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纵隔肿瘤可侵犯椎管导致脊髓压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2011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共收治纵隔肿瘤并椎管内侵犯患儿117例,回顾性分析其人口特征、神经症状恢复、生存率等临床资料。结果117例患儿中神经母细胞瘤46例,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21例,神经节细胞瘤10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5例,淋巴瘤8例,生殖细胞肿瘤5例,横纹肌样瘤5例,横纹肌肉瘤3例,其他14例。63例患儿就诊时出现神经症状,化疗组23例治疗后症状改善13例(13/23,56. 5%),神经外科手术组40例,治疗后改善30例(30/40,75. 0%)。中重度神经功能障碍患儿中,脊髓压迫症状持续时间≤4周患儿治疗后其神经功能障碍完全康复率明显高于持续时间>4周的患儿(66. 7%比8. 7%,P<0. 001)。结论后纵隔肿瘤并椎管内侵犯患儿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部分患儿伴随脊髓压迫综合征,其神经症状功能障碍的恢复与首次治疗方案及神经症状持续时间相关。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脊髓压迫综合征 后纵隔肿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重建联合吲哚菁绿荧光导航在先天性肺气道畸形(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CPAM)儿童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对28例患儿在术前根据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在术中行吲哚菁绿荧光染色。28例患儿的年龄范围为5个月至2.5岁,中位年龄为1.2岁;男18例,女10例,男∶女=1.8∶1。根据三维重建结果制定手术规划,确定肺段切除范围,确定结扎支气管、动静脉的水平和顺序。术中采用"联合降维"解剖法对肺段动静脉进行解剖。结果对28例患儿术中行吲哚菁绿荧光染色,吲哚菁绿按0.25 mg/kg静脉注射。其中,82.14%(23/28)为有效染色,17.86%(5/28)为无效染色;术后2例出现肺组织漏气,均保守治疗后自行愈合。术后3个月常规行CT检查,所有患儿均无病灶残留发生。结论CT三维重建联合吲哚菁绿荧光染色及良好的手术规划可提高儿童CPAM手术的准确率及安全性,具有良好的实时指导意义。

  • 标签: 儿童 先天性肺气道畸形 肺段切除术 三维重建 吲哚菁绿
  • 简介:摘要回顾2008年2月至2018年2月18例先天性膈疝合并肺隔离症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并探讨诊断和治疗方法。全组后外侧膈疝17例,食管裂孔疝1例;肺隔离症叶外型15例,叶内型3例。仅1例术前诊断先天性膈疝合并肺隔离症,余17例术前仅诊断膈疝或膈膨升,术中或术后确诊肺隔离症。18例均同期行隔离肺切除、膈疝修补术。术后1例因肺炎死亡;17例恢复顺利出院,随访10~26个月生长发育正常。合并先天性膈疝的肺隔离症容易漏诊,同期行隔离肺切除以及膈疝修补术,效果满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8年5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胸外科收治的28例胸膜肺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28例患者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22 d至5岁10个月,平均年龄2岁6个月。结果28例患者中,行活检术1例;手术治疗27例,其中14例Ⅱ、Ⅲ型胸膜肺母细胞瘤术后接受化疗。Ⅰ型胸膜肺母细胞瘤5例,Ⅱ型胸膜肺母细胞瘤5例,Ⅲ型胸膜肺母细胞瘤18例。24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其中,无瘤生存15例;3例接受化疗患儿分别在术后6、10、18个月复发;1例接受化疗患儿在术后11个月出现髂骨转移;2例未接受化疗患儿分别在术后2个月出现肿瘤复发、3个月出现右胫骨及左肾转移;3例自动出院患儿均在出院后1个月内死亡。结论胸膜肺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进展快,Ⅰ型胸膜肺母细胞瘤预后较好,Ⅱ、Ⅲ型胸膜肺母细胞瘤预后较差,术后化疗可能提高患儿的生存率。

  • 标签: 胸膜肺母细胞瘤 儿童 肺部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