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严重狭窄对患者发生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的影响,并研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153例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死病史、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对侧颈内动脉狭窄情况等),其中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72例、单纯药物治疗81例。治疗48个月后,对发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后24个月时,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发生率显著高于动脉支架成形术组(P<0.05)。48个月后153例患者中共发生认知功能障碍47例,单因素分析表明嗜烟(吸烟>10年,每日>20支)、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侧颈内动脉轻度狭窄、房颤、支架成形术与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支架成形术(OR=0.44,95% CI:0.21~0.88,P=0.01)是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性因素。高血压病史(OR=1.79,95% CI:1.22~2.01,P<0.01)、房颤(OR=1.57,95% CI:1.01~1.98,P=0.03)是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支架成形术可显著降低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与高血压病和房颤相关,且与高血压病相关性较高。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支架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循环串联病变血管再通顺序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19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因前循环串联病变导致AIS并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4例,年龄39~78岁。根据不同的再通顺序将患者分为2组:A组26例,采用球囊扩张-取栓-颈动脉支架方法;B组14例,采用球囊扩张-颈动脉支架-取栓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发病到穿刺时间、穿刺到靶血管再通时间、血管再通情况、联合静脉溶栓的桥接治疗例数、闭塞部位、症状性颅内出血等,术后90天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短期预后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入院时美国独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的发病到穿刺时间、血管再通情况、联合静脉溶栓的桥接治疗例数、闭塞部位、症状性颅内出血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短期预后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穿刺到靶血管再通时间较B组更短,分别为43.7(43.75,59)和66.5(38,68.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04, P<0.01)。术后90天A组mRS评分0~4分,预后良好15例(57.7%,15/26),B组mRS评分1~5分,预后良好9例(9/14),两组术后短期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0.165, P>0.05)。结论球囊扩张-取栓-颈动脉支架与球囊扩张-颈动脉支架-取栓两种不同的再通顺序,对AIS患者的短期预后影响无明显差异,只是前者穿刺到靶血管再通所需要的时间更短。

  • 标签: 卒中 急性缺血性卒中 串联病变 再通顺序 前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严重狭窄对患者发生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的影响,并研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153例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死病史、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对侧颈内动脉狭窄情况等),其中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72例、单纯药物治疗81例。治疗48个月后,对发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后24个月时,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发生率显著高于动脉支架成形术组(P<0.05)。48个月后153例患者中共发生认知功能障碍47例,单因素分析表明嗜烟(吸烟>10年,每日>20支)、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侧颈内动脉轻度狭窄、房颤、支架成形术与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支架成形术(OR=0.44,95% CI:0.21~0.88,P=0.01)是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性因素。高血压病史(OR=1.79,95% CI:1.22~2.01,P<0.01)、房颤(OR=1.57,95% CI:1.01~1.98,P=0.03)是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支架成形术可显著降低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与高血压病和房颤相关,且与高血压病相关性较高。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支架 认知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