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100名需要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实验组接受规范操作、导管护理和抗凝治疗综合干预策略,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期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主要观察指标为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栓塞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栓塞发生率为6%,对照组为18%。实验组的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栓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为10%,对照组为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表明,实施规范操作、导管护理和抗凝治疗相结合的综合干预策略可以显著降低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栓塞的发生率。然而,在导管相关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将有助于验证这些发现,并完善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栓塞的护理预防策略。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栓塞 护理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俯卧位通气是临床广泛使用的一种辅助治疗措施,多用于辅助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可有效缓解其低氧血症,但在实施过程中易发生压力损伤。文章就压力损伤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相关预防对策,现做综述如下。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压力损伤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的相关标准和具体临床实践情况对分诊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620例急诊内外科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接诊治疗管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急诊预诊分诊管理系统。对比两组患者对急诊工作的整体满意度、诊疗挂号的时长、诊疗准确度和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分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且急诊预诊分诊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整体的工作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疗时采用急诊预检分诊工作模式,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挂号时间,避免更严重的意外事件的出现,能够有效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 预检分诊 分诊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