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权威机构的评价活动是社会评价活动的现实形式,与民众评价活动相比较,权威机构总是自觉地站在群体主体的立场上进行评价活动的;权威机构的评价活动总能通过权威机构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表现出来,因而它是社会评价活动的自觉形式,权威机构评价活动及其结论通过组织或机构的赏惩“两柄”及形成舆论来贯彻,实施,其权威性是可想而知的,但权威机构评价活动的权威性却隐含着矛盾和产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

  • 标签: 权威机构 群体意志 社会评价活动 权威 权威机构评价活动
  • 简介:问题就是自觉地“知道我们不知道”,于是就体现为主体解决问题的愿望.对问题的意蕴进行再思考,“使思想自觉其为思想”,就形成了问题意识.“知识爆炸”对传统的教学宗旨和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现代教学所凸显的问题和问题意识为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提供了方向.“转识成智”是中国佛教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转识成智”就是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逻辑设计,在引导学生反思的兴趣中培养能力和提升德性.

  • 标签: 问题 问题意识 转识成智 教学中的问题逻辑
  • 简介:传统的认识论把认识的任务仅仅理解为“达到对于事物的本质、规律性的认识”。这种理解是片面的。马克思认为,“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1)因此,对于事物的全面认识不仅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要揭示事物“为我而存在的关系”,即要揭示事物对于人所具有的意义。前者是认识中认知活动的任务。后者是认识中评价活动的任务。认识论应该重视对于评价活动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力图阐明评价的本质、评价的机制以及评价的主体性原则等问题。

  • 标签: 主体性原则 主体需要 哲学基本问题 两条路线 认知内容 至上性
  • 简介:把自由规定为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不能与意识能动性的规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区分开来,这样对自由的规定太宽泛了。黑格尔把自由理解为观念的自我实现,包含了神学、斯宾诺莎和康德关于自由观的合理内容,马克思则在唯物主义的实践基础上把自由规定为主体的自我实现,从而揭示了自由的基本特征和本质。

  • 标签: 自由观 自我实现 绝对自由 前资本主义 经济学手稿 现象界
  • 简介:针对复旦、交大自主招生改革,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看法也中肯、深刻。例如苗倩、李宗熠等同学热情地肯定了这种新生事物,刘健瑜、杨小芳、刘阳等同学则坦诚地道出了在监督、评价体系方面的担忧。基于现实条件考虑,高考招生改革需要在两方面进行:一是在原有高考方式的基础上,对于试卷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以便能更有效地

  • 标签: 招生改革 高考 自主招生 考生 高校 看法
  • 简介:社会思潮是常见而重要的社会历史现象,可以从社会思潮反映的内容、体现的主体和具有的结构来理解其评价论本质。社会思潮的形成与特定的社会环境相联系,其运动表现为“潮水”般的流动性和涨落性。社会思潮具有盲目性,须予以引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各种社会思潮。

  • 标签: 社会思潮 民众评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简介:<正>社会谣言,是关于社会的某个公共事务即社会现象所产生的谣言。由于社会谣言针对着的是某个公共事务,因而涉及的群众面广,对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也就比较大。社会谣言是最常见的社会现象之一。应该从群众的社会评价活动来理解社会谣言的本质,我们可以从社会谣言的产生和流传等方面来分析之。

  • 标签: 社会评价活动 社会评价论 社会群体 社会舆论 流传过程 社会现象
  • 简介:对一个现实课题的深沉思考———读《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哲学问题》○陈新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还需不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如何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这是现实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近日,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冷浩然、唐志龙、罗剑明主编的专著《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哲学问题》(...

  • 标签: 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哲学问题 现实课题 意识形态 基本矛盾
  • 简介:<正>评价活动是主体对于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价值关系的认识活动。社会评价活动就是以群体为主体的评价活动。笔者在《社会评价活动论纲》(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1年出版)中对社会评价活动的机制从哲学上作过一些分析。社会评价活动既可体现于处于群体内组织结构金字塔尖的权威机构所进行的评价活动中.也可体现于群体内众多个体评价活动的互动之中。前者为权威机

  • 标签: 民众评价活动 社会评价活动 群体主体 权威机构 个体主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