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胎儿心律失常(FA)是产科及儿童心血管科门诊常见的胎儿疾病,约10% FA可持续存在或进展,导致重要脏器继发性损伤及胎儿心力衰竭,甚至可导致胎儿早产及死亡。在准确的产前诊断基础上,对FA的性质进行甄别,对严重FA进行及时恰当干预,改善胎儿预后,具有极大的医学及社会学意义。目前国外在FA产前干预方案制定,以及治疗药物评价等方面均取得较多进展,但是国内相关研究尚较少,不同研究对FA的产前治疗及管理差异均较大。为提高中国儿科及围生医学科医师对FA产前管理认识,严格把控FA临床治疗适应证,规范治疗策略,推动FA产前干预在国内的健康良性发展,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胎儿心脏病协作组、围产期先天性心脏病诊疗协作组组织相关专家,结合国内外FA产前治疗及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国内实际,经过充分讨论,对我国FA产前干预指征、干预策略、药物治疗选择等,达成初步共识后,制定《胎儿心律失常产前治疗及管理专家指导意见》。但是,目前国外关于快速及缓慢性FA产前干预的临床研究,多局限于单中心、回顾性及小样本研究,不同研究的干预方案差异较大,临床证据级别较低。随着国内外FA产前干预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部分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数据的发布,在国内同道共同努力下,本意见内容将不断更新、完善,也将更符合国内临床实践需求,达到促进FA产前治疗及管理不断进步的目的。

  • 标签: 心律失常,心性 心率,胎儿 心动过速,室上性 心房扑动 房室传导阻滞 超声心动描记术,压力 产前诊断 水肿,胎儿 诊疗工作管理,医学 胎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肱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外科瓣膜置换术后人工瓣膜瓣周漏(PVL)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于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接受经肱动脉入路介入治疗的外科瓣膜置换术后PVL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穿刺肱动脉,进行造影和经导管封堵操作,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测下进行介入手术。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资料及手术前后TTE检查结果,记录术后并发症,出院后门诊随访手术相关不良事件。计算手术成功率,手术成功定义为封堵器置入后30 d内不影响瓣膜运动和冠状动脉血流,且TTE显示瓣周反流程度下降1级及以上。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例患者,年龄(57.5±14.6)岁,其中男性6例。主动脉瓣PVL 7例,二尖瓣PVL 3例。除1例患者改为股静脉-房间隔入路外,其余9例患者成功经肱动脉入路置入封堵器,手术时间为(103.3±34.0)min,术后无需卧床制动。住院时间为7.5(3.0,9.8)d,经肱动脉入路的手术成功率为9/10。患者手术前后的PVL反流程度、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例术后第2天新发溶血伴肾功能不全,经透析治疗后顺利出院;1例术后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经瘤体内注射凝血酶好转后出院。随访(14.3±7.9)个月,随访期间9例患者心功能维持在Ⅰ/Ⅱ级,无严重手术相关不良事件。结论经肱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外科瓣膜置换术后PVL是一种可行、有效、安全的操作,可简化操作流程、减少术后卧床制动时间。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 瓣周漏 经肱动脉入路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解剖矫治术后的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cTGA)患者的长期结果探索解剖矫治策略。方法回顾2004年8月至2019年5月我院连续行解剖矫治手术的共120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患儿临床资料,通过电话随访并预约返院复查彩色超声心动图获取患者术后中长期结果。36例合并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异位心或右心室功能不良(8例三尖瓣下移畸形,3例右心室发育不良)接受半Mustard+Rastelli+双向Glenn手术(一个半心室矫治组),年龄(4.6±2.2)岁,体质量(17.7±5.9)kg,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20~84个月);49例接受Senning+大动脉调转术(AS组,13例合并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36例单纯ccTGA),年龄(3.4±2.7)岁,体质量(17.7±11.4)kg,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18~108个月);24例合并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及左心室流出道狭窄患者接受Senning+Rastelli术(RS组),年龄(5.7±4.3)岁,体质量(19.1±8.6)kg,中位随访时间35个月(7~84个月);14例合并远离性室间隔缺损及左心室流出道狭窄患儿接受双动脉根部调转(DRT)+Senning术(DS组),年龄(6.9±4.8)岁,体质量(23.0±12.9)kg,中位随访时间98个月(72~145个月)。结果术后院内死亡6例,随访死亡2例,总体5年生存率(84.0±6.0)%,10年生存率(84.0±6.0)%。术后永久性起搏器置入6例。远期解剖三尖瓣中量及以上反流7例,其中一个半心室矫治组4例,AS组2例,RS组1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一个半心室矫治组0.61±0.09,AS组0.63±0.08,RS组0.59±0.01,DS组0.65±0.07。3例出现心功能衰竭,其中一个半心室组1例(3.13%),AS术1例(2.13%), RS术1例(4.17%)。远期再次手术2例,总体5年免于再手术率(95±11.8)%,10年免于再手术率(89.0±11.8)%。针对36例单纯ccTGA患儿,根据是否行肺动脉环缩术分为一期解剖矫治和分期矫治2个亚组,一期矫治组术后LVEF明显低于分期矫治组,(0.54±0.09)对(0.65±0.08),P=0.00;一个半心室矫治组术后再手术率明显少于RS组(0对13.6%,P=0.03)。结论对于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异位心或右心室功能不良患儿,一个半心室矫治能够降低心房板障梗阻率,延长右心室肺动脉外管道使用时间。单纯ccTGA患儿出现三尖瓣少量及以上反流时行肺动脉环缩术训练左心室,二期行双调转手术是理想的解剖矫治策略。合并远离型室间隔缺损/左心室流出道狭窄(LVOTO)的ccTGA患儿,Mustard或Senning+DRT是可选择一种解剖矫治术式。

  • 标签: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心脏外科手术 解剖矫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或介入手术后手术相关主动脉心腔瘘(aorto-cardiac fistula,ACF)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其诊断价值,并总结其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002年7月至2020年12月阜外医院收治的手术相关ACF患者8例,总结手术相关ACF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8例患者中3例为主动脉右房瘘,5例为主动脉右室瘘,均为单发。瘘口主动脉侧可位于但不局限于主动脉窦。瘘口大小中位数为4 mm(范围:3~5 mm)。瘘口处的主动脉壁无局限性瘤样扩张,瘘口断端无变薄,形态较规则。8例患者中6例经心导管检查确认主动脉-心腔分流并同期进行封堵,1例经外科手术修补,1例保守治疗。结论应用超声心动图可以协助诊断手术相关ACF,为进一步临床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超声医师应避免漏诊并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主动脉-心腔分流性疾病相鉴别。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主动脉心腔瘘 外科 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先天性二尖瓣瓣上隔膜(SMR)的超声心动图影像特征,通过超声心动图随访其手术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外科手术治疗的SMR患者53例,根据有无合并二尖瓣器异常分为单纯组28例及复合组25例,分析两组超声心动图特征、漏误诊原因及近中期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结果单纯组和复合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二尖瓣峰值及平均跨瓣压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复合组合并二尖瓣反流及左室流出道梗阻数量大于单纯组(均P<0.05)。所有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随访时间(14.69±11.14)个月。术前超声诊断共漏诊7例,总漏诊率13%,复合组漏诊率较高(20%对7%),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早期和随访期二尖瓣峰值及平均跨瓣压差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复合组术后早期和随访期二尖瓣峰值及平均跨瓣压差高于单纯组(均P<0.05)。两组二尖瓣再狭窄者各3例,复合组3例接受了再次手术干预。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诊断不同类型SMR及伴发畸形,评估手术效果并随访SMR是否复发。单纯SMR手术效果较好,但仍存在一定的复发率。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二尖瓣瓣上隔膜 先天性二尖瓣狭窄 心脏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一种适用于单纯超声引导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的新型双球囊导管。方法结合传统BALT球囊和Swan-Ganz漂浮球囊的优势研制新型双球囊导管,新型导管的远端是引导球囊;中间段是连接导管;近端是工作球囊。通过动物实验验证新型导管的可行性。结果共进行了两次动物实验,每次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BALT球囊,实验组使用新型双球囊。第一次实验中每组5只健康小型猪,实验组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但术中发现连接导管长度过长,操作相对费时,遂对新型导管样品进行改良,并确定为最终样品,增加样本量为每组10只健康小型猪进行了第二次动物实验,结果实验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 vs 40%,P=0.011)且操作时间短(7.3±1.8 vs 26.7±9.1,P=0.000),实验组球囊滑脱次数、心律失常次数、心肌血肿和肺动脉损伤数量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新型双球囊导管用于单纯超声引导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是可行的。

  • 标签: 肺动脉瓣狭窄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心房大小及功能对继发性三尖瓣反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来阜外医院就诊的中度或重度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行二尖瓣人工瓣膜置换手术,并于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明确存在继发性三尖瓣反流。选取2016年于阜外医院就诊的门诊患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且均于就诊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研究组与正常对照组各项超声参数及左心房功能进行比较,对研究组左心房功能与三尖瓣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及继发性三尖瓣反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三尖瓣瓣环直径指数与左心房面积变化率、排空分数及左心房平均应变呈强相关性(r=-0.65、-0.58和-0.59,P均<0.01)。肺动脉收缩压与左心房面积变化率、排空分数及左心房平均应变呈较强的负相关性(r=-0.60、-0.58和-0.59,P均<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三尖瓣瓣环直径指数、瓣叶闭合高度和肺动脉收缩压是影响术前继发性三尖瓣反流的相关因素(OR=1.916、2.382、1.059,95%CI:1.18~3.109、1.312~4.323、1.009~1.111,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肺动脉收缩压、左心房面积变化率和左心房平均应变是影响三尖瓣瓣环增大的危险因素(OR=1.044、0.875、0.809,95%CI:1.002~1.088、0.761~0.964、0.656~0.997,P均<0.05)。结论左心房扩大、功能减低参与了继发性三尖瓣反流的发生,左心房面积变化率和房壁平均应变减低会引发三尖瓣瓣环增大,从而导致三尖瓣反流的发生及加重。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左心房应变可以提供更早期的左心房功能信息。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三尖瓣闭锁不全 心房功能,左 超声心动描记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