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对压力损伤研究的深入,压力损伤相关疼痛逐渐受到关注,但是其定义尚不统一,且缺乏针对的评估工具。本研究系统检索了1995—2019年发表的压力损伤相关疼痛相关的中英文文献,运用Rodgers的演化概念分析法系统分析其概念,明确其定义属性、前因后果。提出压力损伤相关疼痛的属性,同时对慢性伤口相关疼痛和伤口相关疼痛等相关概念进行澄清,并用典型病例阐明概念。为压力损伤相关疼痛的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疼痛 概念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毛蕊异黄酮对大鼠呼吸机相关损伤(VILI)的影响及其与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的关系。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25只,6周龄,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5):假手术组(Sham组)、VILI组、毛蕊异黄酮5 mg/kg组(M1组)、毛蕊异黄酮10 mg/kg组(M2组)、毛蕊异黄酮20 mg/kg组(M3组)。于机械通气前7 d开始口饲药物,Sham组和VILI组口饲玉米油1 ml/d;M1组-M3组分别口饲毛蕊异黄酮溶液5、10、30 mg/kg,共7 d。之后禁食8 h,制备VILI模型。机械通气4 h后,行左肺肺泡支气管灌洗术,回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BCA法检测总蛋白浓度,采用ELISA法测定IL-1β、TNF-α和IL-10浓度,瑞氏染色后计算中性粒细胞比例;随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计算湿重/干重(W/D)比值,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ax、Bcl-2及HB-EGF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HB-EGF染色面积,HE染色法观察肺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计算TUNEL阳性细胞密度。结果与Sham组比较,VILI组W/D比值、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总蛋白、TNF-α和IL-10浓度升高,HB-EGF表达下调,免疫组化染色面积增加,Bax和Bcl-2表达上调,TUNEL阳性细胞密度升高(P<0.05),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加重。与VILI组比较,M1组BALF总蛋白、TNF-α和IL-1β浓度降低,HB-EGF表达上调,TUNEL阳性细胞密度降低;M2组W/D比值、BALF总蛋白、TNF-α和IL-1β浓度降低,M3组W/D比值、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总蛋白、TNF-α、IL-1β和IL-10浓度降低,M2组和M3组HB-EGF表达上调,免疫组化染色面积增加,Bax表达下调,Bcl-2表达上调,TUNEL阳性细胞密度降低(P<0.05),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毛蕊异黄酮可减轻大鼠VILI,机制可能与促进肺组织HB-EGF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中草药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肝素结合EGF样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系统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65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均对其进行系统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治疗中应用系统护理干预,能显著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系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系统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65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均对其进行系统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治疗中应用系统护理干预,能显著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系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儿童功能便秘的发病年龄,并探讨其与可能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市儿童医院消化专科门诊就诊的功能便秘患儿416例,按发病年龄的四分位数将其分为4组(Q1~Q4),并对各组的性别、便秘症状持续时间及父母便秘情况等进行相关研究。结果416例患儿发病年龄为(1.58±1.64)岁,Q1组发病年龄为(0.27±0.19)岁,Q2组发病年龄为(0.82±0.17)岁,Q3组年龄为(1.64±0.32)岁,Q4组发病年龄为(3.91±1.83)岁。416例患儿便秘症状持续时间为(1.50±1.62)年;Q1组便秘症状持续时间为(2.20±1.95)年;Q2组便秘症状持续时间为(1.33±1.48)年;Q3组便秘症状持续时间为(1.11±1.05)年;Q4组便秘症状持续时间为(1.35±1.66)年;Q1组便秘症状持续时间最长,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44,P<0.05)。416例患儿中男190例(45.7%),女226例(54.3%);Q1组中男54例(50.9%),女52例(49.1%);Q2组中男47例(39.8%),女71例(60.2%);Q3组中男39例(40.6%),女57例(59.4%);Q4组中男53例(55.2%),女43例(44.8%);性别分布上4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210,P>0.05)。416例FC患儿中,其父母中至少有一方有便秘症状者196例(47.1%),其中Q1组61例,占Q1组总人数的57.5%,Q2组66例,占Q2组总人数的55.9%,Q3组34例,占Q3组总人数的35.4%,Q4组35例,占Q4组总人数的36.5%,发病年龄较小的2组患儿(Q1~Q2)与发病年龄较大的2组患儿(Q3~Q4)其父母的便秘情况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6,P<0.05)。结论儿童功能便秘发病年龄较小,且越早发病越不容易早期接受正规的指导治疗;性别与患儿的发病年龄无明显关系;发病年龄越小的患儿,遗传因素对其意义越大。

  • 标签: 功能性便秘 发病年龄 儿童
  • 简介:【 摘要】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他们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在中学阶段有效地开展语文戏剧教学, 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 综合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学语文戏剧教学的现状入手,对研究学习探究这一学习方法进行了阐述。 希望能够为今后的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中学语文 戏剧教学 教学现状 研 究性 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穴贴压治疗黏膜糜烂鼻出血的护理探讨。方法:根据我院在 2017年 6月截止到 2018年 10月治疗的黏膜糜烂鼻出血患者 5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 n=25)和观察组( n=25)。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耳穴贴压法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出现的临床症状和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针对出现的鼻塞、多脓涕、头痛、嗅觉障碍的临床症状比较中,观察组出现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根据对两组入院治疗后的比较:观察组患者完全愈合的例数 23例( 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18例( 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耳穴贴压用于治疗黏膜糜烂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黏膜糜烂鼻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耳穴贴压 黏膜糜烂性鼻出血 护理探讨 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采取欣母沛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 2014 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接诊的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 80例作为本文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加以分组,给予其中 40例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米索前列醇、缩宫素以及垂体后叶注射液进行治疗,将其纳入对照组,剩余 40例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加用欣母沛进行治疗,将其纳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产后出血量。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治疗之后的临床总体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两组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产后 2小时以及产后 24小时出血量对比差异明显。结论 临床中对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为其提供欣母沛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量,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欣母沛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人性化保护约束在 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ICU 于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4 月收治的 76 例 ICU患者,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 1-76 ),参照编号奇偶性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 38 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人性化保护约束进行临床干预,干预前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焦虑改善程度( SAS 评分)。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 76.32% VS 94.74%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 SAS 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 0.05 ),以上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性化保护约束在 ICU患者的 护理过程中可产生的运行效果,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不良情绪得以改善,值得运行推广。

  • 标签: 人性化保护性约束 护理模式 ICU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病例选择本院2018年08月-2020年08月的74例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并分为两组,其中实行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的分别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37例,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在观察组中,其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且和参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用药依从较高,差异明显(P

  • 标签: 优质护理 肺结核 用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四维CT (4DCT)测量肺内孤立肿瘤三维方向的位移,建立肿瘤的位移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对建模样本中290例肺内孤立肿瘤行4DCT模拟定位和主动呼吸控制(ABC)下螺旋扫描,并基于4DCT测量不同肺段肿瘤三维方向位移,在ABC图像上构建静止状态下肿瘤体积。用模拟定位机测量患侧膈肌的运动幅度,用肺功能仪测量肺活量及潮气量。采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呼吸频率,肿瘤所在肺叶、肺段等信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肿瘤三维方向的位移与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呼吸频率、肿瘤体积、位置、膈肌运动幅度等因素进行分析,建立肺内孤立肿瘤三维方向的位移模型。序贯收集17例肺内孤立肿瘤对位移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测试。结果上叶肺内孤立肿瘤三维方向的位移模型分别为X上=-0.267+0.002TV+0.446DM,Y上=-1.704+0.004TV+0.725DM+2.250SⅡ+1.349SⅢ,Z上=0.043+0.626DM+0.599SⅡ+0.519SⅢ。中叶及上、下舌段肿瘤三维方向的位移模型分别为X中=0.539+0.758DM,Y中=-2.316+2.707DM+0.009TV,Z中=0.717+1.112DM。下叶肿瘤三维方向的位移模型分别为X下=-0.425+0.004TV+0.857DM,Y下=4.691+4.817DM+0.005TV-0.307RR+3.148SⅨ+2.655SⅩ,Z下=0.177+0.003TV+0.908DM。(DM:膈肌运动幅度,TV:潮气量,RR:呼吸频率,SⅡ:后段,SⅢ:前段,SⅨ:外侧底段,SⅩ:后底段)。位移模型的预测结果与4DCT法实测肿瘤的位移相近(P>0.05)。结论肺内孤立肿瘤三维方向位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膈肌运动幅度和患者潮气量,同一肺叶不同肺段肿瘤头脚方向的位移差异显著,中叶不同肺段之间肿瘤的位移相近。位移模型法能较好地预测肺内孤立肿瘤的位移,为个体化靶区构建提供参考。

  • 标签: 肺肿瘤/放射疗法 四维CT 位移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失眠的发生与人文因素、血管危险因素和脑梗死特点的相关。方法选取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首次发病的217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对其进行评分,根据AIS的得分将患者分为脑梗死失眠组(总分>6分)和脑梗死非失眠组(总分≤6分),分析脑梗死患者失眠的发生与人文因素、血管危险因素和脑梗死特点的相关。结果脑梗死患者失眠的发生率为61.8%(134/217),失眠组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职业状态、抑郁、高血压、糖尿病、血管支配范围、梗死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氏日常生活量表(BI)评分和失语方面与非失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抑郁、NIHSS评分、BI评分、失语与脑梗死失眠的发生独立相关(P<0.05)。结论年龄、抑郁、NIHSS评分、BI评分和失语是脑梗死患者发生失眠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脑梗死 失眠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安全及有效。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截至2019年12月的37例复发难治MM患者使用以达雷妥尤单抗为主的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7例复发难治MM患者中35例可进行疗效评估,总体缓解率(ORR)为68.6%,16 mg/kg剂量组的疗效优于800 mg固定剂量组[ORR:78.3%(18/23)比40.0%(4/10)]。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10/37);常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为淋巴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3级及以上的发生率分别为59.5%(22/37)和43.2%(16/37)];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是肺部感染[37.8%(14/37)]。达雷妥尤单抗在1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及2例透析患者中使用安全。结论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复发难治MM的总体缓解率高,不良反应轻微,耐受好。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复发 难治 达雷妥尤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并分析连续血液净化患者采用护理风险流程后对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自 2019年 2月至 2020年 2月收治的 90名连续血液净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45人。将传统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建立并采用护理风险流程。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 93.96± 4.28)高于对照组( 82.15±3.64 )( P<0.05),研究组患者的压疮、导管脱落、穿刺部渗血等风险的发生率( 4.44%)小于对照组( 15.56%)( P<0.05)。结论 对于连续血液净化患者建立并应用护理风险流程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风险流程 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病风险的相关。方法共纳入1 304例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均进行眼底检查。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DR组与非DR(NDR)组,分析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DR发生的相关。结果与NDR组相比,DR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单因素分析显示,在女性中总胆红素与DR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DR的发生无明显相关;在男性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DR的发生呈负相关(P<0.01)。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平滑曲线拟合显示在女性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DR发生风险呈U型关系;在男性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DR发生风险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在男性中,总胆红素每增加1 μmol/L,DR的发生风险降低8%(OR=0.92,95%CI 0.88~0.98, P<0.01);间接胆红素每增加1 μmol/L,DR的发生风险降低9%(OR=0.91,95%CI 0.84~0.96, P<0.01)。在女性中,当总胆红素<12.8 μmol/L时,总胆红素每增加1 μmol/L,DR发生风险降低17%(OR=0.83,95%CI 0.72~0.95, P<0.01);当总胆红素≥12.8 μmol/L时,每增加1 μmol/L,DR发生风险增加10%(OR=1.10,95%CI 1.01~1.20, P<0.05)。当间接胆红素<9.8 μmol/L时,间接胆红素每增加1 μmol/L,DR发生风险降低20%(OR=0.80,95%CI 0.68~0.94, P<0.01);当间接胆红素≥9.8 μmol/L时,间接胆红素每增加1 μmol/L,DR发生风险增加13%(OR=1.13,95%CI 1.01~1.25, 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DR患病风险存在U型关系,在男性患者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DR患病风险呈负相关关系,直接胆红素与DR患病风险无明显相关

  • 标签: 糖尿病,2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胆红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损害与脑脊液蛋白水平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42例GBS患者,男143例,女99例,年龄(50.8±15.8)岁,年龄范围为15~85岁。根据治疗前是否有肝功能损害分为肝功能损害组(n=27)和肝功能正常组(n=215),比较两组患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脑脊液蛋白水平间的关系,分析肝功能损害组脑脊液蛋白水平与AST、ALT的相关。结果治疗前肝功能损害组ALT水平[(147.10±175.30)U/L]高于肝功能正常组[(22.97±11.81)U/L],肝功能损害组AST水平[(102.50±103.20)U/L]高于肝功能正常组[(21.66±7.29)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损害组与肝功能正常组患者脑脊液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损害组患者的脑脊液蛋白水平与ALT、AST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BS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损害与脑脊液中蛋白水平比较,未发现显著相关

  • 标签: 吉兰—巴雷综合征 脑脊液蛋白水平 治疗前肝功能损害 谷草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
  • 简介:摘要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伴焦虑/抑郁的老年变应鼻炎患者63例,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抗过敏药物治疗组(研究组,30例)和单纯抗过敏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3例)。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主观鼻堵状况,以疾病专用量表-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估患者的生命质量;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焦虑、抑郁情绪状态。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生命质量及情绪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和治疗8周后两组VAS评分、RQLQ总分及其各维度评分、SDS及SA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83.3%(25/30)、90.0%(27/30)]明显高于对照组[72.7%(24/33)、78.7%(26/33)],差异有统计学意(χ2=6.922,P=0.031;χ2=11.544,P=0.003)。提示,对于变应鼻炎伴焦虑/抑郁情绪的老年患者,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抗过敏药物治疗可进一步改善其鼻部临床症状、生命质量及情绪症状,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

  • 标签: 鼻炎,变应性 老年人 生活质量 抑郁 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