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量化早期活动训练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109例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6月于本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113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活动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量化早期活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活动量、肩关节活动度、活动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各项活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出院后12周的肩关节前屈、外展、内收、后伸角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活动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出院后12周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量化活动训练可增加乳腺癌患者活动量,有助于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活动依从性。

  • 标签: 乳腺肿瘤 术后 早期下床 活动量化 依从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初诊的老年肺癌患者205例,分为骨转移组111例,未转移组94例,比较2组的基础资料、血生化和肿瘤标志物,记录骨转移组骨折部位,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组骨相关事件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肺癌患者骨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205例老年肺癌患者中骨转移111例,其中腺癌、鳞癌、小细胞肺癌及其他病理类型分别占68.47%(76/111)、13.51%(15/111)、15.32%(17/111)、2.70%(3/111)。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依次是脊柱、肋骨、骨盆、四肢长骨、肩胛骨、胸骨、颅骨。单发骨转移灶占22.52%(25/111),2个骨转移灶36.04%(40/111),多个(≥3个)骨转移灶占41.44%(46/111)。发生骨相关事件58例(52.25%)。骨转移组与未转移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凝血酶原活动度、碱性磷酸酶(ALP)、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P、NSF、CEA、FDP是影响肺癌患者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脊柱是最常见骨转移部位。ALP、NSE、CEA、FDP是影响肺癌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肺肿瘤 肿瘤转移 危险因素 骨相关事件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技术在早期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单臂、单中心的临床研究,入组时间为2015年7月,截止时间为2018年12月,共入组了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诊治的78例初治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其年龄为(50.2±9.3)岁。所有患者均于麻醉后在无瘤块的子宫颈组织处采用浅注射(2~3 mm)、深注射(1~2 cm)法注射示踪剂(亚甲蓝或纳米炭),随后在腹腔镜下先行蓝染或黑染的SLN切除,再行子宫广泛性切除+系统性盆腔淋巴结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术后对常规病理检查(HE染色)阴性的SLN行连续切片联合免疫组化法细胞角蛋白检测进行病理超分期检查。分析SLN的检出率、SLN的分布、SLN与非SLN的病理检查结果,评价SLN活检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1)SLN的检出率:78例子宫颈癌患者中,77例检出SLN,SLN总检出率为99%(77/78),其中SLN双侧检出率为87%(68/78)、单侧检出率为12%(9/78)。(2)SLN的分布:78例子宫颈癌患者共切除盆腔淋巴结1 930枚,平均每例患者每侧切除盆腔淋巴结12.4枚;其中77例检出SLN的患者共切除SLN 558枚,平均每例患者每侧切除SLN 3.6枚。子宫颈癌SLN主要分布于闭孔区(61.5%,343/558),其后依次为髂外(23.5%,131/558)、髂总(7.3%,41/558)、宫旁(3.8%,21/558)、髂内(2.2%,12/558)、腹主动脉旁(1.1%,6/558)和骶前区(0.7%,4/558)。(3)SLN与非SLN的病理检查结果:78例子宫颈癌患者中,术后淋巴结转移患者14例(18%,14/78),共38枚转移淋巴结,其中SLN转移26枚、非SLN转移12枚。26枚转移SLN中,6枚为SLN低体积转移,包括1枚孤立肿瘤细胞转移(ITC)、5枚微小转移(MIC),占转移SLN的23%(6/26);其余20枚为宏转移。14例术后淋巴结转移患者中,12例术后通过HE染色检测到淋巴结转移,2例通过病理超分期检测到淋巴结MIC,病理超分期检查后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提高了2/14。转移SLN主要分布在闭孔(65%,17/26)、髂总(15%,4/26)、宫旁(12%,3/26)、髂外区(8%,2/26)。(4)SLN活检技术诊断淋巴结转移与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一致性Kappa检验显示,Kappa值为1.000(P<0.001),表示SLN活检结果与腹膜后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完全一致。SLN活检技术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100%,假阴性率为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早期子宫颈癌SLN主要分布在闭孔及髂外区域,SLN的病理超分期检查可提高淋巴结低体积转移的检出率。早期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中行SLN活检是安全、可行的,SLN活检可代替系统性淋巴结切除术。

  • 标签: 宫颈肿瘤 前哨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试验预期值 腹腔镜 着色剂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与常规超声心动图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亲属中携带肌小节基因突变但无左室肥厚者的左心室功能特征,为早期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4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诊治中心就诊的HCM患者亲属中携带肌小节基因突变但无左心室肥厚者91例为基因阳性表型阴性组(G+/P-组);同时纳入性别年龄匹配的未携带突变基因且无左室肥厚的亲属100例,即基因阴性表型阴性(G-/P-组)作为对照。对所有入选研究对象行3D-STI及常规超声分析,比较两组差异并评估超声参数对肌小节基因突变携带者的诊断效能。结果与G-/P-组相比,G+/P-组左房前后径(LAD)增大,等容舒张时间(IVRT)延长,E/e′增大,e′降低,三维整体纵向和径向应变(GLS和GRS)降低(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GLS≤19.9%(曲线下面积0.861,敏感性61.4%,特异性98.5%)和IVRT≥75.5 ms(ROC曲线下面积0.762,敏感性61.4%,特异性72.6%)对亲属携带肌小节基因突变的诊断效能最佳(均P<0.05)。结论HCM亲属中,携带肌小节基因突变者在未出现左室肥厚时就已经出现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和左室纵向、径向收缩功能减退,且GLS和IVRT对携带肌小节基因突变的HCM亲属诊断效能最佳。

  • 标签: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肥厚型心肌病 肌小节基因突变携带者 心室功能,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