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接受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后实施肝移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晚期肝细胞癌实施肝移植的6例患者资料,均为男性,年龄(57.5±4.3)岁。分析移植前肿瘤分期、PD-1抑制剂使用情况、移植时PD-1抑制剂停用时长,以及术后肝功能恢复、并发症等情况。门诊复查随访肿瘤复发、无瘤生存情况等。结果6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移植前接受了PD-1抑制剂联合TKIs治疗,其中4例肿瘤为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BCLC)C期或中国肝癌分期(CNLC)Ⅲa期,2例为BCLC-B期或CNLC-Ⅱb期。6例患者使用PD-1抑制剂1~20个周期,平均5.5个周期,停用PD-1抑制剂至肝移植时间间隔12~45 d,平均19.5 d。6例患者经PD-1抑制剂联合TKIs治疗后达到肝移植标准,均成功实施了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无急性排斥反应和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范围8.2~27.3个月,中位时间11.9个月。随访结束时无患者死亡,2例肿瘤复发。4例患者无肿瘤复发,无瘤生存期2.9~27.3个月,平均10.9个月。结论肝移植前使用PD-1抑制剂联合TKIs治疗有可能使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获益,并且不会增加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移植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实施肝移植后短期病死率与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通过前瞻性收集自2018年8月—2021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因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实施肝移植的患者4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4例,年龄为(44.5±8.79)岁。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发病情况、肝移植前48 h内的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乳酸、感染指标等以及MELD评分、MELD-Na评分、CLIF-C ACLFs评分、CLIF OFs评分、CLIF分级等指标,观察术后90 d内死亡及长期生存情况,并根据肝移植术后3个月内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n=34)与死亡组(n=6)。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值。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方法以及生存分析,发现影响肝移植术后短期死亡与长期存活的危险因素,并利用ROC曲线计算敏感度与特异度以及cut-off值。以CLIF-C ACLFs评分48.5分为临界值,把患者分为≥48.5分组(n=10)与<48.5分组(n=30),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比较。结果40例患者肝移植前48 h内的总胆红素、肌酐、血小板计数、国际标准化比值、乳酸、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分别为24.30(13.45,33.95) mg/dL、0.68(0.53,1.11) mg/dL、56(39,82)×109/L、3.12(2.33,4.46)、2.14(1.59,4.14) mmol/L、4.06(2.12,9.13), MELD、MELD-Na、CLIF OFs、CLIF-C ACLFs、AARC评分分别是(32.1±6.3)、(33.2±5.3)、(11.2±2.6)、(43.8±8.8)、(10.6±2.4)分。在40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并发了肝性脑病,17例患者移植前存在可以控制的全身感染,10例患者合并肾功能损伤,6例患者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气管插管),2例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0例患者均实施了紧急的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7.5%,最常见的为移植后感染(27.5%),其次为肾功能不全(17.5%)。肝移植术后3个月内共有6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4.5%。存活组与死亡组的移植前临床资料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乳酸、MELD评分、MELD-Na评分、CLIF-C ACLFs评分、CLIF OF评分、CLIF分级、肝性脑病、感染、肾功能损伤等均有显著差异(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移植前48 h内的NLR、MELD-Na评分、CLIF-C ACLFs评分、CLIF OF评分是影响肝移植术后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LIF-C ACLFs评分是影响肝移植术后3个月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显示,CLIF-C ACLF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为0.895(95%CI:0.779~1.000,P=0.002), cut-off值为48.5分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83.3%和85.3%。同时,CLIF-C ACLFs评分≥48.5分组与<48.5分组的生存分析比较,显示两组在长期生存率上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移植前48 h内的NLR、MELD-Na评分、CLIF-C ACLFs评分、CLIF OF评分是影响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实施肝移植术后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而CLIF-C ACLFs评分是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实施肝移植术后3个月病死率和长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病死率 生存 CLIF-C ACLF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器官捐献供体肝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普外科中心行肝移植患者共346例临床数据,筛选后分为供者年龄60~70岁的高龄组30例及供者年龄<60岁的非高龄供体组60例。受者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手术出血。预后指标为:术后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PNF),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及住院病死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分析。结果高龄组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手术出血量分别为(444.33±72.44) min、56.0(30~170) min、1 922.1(400~9 000) mL,非高龄组分别为(460.88±91.32) min、58.45(35~140) min、1 885.8(400~12 000) mL,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指标中,高龄组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病死率分别为4.9(2~21) d、20.4(3~40) d、10%,非高龄组分别为5.3(1~32) d、22.1(3~61) d、1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PNF,但高龄组术后DGF发病率为13.33%(4/30),非高龄组为1.67%(1/6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的供体术前评估及准确的受体选择下,60~70岁高龄供体用于肝移植,可取得与非高龄供体相似的近期疗效,但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活体供者 肝移植 高龄供体 器官捐献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联合应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二联疗法与联合应用PD-1抗体、TKI和局部治疗的三联疗法对术后难治性复发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二联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的肝癌肝切除术后难治性复发患者资料。使用改良后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生存率、疾病控制率(DCR)等指标,并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常用术语标准》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共纳入63例患者,其中二联疗法组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54.3±8.8)岁;三联疗法组38例,男性31例,女性7例,年龄(55.5±8.4)岁。三联疗法组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94.5%)高于二联疗法组(5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联疗法组和三联疗法组的DCR分别为64.0%(16/25)和84.2%(32/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疗法组和三联疗法组的肿瘤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0.0%(20/25)和78.9%(30/38),且二组均未发生治疗相关死亡。结论PD-1抗体和TKI二联疗法及PD-1抗体、TKI和局部治疗三联疗法治疗术后难治性复发肝癌是安全有效的,后者在生存率方面有更好的临床获益。

  • 标签: 肝肿瘤 程序性死亡蛋白-1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局部治疗 联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对肺泡灌洗液进行高通量测序对于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学诊断价值。方法以8例肝移植后怀疑肺部感染引起呼吸衰竭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受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者的肺泡灌洗液(BALF)及痰标本,对BALF进行高通量测序,同时对BALF及痰标本进行培养,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8例受者中,确诊肺部感染5例,高通量测序共检出10种可疑病原微生物21株,确定致病菌8株,致病菌检出率为100%(8/8),显著高于BALF培养的50%(4/8)和痰培养的25%(2/8);对于致病的革兰阴性菌,高通量测序与BALF培养无明显差异,两者均优于痰培养;对于真菌、病毒及结核,高通量测序检出率明显优于BALF培养及痰培养。结论BALF的高通量测序可能优于传统培养,尤其是对于部分细菌、真菌、病毒等不易培养或不能培养的病原微生物,高通量测序优势明显,可作为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病原体检测的新方法。

  • 标签: 高通量测序 肺泡灌洗液 肝移植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器官捐献与肝移植围手术期工作策略调整,总结经验。方法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的指导意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制定了COVID-19疫情期间器官捐献及肝移植围手术期防控策略,并观察防控及诊疗效果。收集2020年2月4日至3月7日完成的8例器官捐献和7例肝移植手术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器官捐献前或移植手术前24 h 2次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所有供、受者均无外科并发症,住院期间未出现2019-nCoV感染,1例受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筛查排除COVID-19,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COVID-19疫情期间,通过采取严密有效的防控措施,可保证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理想临床效果。

  • 标签: 肝移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器官捐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患者再次手术切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北京同仁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并再次行手术切除的患者资料(复发组),以及同一时期北京同仁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肝细胞癌首次行手术切除的患者资料(原发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一般资料、围手术期资料、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期。结果原发组纳入179例患者,其中男性133例,女性46例,年龄14.0~84.0(57.3±11.7)岁;复发组纳入36例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6例,年龄40.0~77.0(55.9±11.4)岁。两组患者之间性别、年龄、肝炎病毒感染状态、术前甲胎蛋白、Child-Pugh评分及吲哚菁绿排泄试验15 min滞留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244.2±84.3)min比(283.4±66.8)min]、术中出血量[(428.5±151.6)ml比(756.2±187.4)ml]、是否为解剖性肝切除、是否单发肿瘤及肿瘤最大直径[(5.81±2.24)cm比(3.69±1.55)cm]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是否侵犯包膜、有无脉管内癌栓及肿瘤分化程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3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患者再次手术切除与首次手术切除的疗效无显著差别,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癌,肝细胞 复发 再次肝切除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