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现阶段的急诊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的应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探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急诊重症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防治对策,进而帮助重症患者快速康复。

  • 标签: 急诊科 重症患者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重症肝病患者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2全年本院收治的重症肝病患者100例,随机模式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SCL-90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心理护理方式对重症肝病患者护理,其心理状态改善良好,值得运用。

  • 标签: 重症肝病 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将现有与成年人肿瘤患者静脉化疗前护理评估相关的最佳证据应用到护理实践,以提高护士的评估依从性,促进化疗用药安全。方法采用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PACES),基于目前最佳证据,制订了12条审查指标,包括护士培训以及患者病史、过敏史、诊断、实验室数据、对方案的理解程度、以往治疗不良反应、生理、心理、化疗前用药、体质量及血管通路的评估。于2018年5—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个肿瘤内科病房开展质量审查与流程再造。结果审查前后均有68例患者、36名护士参与,项目实施前,第11条与12条(评估化疗前用药及血管通路装置)依从性已经达到100%。项目实施后,除第4、10条审查指标(每周测量患者体质量)外,其余8条护士执行依从性均得到了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0.29~132.06,P<0.01)。以往不良反应评估显示:68例患者中,3例曾经出现过化疗药物输注反应,药物分别为奥沙利铂、吉西他滨和紫杉醇;39例在入院前(居家期间)出现过化疗相关症状,出现频率占据前5位的症状分别为食欲下降、疲乏、恶心、神经毒性反应和呕吐,入院时大多已缓解。结论基于循证的质量审查项目显著改善了化疗前护理评估的临床护理实践,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需要持续开展质量审查,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成年人肿瘤患者 化疗前护理评估 循证护理 最佳实践 质量审查
  • 简介:摘要目的将现有与成年人肿瘤患者静脉化疗前护理评估相关的最佳证据应用到护理实践,以提高护士的评估依从性,促进化疗用药安全。方法采用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PACES),基于目前最佳证据,制订了12条审查指标,包括护士培训以及患者病史、过敏史、诊断、实验室数据、对方案的理解程度、以往治疗不良反应、生理、心理、化疗前用药、体质量及血管通路的评估。于2018年5—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个肿瘤内科病房开展质量审查与流程再造。结果审查前后均有68例患者、36名护士参与,项目实施前,第11条与12条(评估化疗前用药及血管通路装置)依从性已经达到100%。项目实施后,除第4、10条审查指标(每周测量患者体质量)外,其余8条护士执行依从性均得到了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0.29~132.06,P<0.01)。以往不良反应评估显示:68例患者中,3例曾经出现过化疗药物输注反应,药物分别为奥沙利铂、吉西他滨和紫杉醇;39例在入院前(居家期间)出现过化疗相关症状,出现频率占据前5位的症状分别为食欲下降、疲乏、恶心、神经毒性反应和呕吐,入院时大多已缓解。结论基于循证的质量审查项目显著改善了化疗前护理评估的临床护理实践,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需要持续开展质量审查,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成年人肿瘤患者 化疗前护理评估 循证护理 最佳实践 质量审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80例肺结核病患者,按照是否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采用SAS和SDS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对照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SAS和SDS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中正常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DS均恢复了正常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病患者由于抗结核治疗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通过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心理护理 肺结核 焦虑 抑郁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83-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营养补充和心理干预联合肺康复训练操为主的综合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就诊的26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依据肺功能分轻、中、重、极重度,各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再分成对照组和综合管理组。对照组予劝导戒烟、疫苗接种、氧疗、规范药物使用等常规治疗,综合管理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营养补充、心理干预、肺康复训练操。12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体质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水平、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上臂围、6 min步行距离(6MWD)、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评分、中文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急性加重次数等。结果综合管理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51.1±7.2)比(47.0±9.1)mmHg](1 mmHg=0.133 kPa);NRS2002评分[(1.1±1.1)比(2.2±1.0)分]、焦虑评分[(4.1±2.2)比(5.6±2.7)分]、抑郁评分[(4.1±2.0)比(5.5±2.6)分]、SGRQ总分[(36.8±20.8)比(48.6±19.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MWD显著长于对照组[(368.4±72.0)比(343.4±75.0)m](P<0.05);轻、中、重度患者急性加重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FEV1%预计值、FEV1/FVC、PaCO2、BMI、ALB、上臂围、mMRC及CA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营养干预、心理干预联合肺康复训练操的综合肺康复管理措施可降低慢阻肺患者的营养风险,改善焦虑抑郁,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轻、中、重度患者急性加重次数。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康复 营养疗法 心理疗法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