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如何助力实现高品质生活的新路径。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在城市规划、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作用,提出了加强政府能力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公共参与和社区治理等具体措施,以实现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

  • 标签: 高质量发展 地方政府治理 高品质生活 城市规划 公共服务
  • 简介:摘要:市政工程施工的管理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法规和政策,合理分配资源、科学规划,确保工程进展顺利。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质量控制和安全防护,是提高工程质量和保障工人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实施合理的管理措施,市政工程施工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 标签: 市政工程 施工管理 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多,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推动着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快速发展。但是,经调查发现,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果,建筑企业有必要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如实施绿色施工管理等以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围绕建筑工程管理创新与绿色施工管理展开探讨,以期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建筑工程 管理 创新 绿色施工管理
  • 简介:摘要:房建施工管理工作是一项讲求科学性、合理性以及稳定性的管理工作,而在传统房建施工管理体系中,施工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模式陈旧、工程信息更新缓慢、施工执行力不足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对房建工程的施工管控工作效果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为了保证房屋建筑工程达到更高的水平,需要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和创新。现阶段部分施工单位在技术创新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长时间使用传统技术导致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导致施工问题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水平。因此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施工单位应进一步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唯有如此,方可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在如今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 标签: 房屋建筑 技术 管理 质量
  • 简介:摘要:建筑行业是社会经济的主导产业。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为建设工程的顺利发展提供了便利,随着土木工程的迅速发展,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逐渐成熟,在降低水泥用量,操纵混凝土浇筑环境温度,充分考虑原材料类型、砂浆配合比调整混凝土收缩,减少内外约束等技术方面逐步改进。所以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需要建设单位科学应用混凝土,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积极优化施工技术,在降低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同时,保证结构耐久性、发挥其原有的抗压性能。

  • 标签: 土木建筑 大体积混凝土 技术
  • 简介:摘要:经过硬化处理的混凝土,其可靠度高,构造强,对项目有更好的支护作用。但最近几年,由于公路和大桥的大量施工,对于混凝土的要求也在与日俱增,相应的混凝土质量也在与日俱增。也就是说,在公路和大桥建设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对于混凝土的各种性质及操作技巧以及注意的重点问题,这些都是相关的技术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所需要关注的。这不但是在我国的道路桥梁基建工作快速发展,力求走向国际的需要,也是混凝土科技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不断向前推进的重要力量。

  • 标签: 混凝土 路桥 建筑技术
  • 简介:摘要: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将会对其后期应用的安全性、结构稳定性等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施工的时候,一定要引起建筑企业的高度重视,要对其进行详细地分析,要建立专业的施工机构,要注重技术的质量与施工的进度,全面掌握道路桥梁工程的结构稳定性与施工质量,突出对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监督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提高总体的施工质量为基础,确保道路桥梁工程后期应用的安全性。

  • 标签: 路桥 桥面施工建设 建设工程质量
  • 作者: 汪明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1
  • 机构:610528198809074519
  • 简介:  【摘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建筑工程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最基本的场所,对人们的生活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在建筑使用过程中,对建筑性能至关重要。除了建筑过程中留下的安全隐患外,自然界中的地质灾害,如地震等建筑安全性能也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人们的日常生活安全和财产安全,减震结构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将对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的减震结构设计进行探讨。

  • 标签:   土木工程 结构设计 抗震设计
  • 简介:【摘要】现如今,全国各地为了方便快捷地出行,都在进行着道路交通的施工,尤以公路施工为主。固化后的水稳定层具有抗冻性和抗表面强度的优点,是当今道路施工上常用的基础材料,但其收缩系数大,变形能力低,渗水性差,表面容易积水,破裂后不易恢复,对载荷大小的敏感性大。这将极大地影响市政道路的机械性能,水稳定层的施工质量对路面施 工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道路水稳定基层建设的研究,不断提高道路水稳定基层建设质量。本文通过实际的路面水稳基层施工情况,对其质量控制进行了一些探讨。

  • 标签: 公路路面 水稳基层 施工质量 控制分析
  • 简介:摘要:建筑工程暖通空调系统是工程项目的组成部分,暖通空调直接关系室内环境与生活质量,为提高建筑环保水平,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节能优化。文章对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节能优化设计原则与设计策略展开探讨。

  • 标签: 建筑暖通 暖通空调 空调节能 节能设计
  • 简介:摘要:建筑消防工程涉及多方面内容,消防防火施工是导致建筑火灾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在这里我们还要加强消防认识,做好建筑消防工作。文章对消防工程常见建筑防火施工问题及治理对策展开探讨。

  • 标签: 消防工程 建筑防火 防火施工 施工问题
  • 简介:摘要:支部是党的最基层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基层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是我们党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也是党的事业不断前进和发展的需要。就目前部分基层事业单位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探究该项工作如何进一步规范化建设。

  • 标签: 事业单位 党建 规范化
  • 简介:摘要:由于混凝土结构的老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产生了大量的废旧混凝土。为减轻废旧混凝土对土地资源和环境的负担,可以利用废旧混凝土进行加固、修复。目前,在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或修补时,常常会依据工程经验对其进行修补。但是,在我国的北部寒冷地区,根据以往经验施工后的混凝土结构会迅速发生开裂、脱落等现象,因此,以工程经验为基础的混凝土界面治理在冻融环境中的应用并不十分理想。根据试验结果,对再生混凝土新、老界面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案,为今后在土建工程中的推广提供参考。

  • 标签: 冻融循环 再生混凝土 抗剪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胃腔内切除术(LIGS)在贲门周围胃肠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5例贲门周围胃肠间质瘤行LIGS治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为52(35~69)岁;患者均行LIGS。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电话或门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间隔为每3个月1次。了解患者远期并发症和肿瘤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4月1日。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术中及术后情况。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LIGS,无中转开腹或手术方式变更。5例患者术中探查示:3例肿瘤位于贲门小弯侧,2例位于胃底后壁,肿瘤距离贲门齿状线1.5(1.0~3.0)cm。5例患者中,3例具有病理学可评估切缘,分别为0.3、0.8、1.5 cm,2例无可评估切缘但包膜完整。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75(65~112)min,术中出血量为25(15~70)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1~3)d,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3(2~4)d,引流管留置时间为4(3~5)d,术后住院时间为6(5~8)d。5例患者均无出血、吻合口漏、胃瘫等术后近期并发症;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胃间质瘤;肿瘤长径为3.0(1.8~5.5)cm,其中2例肿瘤长径≤2.0 cm,3例肿瘤长径≥3.0 cm。5例患者危险度分级为2例极低危,2例低危,1例中危。(2)随访情况。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9(3~15)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出现吞咽障碍、胃食管反流等远期并发症,CT复查均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LIGS可用于治疗贲门周围胃肠间质瘤。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贲门 腹腔镜经胃腔内技术 并发症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间质瘤(GIST)行根治性手术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4月我国17家医学中心收治的741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121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21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16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77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77例、广东省人民医院31例、福建省肿瘤医院24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2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5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19例、浙江省肿瘤医院23例、辽宁省肿瘤医院17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7例、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5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例、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4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8例)原发性十二指肠GIST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46例,女395例;年龄为55(17~86)岁。观察指标:(1)新辅助治疗情况。(2)手术及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4)分层分析。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患者行新辅助治疗期间每3~6个月随访1次,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后每6~12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肿瘤复发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倾向评分匹配按1∶1最近邻匹配法匹配,匹配容差为0.02。结果(1)新辅助治疗情况。741例患者中,34例行新辅助治疗,治疗时间为8(3~44)个月。34例新辅助治疗患者行手术治疗前肿瘤退缩达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疾病进展分别为21、9、4例。34例患者行新辅助治疗前肿瘤长径为8.0(3.0~26.0)cm,行手术治疗前肿瘤长径为5.3(3.0~18.0)cm,肿瘤退缩比例为31.9%(-166.7%~58.3%)。(2)手术及术后情况。741例患者中,34例行新辅助治疗后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707例直接行根治性手术治疗。7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方式为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内镜手术分别为633、102、6例;633例开腹手术和102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手术切除范围为胰十二指肠切除(PD)238例,十二指肠局限性切除497例(十二指肠楔形切除226例、远端胃部分切除55例、节段性十二指肠切除204例、十二指肠肿瘤局部切除或节段性十二指肠联合胃大部切除12例)。741例患者中,13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Ⅰ~Ⅱ级113例,≥Ⅲ级18例。741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3(4~120)d。707例直接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中,术后评估371例改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危险度分级为极低危、低危、中危,336例为高危。205例高危患者接受术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治疗时间为24(6~110)个月。(3)随访情况。741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58(7~150)个月。随访期间,110例患者发生肿瘤复发转移。741例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98.6%、94.5%,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8.4%、90.9%、84.9%。707例直接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98.5%、94.3%,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8.4%、91.1%、85.4%。(4)分层分析。①直接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预后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原发灶位置、肿瘤长径、核分裂象计数、改良NIH危险度分级、肿瘤基因信息是影响707例直接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原发性十二指肠GIST患者总生存的相关因素(风险比=0.43,0.18,0.22,0.06,0.29,95%可信区间为0.20~0.93,0.09~0.35,0.10~0.50,0.03~0.12,0.09~0.95,P<0.05);肿瘤原发灶位置、肿瘤长径、核分裂象计数、改良NIH危险度分级是影响707例直接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原发性十二指肠GIST患者无病生存的相关因素(风险比=0.65,0.25,0.25,0.10,95%可信区间为0.41~1.03,0.17~0.37,0.15~0.42,0.07~0.15,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原发灶位置位于十二指肠水平部、核分裂象计数>5个/50高倍视野、肿瘤基因KIT第9外显子突变是影响剔除342例缺失肿瘤基因信息患者后365例直接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原发性十二指肠GIST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2.85,2.73,3.13,95%可信区间为1.12~7.20,1.07~6.94,1.23~7.93,P<0.05)。肿瘤长径>5 cm、核分裂象计数>5个/50高倍视野是影响707例直接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原发性十二指肠GIST患者无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3.19,2.98,95%可信区间为2.05~4.97,1.99~4.45,P<0.05)。②术后辅助治疗对肿瘤改良NIH危险度分级为高危患者预后的影响。336例肿瘤改良NIH危险度分级为高危患者中,205例接受术后辅助治疗患者5年总生存率、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4.6%、77.3%,131例未接受术后辅助治疗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83.2%、64.4%,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8.39,4.44,P<0.05)。205例接受术后辅助治疗肿瘤改良NIH危险度分级为高危患者中,治疗时间<36个月106例,患者5年总生存率、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7.1%、58.7%;治疗时间≥36个月99例,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00.0%、91.5%;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3.92,29.61,P<0.05)。③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疗效比较。具有完整临床资料583例行开腹手术和83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倾向评分匹配前肿瘤原发灶位置(十二指肠球部、降部、水平部、升部),肿瘤长径(≤5 cm、>5 cm)分别为95、307、147、34例,331、252例和15、46、17、5例,67、16例,两者肿瘤原发灶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94,P>0.05),肿瘤长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7.33,P<0.05)。倾向评分匹配后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患者均为83例,两者肿瘤原发灶位置(十二指肠球部、降部、水平部、升部),肿瘤长径(≤5 cm、>5 cm)分别为16、39、20、8例,67、16例和15、46、17、5例,67、16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1.54,0.00,P>0.05);倾向评分匹配后,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Ⅰ~Ⅱ级、≥Ⅲ级),术后住院时间,5年总生存率,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17例,12、5例,11(5~120)d,92.0%,100.0%和9例,7、2例,11(5~41)d,91.6%,97.3%;两者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5年总生存率、5年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2.91,Z=3 365.50,χ²=3.02、1.49,P>0.05),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肿瘤原发灶位于十二指肠降部患者不同手术切除范围疗效比较。289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肿瘤原发灶位于十二指肠降部的患者中,手术切除范围为PD和十二指肠局限性切除分别为156例和133例,两者倾向评分匹配前肿瘤长径(≤5 cm、>5 cm),肿瘤与肠系膜相对位置(对系膜缘、系膜缘)分别为71、85例,28、128例和92、41例,120、13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6.34,150.10,P<0.05)。倾向评分匹配后手术切除范围为PD和十二指肠局限性切除均为41例,两者肿瘤长径(≤5 cm、>5 cm),肿瘤与肠系膜相对位置(对系膜缘、系膜缘)均为28、13例,16、25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0.00,0.00,P>0.05);倾向评分匹配后手术切除范围为PD和十二指肠局限性切除患者术后并发症,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Ⅰ~Ⅱ级、≥Ⅲ级),术后住院时间,5年总生存率,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13例,11、2例,15(9~62)d,94.2%,64.3%和9例,8、0例,15(7~40)d,100.0%,78.8%;两者术后并发症、5年总生存率、5年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0.99,0.34,1.86,P>0.05),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4.50,P<0.05)。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GIST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肿瘤原发灶位置位于十二指肠水平部、核分裂象计数>5个/50高倍视野、肿瘤基因KIT第9外显子突变是影响直接行根治性手术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长径>5 cm、核分裂象计数>5个/50高倍视野是影响直接行根治性手术患者无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行开腹手术和行腹腔镜手术患者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于肿瘤原发灶位于十二指肠降部患者,手术切除范围为PD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长于十二指肠局限性切除患者。对于肿瘤改良NIH危险度分级为高危患者,行术后辅助治疗且治疗时间≥36个月均有利于患者预后。

  • 标签: 肠肿瘤 胃肠间质瘤 十二指肠 外科治疗 近期疗效 远期预后
  • 简介:摘要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20年前,靶向KIT/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应用于GIST治疗并取得巨大成功,从而使该少见的肿瘤引起临床医师和研究者的高度关注。经过20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GIST临床诊疗与研究水平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在临床诊断与治疗方面,病理诊断体系得以建立并深化完善,外科治疗逐步趋向规范化、微创化和整体化,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持续挑战GIST患者生存极限,规范化诊断与治疗模式初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在GIST相关研究方面,我国药物临床研究经历从模仿到尝试创新的探索,外科治疗相关临床研究正在进行初步探索,内镜下治疗相关研究已经形成独具我国特色的鲜明风格,转化研究也已助力解决临床难题。未来,我国的GIST临床诊断与治疗必将更加规范化、微创化、精准化、综合化和全程化,针对临床焦点问题开展高质量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和有针对性的实验室研究将是GIST领域未来方向。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诊断 靶向治疗 外科手术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疑似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下呼吸道常见病原体的阳性率、感染类型以及与性别、年龄、季节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恒温扩增和微流控芯片相结合的技术检测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12 828例疑似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体,包括鲍曼不动杆菌、肺炎衣原体、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嗜肺军团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肺炎链球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下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阳性率为46.51%(5 966/12 828),检出的主要病原体为流感嗜血杆菌21.71%(2 785/12 828)、肺炎链球菌19.07%(2 446/12 82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7.92%(1 016/12 828)。男性患者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肺炎链球菌的感染阳性率均高于女性患者,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42、33.24、11.78、17.40、7.53、6.58、4.85;P值均<0.05)。<18岁组的呼吸道病原体感染阳性率79.42%(6 894/8 680)高于18~59岁组42.16%(783/1 857)和>59岁组45.83%(1 050/2 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1 608.43,P<0.001)。将12 828例疑似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按发病季节分组,分为春季(3月~5月)、夏季(6月~8月)、秋季(9月~11月)、冬季(12月~2月),检出病原菌阳性率分别为45.96%(1 554/3 381)、41.85%(1 316/3 144)、51.08%(1 401/2 743)、47.61%(1 695/3 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8,P<0.001),并且不同季节的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感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9.09、28.46、12.11、220.69、35.69、27.90、47.19;P值均<0.05);检出率较高的3种病原体,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以冬春季多见,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以秋冬多见。结论疑似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其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男性感染阳性率高,18岁以下年龄段感染率最高,冬春季为高发季节。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常见病原体 恒温扩增 微流控芯片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配套基础设施也需要同步完善,而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关乎城市整体正常、高效运行。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市政工程建设,结合工程特性来选择不同的施工管理模式,依据相应制度和要求规范有序落实到各环节,便于创设高效的施工环境,按部就班地进行施工活动,提升市政工程总体施工成果。但目前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却普遍存在管理过程较为被动,主动性和预判性不强等问题,迫切的需要结合实践情况来优化改善,以便于为后续的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有序展开提供参考和支持。综合分析研究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内容,有助于提供参考依据,推动施工管理工作创新,帮助市政工程精细化管理,朝向高层次发展。

  • 标签: 市政工程 施工安全 风险预警机制 研究
  • 作者: 汪明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8-15
  • 出处:《中国科技人才》 2022年第8期
  • 机构: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金属铸件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促进了精密铸造水平的整体提高,这其中压力铸造所占比例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借助于电子工业和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压力铸造设备自动化程度和控制精度也提高很快,帮助了压力铸造各种工艺要求的精准实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针对学生开展具体教学活动的时候,除了思考如何更好的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素质的培养,教师还要思考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真正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有利于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的领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在现代教学工作当中也有非常多的学者尝试将其融入不同学科的教学当中,希望能够在融合教学的过程里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因此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展开探究,分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与心理素养的全面培育。

  • 标签: 小学 语文 心理健康 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