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计量检定机构开展水表检定计量误差控制工作环节,做好相关的误差控制对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积极作用。但是就目前现状看来,影响水表计量误差的因素还是有很多的,因此,本文结合实际,从计量检定机构角度,对水表计量误差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同时提出相关的控制措施,希望论述后,能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水表计量 误差影响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现今社会处于激烈的竞争环境,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同样的也是内部控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方式,它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同时这也能够看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实际上与市场竞争力关联性很大。所以,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必须要融入精益化管理的理念,不断改革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模式。

  • 标签: 精益化管理理念 财务管理 运用
  • 简介:摘要检测和分析2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慢性肾脏病患者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术(total parathyroidectomy plus forearm transplantation,tPTX+AT)围手术期血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水平、iPTH开始显著升高距PTX的时间,以及超声和甲氧基异丁基异腈放射性核素-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计算机断层成像术(technetium-99m methoxyisobutylisonitrile-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99mTc-MIBI SPECT/CT)检查结果。两例患者SHPT复发、术后SHPT持续存在诊断成立。超声和SPECT/CT准确定位拟切除的增生甲状旁腺的位置,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疗效满意。围手术期血iPTH水平监测有助于诊断性评估PTX成功与否,提高PTX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继发性 甲状旁腺切除术 甲状旁腺素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持续存在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和反复高钾血症的发生率,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至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钾水平分为血钾正常组和高钾血症组,高钾血症组根据发生高钾的次数分为单次高钾血症组和反复高钾血症组,评估不同血钾异常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352例患者,血钾正常组129例(36.6%),男99例,年龄(62±15)岁;高钾血症组223例(63.4%),男153例,年龄(60±14)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血钾正常组相比,三班透析(OR=4.012,95%CI:1.519~10.601,P=0.005)、合并糖尿病(OR=1.947,95%CI:1.148~3.304,P=0.013)、透前血钾检验次数(OR=1.561,95%CI:1.292~1.885,P<0.001)是高钾血症的独立相关因素。在223例高钾血症患者中,单次高钾血症组78例(35.0%),反复高钾血症组145例(6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单次高钾血症组相比,血钙(OR=21.885,95%CI:3.740~128.077,P=0.001)、透前血钾峰值(OR=63.157,95%CI:25.265~157.876,P<0.001)、透前血钾检测次数(OR=1.814,95%CI:1.378~2.388,P<0.001)是高钾血症反复发作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率高,特别是合并糖尿病、三班透析者,需定期复查血钾。血钙和透前血钾峰值高是高钾血症反复发作的独立相关因素。

  • 标签: 高钾血症 血液透析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血D-二聚体水平对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ardiac surgery-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CSA-AKI)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体外循环的心脏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选取0.55 mg/L作为临界值,将所有患者分为D-二聚体正常组(D-二聚体≤0.55 mg/L)和D-二聚体升高组(D-二聚体>0.55 mg/L),比较两组之间病历资料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间CSA-AKI累积发生率的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及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分析术前D-二聚体水平与CSA-AKI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共871例心脏手术患者入选本研究,女性427例(49.0%),年龄为(56.6±12.3)岁,CSA-AKI患者259例(29.7%),术前D-二聚体升高患者有215例(24.7%)。与D-二聚体正常组相比,D-二聚体升高组患者基线血肌酐、慢性肾脏病3期比例、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比例和CSA-AKI发生比例均较高(均P<0.05),凝血酶原时间、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长(均P<0.05),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血红蛋白水平均较低(均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心功能分级、住院病死比例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与D-二聚体正常组相比,D-二聚体升高组CSA-AKI发生风险显著增加(Log-rank χ2=14.22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糖尿病、术前eGFR、体外循环时间等变量后,术前D-二聚体浓度高(>0.55 mg/L)仍与CSA-AKI发生独立相关(OR=1.476,95%CI 1.038~2.098,P=0.030)。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血D-二聚体浓度越高,CSA-AKI发生风险越高(非线性P值=0.262)。结论术前血D-二聚体升高与CSA-AKI发生风险独立相关。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手术前期间 心脏外科手术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MPO-ANCA-glomerulonephritis,MPO-ANCA-G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患者肾脏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172例MPO-ANCA-GN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肾活检病理特征,且对患者的肾脏预后进行随访。分析所有患者不同肾脏预后的临床特征及接受肾活检的112例患者的病理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影响肾脏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172例患者中男81例,女91例,年龄为66.0(59.0,72.0)岁,诊断时的血清肌酐为343.7(174.2,606.6)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为15.81(7.61,38.04)ml·min-1·(1.73 m2)-1。76例(44.2%)患者接受了初始肾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经过20(3,60)个月的随访,73例(42.4%)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需依赖透析,其中包括6例(8.2%)随访过程中进入RRT的患者和67例(91.8%)初始即接受RRT的患者。接受肾活检的112例患者中,硬化型组进展为ESRD的患者比例最高(15/25,60.0%)。非透析依赖组的基线血清肌酐水平(P<0.001)、尿红细胞计数(P=0.012)和球性废弃比例(P=0.002)均明显低于透析依赖组,而eGFR(P<0.001)、血清白蛋白(P=0.002)和血红蛋白(P<0.001)水平均高于透析依赖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局灶型组患者的肾脏生存率最高(χ2=19.488,P<0.001),而硬化型组的肾脏生存率显著低于新月体型组(χ2=5.655,P=0.017);较高的血清肌酐(>320 μmol/L,χ2=77.229,P<0.001)和尿红细胞计数(>300个/μl,χ2=8.511,P=0.004)水平,较低的类风湿因子(<20 IU/ml,χ2=8.610,P=0.003)、血清白蛋白(<30 g/L,χ2=11.060,P=0.001)和血红蛋白(<90 g/L,χ2=21.921,P<0.001)水平与较低的肾脏生存率相关;在治疗方面,糖皮质激素加霉酚酸酯组的肾脏生存率显著高于糖皮质激素加环磷酰胺(χ2=5.056,P=0.025)和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组(χ2=16.459,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血清肌酐水平>320 μmol/L(HR=8.803,95%CI 3.087~25.106,P<0.001)和血清白蛋白<30 g/L(HR=2.566,95%CI 1.246~5.281,P=0.011)是患者进展至ESRD的影响因素。结论MPO-ANCA-GN患者诊断时的血清肌酐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能是影响患者肾脏预后的相关因素。

  • 标签: 抗体,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过氧化物酶 肾小球肾炎 血管炎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患者24 h尿钠与容量超负荷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并接受生物电阻抗检查的CKD 1~4期患者,依据是否发生容量超负荷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索水分过多/细胞外液(OH/ECW)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4 h尿钠与容量超负荷之间的关系。容量超负荷定义为OH/ECW≥7%。结果共纳入385例CKD 1~4期患者,年龄(46±15)岁,男216例(56.1%),发生容量超负荷的患者共150例(39.0%)。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OH/ECW与24 h尿钠(r=0.147,P=0.004)、24 h尿蛋白(r=0.555,P<0.001)、收缩压(r=0.241,P<0.001)呈正相关,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r=-0.111,P=0.030)、血清白蛋白(r=-0.659,P<0.001)呈负相关。经校正年龄、收缩压、糖尿病、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钠、血氯、尿钙、尿磷和利尿剂使用与否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24 h尿钠的CKD患者发生容量超负荷的风险更高(OR=1.005,95%CI:1.000~1.011,P=0.048)。结论高水平24 h尿钠与CKD非透析患者发生容量超负荷相关。

  • 标签: 肾疾病 电阻抗 尿钠 容量超负荷
  • 简介:摘要患者男,58岁。双下肢水肿伴尿中泡沫增多1月余。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慢性病程,急性加重。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4.82×109/L)和百分比升高(38.9%),血清IgE升高(639.24 KU/L)。肾组织活检病理光镜呈急性间质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电镜符合足细胞病,肾间质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沉积。既往有颏下淋巴结肿大并行切除术,淋巴结活检、骨髓穿刺及肾组织活检穿刺病理均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符合Kimura病。予甲泼尼龙80 mg静脉点滴3 d后口服泼尼松60 mg/d,治疗6周患者肾病综合征完全缓解。

  • 标签: Kimura病 足细胞病 肾病综合征
  • 简介:摘要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新月体肾炎较为罕见,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方案。本文报道1例仅表现为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阳性的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新月体肾炎、急性肾衰竭病例,经糖皮质激素、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后PLA2R抗体转阴,肾功能好转并摆脱透析。提示利妥昔单抗可显著降低PLA2R抗体水平,改善肾功能。

  • 标签: 肾小球肾炎,膜性 利妥昔单抗 受体,磷脂酶A2 新月体肾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7,IGFBP7)联合尿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2,TIMP-2)对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ardiac surgery-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CSA-AKI)的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18年6月入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尿液,并监测血肌酐,将患者分为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组及非AKI组。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预后信息包括住院透析、住院死亡、出院时肾功能完全恢复、术后1年死亡、进展为慢性肾脏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术后6 h、24 h、48 h尿液中IGFBP7和TIMP-2的水平,并同时测定尿肌酐(Cr)。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尿[TIMP-2]·[IGFBP7](简称T*I)及尿T*I/尿Cr2对AKI的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的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4例患者,年龄(58.43±10.91)岁,男性47例(63.5%);其中24例(32.4%)发生AKI,10例(13.5%)为2~3期AKI。心脏术后AKI组患者尿T*I在6 h、24 h时明显高于非AKI组(均P<0.05)。心脏术后24 h尿T*I预测AKI的AUC为0.71(95%CI 0.59~0.81,P=0.001,截断值为0.020,敏感度79.2%,特异度56.0%),而预测2~3期AKI的AUC为0.85(95%CI 0.75~0.92,P<0.001,截断值为0.083,敏感度70.0%,特异度90.6%);尿肌酐校正的尿T*I没有显示出更优的预测价值。此外,24 h尿T*I预测CSA-AKI患者的不良住院结局、肾功能恢复和术后1年死亡的AUC分别为0.82(95%CI 0.71~0.90,P=0.001)、0.80(95%CI 0.66~0.86,P<0.001)和0.81(95% CI 0.70~0.89,P=0.047)。结论尿液中TIMP-2与IGFBP7的联合检测有望成为早期诊断CSA-AKI的生物标志物,在预测CSA-AKI的预后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心脏外科手术 预后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类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和比较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Sandwich教学在《实验针灸学》中的学生学习过程体验。方法61名学生分别随机分为PBL学习(n=30)和Sandwich学习(n=31)两组。两组学生完成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喜爱偏好的调查问卷,并通过课后小测验评价其学习效果。结果PBL学习和Sandwich学习两组学生都对讨论参与度、多角度讨论、学习体验、团队效率等方面表示肯定。PBL学习的最大优点是讨论积极,各抒己见;最大缺点是讨论方向太多。Sandwich学习的最大优点是反复讨论,很充分;最大缺点是重复讨论时间不够。相较于传统教学,学生大部分都是喜欢PBL学习(63%)或Sandwich学习(76%)。课后小测验成绩Sandwich学习高于PBL学习。结论PBL和Sandwich教学合理运用到中医实验课程能让学生有很好的学习体验。

  • 标签: 团队学习 三明治教学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小球补体C1q及C3c沉积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9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12例,其中男性83例(74.1%),年龄(51.22±11.12)岁,随访时间19.0(8.5,31.3)个月。根据肾小球C1q和C3c是否沉积分为四组:C1q无沉积C3c无沉积组(n=38)、C1q无沉积C3c沉积组(n=24)、C1q沉积C3c无沉积组(n=14)和C1q沉积C3c沉积组(n=36),检测24 h尿蛋白等临床指标并收集病理资料。采用Cox回归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肾C1q和C3c沉积对肾脏预后的影响。结果四组间24 h尿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84(0.92,3.89),4.19(2.09,6.50)3.30(1.84,6.70),3.64(2.49,7.22)g/24 h,P<0.01],C1q沉积C3c沉积组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高于C1q无沉积C3c无沉积组(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提示,四组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²=8.785,P<0.05),C1q沉积C3c无沉积组累计生存率最低,预后最差。调整后的多因素Cox分析显示,肾小球C1q和C3c共沉积[风险比(HR)2.260,95%可信区间1.329~3.845,P<0.01]、肾小球C1q+C3c+IgM均沉积(HR=4.142,95%可信区间 1.071~16.021,P<0.05)是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肾小球C1q及C3c沉积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较差的肾功能和预后不良相关,且肾小球C1q和C3c共沉积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补体C3c 补体C1q 病理分型
  • 简介:摘要几十年来,基于皮质类固醇和经典免疫抑制剂的标准方案已成为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患者的主要疗法,但部分患者对这些经典药物疗效不佳或无法耐受。新型生物制剂的出现为这类疾病的靶向治疗带来了曙光,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有关其治疗方案、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加以研究。本文回顾了目前应用广泛的新型生物制剂利妥昔单抗、贝利木单抗、依库珠单抗、硼替佐米等在治疗肾脏疾病方面的应用进展。

  • 标签: 生物制剂 利妥昔单抗 贝利木单抗 依库珠单抗 硼替佐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脏外科进行肝移植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2012年修订的AKI诊断和分期标准观察肝移植术后AKI的发生情况,并根据AKI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急性肾损伤和非急性肾损伤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AKI的危险因素。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术后30 d、90 d及1年的预后。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6例肝移植患者,术后67例发生AKI(45.9%),其中AKI 1期占70.1%,AKI 2期占22.4%,AKI 3期占7.5%;其中7例患者接受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10.4%)。相比于非AKI患者及AKI 1期的患者,AKI 2~3期患者30 d及90 d生存率明显下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升高、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升高、术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升高及术后24 h血红蛋白降低为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基于AST峰值评估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HIRI)的严重程度与AKI的发生有关。结论肝移植术后AKI发生率高,并且与患者短期的预后有关。关注AKI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助于进一步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提高肝移植术后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肝移植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免疫调节是控制恶性肿瘤进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发展使肿瘤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并在不到十年内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率。然而,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具有瞩目的临床益处,它也带来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毒性风险。本文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肾脏不良反应的机制、发病率、病理类型、诊断和治疗策略等进行综述。

  • 标签: 免疫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急性肾损伤 急性间质性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