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急诊中探讨DR放射检查技术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62例患者平均分入研究组(DR反射检查)和参照组(常规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符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急诊中采用DR放射检查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标签: 急诊 DR放射检查技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肌腱转位分期重建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手内肌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2月至2018年6月,我们对5例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手内肌功能障碍患者,分期采用转位示小指指浅屈肌腱重建蚓状肌功能,转位尺侧腕伸肌腱联合掌长肌腱重建拇对掌功能。术后早期开始功能锻炼,并进行定期随访。结果术后5例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为6~26个月,平均13个月。手指屈伸及拇指对掌功能恢复良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3例,良1例,可1例。结论采用肌腱转位分期重建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手内肌功能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再植术 治疗结果 腱转移术 蚓状肌 功能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复杂创面受区吻合血管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我科治疗的23例复杂手外伤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的患者资料,受区均行DSA检查,明确前臂及手的血供情况,包括桡动脉、尺动脉走行及其穿支动脉、掌深弓、掌浅弓、指总动脉及各指动脉的存在与否等。根据DSA结果及血流动态影像,综合评价血管损伤情况和邻近软组织条件,并以此结果选择合适的供血动脉吻合。结果根据DSA结果制定受区手术入路,术中探查受区吻合血管与DSA检查结果一致。23例双叶皮瓣中穿支血管共干15例,不共干8例(均内增压提供皮瓣血供)。受区血管方式:8例与桡动脉主干吻合,6例与尺动脉主干吻合,5例血流桥接吻合(4例桡动脉、1例尺动脉),2例与尺侧下副动脉吻合,1例与肱动脉分支吻合,1例两块皮瓣分别与桡动脉分支及第3指总动脉吻合。术后2例发生血管危象,经探查后好转,所有皮瓣均Ⅰ期存活,远端肢(指)体及皮瓣血运无障碍。其中10例术后3个月行皮瓣修薄整形,术后患者对外形、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DSA可以清晰显示患侧前臂和手的血管网,发现可能存在的血管损伤,能有效指导皮瓣受区的供血动脉选择,避免肢体二次损伤,提高皮瓣移植的成功率。

  • 标签: 手损伤 外科皮瓣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受区吻合血管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外侧区双叶嵌合穿支皮瓣修复伴有严重感染肢体创面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2月至2018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采用股外侧区双叶嵌合穿支皮瓣修复伴有严重感染的肢体创面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5~48岁,平均40岁。其中车祸伤5例,机器绞伤4例,其他伤3例;创面均合并有骨、肌腱或内固定物外露伴不同程度的感染,软组织感染10例,骨髓炎2例。使用样布得到创面形状及大小,9例为单一创面,面积12 cm×11 cm~26 cm×11 cm,将样布自中央一分为二,将宽度变为长度,设计双叶嵌合皮瓣;3例为同一肢体上存在2处创面,单个创面面积6 cm×4 cm~14 cm×6 cm,按照创面大小设计双叶嵌合皮瓣。6例采用同一源动脉来源的共干型双叶嵌合皮瓣修复,3例采用不同源动脉来源的双干型双叶嵌合皮瓣修复,2例采用筋膜型双叶嵌合皮瓣修复,1例采用混合型双叶嵌合皮瓣修复。皮瓣内携带的股外侧肌或阔筋膜张肌用于填塞死腔或窦道,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成活、伤口愈合及供区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2例皮瓣均顺利成活,9例单一创面切取皮瓣面积为24 cm×6 cm~32 cm×7 cm;3例2处创面切取的皮瓣单个面积为7 cm×5 cm~14 cm×7 cm。肌瓣切取体积为4 cm×3 cm×2 cm~11 cm×6 cm×4 cm。无一例发生血管危象,受区伤口愈合时间为12~83 d,平均27 d,大腿供区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7~32个月,平均16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色泽与周围皮肤相近,皮瓣表面恢复保护性感觉。供区均为线性瘢痕存留,1例瘢痕面积较大,但未出现瘢痕挛缩及疼痛等不适,1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切口区感觉异常,2个月后逐步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骨髓炎者随访期内未出现窦道、皮肤不愈合、伤口流脓等,1例术后1年因骨缺损行骨瓣手术,骨缺损顺利修复。结论采用股外侧区双叶嵌合穿支皮瓣修复伴有严重感染的肢体创面,可以根据受区的条件进行个性化的设计,携带血供丰富的肌肉,有效地控制感染并修复创面,减轻供区的损害。

  • 标签: 穿支皮瓣 软组织损伤 伤口感染 肌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第1跖背-趾背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设计应用第1跖背-趾背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1例11指,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9~46岁,平均32.5岁;3例采用第1跖背-第1趾背动脉供血,8例采用第1跖背-第2趾背动脉供血;对3例指腹创面残留的患指修复创面同时桥接了指掌侧固有动脉;其中1例合并屈肌腱缺损切取皮瓣时携带第2趾趾短伸肌腱。术前应用CDU探测血管类型为Gilbert I型,皮瓣面积为1.5 cm×5.0 cm~3.0 cm×8.0 cm,供区采用小腿全厚皮片加压植皮。随访资料来自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结果本组11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好,温、痛、触觉恢复,外形不臃肿,手指功能恢复良好,远、近侧指骨间关节活动度均接近正常,皮瓣TPD为5~11 mm,平均8 mm。足部供区创面I期愈合10例,1例植皮近趾蹼处坏死,经换药后愈合。远期随访植皮区耐磨,不妨碍行走,无破溃发生。结论应用第1跖背-趾背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具有覆盖创面的同时可携带肌腱、可桥接指掌侧固有动脉等优点,疗效满意。

  • 标签: 第1跖背动脉 趾背动脉 外科皮瓣 手指 指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区双叶穿支皮瓣的血供方式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7月,采用股前外侧区双叶穿支皮瓣修复102例四肢创面患者资料,男80例,女22例;年龄9~66岁,平均40.7岁。其中29例为不连续的两处创面,创面面积5 cm×5 cm~30 cm×18 cm;73例为单一创面,创面面积12 cm×11 cm~27 cm×15 cm。术前以彩超定位股前外侧区穿支点,根据创面形状设计双叶皮瓣。根据血供方式的不同设计共干型、双干型、筋膜型、混合型双叶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创面。对于穿支为共干型或筋膜型皮瓣,切取游离后直接修复创面;对于穿支为双干型或混合型皮瓣,在皮瓣断蒂后先行穿支内增压吻合,而后再拼合修复创面。股前外侧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102例患者共设计双叶穿支皮瓣105侧,其中共干型43侧、双干型30侧、筋膜型24侧、混合型8侧。单叶的皮瓣切取面积为6 cm×5 cm~20 cm×9 cm。1例伴有两处创面者术后17 h双叶皮瓣中的一叶发生动脉危象,手术探查为动脉顽固性痉挛,经移植静脉后皮瓣危象解除,术后该叶皮瓣远端出现约4 cm×3 cm浅表坏死,经换药后瘢痕愈合;2例修复单一创面的双叶皮瓣术后48 h其中一叶发生静脉危象,经拆除缝线,皮瓣表面切口放血7 d后成活。102例患者创面均愈合,愈合时间8~83 d,平均19 d;大腿供区均一期愈合。术后10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70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色泽、质地良好,皮瓣温、痛、触觉部分恢复。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感觉评级标准评定:S2级21例,S3级81例。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的血运评价指标,优91例,良11例;优良率100%。供区VAS评分均为0分,多为线性瘢痕存留,其中5例瘢痕宽度超过3 cm,但未出现瘢痕挛缩及疼痛等不适。9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供区感觉异常,3个月后逐步恢复。结论应用不同血供类型的双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可以克服因源动脉不同造成的血供缺失或不足;同时明确血供分型有助于设计分叶皮瓣及切取,术后可大幅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 标签: 外科皮瓣 四肢 软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增压型股前外侧双叶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3月— 2019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收治的29例四肢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3例;年龄22~60岁[(41.9±11.1)岁]。24例为四肢的单一创面,创面面积12 cm×10 cm~38 cm×27 cm;5例为2处相邻但不连续的创面,创面面积7 cm×4 cm~13 cm×9 cm。均设计、切取股前外侧双叶皮瓣,并使用内增压方式处理皮瓣所携穿支予以创面修复。记录皮瓣穿支来源、皮瓣切取时间及手术时间,观察皮瓣成活情况、供区愈合情况、远期皮瓣及供区外形、感觉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64个月[(19.0±12.7)个月]。本组29例患者共设计30个双叶皮瓣。皮瓣切取时间25~60 min[(46.6±20.2)min]。手术时间4~11 h[(6.4±1.8)h]。术后1例1叶皮瓣发生静脉危象,经非手术治疗后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大腿供区均Ⅰ期愈合,愈合时间为11~53 d[(18.5±9.9)d]。4例因皮瓣外形臃肿于术后4~8个月行皮瓣修薄手术。末次随访时,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感觉部分恢复。供区均为线性瘢痕存留,1例瘢痕面积较大,但未出现瘢痕挛缩及疼痛等不适。2例术后早期出现切口区感觉异常,3个月后逐步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内增压型股前外侧双叶皮瓣修复四肢创面,可克服穿支不共干时不能设计切取双叶皮瓣的局限性,扩大双叶皮瓣的应用范围,同时减少供区切取宽度,有效避免供区并发症。

  • 标签: 外科皮瓣 软组织损伤 皮肤移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带掌长肌腱的桡动脉掌浅支(SPBRA)皮瓣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1年5月至2017年10月,应用带掌长肌腱的SPBRA皮瓣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15例15指,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平均35.8(19~51)岁,创面均位于手指背侧,其中拇指3例,示指5例,中指2例,环指5例。均伴有伸肌腱的缺损,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1.5 cm~4.0 cm×2.0 cm,肌腱缺损长度2.0~4.0 cm;15例均为急诊手术,受伤距手术时间为1.5~3.0 h,平均2.0 h,手术时间为3.0~4.5 h,平均3.6 h。术后定期随访。结果15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均成活。皮瓣质地柔软,红润,无明显肿胀,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4~18个月,平均8个月,患指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痛觉、温度觉、触觉均恢复较好。皮瓣质地柔软,外形不臃肿,色泽与手指皮肤相近,皮瓣耐磨性良好,腕部供区留线形瘢痕,无瘢痕挛缩,腕关节主动掌屈0°~80°、主动背伸0°~70°,活动度无明显受限。结论带掌长肌腱的SPBRA皮瓣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皮瓣具有供区隐蔽、创伤小、切取方便、容易吻合的优点,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 复合组织瓣 掌长肌腱 手指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第二足趾胫侧趾固有动脉为蒂的两块游离皮瓣修复两个手指指端缺损,探讨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11月至2018年9月,对5例同时伴有两个手指指端缺损的患者,急诊采用游离第二足趾胫侧一蒂双瓣分别修复两指创面,均以第二足趾胫侧固有动脉为血管蒂,切取后两块皮瓣分别和伤指重建血液循环,供区采用小腿内侧全厚皮片植皮。结果术后5例10指皮瓣均顺利存活,供受区伤口Ⅰ期愈合,无血管危象发生。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2个月,游离皮瓣外形、感觉及功能恢复良好,无需二次手术修薄,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及挛缩,未出现不耐磨及疼痛等情况。结论应用第二足趾胫侧切取两块游离皮瓣修复两个手指指端缺损,能较好地覆盖缺损创面,保证手指的外观、感觉及功能,同时可减少供区数量,减少损伤,是较理想的修复术式。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第二足趾 一蒂双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趾底固有神经和带趾背神经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指端皮肤缺损行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的患者40例40指。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带趾底固有神经组(20例20指),带趾背神经组(20例20指)。比较两种处理方法远期患者手功能满意度、皮瓣瘢痕外形、指活动度、受区皮瓣感觉(痛觉、温度觉、两点分辨觉)、供区趾腹感觉(痛觉、温度觉、两点分辨觉),分析疗效。结果带趾底固有神经组术后皮瓣及植皮全部存活。随访19~22个月,平均21个月,手功能满意度评分为(7.15±1.18)分;瘢痕定量评分为(3.85±1.09)分;指关节活动度为(245.50±18.35)°;皮瓣两点分辨觉为7~13 mm,平均9.35 mm,供区趾腹两点分辨觉为9~15 mm,平均11.55 mm。带趾背神经组术后皮瓣及植皮全部存活。随访18~23个月,平均20个月,手功能满意度评分为(7.05±1.15)分;瘢痕定量评分为(3.90±1.02)分;指关节活动度为(251.20±14.65)°;皮瓣两点分辨觉为5~9 mm,平均7.10 mm,供区趾腹两点分辨觉为6~10 mm,平均为7.95 mm。带趾背神经组术后皮瓣两点分辨觉、供区趾腹的两点分辨觉优于带趾底固有神经组(P<0.05);两组的术后移植组织存活情况、手功能满意度评分、瘢痕定量评分、指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保留趾底固有神经,缝合趾背神经的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手指指端软组织缺损,在改善指腹感觉的同时减少了对供区的损伤,是一种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术式。

  • 标签: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趾底固有神经 趾背神经
  • 简介:摘要建筑地基施工是确保建筑工程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基础环节,决定着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只有保证了地基施工的质量,整体建筑的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障。本文针对建筑工程中的预应力管桩地基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有效控制地基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建筑工程 预应力管桩 地基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在公路工程建设体系中,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监理,这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其目的是将工程进度合理控制,实现工程的整体质量的提高。公路工程费用的监理主要是通过计量支付方式实现的。计量是一种计算和测量方法,计量支付具有保证工程有序进行和控制工程进度等作用,因此,在公路工程监理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 标签: 计量支付 公路工程 工程监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基础上,我国建筑行业获得宽广的发展空间,同时建筑发展上取得非常大的成就,整体建筑水平不断提升,大型建筑形式逐渐增多。建筑工程施工中土建基础施工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筑的重要基础。土建基础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是保证土建基础施工建设质量的重要技术,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科学应用,提高土建基础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时为后续施工的顺利完善奠定基础。

  • 标签: 新形式 土建基础 深基坑支护 施工问题 技术要点
  • 简介:摘要现阶段,对于我国的公路项目来说,如何进一步落实好安全监理工作是公路建设企业应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之所以要开展安全监理工作,是为了能够有效地审查安全生产的相关体系,从而确保整个公路项目的施工安全。

  • 标签: 公路工程 安全监理 问题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