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其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很多的知识与信息,也将会给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带来很多的好处,让学生能够在具有先进化特征的科目教学当中,学到各种与时代接轨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于现代社会。而将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当中,可以通过更加丰富的教学方法规划,创设出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更加有趣且丰富的情境当中掌握到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 标签: 小学信息技术 情境创设 生活化情境 生动化情境 故事类情境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3岁及以下儿童屏幕暴露的时间和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儿童屏幕暴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保健科门诊正常体检的317名0~36月龄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信息、家庭养育环境及屏幕暴露相关情况等信息。分别将0~<18月龄儿童使用电子产品、18~36月龄儿童使用电子产品时间>1 h/d定义为屏幕暴露,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组儿童屏幕暴露时间差异,χ²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屏幕暴露的影响因素。结果317名儿童中男209名、女108名,年龄(28±10)月龄;0~<18月龄117名、18~36月龄200名。0~<18月龄、18~36月龄儿童每日屏幕时间分别为0.3(0,1.0)h、1.2(0.6,2.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770,P<0.01);存在屏幕暴露的占比分别为25.6%(30/117)和49.0%(98/200)。0~<18月龄儿童中第二胎及以上(OR=3.81,95%CI:1.13~12.77,P=0.030)、带养人在儿童面前使用电子产品时间≥1 h/d(OR=7.39,95%CI:2.24~24.46,P=0.001)、带养人认为屏幕暴露可促进儿童早期发展(OR=4.14,95%CI:1.26~13.52,P=0.019)为儿童屏幕暴露的危险因素;18~36月龄儿童中带养人在儿童面前使用电子产品时间≥1 h/d(OR=3.29,95%CI:1.78~6.08,P<0.01)为儿童屏幕暴露的危险因素;0~<18月龄、18~36月龄儿童中母亲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OR=0.19,95%CI:0.05~0.66,P=0.009;OR=0.35,95%CI:0.19~0.66,P=0.001)和卧室无电视(OR=0.11,95%CI:0.03~0.42,P=0.001;OR=0.45,95%CI:0.21~0.98,P=0.045)均为儿童屏幕暴露的保护因素。结论3岁及以下儿童屏幕暴露问题普遍,随年龄增大暴露时间增加,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 标签: 儿童 屏幕暴露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期间长期居家学习的不同年龄和性别儿童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今后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的地理区域北部(北京)、东部(上海)、西部(重庆)、南部(广州)和中部(武汉)的5个不同地域的代表性城市中6~16岁儿童和青少年在长期居家学习期间的社会行为和心理问题进行多维度调查,以任一维度阳性作为存在心理行为问题,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并对混杂因素进行逐级校正。结果共收到有效问卷6 906份。其中男3 592人、女3 314人,6~11岁组3 626人,12~16岁组3 280人。心理行为问题的总阳性检出率为13.0%(900/6 906),男童为9.6%(344/3 592)、女童为16.8%(556/3 314);其中6~11岁组男童为7.3%(142/1 946)、女童为14.0%(235/1 680);12~16岁组男童为12.3%(202/1 646)、女童为19.6%(321/1 634)。心理行为问题阳性组在性别、亲子冲突、好朋友数量、家庭收入变化、久坐时间、家庭作业时间、屏幕暴露时间、体育活动时间、饮食问题(χ²=78.851、285.264、52.839、26.284、22.778、11.024、10.688、36.814、70.982,均P<0.001)等方面与阴性组间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年龄和性别儿童与青少年组心理行为问题表现不同,6~11岁男孩为强迫性、分裂样和抑郁;6~11岁女孩为分裂强迫、多动和社交退缩;12~16岁男孩为多动、强迫性和攻击性;12~16岁女孩为分裂样、焦虑强迫和抑郁退缩。多因素校正及分析发现,不同年龄组除了共性的风险因素外,作业时间、网课时间是6~11岁组的危险因素[男童OR(95%CI)分别为 1.750(1.32~2.32)、1.214(1.00~1.47),女童OR(95%CI)分别为 1.579(1.25~1.99)、1.222(1.05~1.42),P均<0.05],电子游戏时间是12~16岁组的危险因素[男童OR(95%CI)为2.237(1.60~3.13),女童OR(95%CI)为1.272(1.00~1.61),P均<0.05]。结论长期居家学习期间部分儿童青少年可能会产生心理行为问题,不同年龄和性别组的异常表现和影响因素并不完全相同。学校、家庭和专科医生应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特点和相应的风险因素积极给予更精准的心理支持和综合干预策略。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儿童 青少年 心理行为问题 居家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语音障碍患儿辅音的特点,为临床评估及合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保健科语言-言语门诊诊断的语音障碍患儿1 395例为研究对象,以图片命名法在单词水平进行语音测查。采用χ2趋势检验分析不同年龄患儿不同发音部位辅音错误人数比例的差异及变化趋势,χ²检验比较不同性别患儿在不同发音部位辅音中错误人数比例的差异,并分析不同发音部位辅音的错误类型及不同年龄患儿的错误类型特点。结果1 395例语音障碍患儿中男1 044例、女351例,年龄(5.1±0.8)岁。语音障碍患儿舌尖中音l的错误人数比例最高,为71.8%(1 002/1 395);唇音b最低,为9.3%(130/1 395)。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年龄越大唇音p和f、舌尖前音z和c及s、舌尖中音t和l、舌尖后音ch和r、舌根音k和h、舌面音q的错误人数比例越低(均P<0.05);不同性别间比较,男童唇音b和m、舌尖前音z和c、舌尖中音n和l、舌尖后音sh、舌根音h、舌面音x的错误人数比例均高于女童[(10.3%(108/1 044)比6.3%(22/351)、11.4%(119/1 044)比6.0%(21/351)、64.8%(676/1 044)比51.9%(182/351)、67.8%(708/1 044)比59.8%(210/351)、16.7%(174/1 044)比8.8%(31/351)、73.7%(769/1 044)比66.1%(232/351)、58.0%(606/1 044)比47.6%(167/351)、24.0%(251/1 044)比14.2%(50/351)、39.9%(417/1 044)比27.6%(97/351),χ²=5.167、8.533、16.889、7.447、12.863、7.412、11.650、14.900、17.099,均P<0.05];辅音的错误类型有替代、省略、歪曲,其中,舌尖中音l以省略为主[53.3%(743/1 395)],舌根音h以歪曲为主[11.8%(165/1 395)],其他辅音均以替代为主。在替代类型中舌尖后音ch的错误人数比例最高,为60.2%(840/1 395)。结论语音障碍患儿辅音中舌尖中音l错误人数比例最高,男童的语音问题更为严重,替代是辅音的主要错误类型,在替代类型中舌尖后音ch的错误人数比例最高。应关注学龄前期儿童的语音发展,同时尽早开展舌尖中音l、舌尖后音ch的语音训练。

  • 标签: 儿童 语音障碍 辅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功能性语音障碍特点及其错误辅音特征,为临床评估及合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以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保健科语言-言语门诊诊断的功能性语音障碍患儿1 5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普通话语音测试表以图片命名法进行单词水平语音测查。采用χ²检验分析不同发音部位辅音错误的性别分布特征,χ2趋势检验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时期辅音错误发生率的变化趋势。结果共确诊功能性语音障碍患儿1 562例,其中男1 171例、女391例,年龄4~17岁;功能性语音障碍患儿各发音部位辅音错误发生率分别为唇音43.0%(672/1 562)、舌面音47.0%(734/1 562)、舌根音63.7%(995/1 562)、舌尖前音77.7%(1 213/1 562)、舌尖中音78.9%(1 233/1 562)、舌尖后音81.6%(1 274/1 562)。男童在唇音、舌面音、舌尖前音、舌尖后音4个部位的错误发生率均高于女童[44.7%(523/1 171)比38.1%(149/391)、49.1%(575/1 171)比40.7%(159/391)、80.1%(938/1 171)比70.3%(275/391)、82.8%(970/1 171)比77.7%(304/391),χ²=5.138、8.379、16.126、5.042,P均<0.05];随年龄增长,唇音、舌面音、舌根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的错误发生率均降低(χ²=27.023、13.230、20.579、29.718、26.390、17.887,P均<0.01);随年份变化,唇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的错误发生率均升高(χ²=9.030、51.894、18.507,P均<0.01)。结论功能性语音障碍中舌尖后音错误发生率最高,且部分不能随年龄增长完全自愈,应尽早开展舌尖后音的语音训练。近年来唇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的错误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应引起关注并及早干预。

  • 标签: 儿童 语音障碍 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