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厨川白村以《苦闷的象征》为代表的文艺论著,自"五四"以来进入中国,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状况,从中可以看到学院文化与社会文化认识或接受的不同,看到鲁迅与周作人截然有别的认识和理解,及其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鲁迅译介《苦闷的象征》等论著具有自己的独立特征,使之在中国新文学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并显示出他与厨川之间的差异,他通过与俄国文学的联系,深化了厨川文艺论著蕴含的生存意志论、生命哲学和精神分析学,体现了中国新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独立形态和意义。

  • 标签: 厨川白村 《苦闷的象征》 《出了象牙之塔》 中国新文学 鲁迅 周作人
  • 简介:穆木天传略(上)陈方竞穆木天(1900—1971)这位“本世纪同龄”人,曾在他的《平凡集·自序》中说:“在我的长长的人生旅途中,我曾渴望着远远天边,人烟尽处,可是,这种过去的心情,现在,是成为回忆里的烟云了,因为,我一天比一天平凡起来,我爱红尘,我爱...

  • 标签: 穆木天 法国文学 创造社 周作人 王独清 文学理论批评
  • 简介:<正>鲁迅与浙东民性的深刻联系,决定了他必然受到浙东民间文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建立在一种颇富浪漫色彩的感性体悟之上的。一浙东是古越族的栖息之地,亦是越文化的滥觞之地。吴越文化与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同属于与北方中原文化相对峙的南方文化系统。南北文化的不同,缘于南北自然生态环境的迥异,如姜亮夫先生所说:“南土

  • 标签: 民间文化 感性体悟 鲁迅 浙东 吴越文化 荆楚文化
  • 简介:<正>蒋光慈因自叙体小说《少年漂泊者》而名声大振,又因自叙体小说《丽莎的哀怨》而蒙受耻辱,这荣与辱又都归因于他塑造的自叙主人公形象。作者与笔下人物发生如此纠缠不清的关系,是与“自叙体”的采用直接相关。因此,当我们试图对《丽莎的哀怨》做重新评价时,不能不着眼于“文体”,从自叙体小说的成熟过程来解读这一体式,进而深入于作品文本,以求这部被严重误解以至曲解的作品,从中能得到一些解脱,恢复本有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蒋光慈 自叙体小说 作品 新评价 主人公 自我性
  • 简介:鲁迅的故乡浙江之东——绍兴。鲁迅幼年至青年时期,过着绍兴城平民的生活,仍然保留着浓重的自耕民的特征与气息。鲁迅与农民存在着深刻的血缘联系,而且已成了他的精神气质,使他不可避免地保存着某种农民的因素。鲁迅的“农民气质”转化成的无意识创作趋向,也深深地渗透于他的小说之中,如《故乡》、《社戏》等作品。

  • 标签: 鲁迅 浙东 自耕农 农民 绍兴 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