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体器官(无论是来自活体还是尸体)用于医学,已有50多年的历史,目前,肾移植的1年成功率为93%,心脏移植为53%。器官来源短缺,特别是肾脏,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普遍现象。在西欧,每年有40000例病人等待肾移植治疗,但是可利用的供体肾只有10000。虽然肾移植的供体既可以是活体捐献,也可以是尸体来源,活体供体与受体的组织相容性最好,但获得活体捐献者知情同意的难度也最大。

  • 标签: 器官捐献 组织相容性 人体器官 心脏移植 器官来源 移植治疗
  • 简介:最近,因国家有关部门承诺将取消死囚捐献,并称《器官移植条例》年内或将完成修订,一时间,关于器官捐献的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 标签: 器官捐献 器官移植 医疗卫生行业 发展现状
  • 简介:美国虽然在全球器官移植领域首屈一指,但仍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美国大部分州采用了领取驾照时登记捐献器官意愿的制度。美国成年人几乎都有驾照,它不仅是开车的执照,也是身份的证明,此外,它还是一份捐献器官的同意书。这就意味着,驾驶员一旦在车祸中被确认死亡,如果其驾照上有"organdonor"字样,医疗机构不需要死者亲属的同意,就可以直接摘取其器官,进行移植手术。

  • 标签: 器官捐献 器官移植 死者亲属 DONOR 医疗机构 遗体捐献
  • 简介:1人体器官捐献立法的必要性器官捐献是指公民自愿将自己具有生理机能的器官、组织以及公民死后的遗体赠与他人的行为。捐献器官存在两类形式,一类是捐献者志愿死后捐献自己身体的器官,即遗体捐献;另一类是捐献捐献自己的活体器官,即活体捐献。活体捐赠是指在不影响器官捐献者生命安全和不造成其健康损害的前提下,由健康的成人个体自愿提供生理和技术上可以切取的部分器官移植给他人。

  • 标签: 器官捐献者 立法研究 活体器官 生理机能 遗体捐献 健康损害
  • 简介:巴西一家最大的足球俱乐部发起了一项活动,鼓励球迷成为器官捐献者,此举已使挽救性命的器官移植数量大幅增长,该地区器官移植等候名单上的病人几乎都获得了新生。

  • 标签: 器官捐献 球迷 成就 器官移植 足球俱乐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中供者评估和器官功能维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人民医院进行DCD器官捐赠的47例供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19~64岁,中位年龄35岁。供者或其家属均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对供者全身状况严格充分评估,使用辅助控制通气维持呼吸功能稳定,维持循环功能和内环境稳定。采用经腹主动脉和门静脉联合灌注及多器官联合切取方式获取供肝和供肾。器官采用静态冷冻保存法保存。观察供者器官维护和利用情况。结果23例伴高钠血症供者采用持续血液透析,5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用大剂量升压药物维持血压。2例因术前Scr水平较高行持续性肾替代治疗。42例使用过至少一种血管活性药物。47例DCD供者均成功实施器官捐献,共获取47个肝脏和94个肾脏,并成功用于肝移植44例(弃用3例),肾移植92例(弃用1例共2个肾脏)。移植后的肝脏及肾脏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结论充分评估DCD供者全身情况,采取有效的器官功能维护,使多器官供者生理状况处于最佳平衡状态,有利于提高器官捐献率和器官质量。

  • 标签: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供者 器官功能维护 肝移植 肾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潜在器官供者捐献器官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XX市的798例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本地常住人口612名,外地来XX市人口176名,按照被调查对象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出生地将798名调查对象进行分组,使用器官捐献量表、死亡态度量表和家庭讨论意愿量表,对不同调查对象进行分组测评,比较调查对象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基线资料对捐献意愿的影响。结果男女被调查对象的器官捐献量表和家庭讨论意愿量表无显著差异,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以上学历者器官捐献量表和家庭讨论意愿量表评分高于大学以下学历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来自农村地区被调查者器官捐献意愿低于城镇被调查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公民器官捐献意愿受教育程度和成长环境影响较大,本文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及成长于城镇被调查者的器官捐献意愿更高。。

  • 标签: 公民 器官捐献 意愿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器官捐献供体肝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普外科中心行肝移植患者共346例临床数据,筛选后分为供者年龄60~70岁的高龄组30例及供者年龄<60岁的非高龄供体组60例。受者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手术出血。预后指标为:术后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PNF),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及住院病死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分析。结果高龄组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手术出血量分别为(444.33±72.44) min、56.0(30~170) min、1 922.1(400~9 000) mL,非高龄组分别为(460.88±91.32) min、58.45(35~140) min、1 885.8(400~12 000) mL,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指标中,高龄组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病死率分别为4.9(2~21) d、20.4(3~40) d、10%,非高龄组分别为5.3(1~32) d、22.1(3~61) d、1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PNF,但高龄组术后DGF发病率为13.33%(4/30),非高龄组为1.67%(1/6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的供体术前评估及准确的受体选择下,60~70岁高龄供体用于肝移植,可取得与非高龄供体相似的近期疗效,但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活体供者 肝移植 高龄供体 器官捐献
  • 简介:摘要儿童供体器官短缺是目前器官捐献面临的难题和现状,虽然亲属捐献意愿高,但实际捐献成功率低,亲属活体供者占儿童器官移植中器官来源的很大一部分。儿童器官捐献具有不同于成人模式的特点,如脑死亡判定困难、儿童供体器官多用于成人受体、儿童受体等待器官时间长、儿童受体等待期间病死率高和无针对性政策法律保护儿童权益等。儿童器官捐献存在重重困境,扩大宣传力度、提高儿童器官捐献协调员沟通技巧、完善人道救助体系、提高医务人员对器官捐献的参与度、提高潜在供体识别和维护水平等,或有望走出困境。现就儿童器官捐献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器官捐献 儿童 研究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DCD)移植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间我院完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的供者以及受者共1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受者的供肾质量以及术后移植肾的功能等情况。结果全部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术后随访中仅有1例出现死亡。结论DCD肾移植术后近期阶段的效果比较良好,同时也是进行扩大供肾来源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心脏死亡器官 捐献肾移植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器官捐献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也是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目前器官捐献率低,人们尽管在价值取向和理性方面肯定它的意义,却不愿在情感和传统文化心理方面接受它,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心理有很大的关系。本文从中国的文化心理学出发,从传统孝道、生死观、鬼神崇拜、家庭观念等方面,探讨其中的影响我国器官捐献的文化心理因素。

  • 标签: 器官捐献 心理文化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格类型与器官捐献工作能力的相关性,为今后器官捐献协调员(以下简称协协调员)招聘、业务培训及管理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向全国18个省份25家器官获取组织(OPO)网络发送调查问卷收集相关资料,所有调查问卷均通过微信平台收回,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从事协调员工作的年限、年平均器官捐献案例数量和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量表。结果最终回收来自全国15个省份17家OPO共计167名协调员的有效调查问卷。MBTI量表结果显示:E-I维度中,总体偏好外向型(129/167,77.2%);S-N维度中,总体偏好感觉型(153/167,91.6%);T-F维度中,总体偏好情感型(112/167,67.1%);J-P维度中,总体偏好判断型(121/167,72.5%)。工作年限为1~2年与>5年的协调员在E-I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4,P<0.05)。年平均器官捐献案例数量≤10例和11~20例的两组协调员与年平均器官捐献案例数量>30例的协调员在J-P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70和12.376,P均<0.05)。共出现13种人格类型,排名前9位的人格类型共计15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95.2%),依次为:ESFJ(68例,40.7%),ESTJ(22例,13.2%),ESFP(22例,13.2%),ISTJ(15例,9.0%),ISFJ(8例,4.8%),ESTP(7例,4.2%),ISFP(7例,4.2%),ISTP(5例,3.0%),ENFP(5例,3.0%)。结论外向型性格更适合从事协调员工作,感知型性格对器官捐献案例数量的提高有一定帮助。

  • 标签: 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 人格类型 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 器官捐献
  • 简介:摘要:器官捐献为自然人逝去后无偿、自愿捐献器官,进而救治病人。然而我国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的发展之中缺少器官来源问题较为严重,难以满足实际移植需求。交通事故导致死亡病例器官捐献为移植最佳供者,然而交通事故案件需要确认相关责任,需法医鉴定并提供相关文书,进而影响家属对于器官捐赠的意愿。因而应结合实际情况,对官捐献与法医鉴定的协调进行分析与探究,促进器官捐献事业发展。

  • 标签: 法医鉴定 器官捐献 协调
  • 简介:【摘要】器官移植工程的开展急需大批可被移植脏器。目前异种器官的移植技术还有许多关键技术和伦理问题还未能突破,人造脏器技术也还没有完善,能实现移植的脏器仍必须依靠人体器官。所以,由于器官移植将存在着大量脏器的匮乏问题。尽管在当今世界上,人们总是为解决脏器的匮乏问题而付出努力,但是脏器供求矛盾问题仍然普遍存在着,而透过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些统计数据我们仍然可以十分直接的体会到医生器官供应存在着巨大的问题,本文就医院器官捐献伦理告知和风险规避做出进一步的阐述,为医院器官捐献提供一定的助力。

  • 标签: 医院器官捐献 伦理告知 风险规避
  • 简介:【摘要】器官移植工程的开展急需大批可被移植脏器。目前异种器官的移植技术还有许多关键技术和伦理问题还未能突破,人造脏器技术也还没有完善,能实现移植的脏器仍必须依靠人体器官。所以,由于器官移植将存在着大量脏器的匮乏问题。尽管在当今世界上,人们总是为解决脏器的匮乏问题而付出努力,但是脏器供求矛盾问题仍然普遍存在着,而透过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些统计数据我们仍然可以十分直接的体会到医生器官供应存在着巨大的问题,本文就医院器官捐献伦理告知和风险规避做出进一步的阐述,为医院器官捐献提供一定的助力。

  • 标签: 医院器官捐献 伦理告知 风险规避
  • 简介:摘要器官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唯一有效的方法,供器官来源短缺严重阻碍器官移植的发展。提高边缘供者供器官使用率可部分缓解器官来源短缺现状。随着器官保存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灌注逐渐成为提高供器官质量的重要研究方向。机械灌注有望成为优于传统静态冷保存的器官保存技术,可改善体外供器官保存环境并提供供器官质量评估体系,更好地修复边缘供者供器官,提高供器官利用率。本文概述器官保存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通过医工融合,共同推动机械灌注技术发展,提高捐献器官质量及利用率。

  • 标签: 器官捐献 缺血再灌注损伤 静态冷保存 机械灌注 边缘供者
  • 简介:编者提按: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不仅是实证法上,更重要的恐怕还是自然法上以及伦理、道德和文化上的问题.然而,尽管许多问题远未解决,但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早已经是操作中的事情了.因为,生命的渴望、需求和救助乃是可以超越实证法并且居于自然法首要的根本原则,也是天下众生最容易达成共识的普遍法则.当然,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即有生命的人对无生命的人那种不言自明的绝对支配力量.在我国,由于目前仍然缺少有关的国家立法,加上传统文化对于人体器官移植的内心排斥,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更是一个困扰非常,行之艰难的问题.事实上,如何规范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究竟有哪些不可逾越的限制,具体如何来操作,这不仅是法律技术上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能够直接反映特定民族国家文化传统、文明发展水平以及法治程度的观念和制度问题.此处文章从我国社会现实出发,放眼于世界各国,对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的一些基本原则作了概括与阐释,较为清楚和全面地反映了此中所涉的文化、伦理和制度定位.窃以为于当今我国有关立法之制定及已然操作之的实践个案均有启发借鉴之意义.因以荐之.

  • 标签: 立法原则 人体器官移植 人体器官捐献 中国 《人体器官移植法案》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研究脑死亡供者供肾逆行机械灌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1日接受器官捐献供肾移植受者24例,所有的移植物都保存在脉冲灌注保存转运器(LifePort)中。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12例采用逆行灌注的受者作为逆行灌注组,对应顺行灌注供肾移植受者作为顺行灌注组。比较两组受者术后肾功能、移植肾功能延迟事件发生率。结果对所有受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逆行灌注组供肾灌注阻力指数在灌注过程中保持稳定。两组均无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发生;两组移植肾功能延迟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逆行灌注组3例,顺行灌注组2例,P=0.62);两组在术后30 d内的24 h尿量、血肌酐、估计肾小球滤过率、胱抑素C和血尿素氮均相似。逆行灌注组中阻力指数小于0.4的亚组肾功能在数值上优于阻力指数大于0.4的供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逆行灌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供肾机械灌注方法。

  • 标签: 肾移植 逆行灌注 顺行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器官捐献与法医鉴定的协调与实践,阐明并有效化解公众视角中两者之间的概念与矛盾冲突。方法由于交通事故死亡案件涉及责任认定等事宜,需要法医提供鉴定文书,故使家属对器官捐献产生疑虑,并陷入抉择两难。分析4例因交通事故患者逝世后进行器官捐献的案例。最终导致器官捐献意愿受阻。结果供者临床病历数据资料为法医就原发性、继发性损伤及并发症与死亡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器官捐献和法医鉴定两者之间并不冲突也不矛盾。结论建立有效的供者法医尸检管控策略,完善相关法规与流程,并进一步明确器官获取组织(OPO)及法医工作者在器官捐献及相关案件中的工作范畴与职责,为供者家属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及司法解析,可以有效消除家属对器官捐献的顾虑及排斥,促进我国器官捐献的发展。

  • 标签: 器官捐献 交通事故 法医 尸检 病理学 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