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动态尿动力检查(AUM)和常规尿动力检查(CUD)评估难治性单症状性夜遗尿症(RMNE)患儿的尿动力参数的对比。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9年9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就诊并经门诊医生详细了解患儿病史诊断为RMNE的40例患儿(男22例、女18例)的病历资料,患儿年龄9~16岁,夜间尿床频率≥2次/周。分别行CUD和1个睡眠周期AUM,分别记录尿动力参数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40例中有5例患儿或其父母依从性较差,中途退出研究。35例RMNE组患儿年龄(12.6±2.1)岁,男女性别比例为19∶16,遗尿症状严重程度(遗尿频率)为(4.2±1.7)次/周。与CUD组比较,AUM组膀胱顺应性(BC) [(28.4±7.7)ml/cmH2O比(23.6±6.1)ml/cmH2O(1 cmH2O=0.098 kPa)]、最大逼尿肌收缩压力(Pmax.det)[(44.6±9.1)cmH2O比(36.8±8.3)cmH2O]较高(均P<0.05)。两组间最大尿流率(Qmax)[(19.6±7.2)ml/s比(20.9±5.4)ml/s]、残余尿量(PVR)[(9.5±5.7)ml比(10.9±5.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UD组比较,AUM组逼尿肌过度活动(DO)阳性率 [77.1%(27/35)比45.7%(16/35)] 较高(P<0.05)。其中15例(42.9%)CUD中发现DO的患儿,在AUM中同样检出DO;12例(34.3%)患儿在CUD中未发现DO,而只在AUM中检出DO。对于CUD和AUM均检出DO的15例患儿,与CUD组比较,AUM组DO发生频率[(3.1±1.0)次/h比(2.4±0.8)次/h]、DO最大值[(22.9±4.5)cmH2O比(19.2±4.0)cmH2O]较高(均P<0.05)。结论AUM可以诊断RMNE患儿是否伴有膀胱功能障碍,在评估BC、Pmax.det、DO等方面较CUD更为精确;对于CUD结果不理想的RMNE患儿,推荐进一步行AUM以明确病因。

  • 标签: 尿动力学 夜遗尿症 膀胱功能障碍 逼尿肌过度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多导睡眠监测(PSG)联合动态尿动力检查(AUM)的方法评估原发单症状性夜间遗尿症(PMNE)患儿的膀胱功能及睡眠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PMNE患儿43例,按是否每周尿床夜晚数>4,分为严重PMNE组(>4次/周,23例)和非严重PMNE组(≤4次/周,20例)。记录排尿日记,行常规尿动力(CUD)、AUM和PSG检查。选取经检查无下尿路症状且PSG结果正常的儿童23名为对照组。结果严重PMNE组年龄(12.1±3.2)岁,其中男9例、女14例,每周遗尿频率为(6.7±1.7)次;非严重PMNE组年龄(12.0±3.4)岁,其中男9例、女11例,每周遗尿频率为(2.3±1.0)次。PMNE组夜间多尿发生率为34.9%(15/43),夜间最大膀胱容量降低发生率为11.6%(5/43)。严重PMNE组在AUM中的逼尿肌过度活动(DO)阳性率、DO频率[78.3%比45.0%,(5.5±1.8)次/h比(3.4±1.0)次/h]均显著高于非严重PMNE组(均P<0.05)。PSG结果示,严重PMNE组N1+N2期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皮质觉醒指数以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8.6±9.8)%比(49.3±9.5)%,(9.4±4.4)次/h比(3.1±1.5)次/h,(2.7±0.9)次/h比(0.9±0.7)次/h](均P<0.05);同时,严重PMNE组皮质觉醒指数和AHI显著高于非严重PMNE组[(9.4±4.4)次/h 比(5.7±3.2)次/h,(2.7±0.9)次/h 比(1.9±0.7)次/h],而睡眠效率显著低于非严重PMNE组[(86.4±4.3)% 比(91.0±3.9)%](均P<0.05)。PMNE组的夜间DO发生频率、AHI与皮质觉醒指数呈正相关性(r=0.705,0.765,均P<0.001)。结论PMNE患儿存在夜间膀胱功能障碍与睡眠结构紊乱,并且两者之间具有一定关联性,PSG和AUM可为PMNE评估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儿童 夜间遗尿症 多导睡眠监测 动态尿动力学 夜间逼尿肌过度活动 皮质觉醒指数 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恒频更改为变频程控参数刺激骶神经调控疗法治疗12周的16例逼尿肌过度活动伴收缩功能受损(DHIC)患者的基线期、恒频刺激(CFS)期和变频刺激(VFS)期排尿日记、症状评分量表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CFS期相比,VFS期排尿日记每日排尿次数、每日尿失禁次数和每日平均导尿量减少;每日平均排尿量和功能性膀胱容量增加;生活质量评分和精神健康问卷评估改善(均P<0.05)。16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症状改善。并未见新发的植入部位疼痛和感染,电极移位以及刺激区域电击感等并发症。VFS模式骶神经调控疗法可进一步改善CFS刺激模式DHIC患者储尿期和排尿期下尿路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安全可靠。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性 骶神经调控术 变频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