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我们科室ICU患者特点及导致发生静脉的危险因素,护理方面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使ICU病人致死和致残率下降。

  • 标签: ICU 深静脉血栓 预防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妇产科盆腔手术后出现下肢静脉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医院妇产科在2017年1月-2023年3月提供盆腔手术治疗的妇产科疾病患者50例,都在术后并发下肢静脉,列为分析组。同时选择同期进行盆腔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50例,术后都未并发下肢静脉,列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基础资料以及病历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60岁、恶性肿瘤(产妇)、合并高血压、手术时长大于3h、开腹手术、术后使用止血药物这几项单因素,在对照组和分析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 标签: 妇科盆腔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足方向下肢静脉至肺动脉一站式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的28例下肢静脉合并肺动脉栓塞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一站式下肢静脉至肺动脉CT血管成像,简单随机法分为A(12例)、B(16例)两组,扫描范围均为胸廓入口至膝关节下方10 cm处。A组为足头方向组,根据经验法延迟时间扫描;B组为头足方向组,以肺动脉主干层面的单点触发自动追踪扫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的扫描时间、剂量长度乘积(DLP)和肺动脉开口的强化平均CT值。结果足头方向组的扫描时间为(36.4±1.2)s,DLP为(684.4±37.8)mGy·cm,肺动脉层面图像的强化CT值为(181.3±15.5)HU。头足方向组的扫描时间为(16.4±0.3)s,DLP为(441.8±34.4)mGy·cm,肺动脉层面图像的强化CT值为(257.9±24.5)HU。两组方法的扫描时间、DLP和肺动脉层面强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92、4.71、2.44,P<0.05)。结论头足方向一站式下肢静脉至肺动脉CT血管成像临床应用价值优于足头方向扫描,能够显著缩短扫描时间,降低辐射剂量,增加肺动脉强化值以提高肺动脉栓塞的检出。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直接机械血栓切除(mechanical thrombectomy, MT)与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VT)桥接MT(IVT+MT)治疗高血栓负荷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6月至2019年4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血栓负荷评分≤6分并接受血管内治疗(MT或IVT+MT)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对直接MT组与IVT+MT组的基线临床资料、手术情况、临床转归、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在卒中发病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转归评价,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高血栓负荷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115例,年龄(65.4±12.0)岁,男性70例(60.9%);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18.0(14.0~22.0)分;直接MT组70例(60.9%),IVT+MT组45例(39.1%);49例(42.6%)转归良好,66例(57.4%)转归不良。直接MT组发病至腹股沟穿刺时间[210(130~255)min对230(187~268)min;Z=-1.982,P=0.047]和发病至血管成功再通时间[283(228~358)min对320(268~385)min;Z=-2.017,P=0.044]显著短于IVT+MT组,但血管成功再通率(84.4%对81.4%;χ2=0.173,P=0.677)、术后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6.7%对7.1%;P=1.000)以及90 d转归良好率(40.0%对44.3%;χ2=0.206,P=0.650)与IVT+MT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尽管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7.1)d对(10.6±6.6)d;t=1.128,P=0.262],但直接MT组住院总费用显著低于IVT+MT组[80 328(63 214~101 136)CNY对88 517(68 001~115 590)CNY;Z=-1.972,P=0.049]。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基线收缩压较高[优势比(odds ratio, OR)1.03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05~1.062;P=0.019]、基线NIHSS评分较高(OR 1.117,95% CI 1.029~1.213;P=0.008)和基线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较低(OR 0.189,95% CI 0.056~0.641;P=0.008)与转归不良独立相关,而血管内治疗方式与转归无独立相关性。结论对于高血栓负荷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直接MT的血管成功再通率和临床转归良好率与IVT+MT相当,但花费更少。因此,直接MT可能是治疗高血栓负荷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更好选择。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颅内血栓形成 血栓切除术 血管内手术 血栓溶解疗法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泌尿外科静脉输液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泌尿外科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整体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P

  • 标签: 整体护理 泌尿外科 静脉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A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精索静脉曲张(VC)的诊断及其病因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7例临床诊断为VC患者的194条精索静脉(其中曲张精索静脉116条)的CTA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CTA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阴囊根部精索静脉的直径,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CTA与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V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CTA与彩色多普勒在筛查引起VC病因的检出率。结果CTA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116条曲张的精索静脉阴囊根部直径分别为(2.9±0.6)和(3.0±0.6)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5,P=0.381)。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VC标准(直径>2 mm)为参考,CTA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VC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5.69%(111/116)、100%(116/116),特异度均为100%(78/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7例VC患者中CTA检查病因检出率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结论CT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VC诊断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CTA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在VC病因筛检中具有更高的病因检出率。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多普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遗忘曲线干预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防护知晓率、行为方式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12月11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56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遗忘曲线教育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防护知晓率、自理行为及自护能力的变化。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内瘘血管防护知晓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定量表(ESCA)评分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自理行为评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教育相比较,基于遗忘曲线的教育干预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该方式注重引导患者学习自护知识,分析自身行为习惯,进而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建立良好健康管理信念,强化、巩固和维持患者正确护理行为。该方式为临床保障透析效果、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疾病转归提供保证。

  • 标签: 遗忘曲线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血管防护 自理行为 自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