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患儿父母的家庭抗逆力资源,为制订提升其家庭抗逆力的护理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0年12月—2021年1月选取在湖南省儿童医院骨科病房住院治疗的13名CPT患儿父亲或母亲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法对CPT患儿父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及主题提炼。结果CPT患儿父母家庭抗逆力资源体现在3个方面:个人资源、家庭资源及社会资源。结论临床对CPT患儿父母实施家庭抗逆力干预时应充分利用其自身资源,在考虑患儿父母的学习能力及心理状态基础上结合具体需求,提供个性化连续干预;干预对象尽可能纳入更多家庭成员,并加强多元化支持体系的建立,帮助患儿父母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

  • 标签: 儿童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家庭抗逆力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帕米膦酸二钠用于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辅助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在湖南省儿童医院骨科住院期间初次应用帕米膦酸二钠并完成3剂治疗CPT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帕米膦酸二钠的用药方案均为第1天0.5 mg/kg,第2和3天1.0 mg/k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3 h)。监测静脉给药过程中和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集第3剂治疗结束后2~3 h患儿外周静脉血复查血钙和血磷。将患儿按年龄分为≤1岁组、>1~3岁组和>3岁组,比较不同年龄组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纳入分析的患儿共81例,男性54例,女性27例;年龄0.4~15.4岁,≤1岁组10例,>1~3岁组46例,>3岁组25例。用药后,81例患儿中34例(42.0%)出现发热反应(体温≥38.0 ℃)共53例次,39例次发热程度为1级(38.0~39.0 ℃),14例次为2级(>39.0~40.0 ℃);各组第2剂用药后发热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第1、3剂用药后(均P<0.05);3个年龄组间发热反应发生率及发热程度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热患儿经药物或物理降温后体温均在1~16 h内降至38.0 ℃以下。第3剂用药后患儿血钙和血磷水平均明显低于用药前[(2.06±0.17)mmol/L比(2.42±0.12)mmol/L,(1.01±0.23)mmol/L比(1.71±0.18)mmol/L,均P<0.001],低钙血症和低磷血症发生率分别为56.8%(46/81)和19.8%(16/81),但均无明显症状。结论帕米膦酸二钠用于儿童CPT的辅助治疗安全性较好,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和无症状性低钙血症、低磷血症;发热经干预可很快恢复,血钙和血磷水平在停药后可自行恢复正常。

  • 标签: 假关节 先天性畸形 儿童 帕米膦酸盐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现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探讨相关的科研需求现状。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7—12月于湖南省某儿童专科医院工作的588名临床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3个部分:第1部分为一般资料;第2部分为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现状调查;第3部分为护理人员科研需求现状调查。共发放问卷588份,实际回收问卷577份,有效回收率为98.13%。结果科研能力现状调查得分较高的3项分别是经常通过互联网搜索专业的相关资料(3.255±0.491)分、能进行统计描述(2.931±0.572)分以及能使用中文数据库(2.894±0.429)分。科研能力需求率较高的3项分别是申报课题80.94%(467/577)、撰写论文76.95%(444/577)以及专题讲座71.92%(415/577),较低的3项分别是继续深造46.10%(266/577)、检索文献40.90%(236/577)以及小组座谈会38.30%(211/544)。结论护理人员信息检索的基础统计的能力相对较高,但论文写作方面的能力则相对较差。护理人员科研能力可概括为统计分析能力、信息检索/文献阅读能力、科研选题能力以及论文撰写能力4个方面,应重点关注科研能力薄弱的环节是否存在较高的科研需求,有目的地开展护理科研指导和教育工作。

  • 标签: 护理人员 主成分分析 科研能力 科研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住院患儿静脉输液时不同工具的使用情况以及静脉导管留置期间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7月24—31日,选择北京儿童医院医联体范围内49家医院的住院患儿静脉输液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应用自行设计的儿童静脉输液情况横断面调查表及拍摄静脉输液工具的照片进行资料收集。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期间49家医院共有住院患儿18 316例,输液患儿14 421例,输液比例为78.73%。静脉导管的应用情况为外周静脉短导管(留置针)占87.94%;静脉导管的连接以肝素帽连接为主,占64.23%,6 398例(44.37%)患儿应用的输液工具为聚氯乙烯(PVC)材质且含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在敷料选择方面以无菌透明敷料固定为主。导管留置期间存在问题主要是导管或输液接头内有回血发生率、导管夹夹闭位置不正确或未夹闭,导管脱出,且留置针存在的问题多于中心静脉导管,其中管道内有陈旧回血、输液接头内有回血发生率,外周留置针和中心导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患儿静脉输液率较高,虽然静脉输液工具种类繁多,但对于儿童患者输液工具的选择以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和肝素帽连接为主,导管维护方面尚存在不足。

  • 标签: 儿童 输液 工具 留置 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