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带肌腱的桡动脉浅支(SPBRA)皮瓣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1年5月至2017年10月,应用带肌腱的SPBRA皮瓣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15例15指,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平均35.8(19~51)岁,创面均位于手指背侧,其中拇指3例,示指5例,中指2例,环指5例。均伴有伸肌腱的缺损,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1.5 cm~4.0 cm×2.0 cm,肌腱缺损长度2.0~4.0 cm;15例均为急诊手术,受伤距手术时间为1.5~3.0 h,平均2.0 h,手术时间为3.0~4.5 h,平均3.6 h。术后定期随访。结果15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均成活。皮瓣质地柔软,红润,无明显肿胀,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4~18个月,平均8个月,患指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痛觉、温度觉、触觉均恢复较好。皮瓣质地柔软,外形不臃肿,色泽与手指皮肤相近,皮瓣耐磨性良好,腕部供区留线形瘢痕,无瘢痕挛缩,腕关节主动屈0°~80°、主动背伸0°~70°,活动度无明显受限。结论带肌腱的SPBRA皮瓣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皮瓣具有供区隐蔽、创伤小、切取方便、容易吻合的优点,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 复合组织瓣 掌长肌腱 手指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肌腱折叠联合抽出钢丝法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7年6月,我们对19例19指伴有伸肌腱及止点缺损的陈旧性锤状指患者,将肌腱游离并折叠后应用抽出钢丝法修复伸肌腱并重建伸肌腱止点。结果术后所有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6个月。根据Patel等的锤状指疗效评价标准评定:优7例,良9例,中2例,差1例。结论应用肌腱折叠联合抽出钢丝法治疗陈旧性锤状指,材料简单,手术操作简便,患者手指功能恢复良好,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腱损伤 治疗效果 移植 锤状指
  • 简介:目的探讨带肌腱的腕横纹游离皮瓣在手指复合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7例手指复合组织缺损患者,通过急诊或择期手术,采用同侧带肌腱的游离腕横纹皮瓣修复创面,皮瓣根据需要可携带正中神经皮支,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结果7例皮瓣均成活,供区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色泽好,无臃肿,质地柔软,静止两点辨别觉为3~5mm;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本组中手指功能优6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本方法可一次性修复患指创面和肌腱缺损,重建患指运动及感觉功能,且皮瓣外形、质地较好,是目前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

  • 标签: 腕横纹皮瓣 手指 复合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并韧带重建治疗胸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2010年5月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并肌腱重建胸锁韧带治疗的22例胸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随访超过1年,根据Rockwood评分,优14例,良好6例,一般2例,优良率90.9%。结论钢板内固定加韧带重建治疗胸锁关节脱位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 标签: 胸锁关节脱位 手术治疗 钢板固定 韧带重建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摘除月骨并取同侧肌腱腱球填塞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11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可靠性。方法:采用背侧入路,摘除缺血坏死月骨并用肌腱腱球填塞进行治疗的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月骨无菌缺血性坏死的患者11例,通过测量、随访观察术前术后腕骨结构排列、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缓解、以及腕关节功能活动改善情况。结果:随访时间3~29月,平均(18.4±6.5)月,腕关节活动范围较术前明显改善,患侧手握力较术前明显增强,达健侧手部握力的80%以上,腕关节疼痛均得到改善或消失,按Cooney的月骨无菌性坏死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达91%。结论:采用摘除月骨后掌肌腱腱球填塞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可以恢复正常的腕骨排列结构,腕关节疼痛症状改善明显,握力明显增强,腕关节活动范围得到改善,是治疗晚期月骨坏死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月骨 缺血坏死 掌长肌腱 腱球
  • 简介:目的探讨腕侧切割伤术中及术后防止肌腱粘连的方法。方法常规清创,并根据术后应用支具情况将病例分为两组:甲组64例,肌腱以改良Kessler法吻合后修复腱周组织,神经行外膜缝合,血管吻合,术后于腕屈曲20。位被动手握绷带卷石膏托固定;乙组77例,同上修复后行Kleineit石膏支具固定,术后2~3d即开始行功能锻炼,观察肌腱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0~36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甲组优36例,良12例,可16例;乙组优52例,良19例,可6例。甲组肌腱粘连16例,其中10例为轻度粘连未行松解,6例为粘连较重行松解;乙组肌腱轻度粘连6例,未行松解。结论腕侧切割伤应注意彻底清创及组织修复技术的提高,特别是术后应用支具等综合治疗可有效防止粘连,促进功能恢复。

  • 标签: 腕损伤 切割 肌腱 Kleineit石膏支具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胶原蛋白导入法治疗背部肌腱断裂术后粘连。方法选取27名术后15天,肤色红、质地硬皮下粘连患者,分两组,分别使用传统疗法及胶原蛋白精华液导入了法。结论使用传统疗法者,只3人皮下粘连基本消失,其它9人皮下粘连减轻或者未减轻;使用胶原蛋白精华液导入治疗配合手部锻炼治疗的患者,8人皮下粘连基本消息,其他5人皮下粘连减轻或皮下粘连未减轻。所以可以明显看出,通过使用胶原蛋白精华液导入疗法配合手部锻炼治疗比传统疗法见效快。

  • 标签: 胶原蛋白导入肌腱断裂术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肌腱的动脉化Flow-through静脉皮瓣修复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8年12月,应用带肌腱的动脉化Flow-through静脉皮瓣修复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23例23指,男17例17指,女6例6指,年龄23~53(平均37.2)岁。致伤原因:绞伤15例,电刨伤5例,热压伤3例。均为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其中拇指1例,示指11例,中指9例,环指2例。均为软组织及肌腱缺损,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1.8 cm~4.2 cm×2.6 cm,肌腱缺损长度1.6~2.6 cm;其中1例伴有伸肌腱终腱止点及中央腱止点缺损,5例伴有终腱止点缺损。3例为急诊手术修复,20例为亚急诊手术修复。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门诊随访皮瓣的外形、色泽、质地、感觉、指体功能恢复情况和供区外形。结果术后随访8~23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外形无臃肿,质地柔软,有轻度色素沉着,保护性感觉恢复;指近侧及远侧指骨间关节总活动度145°~170°,平均162.6°,按Strickland手功能评定方法评定,结果全为优。结论带肌腱的动脉化Flow-through静脉皮瓣是修复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修复方法。

  • 标签: 动脉化静脉皮瓣 Flow-through皮瓣 掌长肌腱 复合组织缺损 指损伤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可行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40例,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20例/组。一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术(观察组)。组间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肩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肩关节功能评分相比较数据相近(P>0.05);观察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上述四项指标同对照组相比更优(P<0.05)。结论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中,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术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 标签: 肩锁关节脱位 关节镜 自体掌长肌腱重建喙锁韧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食指的固有肌腱在重建拇伸肌失神经支配的功能出现障碍的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拇伸肌功能障碍患者20例,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方法,分析治疗的效果。结果经手术治疗后,患者的指关节节能很好的愈合,灵活度与伸曲功能及手功能等整体皆得到改善,患者的满意率也明显有所提高。结论对于创伤致拇肌腱失神经支配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能够提高治愈率,加强灵活度,恢复正常功能,并使患者手部整体功能得到改善。

  • 标签: 食指固有伸肌腱 重建 失神经支配 拇长伸肌腱
  • 简介:妈妈在书房里种了一盆仙人,它的身上长满了又尖又细的刺,很容易扎到人。仙人为什么那么多刺呢?

  • 标签: 仙人掌 小学 生物学习 植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拇肌腱断裂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本组病例25例,右手17例,左手8例,均无直接外伤史,突发拇指伸指无力或逐渐不能伸直。病史3天至65天,平均20天。均采用肌腱转位修复或游离肌腱移植手术治疗。结果本组25例患者,肌腱转位术后4周、游离肌腱移植术后6周去除石膏外固定,配合中药熏洗进行功能锻炼,随访3-6月,采用TAM1评定法,优22例,良3例。结论早期诊断,合理手术治疗对自发性拇肌腱断裂有明确疗效。

  • 标签: 自发性 肌腱断裂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拇对功能障碍患者在采用小指固有伸肌腱转位重建拇对功能的同时行虎口开大的手术疗效。方法2000--2006年对21例拇对功能障碍同时伴有虎口挛缩采用小指固有伸肌腱重建拇对功能同时采用不同皮瓣松解、开大虎口。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17例患者无明显并发症,效果满意,虎口宽度增加,恢复了拇指对外展功能。

  • 标签: 拇对掌功能 小指固有伸肌腱 虎口开大 功能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自发性伸拇肌腱断裂的病因、病理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16例自发性伸拇肌腱断裂的发病原因及诱因,16例病发前分别有桡骨远端骨折史,类风湿关节炎史,反复多次行局部封闭治疗病史,并分别采用端端缝合,食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肌移植,桡侧伸腕、短肌及伸拇短肌腱转移修复。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1例端端直接缝合,术后2周再断裂,改用拇短伸肌腱移位修复,另1例发生肌腱黏连二次手术松解,其余患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骨折端磨损或炎症侵蚀是伸拇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病理基础,修复方法有多种选择,拇短伸肌腱转位重建拇肌腱疗效更为确切。

  • 标签: 拇长肌腱断裂 自发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解剖学中有大量文献描述前臂肌肉组织的变异。肌作为人体常见变异结构之一,通常起自肱骨内上髁,并移行于腱膜。解剖学教科书和最近相关的论文指出,这块肌肉可能作为一个弱腕屈肌发挥作用。本研究旨在总结几种已发现的变异情况,报告解剖肌过程中的异常特征。解剖变异肌可能会诱发神经血管束压迫症状,特别是正中神经。肌由于缺乏明显的功能,临床上可用于肌腱移植或肌肉移植。此外,它是局部麻醉手术的解剖标志之一。

  • 标签: 解剖变异 掌长肌 异常增大 双掌长肌 掌长肌缺如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部分自体腓骨肌腱和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分为A、B两组,均采用单骨道单束重建,A组28例应用部分腓骨肌腱,B组32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应用Tegner评分表、Lysholm评分表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进行膝关节术前术后功能评估。结果两组Tegner评分和Lysholm评分结果显示术后均优于术前,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KDC评分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自体腓骨肌腱单束和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均能取得优良的初期临床效果。

  • 标签: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重建
  • 简介:目的以30例屈拇肌腱Ⅱ区断裂一期治愈的患者为例,阐述屈拇肌腱损伤的围手术期康复治疗。方法2001年3月~2006年3月,对30例屈拇肌腱Ⅱ区断裂患者采用双套圈交叉6股屈肌腱缝合法修复及石膏外固定。术后按照肌腱生物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在医师指导控制下进行功能训练。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得6-16周(平均8周)随访,按TAM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12例,良10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为73.3%。功能达到优良的22例患者术后16周能用患指完成持笔写字、扣纽扣及拿筷子等日常生活动作。无患者出现二次断裂。结论正确的术前诊断,术中无创伤和牢固的缝合技术,术后安全的外固定,按照肌腱愈合的生物力学改变特点,在医师指导控制下进行功能训练,是屈拇肌腱Ⅱ区断裂一期治愈的关键。

  • 标签: 肌腱断裂 缝合技术 生物力学 功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