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以以提高疗效,促进康复方法对2009年7月-2010年7月我科收治髋关节置换56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它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及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和皮肤准备工作,术前功能锻炼指导,是手术进行的前提保证。术后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切口渗血情况,保持切口负压引流通畅,维持丁字鞋固定,防止并发症,积极指导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结果病人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平均住院14天,术后随访6-12月,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优47例,良7例,可以2例,优良率96.7%;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有效方法,但要确保手术成功,离不开医、护、患共同合作。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以以提高疗效,促进康复。方法对2009年7月—2010年7月我科收治髋关节置换56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它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及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和皮肤准备工作,术前功能锻炼指导,是手术进行的前提保证。术后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切口渗血情况,保持切口负压引流通畅,维持丁字鞋固定,防止并发症,积极指导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结果病人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平均住院14天,术后随访6-12月,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优47例,良7例,可以2例,优良率96.7%;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有效方法,但要确保手术成功,离不开医、护、患共同合作。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模式用于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的临床价值。方法:择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9例,分别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优质护理,比较患者护理结局。结果:时间指标相比,观察组较短(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较少/低(P<0.05)。结论:围术期优质护理模式在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良好,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

  • 标签: 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手术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沟通达标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宫颈癌经子宫切除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2021年3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治疗的Ⅰb~Ⅱa期宫颈癌经子宫切除术后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7月—2019年10月的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11月—2021年3月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最终有9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对照组49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沟通达标理论的护理干预。采用癌症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生活质量问卷(QLQ-C30)评估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UPPH各维度得分、QLQ-C30功能领域和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沟通达标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提高宫颈癌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宫颈肿瘤 沟通达标理论 子宫切除术 自我效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延续性护理对直肠癌经肛内镜切除术后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观察对象,均为直肠癌经肛内镜切除术后,全部在2019年8月到2021年8月于本医院接受治疗,以掷骰子结果将所有观察对象分成例数相同的两组,即研究组和参照组,后者接受常规护理,前者则接受延续性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提示研究组更高;生活质量比较,提示研究组更高,结果有很大差异(P﹤0.05)。结论:对直肠癌经肛内镜切除术后应用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直肠癌 经肛内镜切除术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宫外孕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的宫外孕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收治时间为2022年3月-2023年2月,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常规组31例,在患者术后护理中,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31例,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情绪状态。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情绪状态明显好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宫外孕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具有显著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宫外孕患者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术后伤口护理方法。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74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时间2021年02月-2022年02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7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行术后伤口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VAS评分和伤口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术后伤口护理能够促使伤口愈合,减轻疼痛感,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浆细胞性乳腺炎 术后伤口护理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镇痛泵治疗患者麻醉术后疼痛效果,并阐述其护理过程中的要点。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5月中162例患者为样本,将其按照电脑随机筛选的方式分为两组,B组采取常规的镇痛方式及护理措施,而A组则结合镇痛泵进行治疗,并结合对应的护理干预。最终比较两组疼痛情况、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经过相同时间的护理管理后,A组不同阶段的疼痛评分均更低,同时,A组不良反应率16.05%,B组11.11%,P<0.05。结论:在临床上,针对术后实施镇痛泵治疗往往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需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反应,从而尽可能减少患者痛苦,加快其康复。

  • 标签: 镇痛泵 治疗 疼痛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效果的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在2023年2月至6月收治的60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个性化护理,对比效果。结果:护理后,患者的负面情绪显著改善,生活品质提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应用效果显著。结论:针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而言,个性化护理可以改善情绪,提高生活品质和依从性,降低肠梗阻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粘连性肠梗阻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应用股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辅助患者的远期疗效,量化心脏术后VA-ECMO患者的生存结局,识别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ICU因单独CABG后心源性休克接受VA-ECMO治疗的108例患者,其中男84例,女24例;中位年龄62(55,67)岁,中位体质量指数25(23,27)kg/m2。37例(34%)有左主干病变,56例(52%)行不停跳CABG。按照ECMO后3年生存结局分为生存组(35例)和死亡组(7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差异,Cox回归分析识别ECMO后3年死亡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108例中,65例(60%)成功脱离ECMO,49例(45%)生存出院,35例(32%)生存至ECMO撤机后3年。中位ECMO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3,5)天、8(5,12)天、20(13,29)天。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ECMO后3年死亡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高龄(HR=1.06,95%CI:1.03~1.10,P<0.001)、左主干病变(HR=1.62,95%CI:1.00~2.60,P=0.048)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HR=1.09,95%CI:1.03~1.17,P=0.007)。本组年龄≥60岁、左主干病变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60分的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8(95%CI:0.80~0.95),优于SOFA评分0.80(95%CI:0.71~0.89)。结论心脏术后VA-ECMO患者的整体生存率较低,但生存出院的VA-ECMO患者远期预后良好。高龄、左主干病变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是ECMO撤机后3年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心源性休克 远期疗效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术后早期护理在腹腔镜阑尾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70例行腹腔镜阑尾手术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术后早期护理。对比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后早期护理的实施,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早期护理 腹腔镜 阑尾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方法和临床特征,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以象为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接受诊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共有56例,对这5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心电图进行分析,对患者心脏彩超以及临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在所研究研究对象当上,34例经治疗后为显效,12例患者经治疗后为有效例,8例患者经治疗后为无效,2例患者患者严重的呼吸衰揭合并心力衰揭而死亡。结论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这种疾病,不仅病情较为复杂,而且在诊断容易出现漏诊,在结合患者的病史,并且有效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加以有效的辅助检查,可以使诊断准确率有效提高。临床上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过程中,应当适当加大冠心病的治疗力度。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冠心病 临床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患者接受全身免疫抑制治疗后患眼黄斑区视网膜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的特征变化。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间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诊治的17例VKH患者(34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7例患者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在我院眼科门诊接受糖皮质激素和(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随访时间≥6个月。末次复诊时,患眼炎症控制稳定,停用糖皮质激素(醋酸泼尼松)或≤10 mg/d。分别对入选VKH患眼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黄斑区频域OCT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例(34只眼)VKH患者,男6例,女11例,年龄(42.2±10.6)岁,随访时间(9.4±3.3)个月。治疗后1周,发生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广泛或多发、局灶脱离,视网膜层间囊腔,视网膜层间渗出膜,视网膜色素上皮波浪状改变的患眼比例减少(5.9%比100%、2.9%比47.1%、5.9%比70.6%、11.8%比58.8%,均P<0.001);抗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眼黄斑区椭圆体带和外界膜结构发生损害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比35.3%、64.7%比52.9%、41.2%比26.5%,均P<0.001);末次随访时,黄斑区椭圆体带完整组(20眼)和受损组(14眼)、黄斑区外界膜完整组(25眼)和受损组(9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0.05)比0.10(0.03,0.33)(log MAR),P=0.004;0(0,0.07)比0.22(0.05,0.40)(log MAR),P=0.005]。结论VKH患者全身免疫抑制治疗后1周,脉络膜视网膜水肿明显消退;抗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黄斑区椭圆体带和外界膜的受损程度和恢复能力存在差异;至随访结束时,部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外层结构未能完全恢复,且与视力相关。

  • 标签: 葡萄膜脑膜脑炎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糖皮质激素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肿瘤术后护理中个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到2018年2月于本院实施乳腺肿瘤手术的60例患者视为调查对象,结合患者入院编号纳入实验组与常规组(n=30)。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相较于常规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短,护理质量评分相对较高,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无显著区别,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下降,与常规组患者数值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腺肿瘤术后护理期间个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且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

  • 标签: 乳腺肿瘤术 术后护理 个性化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在 ERCP术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6月~ 2019年 1月行 ERCP手术的 108例患者作为研 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SAS、 SDS评分、住院时间、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止血时间。结果:观察组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 3.70%低于对照组的 14.81% ;观察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的SAS、 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 ERCP术后的护理中,采用针对性护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 ,缩短止血时间,促进患者恢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ERCP 术后并发症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在ERCP术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月行ERCP手术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住院时间、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止血时间。结果观察组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3.70%低于对照组的14.81%;观察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ERCP术后的护理中,采用针对性护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缩短止血时间,促进患者恢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ERCP 术后并发症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在ERCP术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月行ERCP手术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住院时间、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止血时间。结果观察组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3.70%低于对照组的14.81%;观察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ERCP术后的护理中,采用针对性护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缩短止血时间,促进患者恢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ERCP 术后并发症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