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逐步建立我医院处方评价制度,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规范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随机抽取2010年1月-3月门诊处方1162张,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书写有问题的处方364张,主要表现在规格、斜线、涂改、临床诊断、年龄、性别;不合理用药的处方235张,主要表现在重复用药、给药间隔不当、选择药物等方面。结论应加强《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提高处方质量,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 标签: 处方调查 用药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用药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09年下半年住院病人的用药情况,对抗菌药物的品种、用药时间、用药频度、联合用药、使用方法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达70.6%(评审要求<50%);多为经验治疗,病原微生物送检率(占治疗用药百分比)很低,只有1.9%(评审要求>50%)。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药物用法用量不当;特别是围手术期的用药时机不当,用药疗程过长和联合用药不当等方面。结论应遵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范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标签: 抗菌药物 用药评价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大静脉异常引流的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07年5月—2018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放射科53 185例行心脏CT检查资料中。纳入心大静脉异常引流的患者28例,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25~79岁。患者均采用德国西门子双源CT进行扫描,对CT扫描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在CT重建图像上观察心大静脉的走行及异常引流的位置,测量心大静脉的长度,心大静脉异常引流汇入上腔静脉处(汇入点)和左心房入口处(入口处)的直径及CT值,以及冠状静脉窦的直径;观察有无合并心脏畸形。结果28例患者中,心大静脉引流入上腔静脉19例,引流入心房9例(左心房7例、右心房2例)。心大静脉引流入上腔静脉19例患者,心大静脉的长度为17~26 mm,汇入点距离上腔静脉左心房入口处的距离为1~8 mm,汇入点的直径为2.5~4 mm,入口处的CT值为20~60 HU,冠状静脉窦的直径为2.5~5 mm;其中合并的心脏畸形包括室间隔膜部缺损1例。心大静脉异常引流入心房9例患者,其中引流入左心房前壁者6例、右心房顶部靠近房间隔处2例、左心房左侧壁者1例;心大静脉的长度为15~36 mm,入口处的直径为2.8~4.5 mm,入口处的CT值为400~600 HU,冠状静脉窦的直径为2.5~5 mm;其中合并心脏畸形包括无顶冠状静脉窦2例、卵圆孔未闭1例、冠状动脉瘘1例、右室双出口1例。结论心脏CT检查是发现心大静脉异常引流的有效方法,多种后处理技术相结合可避免漏诊和误诊的发生。

  • 标签: 静脉 心大静脉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解剖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的药学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临床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所使用的120例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不实施药学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实施药学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处方用药率以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偏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耐药性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偏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医生的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原则知晓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偏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药学干预在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不但能够有效的确保药物使用安全性,同时还能够对临床医生的喹诺酮药物知晓率进行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药学干预 喹诺酮类药物 使用情况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进步。目前,为了促进工程建设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建筑业引进了第三方在建评估体系,各省市鼓励建设工程施工企业争创名优工程。建筑工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成为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重视。

  • 标签: 工程资料 收集与整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黄体酮治疗因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社区将收治的40例先兆流产患者(2012年3月~2015年3月)单双号编号分组,对照组先兆流产患者选择注射黄体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先兆流产患者采用口服黄体酮胶囊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B-HCG水平指数以及总有效率数据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明显优势,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数据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先兆流产患者采用黄体酮胶囊治疗后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提高总有效率,安全性高,具有轻微的不良反应症状,值得在以后的治疗中推广。

  • 标签: 黄体酮 黄体功能不全 先兆流产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