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作者: 党少农 戴江红 张毓洪 王新华 马福昌 颜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西安 710061,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乌鲁木齐 830011,宁夏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银川750004,甘肃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与职业医学教研室,兰州 730000,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病预防控制所,西宁 810007,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西安 710061 西安交通大学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1
  • 简介:摘要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是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西北区域自然环境独特,人群健康状况与疾病特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为了满足深入研究该地区慢性病病因、机制和转归的迫切需求,根据西北区域特殊生态环境、人口规模和民族分布,于2017-2019年在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招募了117 644名35~74岁的多民族(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藏族)自然人群,调查队列成员的个体、环境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基线暴露信息,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血清和白膜层,形成各类生物样本90余万份,以-80 ℃储存于标准生物样本库。已开始用常规监测和主动随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长期随访观察。队列成员的平均年龄52.43岁,女性70 391名(59.8%),不同民族间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活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健康状况具有相似性但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该队列为深入研究环境、生活方式及遗传因素与重要高发慢性病的关系提供了研究平台,为明确该地区不同民族慢性病的病因及长期健康危害提供重要流行病学证据,为国家制定慢性病防治战略提供西北区域参考。本文简要介绍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的建设概况和实践思考。

  • 标签: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队列研究 自然人群 西北
  • 简介:摘要;现阶段,为打造更理想的小学语文课堂环境,老师应当把主导权转移到孩子们手中。这就要求广大教师们把握课本要点,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给他们提供更多沟通的机会,培养问题意识,灵活运用小组学习的举措,制定出具备高度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案,斩获预期的教学成效。小组学习不光有助于打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更是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间养成协作精神,锻炼他们的素养素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出更多实干型人才。基于此,我们应当致力于对小组合作学习做出探讨与反思,给孩子们带来全方位的栽培。

  • 标签: 小学语文 小组合柞 学习
  • 简介:摘要等时替代模型(ISM)是探索身体行为与健康结局之间真实关联的有力工具,在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研究中具有突出的应用潜力。本文系统介绍ISM的原理和具体分析中的实现方法,以期为国内身体行为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分析思路。通过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陕西省人群基线调查数据,分别采用单一活动模型、分割模型以及ISM分析身体活动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比较不同模型优缺点,展示ISM在量化身体活动健康风险研究中的优势。ISM可以较好量化身体活动与健康结局的真实关联,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等时替代模型 心血管疾病 体力活动 静坐行为
  • 简介:摘要自2001年起,西安交通大学结合自身医学教育积淀,明确提出了"少教多学,导学互动"的人才培养理念,面向全体临床医学学生开展改革。历经十余年教育教学改革,系统地构建了全新的管理架构,并建立了基础临床融通的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体系与PBL教学模式。该模式涉及培养方案、课程模式、教材、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考核评价、教学组织、教学条件与保障等八个方面的综合改革,为全国兄弟院校的整合课程改革提供范例,在我国医学教育史上将具有里程碑意义。

  • 标签: 器官系统整合课程 问题导向式学习 医学教育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数据缺失是队列研究中几乎无法避免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模拟研究,比较当前常见的8种缺失数据处理方法在纵向缺失数据中的填补效果,为纵向缺失数据的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模拟研究基于R语言编程实现,通过Monte Carlo方法产生纵向缺失数据,通过比较不同填补方法的平均绝对偏差、平均相对偏差和回归分析的Ⅰ类错误,评价不同填补方法对于纵向缺失数据的填补效果及对后续多因素分析的影响。结果均值填补、k近邻填补(KNN)、回归填补和随机森林的填补效果接近,且表现稳定;多重插补和热卡填充次于以上填补方法;K均值聚类和EM算法填补效果最差,表现也最不稳定。均值填补、EM算法、随机森林、KNN和回归填补可较好地控制Ⅰ类错误,多重插补、热卡填充和K均值聚类不能有效控制Ⅰ类错误。结论对于纵向缺失数据,在随机缺失机制下,均值填补、KNN、回归填补和随机森林均可作为较好的填补方法,当缺失比例不太大时,多重插补和热卡填充也表现较好,不推荐K均值聚类和EM算法。

  • 标签: 纵向数据 缺失数据 填补
  • 简介:摘要医学研究中数据质量是决定研究成败的关键,因此做好数据的质量控制工作是确保研究成功的重要一环。REDCap系统是医学研究领域中一种新兴的数据采集系统,在国内外研究中逐渐得到应用。如何应用REDCap系统实现医学研究数据的双录入及质量控制,是研究者们在研究中应用该系统时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将从研究项目的创建、数据采集工具的设计、数据的双录入、数据核查和导出等方面,系统全面地介绍如何利用REDCap系统进行数据双录入及质量控制。

  • 标签: REDCap 双录入 质量控制 医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陕西省育龄妇女围孕期钙补充与单胎新生儿小于胎龄儿(SGA)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收集2010-2013年陕西省30个区(县)曾经怀孕且结局明确的育龄妇女及其生育子女信息。以单胎新生儿是否为SGA为因变量,分别以育龄妇女围孕期和不同孕期是否进行钙补充为自变量,调整协变量,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进行建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育龄妇女28 357名,年龄(28.08±4.74)岁;农村居民占79.28%;围孕期钙补充率达60.90%。单胎新生儿中,女婴12 810名(45.17%),体重为(3.27±0.16)kg,胎龄(277.44±8.80)d;SGA发生率为11.35%,其中母亲围孕期进行钙补充SGA发生率为10.48%,母亲围孕期未进行钙补充SGA发生率为12.70%。母亲是否为高龄产妇、母亲户籍、母亲职业、母亲产次、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对其围孕期是否进行钙补充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在调整上述协变量后,结果显示,育龄妇女围孕期进行钙补充,其单胎子女发生SGA风险减少16%(OR=0.84,95%CI:0.77~0.92)。进一步对围孕期的不同时期分析显示,孕中期和孕晚期进行钙补充对新生儿SGA发生风险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孕期钙补充与SGA结局关联的亚组分析显示,非高龄产妇、母亲文化程度较低且家庭经济状况为中等,其围孕期进行钙补充与其单胎新生儿是否为SGA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育龄妇女围孕期进行钙补充与陕西省单胎新生SGA的发生风险降低有关。

  • 标签: 钙补充 小于胎龄儿 广义线性混合模型
  • 简介:摘要队列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随着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复杂性疾病病因研究的深入,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研究成为医学研究热点。如何高效、安全地采集研究对象的数据是队列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REDCap是一个开源、免费、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数据采集与数据库构建管理系统,在大型人群队列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队列研究基线调查及随访数据采集和管理基于该系统的解决方案,从建立数据工作组、数据采集、队列随访、现场应用等多方面进行梳理总结,为提高队列研究数据采集和管理效率、助力我国队列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自然人群队列研究 数据采集 REDCap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陕西省待产女性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及两者间关系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资料来源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6所三甲医院待产的健康孕妇,产前采集血样以测定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待产女性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 277名待产女性,其血清维生素B12的中位数为164.7 pg/ml,缺乏率为69.6%,血清叶酸的中位数为7.6 ng/ml,缺乏率为12.1%,单纯缺乏维生素B12者占58.4%,单纯缺乏叶酸者占0.9%。农村待产女性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低于城市女性,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呈不同幅度增加,<25岁者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明显较低。叶酸缺乏者的维生素B12水平比非缺乏者平均低37.62 pg/ml,分位数回归模型显示,在不同的维生素B12分位点上,叶酸缺乏者的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不缺乏者,且这种差异随着维生素B12水平的升高而增大。结论陕西省待产女性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症仍普遍存在,在妇幼保健实践中,叶酸增补的同时可能需重视维生素B12补充。加大健康教育力度,重点提高农村和年轻女性对营养素补充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改善其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

  • 标签: 维生素B12 叶酸 待产 缺乏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亲围孕期被动吸烟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陕西省开展的CHD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妊娠满28周至出生后7 d确诊为CHD的围产儿和妊娠<28周但经超声等检查确诊为CHD的胎儿;对照组为未发生任何出生缺陷的同时期新生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亲围孕期被动吸烟与子代发生CHD的关系,并进行亚组分析探索其稳定性。结果共纳入2 259例调查对象,其中病例组695例,对照组1 564例。病例组中围孕期被动吸烟者占26.76%,而对照组中仅占6.01%。在控制了混杂因素后,围孕期被动吸烟者子代患CHD的风险是无被动吸烟者的3.32倍(OR=3.32,95%CI:2.41~4.56)。该风险随着孕妇被动吸烟暴露频率的增加而增大:每周被动吸烟1~3 d的孕妇生育CHD子代的风险是无被动吸烟者的2.75倍(OR=2.75,95%CI:1.62~4.66);而每周被动吸烟超过3 d的孕妇生育CHD子代的风险是无被动吸烟者的3.62倍(OR=3.62,95%CI:2.48~5.29)。亚组分析显示,母亲围孕期被动吸烟和子代CHD的关系稳定。结论母亲围孕期被动吸烟是子代发生CHD的危险因素。孕妇应尽可能避免二手烟的暴露,防范被动吸烟的危害。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围孕期 被动吸烟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需要人们反思并研究和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思考和研究人才培养问题,尤其是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即培养具有扎实的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功底、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和突发应急响应能力、较强组织领导能力和宽广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因此,加快推进公共卫生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并将其纳入公共卫生高等教育体系势在必行。本文就公共卫生博士专业学位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对其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提出建议,以期促进我国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

  • 标签: 研究生教育 公共卫生博士专业学位 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陕西省育龄妇女围孕期产前检查(产检)次数与双胎新生儿小于胎龄儿(SGA)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3年7至12月在陕西省30个区(县)对30 027名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怀孕且结局明确的育龄妇女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回顾性收集人口学信息、孕产史、孕期生活方式、疾病史、营养素补充及孕期保健等资料。通过查阅出生证明获取新生儿的胎龄和出生体重等资料,按出生胎次登记为双胎A和双胎B。最终将资料完整的356名育龄妇女及其双胎新生儿纳入分析。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分析产检次数与SGA发生风险的关联。结果育龄妇女年龄为(27.44±4.68)岁;农村居民占79.49%(283名);产检≥7次者占44.38% (158名)。新生儿胎龄和出生体重分别为(37.64±2.51)周和(2 510±497)g,双胎A和双胎B的SGA发生率分别为51.40%(183/356)和53.37%(190/356),其中产检≥7次者双胎A和双胎B的SGA发生率分别为44.30%(70/158)和42.41%(67/158),低于产检<7次者[分别为57.07%(113/198)和62.12%(123/198)](P值分别为0.017和<0.001)。广义估计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以产检<7次者为参照,调整产次、出生胎次、居住地、母亲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财富指数、被动吸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围孕期服用叶酸和围孕期服用铁剂、新生儿性别等因素后,产检≥7次者发生SGA的OR(95%CI)值为0.60(0.40~0.91)。结论产检≥7次可降低陕西省双胎新生儿SGA的发生风险。

  • 标签: 怀孕期间 产前保健 出生体重 双生
  • 简介: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被认为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机械的制造离不开机械设计。机械设计是机械制造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基础,机械设计是机械知道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机械设计就没有机械制造。机械设计是机械制造的重要工作环节,也是保证机械制造的质量和实用性的关键性因素。机械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械的使用性能和质量的可靠性。良好机械设计是机械实用性和高质量的前提。笔者通过本文详细阐述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的技术,分别对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技术进行详细分析。

  • 标签: 机械设计 机械制造 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