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神经源膀胱过度活动(neurogenicoveractivebladder,NOAB)是因疾病或外伤造成神经损害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尿急、尿频、夜尿、尿失禁等症状。神经源膀胱过度活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身体功能、情感、社会关系也受到影响,同时还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排尿反射 NEUROGENIC bladder 排尿功能障碍 皮质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受体阻滞剂与α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方法40例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者,随机分组,每组20例;实验组口服“甲磺酸多沙唑嗪片,4mg,每日1片,睡前口服”;对照组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2mg,每日1次;甲磺酸多沙唑嗪片,4mg,每日1片,睡前口服”。均口服药物8周。期间无因服药不适导致停药患者。治疗8周后,通过对比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组织评分(IPSS),尿急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残余尿等,来对比分析二者差别。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联合用药不但能改善IPSS,尿急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而且具有较好安全。结论M受体阻滞剂与α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具有较高的安全和可行

  • 标签: 托特罗定 甲磺酸多沙唑嗪 前列腺增生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下尿路症状(LUTS)是以尿频、尿急、尿无力等症状为主的综合征。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储尿期症状,膀胱活动低下(UAB)是排尿期症状,伴或不伴逼尿肌收缩障碍。有时OAB和UAB共存于同一患者中,形成OAB合并UAB综合征,即COUB综合征。如果是这样,就需要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而不仅仅是治疗单一的明显相反的综合征。本文就OAB合并症的病因、病理生理、诊断、治疗等方面综述COUB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性 下尿路症状 膀胱活动低下
  • 简介:<正>1定义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Bladder,OAB)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征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尿失禁;尿动力学上可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instability,ordetrusoroveractivity),也可为其他形式的尿道-膀胱功能障碍。OAB无明确的病因,不包括由急性尿路感染或其它形式的膀胱尿道局部病变所致的症状。尿急是指一种突发、强烈的排尿欲望,且很难被主观抑制而延迟排尿;急迫尿失禁是指与尿

  • 标签: 逼尿肌不稳定 急迫性尿失禁 诊治原则 缓解症状 局部病变 神经源性
  • 简介:如果你正在遭受这种很容易治愈的疾病,可按照下面的方法做可能会治愈。即使是你的膀胱并不充盈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也被称为尿失禁)也会让你产生突然的尿急。对于一些人来说,这种情况只是一种不适。对于其他一些人来说这种冲动无法控制,不仅会导致大小便失禁,而且还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症 治疗 大小便失禁 生活质量 尿失禁 治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膀胱不同部位注射A型肉毒素(BTA)治疗难治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和安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15.2)、CochraneLibrary(1996~2015.2)、Embase(1974~2015.2)、CNKI(1994~2015.2)、万方数据库(1989~2015.2)、CBM(1978~2015.2)数据库,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包括248例患者,注射部位有三种:膀胱体、膀胱体+膀胱三角、膀胱三角。Meta分析结果显示:膀胱三角+膀胱体注射方式与膀胱体注射方式相比,治疗成功比[RR=1.57,95%CI(0.79,3.12),P=0.20]、尿失禁减少次数[WMD=-6.47,95%CI(-14.21,1.27),P=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尿动力学参数中第一排尿感时膀胱容量(VFDV)变化前者效果优于后者[WMD=33.80,95%CI(3.27,64.340),P=0.03],但其余尿动力学参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膀胱三角注射方式与膀胱体注射方式相比,治疗成功比[RR=0.52,95%CI(0.07,3.75),P=0.52]、尿失禁减少次数[WMD=1.03,95%CI(-0.35,5.11),P=0.62]、尿动力学参数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纳入5篇文献中均未报道膀胱三角区注射导致新的膀胱输尿管反流的病例。结论肉毒素A膀胱体、膀胱体+膀胱三角和膀胱三角三种注射方式治疗难治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和安全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症 肉毒素A META分析 荟萃分析 膀胱三角区
  • 简介:摘要膀胱过度活动症作为一种泌尿系统疾病,在全球影响着超过4亿患者的日常活动和社会生活。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OAB已成为中老年人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功能障碍疾病。其带来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等相关问题,同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为进一步认识并推进OAB治疗方法研究进展,本文就OAB治疗策略及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性 神经系统疾病 电刺激疗法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源膀胱过度活动症(NOAB)患者膀胱储尿期大脑中枢控尿区域及其相关的功能连接。方法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选取北京博爱医院就诊的NOAB患者。纳入标准:①存在明确的神经系统原发病(除外脑部疾病和脊髓发育异常),选择脊髓损伤(Asia评级C级)、能够随意排尿的患者,主诉为尿急、尿频、急迫尿失禁等OAB症状;②记录3 d排尿日记,24 h排尿次数≥8次,残余尿量≤100 ml;③尿动力学检查提示逼尿肌过度活动。排除标准:①有泌尿系肿瘤、结石、感染等疾病者;②不能进行MRI检查者;③存在认知障碍不能配合者;④留置导尿、膀胱造瘘者;⑤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扫描时,头部活动超过1.5 mm和1.5°。在受试者膀胱空虚时和强烈尿意时分别进行脑部rs-fMRI扫描,第1次扫描后饮水500~1 000 ml,两次扫描间隔时间为20~40 min。采用MATLAB、SPM8、DPABI等数据处理、图像分析软件,分析两种状态下患者大脑血液灌注差异。rs-fMRI扫描的主要观察数据包括:①大脑兴奋区域和抑制区域;②激活区域峰值点坐标X、Y、Z值;③激活区域体积;④区域的关系连接情况。采用局部一致(REHO)方法分析rs-fMRI扫描中有明显激活的功能区域,做为感兴趣区域(ROI)种子点进行功能连接(FC)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NOAB患者20例,年龄(30.2±4.3)岁,均为右利手。第1次扫描前检查所有受试者的残余尿量均<10 ml,排尿感评分为0分。第2次扫描前测量膀胱容量为(203.7±41.8)m1,排尿感评分为(7.1±0.5)分。NOAB患者储尿期,大脑兴奋激活区域为左侧眶部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抑制激活区域为右侧中央前回。将此4个激活区域的峰值点做为ROI种子点进行全脑FC分析,发现控尿区域与额叶、顶叶、扣带回、颞叶、豆状核、岛叶、角回、海马旁回、中央前后回均存在相关。结论NOAB患者的脑激活区域主要在右侧额叶,抑制区域在右侧中央前回。NOAB患者额叶、中央回的兴奋及抑制连接均有增加,岛叶的兴奋及抑制连接明显减少,海马旁回兴奋及抑制连接有所减少。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大脑控制 膀胱过度活动症 神经源性膀胱 膀胱储尿期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 简介:目的:分析肉毒素A治疗抗胆碱能药难治神经源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与安全。方法计算机检索发表在Pubmed、MEDLINE、EMBASE、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的文献,由2位评价者分别按照纳入标准收集资料,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911例患者。目前资料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膀胱内注射安慰剂比较,注射肉毒素A能有效缓解尿失禁症状(WMD=-1.53;95%CI:-1.88~-1.18),增加最大膀胱容量(WMD=159.71;95%CI:111.47~204.95),降低最大逼尿肌压力(WMD=34.49;95%CI:-39.69~-29.29),改善生活质量(WMD=17.49;95%CI:13.99~21.00),但是也同时增加了尿路感染(RR=1.34;95%CI:1.06~1.70)和尿潴留(RR=7.19;95%CI:3.66~14.12)的风险。结论膀胱内注射肉毒素A能有效地改善抗胆碱药难治神经源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增加最大膀胱容量和提高膀胱顺应,减少尿失禁次数及降低最大逼尿肌不自主收缩压,但同时也需要密切关注尿路感染和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A型肉毒素 神经源性 膀胱过度活动 尿失禁 META分析
  • 作者: 刘婉婷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8-28
  • 出处:《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21年第1期
  • 机构: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 广州51008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浮针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9年02月至2020年02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及住院部行浮针治疗的OAB患者27例。观察两组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症状评分表(OABSS)、生活质量评分(QOL)、初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膀胱残余尿量。结果:22例(81.5%)患者尿频尿急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QOL)明显好转,5例(18.5%)患者无效。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初期尿意膀胱容量及最大膀胱容量较治疗前上升,膀胱残余尿量较治疗前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该方法治疗OAB疗效确切,且简单安全,可作为OAB患者可选治疗方法。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症 浮针疗法
  • 简介: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bladder)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下尿路功能障碍,国际抗尿失禁学会(ICS)为其所下的定义是一种以尿急、尿频和急迫尿失禁为特征的综合征。尿动力学改变为膀胱的无抑制收缩。膀胱过度活动症是老年尿失禁最常见的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这种情况日益严重,它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治疗困难。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症 药物治疗 急迫性尿失禁 下尿路功能障碍 尿动力学改变 无抑制收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水坐浴对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确诊为OAB的65例患者进行热水坐浴治疗,疗程8周,通过分别统计患者治疗前后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来评价热水坐浴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尿频、尿急、夜尿及急迫尿失禁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OABSS分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统计学显示其差异有意义。结论热水坐浴可明显缓解OAB患者症状,该方法简单、实用、廉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热水坐浴 膀胱过度活动症 排尿日记 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童膀胱过度活动症(POAB)临床多见,常以尿急尿频为主要症状,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反复泌尿系感染甚至上尿路损害,严重者常产生精神心理问题。我国POAB诊断和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规范。该领域专家在充分借鉴全球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我国及国际指南和相关文献,共同讨论制定了本共识,以期为POAB的诊治提供指导意见。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性 儿童 诊断 治疗 专家共识
  • 简介: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组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急迫尿失禁;尿动力学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以及其他形式的尿道-膀胱功能障碍。现代医学对此病以对症处理和手术治疗为主,但疗效较差。重庆市肿瘤医院采用艾灸、针刺、穴位注射、耳穴埋籽4种方法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标本兼治,疗效好,发挥了中医综合治疗的特色,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症 艾灸 针刺 耳穴埋籽 穴位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