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我院在 2018年 9月至 2019年 11 月诊治的 100例急 危重症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把参与研究的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数量为 50例, 其中治疗组给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进行疾病症状评估 ,对照组给予传统 预警评分进行疾病症状评估 。对比不同早期预警评分干预下 的两组患者病情诊断率 、临床 满意度等结果比较 。结果:治疗组患者不论是在病情诊断率 结果上,还是临床治疗满意度的结果均显示优于对照组,且结果存在显著差距,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给予急 危重症患者抢救中 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病情进行评估 ,能快速诊断病情,及时给予科学合理的有效救治干预,明显提升了患者的临床存活率, 明显提高了 临床治疗安全性和准确 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急危重症患者 抢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吉林省为气象灾害多发区域,几乎每年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象灾害,而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主要根据近年来吉林省气象灾情统计资料,首先对吉林省干旱、大风、冰雹、暴雨、低温冷冻等主要气象灾害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预警方法,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 标签: 吉林省 气象灾害 特征 预警方法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改良后乳腺手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 2015 年 4 月至 2018 年 5 月期间收治入院的乳腺癌患者 86 例,根据乳腺癌根治术术式不同分对照组( 43 例予以传统乳腺癌根治术)和观察组(予以改良后乳腺癌根治术)。观察疗效。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97.67%vs83.7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随访 1 年,组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改良后乳腺手术用于乳腺癌治疗虽耗时较长,但其术后乳房外观美容效果较好,且可取得同传统乳腺癌根治术同等效果。

  • 标签: 乳腺癌 改良后乳腺癌根治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Braden评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 Braden评分法对 286例 AMI患者进行压疮发生风险评估,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本组 286例患者采用 Braden评分法进行评估,其中高度危险 70例,中度危险 187例,低度危险 29例,无压疮风险 0例。经积极护理干预,本组无一例患者发生压疮,达到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结论: Braden评分法能准确评估 AMI患者的压疮发生风险,有效预防压疮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Braden评分法急性心肌梗死 压疮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括约肌肛瘘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 2017年 1月 ~2019年 1月收治的 84例括约肌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42例患者采用传统肌间瘘管结扎术,观察组 42例患者采用改良肌间瘘管结扎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术后 VAS评分均得到明显降低( 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对括约肌肛瘘采用改良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排便功能,提高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改良肌间瘘管结扎术 括约肌肛瘘 传统肌间瘘管结扎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改良式留置针固定方法与常规的固定方法细菌培养结果,为改良式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 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穿刺成功后,留置针导管送入血管 17mm,对照组( n=100)采用医用透明敷料按常规固定方法,实验组( n=100)采用先用无菌胶布固定针柄,再用医用透明敷料进行固定,两组患者留置针时间≥ 72小时 ,拔针时用无菌拭子采集留置针针眼周围皮肤标本及导管前段,进行细菌培养,比较其皮肤采样与导管前段采样细菌滋生率。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细菌滋生率对照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在无菌环境下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操作,并经留置针固定方法改良,可有效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避免细菌滋生。

  • 标签: 留置针 改良式 固定方法 细菌培养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 CT和 MRI检查的优劣利弊。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8年 9月~ 2019年 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 CT组和 MRI组,各 32例。 CT组所有患者均进行 CT检查, MRI组患者均行 MRI检查。分析并比较两组的检查确诊率以及检查的病灶情况。结果 CT组检查出梗死病灶数量 21例,确诊率为 65.63%; MRI组检查出梗死病灶数量 31例,确诊率为 96.88%。 CT检查时未检查出脑干梗死, MRI组检查出脑干梗死,且 MRI组检查确诊率明显高于 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MRI组检查梗死病灶平均面积较 CT组检查明显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查中选择 MRI检查有较高的检查确诊率,可将病灶部位的大小形态清晰呈现,对患者早期确诊更有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CT MRI 急性脑梗死 早期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防压疮常规方法与改良后预防压疮方法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观察效果。方法:将 2017年 10月至 2018年 10月收治 5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进行分配,每组 25例患者,其中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命名为对照组,采取改良后预防压疮方法的患者命名为观察组。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实施改良后预防压疮方法,可有效提升护理效果,降低压疮发生率,进而减少患者住院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减轻患者治疗时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改良后预防压疮方法 脊髓损伤 压疮
  • 简介:【 摘要】目的 : 评价 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 : 纳选来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目标,选出 58 例以抽签法为分组原则,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对比两组康复效果、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高 , P<0.05; 治疗后的神经缺损评分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 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采取针灸康复治疗的价值显著,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值得应用。

  • 标签: 早期针灸康复 急性脑梗死 偏瘫 疗效
  • 简介:【 摘要】目的 : 评价 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 : 纳选来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目标,选出 58 例以抽签法为分组原则,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对比两组康复效果、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高 , P<0.05; 治疗后的神经缺损评分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 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采取针灸康复治疗的价值显著,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值得应用。

  • 标签: 早期针灸康复 急性脑梗死 偏瘫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2月 -2019年 3月收纳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 68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 34例给予常规肠外营养,研究组 34例给予早期场内营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 ICU入住时间及营养状况。结果:研究组 ICU入住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 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在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转铁蛋白含量方面与对照组均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后可提高营养状况,促进身体康复,减少 ICU入住时间。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神经外科 重症患者
  • 简介:【 摘要】目的 : 评价 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 : 纳选来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目标,选出 58 例以抽签法为分组原则,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对比两组康复效果、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高 , P<0.05; 治疗后的神经缺损评分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 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采取针灸康复治疗的价值显著,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值得应用。

  • 标签: 早期针灸康复 急性脑梗死 偏瘫 疗效
  • 简介:【 摘要 】:目的:分析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心脏术后重症患者中的实践护理效果以及相关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 在本院治疗的心脏术后重症患者 60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 30 例术后 24h ~ 72h 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实验组为 30 例术后 24h 内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对两组患者在入重症监护室前与入重症监护室后 6d 、 10d 、 14d 各营养指标状况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患者 Alb 、 PAB 、 Hb 、 TF 、 TG 、 IL-6 、 PCT 、 BNP 值在入重症监护室前无明显差异,在入重症监护室后 6d 、 10d 、 14d 实验组 Alb 、 PAB 、 Hb 值相较于对照组较高,而 IL-6 、 PCT 、 BNP 值相较于对照组较低, P < 0.05 。结论:在心脏术后重症患者临床实践中应用早期营养支持 效果 较 好, 可以提高患者身体营养状况 ,从而促进 患者 的治疗 效果以及预后康复 。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心脏术后重症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 :在出生缺陷的致病因素中,营养因素起着关键作用。 维生素族尤其是叶酸在孕早期预防出生缺陷方 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镁铁锌等微量元素也不容忽视。 爱孕坊 1 段 矿物质多维补充剂除了补充孕妇和胎儿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之外,可防止或缓解恶心、晨吐、乏力、食欲不振等早孕反应症状,能有效预防胎儿出生缺陷,促进胎儿身心发育。

  • 标签: 孕早期营养素 出生缺陷 预防 爱孕坊 1 段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单孔与三孔胸腔镜手术在早期肺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信封法将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于我院就诊的 65例早期肺癌分组,对照组行三孔腔镜手术,观察组行单孔胸腔镜手术,分析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比对照组延长,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感染比率比对照低,切口美观满意度较高,有统计意义, P< 0.05,两组患者出血量、转开放手术比率、淋巴结清扫结果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单孔与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均可取得一定疗效,但单孔胸腔镜手术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升切口美观度,感染概率较低。

  • 标签: 单孔胸腔镜 三孔胸腔镜 早期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用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诊断效果。方法:在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10月抽取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 40例与同时段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 40例做研究,前者为观察组、后者为对照组, 2组均采用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分析两组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观察组联合诊断符合率。结果: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 P<0.05);观察组联合检验与诊断标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提高诊断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 尿糖 尿微量白蛋白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上早期心理干预运用于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效果。 方法:采集 2013年 3月至 2015年 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 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 48例和对照组 48例。对照组仅适用常规和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干预组护理疗效明显,且显著好于对照组。 结论:早期的心理护理干预是一种直接的心理治疗,在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早期心理护理干预 脑梗死 抑郁症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腰椎间盘突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神经根粘连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在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期间,对 60例患有腰椎间盘突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 n=30)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对比组( n=30)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 ODI评分以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 ODI评分、护理效果均要优于对比组( p<0.05)。 结论:腰椎间盘突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术后神经根粘连,提高患者手术效率,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腰椎间盘突 早期护理干预 神经根粘连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DCE-MRI)与数字 X 线摄影( DR )联合诊断应用于早期乳腺癌的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12 月至 2019 年 2 月疑似乳腺癌患者 73 例为研究对象,均行 DCE-MRI、 DR 扫描,分析对比 DCE-MRI、 DR 单独及联合诊断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诊断结果与诊断价值。 结果 DCE-MRI、 DR 联合诊断准确率( 94.52% )、灵敏度( 95.12% )高于 DCE-MRI( 78.08% 、 63.41% )、 DR ( 75.34% 、 58.54% ) ( P < 0.05 )。 结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早期、延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 2017年 5月 -2019年 5月在我院行肠内营养的 8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例,并按方法的不同分组, A组( n=40)接受延迟肠内营养, B组( n=42)接受早期肠内营养,对两组的治疗成效进行比较。结果 : B组患者血清 CRP水平较 A组降低更显著,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与住院天数较 A组缩短更显著, P均<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加速清除机体炎症,促进患者恢复,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延迟肠内营养,值得推荐。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早期肠内营养 延迟肠内营养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