetoprotein 高度侵袭性 甲胎蛋白 脉管侵犯
  • 简介:由于事物联系的多样和矛盾的复杂,由于机遇具有多样.因此.作为可以改变事物现存状态的事件和条件,机遇本身具有多发。这些多样的机遇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它们互有交又,互相转化,交互作用,结为整体。如果从对立统一规律的矛盾决定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基本观点出发.任何事物都时刻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 标签: 事物联系 对立统一规律 互相转化 交互作用 多样性 复杂性
  • 简介:摘要本文从多发硬化(MS)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出发,探讨了其常见护理问题,并提出系统的护理措施。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表现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