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自我护理教育对哮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收治于我院 96例哮喘患者视为研究主体对象,纳入时间为 2016年 3月 -2017年 3月,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参照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 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我护理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从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及自我护理技能指标来看,对照组与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相比差异显著,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从活动受限、刺激反应、心理状况及哮喘症状指标来看,对照组与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相比差异显著,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哮喘患者实行自我护理教育的效果显著,能大大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及推广。

  • 标签: 自我护理教育 哮喘 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在慢阻肺患者护理中应用家庭跟进式护理模式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于 2019 年 6月份至 2020年 6月份在医院中进行慢阻肺治疗的患者共 96例,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 48 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患者家庭跟进式护理模式。 结果:干预前,两组自控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控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在慢阻肺患者护理中应用家庭跟进式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展现出了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家庭跟进式护理模式 慢阻肺 自我护理能力 生存质量
  • 作者: 魏悦 1 蒋静 2 通讯作者 闫薇薇 3 王笑一 4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20-05-01
  • 出处:《医师在线》 2020年第8期
  • 机构:1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982医院 血透室 河北 唐山 063000 2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982医院 病理科 河北 唐山 063000 3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982医院 体检中心河北 唐山 063000 4 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北省军区唐山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 河北 唐山 063000
  • 简介:摘要:[目的]编制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以丰富临床测评工具。[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对480名血液透析病人进行问卷调查,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论]编制的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供临床使用。四肢近端大静脉或者中心静脉存在严重的狭窄,或者伴有血栓等情况;患者进行 ALLEN试验结果为阳性的患者,禁止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对患者的预期生存时间低于 3个月、患者心血管状态不稳定,并且伴随着心力衰竭、低血糖等、手术后伤口存在感染情况、同侧安装有心脏起搏器导管等患者,均不采用动静脉内瘘手术。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自我护理 自我护理能力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 描述护理本科实习生的自我效能感、临床工作能力和实习表现现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实习的 67 名护理本科生, 调查问卷包括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量表、护理本科毕业生临床实践行为表现自评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采用 Pearson 相关分析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本科实习生自我效能感得分为 29.88±4.82 分,临床工作能力得分为 97.26±10.20 分,实习表现得分为179.76±18.85 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与实习表现的相关系数为0.24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 护理本科实习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越强,实习表现越好,但临床工作能力与实习表现间无相关性。带教老师应在带教过程中更好地关注护生的实习点滴,给予鼓励与指导,提高护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临床实习成绩与效果。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临床工作能力自我效能;实习表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对社区失能老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对同一社区的 50位失能老人采用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后( 2019年 3月 -2020年 2月)的自护能力进行观察,并与一体化服务实施前( 2018年 3月 -2019年 2月)的自理能力进行对比。 结果:经过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后,本次所选老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均得到明显的提升,与接受服务前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 P< 0.05);此外,不同失能程度的老人在接受服务前后的自护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自护能力高(≥ 69分)的老人在接受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后,其自护能力出现了明显提升( P< 0.05),而自护能力差(< 69分)的老人在接受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后,其自护能力也出现了明显上升,且提升效果更为显著( P< 0.05)。 结论:将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应用于社区失能老人中,对其自我护理能力的改善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医养护一体化服务 社区失能老人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探讨围手术期情景模拟式教学法在提高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中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年 1月 -2019年 10月在本院肾病血透中心行腹膜透析置管的 160例患者为对象。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法对 16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培训教学法,观察组则为围手术期情景模拟式教学法,对比应用成效。结果:从实验结果上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的操作考核成绩以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为( 80.23±3.41)分、( 87.71±11.64)分,观察组为( 91.23±2.83)分、( 135.19±9.67)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此同时,在并发症发生率的调查上,观察组为 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0.0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的培训模式更佳。结论:围手术期情景模拟式教学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操作考核成绩以及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围手术期 情景模拟式教学法 腹膜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模式的实施,随后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中,查找来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从这些患者中选取 60名患者进行研究实验,将这 60名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没有规律性的分成两组。对于对照组来说,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包括疾病知识宣教以及康复指导等,对于观察组来说采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结果:对于观察组来说,其干预后的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均呈现上升状态。通过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无较大差异,干预后相关平均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在现阶段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自我管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应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患者病情控制与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中心自 2018 年 11 月 ~2019 年 11 月 筛选 的慢性病患者 70 例入组,以患者个人意愿分组,均分为两组各 35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服务中加强个体化健康教育,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两组病情控制情况进行测量对比。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各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压、血糖控制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 P<0.05 。 结论: 给予慢性病患者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使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大幅提升,进而控制慢性病进一步发展 。

  • 标签: 慢性病 个体化健康教育 自我管理能力 病情控制
  • 简介:摘要:护理是一项服务于人的工作,在护理工作实施期间,如何更好的与患者相处,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是一名护理人员的本职责任。在高职护理教育实施过程中,将人文关怀能力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中,能够在未来即将走上护理岗位的学生心中种下人性化服务的种子,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

  • 标签: 高职 护理教育 人文关怀能力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个案护理对儿科新进护士独立上岗能力提高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 2014年儿科 20名新进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岗前培训;选择 2015年 24名儿科新进护士作为实验组,采用以个案护理为内容进行岗前培训,比较分析两组护士的独立上岗能力。 结果 以个案护理为内容进行岗前培训组的新进护士其理论和操作成绩及护理患儿的整体能力均比传统教学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应用以个案护理为内容进行独立上岗前培训,有利于提高儿科新进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儿科业务知识水平和相关技能,此方法确实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个案护理 儿科新进护士 独立上岗能力 岗前培训 .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个案护理对儿科新进护士独立上岗能力提高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 2014年儿科 20名新进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岗前培训;选择 2015年 24名儿科新进护士作为实验组,采用以个案护理为内容进行岗前培训,比较分析两组护士的独立上岗能力。 结果 以个案护理为内容进行岗前培训组的新进护士其理论和操作成绩及护理患儿的整体能力均比传统教学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应用以个案护理为内容进行独立上岗前培训,有利于提高儿科新进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儿科业务知识水平和相关技能,此方法确实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个案护理 儿科新进护士 独立上岗能力 岗前培训 .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人员灾害应急救护能力培训效果。方法: 选取急诊护理人员 11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规范化培训,包括组建培训小组、制订培训计划、设置培训方案、实施培训方案。培训结束后,比较护理人员 培训前、 后考核成绩、心理键康状况。结果: 规 范化培训后,护理人员 的考核成绩较培训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加强急诊护理人员灾害应急救护能力培训,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及急救技能,提升护理人员心理承受能力,确保灾害应急救护质量和效率。

  • 标签: 急诊护理人员 灾害应急救护 能力培训 效果
  • 简介:摘要:自我管理能力是学生在吸收知识和完善自身过程中应掌握和掌握的基本能力。这对每个中学生都非常重要。中学生只有通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学习水平。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班主任应重视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学自我管理模式。学校学生要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本文基于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为班主任工作。探索了中学生的自我管理模式,以期与广大教育同胞取得进步。

  • 标签: 中学班主任 学生 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摘要:用广告助推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已成为许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基于信息处理流畅性理论,通过情景实验,本文验证了自我建构与广告诉求的交互作用对绿色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并揭示了信息处理流畅性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自我建构与广告诉求偏好领域的文献,还对运用广告诉求提升绿色营销绩效具有管理启示。

  • 标签: 自我建构 广告诉求 绿色消费 信息处理流畅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危重症护理学应用型课程改革对专科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 90名专科护生进行研究,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 45名护生通过传统方式教学,研究组 45名通过急危重症护理学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教学,对照分析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结果:课程改革实施后,研究组在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计划与实施、人际沟通四个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评分均比对照组高, P<0.05。结论:对专科护生来说,急危重症护理学应用型课程改革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帮助。

  • 标签: 急危重症护理学 应用型课程 改革 专科护生 自主学习能力
  • 简介:【 摘要】 目的: 调查慢性肾脏病高危人群的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水平,分析两者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水平调查问卷,对 2019年 9月 - 12月在长春市三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 145例慢性肾脏病高危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3.8%慢性肾脏病高危人群具备健康素养; 79.3%自我管理水平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结论: 慢性肾脏病高危人群的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呈正相关;文化程度是影响健康素养的一个重要因素;提升健康素养是提高慢性肾脏病高危人群自我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高危人群 健康素养 自我管理
  • 简介:摘要:如今的智能手机具有更大的诱惑力和吸引为,小学生学生手机依赖问题比往更为突出。但我国目前针对小学生手机依赖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小学生手机依赖、自我控制与学业拖延之间的关系也缺乏研究。为此本研究调查高年级小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和特点,为今后手机依赖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同时从手机依赖和自我控制两方面探讨它们与学业拖延的关系,丰富了小学生学业拖延的相关研究,为干预小学生学业拖延现象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小学生 手机依赖 自我控制 学业拖延 关系综述
  • 简介:摘要:读写思维能力与个性化表达能力在工作、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是制约学生发展的核心要素。借助经典作品进行读写思维能力与个性化表达能力训练与引导,可以提供必要的路径参考。

  • 标签: 读写思维 个性化表达 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促进患者语言及肢体活动能力恢复的意义。方法:一项回顾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8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塞患者 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Ⅰ组和Ⅱ组,针对Ⅰ组( 41例)实施常规护理,针对Ⅱ组( 41例)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探究 2组 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量表BDAE评分、简式 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结果:护理后,Ⅱ组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量表 BDAE评分( 92.33±5.14)分,简式 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运动功能评定评分( 55.57±4.56)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定( 25.46±3.14)分,均明显高于Ⅰ组( p< 0.05)。结论: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对促进患者语言及肢体活动能力恢复的意义更加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护理干预 语言功能 肢体活动能力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