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轻型卒中患者的肾功能与脑小血管病(CSVD)总负荷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3—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轻型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分)老年患者。依据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血管起源的白质高信号及血管起源的腔隙出现的情况,评估患者的CSVD总负荷,使用美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的肌酐方程(CKD-EPI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eGFR与CSVD总负荷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52例患者,其中CSVD总负荷评分为0、1、2、3和4分的患者分别有35例、38例、39例、28例和12例。CSVD总负荷评分越高(0~4分),患者的年龄越大[(67.43±6.59)岁、(68.42±6.83)岁、(72.18±7.94)岁、(76.46±7.75)岁、(79.92±6.17)岁;F=12.018,P<0.001],eGFR值越小[(92.94±12.45)、(90.52±8.62)、(89.45±8.48)、(83.90±7.19)、(79.16±7.77)ml·min-1·1.73m-2;F=7.210,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eGFR与CSVD总负荷呈负相关(r=-0.399,P<0.001)。进一步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后,eGFR的下降是CSVD总负荷增加的危险因素(OR=0.957,95%CI=0.924~0.990,P=0.012)。结论在老年轻型卒中患者中,eGFR是CSVD总负荷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eGFR水平下降,CSVD总负荷加重。

  • 标签: 脑小血管病总负荷 肾功能不全 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轻型卒中患者的脑小血管病(CSVD)总负荷与视网膜血管直径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3—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轻型卒中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分)。所有患者均完成头颅磁共振成像和眼底照相检查,然后根据眼底照相图片半自动测量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按CSVD总负荷评分(0~4分)分成5等级,比较患者的基线资料,并采用Spearman线胜相关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CSVD总负荷与视网膜血管直径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了206例患者,年龄(66±12)岁,根据CSVD评分分组,0、1、2、3和4分的患者分别有69、51、41、30和15例。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病程在CSVD评分各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同CSVD评分分组中,中央动脉等效值(CRAE)[CSVD评分0~4分组分别为(126±12)μm,(118±11)μm,(108±11)μm,(99±8)μm,(90±7)μm,P<0.001]、视网膜动静脉比值(AVR)[CSVD评分0~4分组分别为0.65±0.05,0.60±0.04,0.56±0.04,0.49±0.03,0.44±0.02,P<0.001]明显不同,随着CSVD评分的增加,动脉直径、动静脉的比值变小。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CSVD总负荷与AVR具有相关性(r=0.818,P<0.001),构建线性回归方程模型,CSVD总负荷决定系数R2=0.694,高于腔隙、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及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的决定系数。进一步使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校正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病程,以及不同类型CSVD后,CSVD总负荷仍然是AVR的独立相关因素(β=-0.039,P<0.001,95%CI:-0.051~-0.028)。结论CSVD总负荷评分与视网膜动脉直径和AVR呈负相关,CSVD总负荷评分等级比单一类型CSVD能更好地反映脑微血管的病变程度。

  • 标签: 视网膜血管 脑小血管病 微血管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脑小血管病日益引起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视网膜血管的改变可作为预测脑小血管病的潜在标志物。视网膜血管被认为是观察脑血管和全身血管状况的窗口。将传统的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技术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相结合,可以对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视网膜血管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本文总结分析视网膜血管成像技术在不同脑小血管病影像学分型中的应用并做一综述,旨在为脑小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视网膜血管 脑血管障碍 脑出血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轻型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EPVS)与眼底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3—8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TIA或轻型卒中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分)。对每例患者完善磁共振成像和眼底照相检查,半自动测量视网膜动静脉直径,评估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血管弯曲度,观察眼底出血、微血管瘤、硬性渗出、软性渗出、动静脉交叉、静脉串珠的情况。根据TIA和轻型卒中患者有无EPVS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眼底病变与EPVS之间的关系。对TIA和轻型卒中患者的EPVS进行计数及程度分级,并对EPVS的数量进行ln对数转换为正态分布数据,进一步分析EPVS的等级及数量与眼底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23例患者,其中脑梗死患者99例,TIA患者24例;无EPVS组52例,EPVS组71例。EPVS组患者在年龄[(68.61±12.71)岁与(63.37±13.53)岁,t=-2.198,P=0.030]、高血压病史[52例(73.2%)与25例(48.1%),χ2=8.118,P=0.004]、眼底血管瘤[17例(23.9%)与5例(9.6%),χ2=4.196,P=0.041]、眼动静脉交叉征比例[50例(70.4%)与8例(15.4%),χ2=36.488,P<0.05]、眼底动脉硬化程度[1(1,2)级与0(0,1)级,Z=-7.454,P<0.05]方面均高于非EPVS组;EPVS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central retinal artery equivalent,CRAE;(106.31±15.02)mm与(113.89±11.86)mm,t=3.014,P=0.003]、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比值(arteriole-to-venule ratio,AVR;0.54±0.07与0.59±0.05,t=4.553,P<0.05)均小于非EPVS组。回归分析发现眼底动脉硬化程度(OR=7.781,95%CI 2.876~21.055,P<0.05)和高血压病(OR=3.203,95%CI 1.049~9.777,P=0.041)是TIA和轻型卒中患者有无EPVS的独立相关因素。EPVS的严重程度与眼底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r=0.764,P<0.05),与CRAE呈负相关(r=-0.287,P<0.05),与AVR呈负相关(r=-0.422,P<0.05)。ln转换后的EPVS数量与EPVS严重程度高度相关(r=0.972,P<0.05)。进一步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因素后,ln转换后的EPVS数量与动静脉交叉征呈正相关(B=0.556,95%CI 0.203~0.910,P=0.003),与眼底动脉硬化呈正相关(B=0.417,95%CI 0.259~0.576,P<0.05),与AVR呈负相关(B=-4.213,95%CI-6.712~-1.714,P=0.001)。结论高血压病和眼底动脉硬化是TIA和轻型卒中患者EPVS的独立相关因素;TIA和轻型卒中患者EPVS的等级及数量与眼底病变有相关性,EPVS的数量越多,动静脉交叉征出现比例越高,眼底动脉硬化程度越严重,CRAE越小,AVR越小。

  • 标签: 血管周围间隙 视网膜 微血管 脑梗塞 眼底 动脉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