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新生儿史密斯-金斯莫综合征(Smith-Kingsmore syndrome,SKS)临床特征及基因特点。方法对2021年11月银川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SKS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史密斯-金斯莫”、“巨脑”、“半巨脑”、“雷帕霉素基因”、“新生儿”、“早产儿”、“th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mTOR”、“Smith-Kingsmore syndrome”、“megalencephaly”、“macrocephaly”、“hemimegalencephaly”为关键词分别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自建库至2022年1月1日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总结SKS患儿临床特征及基因特点。结果本例为男性早产儿,以呻吟、肌张力低下为首发表现,存在巨颅、眼距宽、鼻梁低、双侧耳位低等外貌异常。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查示双侧侧脑室轻度增宽。患儿mTOR基因c.7255G>A杂合变异致p.Glu2419Lys(错义变异),父母均未发生变异。予对症治疗,生后2月余出现惊厥发作,予苯巴比妥抗惊厥治疗后好转,生后3个月随诊存在大运动发育落后。共检索到有新生儿记录的文献8篇,共10例患儿,其中男性6例。主要临床特征为巨颅或半巨脑(9/10)、面部发育畸形(8/10)、肌张力低下(6/10)、大于胎龄儿(5/10)、脑室扩张(4/10)、胼胝体异常(4/10)。基因变异均为错义变异,c.5395G>A(p.Glu1799Lys)变异5例,c.4448G>T(p.Cys1483Phe)、c.4448G>T(p.Cys1483Tyr)、c.7235A>T(p.Asp2412Val)、c.5663T>G(p.Phe1888Cys)、c.5390C>T(p.Thr1799IIe)变异各1例。结论新生儿SKS以巨颅、面部发育畸形、大于胎龄儿、肌张力低下为主要表现,影像学表现为(半)巨脑、脑室扩张、胼胝体发育不全,基因变异多为c.5395G>A(p.Glu1799Lys)错义变异。

  • 标签: 史密斯-金斯莫综合征 巨脑 半巨脑 雷帕霉素基因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与居家照护平台在老年肿瘤患者PICC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为老年肿瘤患者PICC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海南省博鳌恒大国际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老年肿瘤患者12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与居家照护平台相结合进行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分别采用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CPPSM)、简易健康生活量表(SF-36)、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2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生命质量、心理弹性,并记录2组患者观察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具体服务量。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CPPSM、SF-36、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的CPPSM总分分别为(144.21 ± 8.93)、(125.85 ± 10.5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392,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SF-36中社交功能、生命活力、躯体疼痛、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受限、情感角色受限、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分别为(70.34 ± 5.96)、(68.27 ± 5.01)、(63.46 ± 4.57)、(58.53 ± 5.78)、(59.74 ± 6.49)、(60.32 ± 5.69)、(59.83 ± 6.72)、(66.58 ± 6.76)分和(65.32 ± 6.04)、(65.33 ± 6.57)、(58.35 ± 4.92)、(54.51 ± 4.82)、(55.64 ± 6.12)、(54.59 ± 6.42)、(55.67 ± 5.06)、(62.14 ± 4.7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779~5.943,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CD-RISC总分分别为(82.41 ± 8.79)、(73.39 ± 7.6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049,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打电话次数、咨询次数、上门服务次数分别为(6.77 ± 1.27)、(6.34 ± 1.92)、(2.58 ± 0.52)次/人,高于对照组的(4.52 ± 1.48)、(4.06 ± 1.41)、(2.03 ± 0.19)次/人,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011、7.475、7.759,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与居家照护平台在老年肿瘤PICC患者中应用,能有效提升患者的PICC管理能力与生命质量,进一步改善心理弹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人 肿瘤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居家照护平台 家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癫痫发作药物普瑞巴林单药治疗对匹罗卡品诱发的大鼠颞叶癫痫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12只成年SD大鼠(雄雌各半)腹腔注射匹罗卡品建立慢性颞叶癫痫模型后,按照性别匹配原则分为模型组和普瑞巴林组,每组6只,雄雌各半。另取6只SD大鼠(雄雌各半)作为对照组。给大鼠安置颅骨电极,休息1周后开始视频与神经电生理监测。普瑞巴林组大鼠腹腔注射50 mg/kg普瑞巴林,模型组及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15 min后开始记录各组大鼠的脑电图及肌电图。记录时间为10∶00~17∶00 ,连续记录2 d。观察各组癫痫发作次数、脑电图与肌电图变化情况。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和Games-Howell检验。结果(1)普瑞巴林组大鼠癫痫发作次数[0.0(0.0,1.0)次]显著低于模型组[2.5(1.0,4.8)次](Z=-3.0,P<0.05)。(2)脑电图记录7 h内大鼠睡眠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模型组和普瑞巴林组三组大鼠的睡眠-觉醒各期转换次数、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SWS)期持续时间、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期持续时间、SWS总时间、REM总时间和总睡眠时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4.1,13.0,7.8,4.4,9.3,均P<0.05)。普瑞巴林组[(66.3±18.0)次]和对照组[87.8±14.1)次]大鼠的睡眠-觉醒各期转换次数均低于模型组[(106.7±20.8)次](均P<0.05)。普瑞巴林组大鼠的SWS期持续时间[(11.2±4.0)min]显著高于模型组[(5.9±1.8)min](P<0.05),模型组大鼠的SWS期持续时间则低于对照组[(7.7±1.2)min](P<0.05)。模型组大鼠REM期持续时间[(1.9±0.4)min]少于对照组REM期持续时间[(2.5±0.4)min](P<0.05),普瑞巴林组大鼠的REM期持续时间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测的7 h内,普瑞巴林组大鼠SWS总时间[(296.5±37.1)min]、总睡眠时间[(338.4±33.3)min]均高于模型组[SWS总时间(258.1±38.4)min,总睡眠时间(288.9±41.0)min](均P<0.05)。模型组大鼠REM总时间[(30.4±11.1)min]、总睡眠时间[(288.9±41.0)min]均显著少于对照组[REM总时间(50.2±8.5)min,总睡眠时间(339.0±19.6)min](P<0.05)。结论普瑞巴林单独使用可减少癫痫发作,同时改变癫痫引起的睡眠结构紊乱,主要表现在减少睡眠-觉醒各期转换次数,延长SWS期持续时间,增加睡眠持续性,增加SWS和总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 标签: 颞叶癫痫 普瑞巴林 慢波睡眠 快速眼动睡眠 脑电图 肌电图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急性肾损伤(AKI)的常见病因,脓毒症相关性AKI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研究表明,脓毒症患者机体发生氧化应激反应,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从而诱导细胞死亡;同时,线粒体质量控制受到抑制,包括分裂与融合失衡、自噬过度、合成障碍等加重肾脏损伤。因此,线粒体在脓毒症相关性AKI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可作为脓毒症相关性AKI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就线粒体在脓毒症相关性AKI发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探索以线粒体为靶点的脓毒症相关性AKI治疗策略。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线粒体 活性氧 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青海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趋势,为科学防治布病提供依据。方法2019、2020年,在青海省的国家级和省级布病监测点,共18个县(市、区,简称县),每年每个县抽检常住职业人群血清样本不少于400份,进行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按《布鲁氏菌病诊断》(WS 269-2019)标准进行检测和判定。结果2019年国家级布病监测点共监测1 612人,检出RBPT阳性93人、SAT阳性54人,确诊患病人数54人,患病率为3.35%(54/1 612);2020年国家级布病监测点共监测1 677人,检出RBPT阳性151人、SAT阳性80人,确诊患病人数80人,患病率为4.77%(80/1 677)。不同年份间国家级布病监测点RBPT阳性率、SAT阳性率及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52、4.24、4.24,P均< 0.05)。2019年省级布病监测点共监测6 043人,检出RBPT阳性128人、SAT阳性91人,确诊患病人数87人,患病率为1.44%(87/6 043);2020年省级布病监测点共监测5 664人,检出RBPT阳性108人、SAT阳性59人,确诊患病人数52人,患病率为0.92%(52/5 664)。不同年份间省级布病监测点RBPT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66,P = 0.416),而SAT阳性率及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98、14.57,P均< 0.05)。结论2019和2020年青海省国家级与省级布病监测点均有人间布病病情。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监测 数据收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失败的早期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20年10月在银川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使用INSURE技术治疗的胎龄<34周RDS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拔管后72 h内是否再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分为INSURE技术治疗失败组和成功组。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比较2组患儿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INSURE技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RDS早产儿136例,治疗失败34例,失败率25.0%。治疗失败组产前地塞米松使用率、胎龄、出生体重、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呼吸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血红蛋白值均低于成功组;肺表面活性物质第1次使用时间、气囊复苏时间、呼吸评分、血清降钙素原、RDS分级≥Ⅲ级和胎盘绒毛膜羊膜炎比例均高于成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评分≥8分(OR=10.609,95%CI 2.630~42.797,P=0.001)、胸部X线RDS分级≥Ⅲ级(OR=8.813,95%CI 2.022~38.423,P=0.004)、血红蛋白<145 g/L(OR=9.074,95%CI 1.771~46.147,P=0.008)为INSURE技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产前使用地塞米松(OR=0.270,95%CI 0.075~0.978,P=0.046)为INSURE技术失败的保护因素。结论呼吸评分≥8分、RDS分级≥Ⅲ级、血红蛋白<145 g/L、产前未使用糖皮质激素为INSURE技术失败的早期高危因素。

  • 标签: 婴儿,早产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 INSURE技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OA及OB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溶血程度,探讨不同血型ABO溶血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银川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血型为O型汉族母亲所分娩的A型或B型溶血病足月新生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儿血型分为OA组和OB组。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755例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其中OA组364例,OB组391例。在小时胆红素水平列线图中,两组患儿中-高危区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组低危区及中-低危区比例高于OB组,OB组高危区比例高于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B组入院时龄小于OA组,人免疫球蛋白使用率、输血率高于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直接Coombs' 试验、抗体释放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百分比、黄疸开始时间、血清总胆红素中位数、入院时血红蛋白、贫血、换血比例、光疗天数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OA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相比,OB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虽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输血率更高,入院时龄更小,但换血比例、光疗时长、住院时间方面相当。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ABO血型不合
  • 简介:摘要目的为某型综合救援船设计一种船载人员洗消系统,可在海上核应急医学救援过程中对核沾染伤员进行洗消。方法兼顾人员洗消系统预留的有限空间和人员洗消的需求,对系统的舱室进行了划分,设计了洗消流程。对洗消系统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分析与细化,确定了各工作耗时,运用流程仿真软件FlexSim对洗消系统进行了建模仿真。结果采用国际上常用的深潜救生艇的救援速度对仿真系统进行运行,大部分对象的使用率为48.6%~82.9%。出于对象多重性的考虑,干肤位和穿衣位的平均使用率低于40%,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某型综合救援船的船载人员洗消系统设计布局合理、流程明晰,能够满足核应急医学救援中伤员的洗消需求。

  • 标签: 核沾染 洗消系统 仿真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符合中国成年男性人体特征的辐射防护用中国参考人数学模型(CRH-MIRD)。方法基于我国辐射防护用参考人系列标准(GBZ/T 200)数据,辅以《中国参考人解剖生理和代谢数据》和亚洲参考人数据,以欧美参考人数学模型(MIRD)为蓝本进行缩放修正,构建CRH-MIRD模型。利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不同射线能量、各种标准照射方式下CRH-MIRD模型主要组织器官的吸收剂量转换系数和全身有效剂量转换系数,与国际权威机构报告数据以及MIRD模型和体素模型计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验证。结果利用2种模型计算所得的剂量转换系数基本反映中国参考人和欧美参考人的解剖数据差异,体素模型因其构建模式及参考人体特征数据不同,计算结果较上述2种模型有较大的差别。结论基于中国参考人数据库,采用国际通用的辐射防护用人体数学模型构建方法建立的CRH-MIRD模型计算结果合理可信。

  • 标签: 中国参考人数学模型 吸收剂量 有效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等方面的相关性以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于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急诊ICU及急诊内科病房收治的147例脓毒症患者,入院24 h内行炎症指标及血栓弹力图检测,同时行APECHEⅡ评分,根据APACHE Ⅱ评分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观察不同组间血栓弹力图的差异;在脓毒症患者中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评价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重度的脓毒症较轻度的脓毒症其α角减小(P=0.015)、K时间延长(P=0.015),最大血块强度增强(P=0.045)。脓毒症死亡组的K时间明显大于存活组的K时间。当K时间≥2.2 min时(敏感度为77.27%,特异度为95.20%)脓毒症发生死亡的风险最大(P<0.01);结论重度脓毒症患者表现明显的低凝状态,K时间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具有预判价值。

  • 标签: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障碍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海高原成人大骨节病(KB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2和IL-6改变情况,为科学防治高原KB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贵德县KBD病区,根据《大骨节病诊断》(WS/T 207-2010),分别选取18岁以上成人KBD患者及健康人群作为KBD组和对照组。采集两组人群空腹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2和IL-6水平。结果共调查病区人群193人,其中KBD组114人、对照组79人,两组间年龄、性别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 0.204,χ2 = 2.547,P均> 0.05)。KBD组患者血清IL-2、IL-6水平分别为(572.21 ± 172.92)、(42.35 ± 15.86)pg/ml,与对照组[(511.28 ± 173.22)、(51.96 ± 17.18)p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404、3.999,P均< 0.05)。结论青海高原成人KBD患者血清IL-2水平增高、IL-6水平降低,二者可能参与成人KBD的炎性反应。

  • 标签: 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炎 成人 白细胞介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与居家照护平台在老年肿瘤患者PICC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为老年肿瘤患者PICC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海南省博鳌恒大国际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老年肿瘤患者12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与居家照护平台相结合进行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分别采用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CPPSM)、简易健康生活量表(SF-36)、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2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生命质量、心理弹性,并记录2组患者观察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具体服务量。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CPPSM、SF-36、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的CPPSM总分分别为(144.21 ± 8.93)、(125.85 ± 10.5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392,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SF-36中社交功能、生命活力、躯体疼痛、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受限、情感角色受限、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分别为(70.34 ± 5.96)、(68.27 ± 5.01)、(63.46 ± 4.57)、(58.53 ± 5.78)、(59.74 ± 6.49)、(60.32 ± 5.69)、(59.83 ± 6.72)、(66.58 ± 6.76)分和(65.32 ± 6.04)、(65.33 ± 6.57)、(58.35 ± 4.92)、(54.51 ± 4.82)、(55.64 ± 6.12)、(54.59 ± 6.42)、(55.67 ± 5.06)、(62.14 ± 4.7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779~5.943,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CD-RISC总分分别为(82.41 ± 8.79)、(73.39 ± 7.6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049,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打电话次数、咨询次数、上门服务次数分别为(6.77 ± 1.27)、(6.34 ± 1.92)、(2.58 ± 0.52)次/人,高于对照组的(4.52 ± 1.48)、(4.06 ± 1.41)、(2.03 ± 0.19)次/人,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011、7.475、7.759,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与居家照护平台在老年肿瘤PICC患者中应用,能有效提升患者的PICC管理能力与生命质量,进一步改善心理弹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人 肿瘤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居家照护平台 家庭护理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日照市中医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内科胸腔镜巨型肺大疱减容术前人工气胸条件下CT定位(CTLAP)的32例患者资料。通过一致性检验的方法评价 CTLAP和胸腔镜诊断胸膜粘连的一致性。CTLAP对胸膜粘连的阳性预测值92.6%,阴性预测值80.0%,敏感度96.2%,特异度66.7%,准确度90.6%。根据CTLAP优化手术入路,使所有胸膜粘连患者避免了常规入路可能导致的进镜困难、进镜相关肺及大疱损伤等并发症,为内科胸腔镜巨型肺大疱减容术前适宜病例选择、手术入路优化及减少损伤等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代谢综合征(MS)是以肥胖、脂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及高血压等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MS的发生风险逐渐升高。因此,防治MS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肠道微生物是一个庞大的微生物群,维持着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肠道微生物的失调不仅与胃肠道功能紊乱相关,而且与机体的代谢紊乱有关。粪菌移植(FMT)可用于调节肠道微生物的平衡,目前已用于治疗MS。但如今,我国在FMT过程、肠道微生物参与MS的可能机制及FMT用于治疗MS的研究较为薄弱,因此,应进一步对相关的研究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

  • 标签: 肠道微生物 代谢综合征 粪菌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丙烯明胶(Embosphere)微球与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宫颈局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洛阳市中心医院行子宫动脉插管栓塞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mbosphere微球组(35例)和PVA颗粒组(3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子宫体积、瘤体体积、宫颈局部微循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3、6个月,临床治疗有效率、子宫体积、瘤体体积比较,P>0.05。Embosphere微球组治疗后宫颈局部微血管管径、毛细血管管径小于PVA颗粒组(P<0.05);Embosphere微球组治疗后血流灌注量少于PVA颗粒组(P<0.05);Embosphere微球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43%)低于PVA颗粒组(31.43%),P<0.05。结论Embosphere微球与PVA颗粒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相当,但Embosphere微球可以缩小患者宫颈局部微血管、毛细血管管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子宫 三丙烯明胶微球 聚乙烯醇颗粒 栓塞 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M1段慢性闭塞后血流动力学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本院脑病科及康复科收治的单侧MCA M1段慢性闭塞患者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54.3±11.5)岁;同时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2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男13例,女13例,年龄(53.1±10.8)岁。患者均行CDFI及MRI[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及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序列]检查,分析入组患者CDFI所测闭塞侧颈内动脉血管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阻力指数及血流量差异,并将闭塞组前后循环脑血流量、全脑血流量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闭塞组患者闭塞侧颈内动脉血流量、舒张末期流速、血管内径分别为(201.15±52.43)ml/min、(16.87±4.46)cm/s、(0.50±0.08)cm,均低于对侧颈内动脉的(260.36±41.22)ml/min、(20.86±4.81)cm/s、(0.55±0.07)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闭塞组患者闭塞侧颈内动脉与对侧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阻力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闭塞组患者全脑血流量、前循环脑血流量分别为(672.82±83.29)ml/min、(460.37±80.17)ml/min,均低于健康对照组(729.29±62.58)ml/min、(567.68±61.36)ml/min,后循环脑血流量为(216.57±35.72)ml/min,高于健康对照组(164.73±25.65)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DFI技术通过脑血流量动力学数值测量和分析,能够精准评估单侧MCA M1段慢性闭塞后脑灌注状态及侧支循环建立。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脑血流量 侧支循环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腹膜透析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腹膜透析护理质量管理和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和专家访谈法,在循证基础上初步确定腹膜透析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草案),设计专家函询问卷,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及界值法进行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筛选和修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腹膜透析护理质量指标评价体系。结果2轮函询问卷专家回复率分别为91.43%和85.71%,2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38 0和0.862 2,第2轮函询一、二、三级指标协调系数分别为0.643、0.431、0.283(P<0.01),最后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84个。结论腹膜透析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进一步验证后可作为腹膜透析护理质量管理评价工具。

  • 标签: 腹膜透析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青海省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实际工作要求,设计一个针对布病就诊人群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布病患者诊疗信息化。方法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理论,根据实际工作的功能需求和性能参数,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的总框架,逐步完成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并通过系统测试等逐渐完善。结果系统应用方便、操作简单,可以快速获得患者的详细资料、诊疗结果和采取的治疗方案,同时可以进行随访、跟踪调查及布病的防治宣传。结论建立的布病就诊人群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患者信息的电子化管理,掌握布病患者病情发展和诊疗结果;通过追踪调查,提高疑似病例的主动筛查和早期预警,并提供健康宣传,实现患者的早诊早治。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就诊人群 信息平台 建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海省海东市1起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暴发疫情的发生原因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布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青海省海东市2019年布病疫情数据、现场个案调查、血清学检测结果等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疫情共确诊布病患者3例,均为养殖场饲养员;重点人群排查发现隐性感染者1例,为确诊患者同村村民;4人均有染疫羊只密切接触史。畜间调查共采集涉疫养殖场内的羊血清110份、牛血清7份,其中阳性样本26份,均为羊血清;同村羊血清568份、牛血清17份,均为阴性。结论重点职业人群无防护接触染疫羊只是此次疫情的主要原因。应大力开展布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加强相关部门对畜间布病的监测,有效控制畜间布病传播,防止人间布病的发生。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流行病学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围手术期患儿父母护理服务感知的现状,分析护理服务感知对患儿父母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10—12月河南省3所三级综合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患儿父母500名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服务Servqual测评量表、父母应对方式量表(CHIP)进行调查,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探讨患儿父母护理服务感知对其应对方式的影响。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6份,有效回收率为95.2%。结果476名围手术期患儿父母护理服务感知均分为(3.99±0.56)分,应对方式总分为(92.25±9.38)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围手术期患儿父母护理服务感知总分与应对方式总分呈正相关(r=0.271,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围手术期患儿父母应对方式得分在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居住地、家庭月收入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一般资料后,护理服务感知量表中保证性和移情性是围手术期患儿父母应对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围手术期患儿父母护理服务感知影响其应对方式,临床护理人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进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儿父母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感知度,从而帮助患儿父母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应对疾病。

  • 标签: 儿童 父母 围手术期 护理服务质量 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