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驾驶时不同的车辆预警方式对驾驶人应激反应的影响,为汽车厂商设计预警信号参数和设置预警方式提供参考依据,选取了 20位驾驶人开展听觉、视觉、触觉的单一预警方式和复合预警方式实验,采集了驾驶人的生理变化指标(心率增长率和脑电 β波功率谱值增长率)、主观评价指标(紧迫度和烦恼度)和行动反应指标(反应时间)数据。对各指标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研究了各指标在不同预警方式下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相比于单一预警方式,复合预警方式在生理变化和主观评价指标数据上均有上升,在行动反应指标数据上有所下降,说明复合预警方式虽然对驾驶人的生理唤醒有更积极作用,但同时伴随着烦恼等更消极的影响。综合考虑各预警方式,建议汽车厂商使用听 -触觉和视 -触觉的复合预警方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放松训练联合信息支持对 ERCP围术期患者应激反应及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于我院进行 ERCP手术的 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综合放松训练联合信息支持,组间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  SCL-90评分、手术指标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 SCL-90评分各指标无明显差异( P>0.05),干预 7d后研究组患者 SCL-9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 EPCP成功率优于对照组,穿孔、胆管炎、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患者行综合放松训练联合信息支持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应激反应及不良情绪,为手术成功率打下坚实基础,另外联合方案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提升预后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 放松训练 信息支持 ERCP 围术期 应激反应
  • 简介:摘 要: 人体 骨形成、骨吸收之间处于协调以及平衡,可以维持人体内骨重建正常进行。并且,由于人体常由于衰老、缺少雌激素等因素,极易导致人体内存在的氧化体系以及抗氧化体系之间的平衡被破坏,从而增加人体内的活性氧程度,致使人体发生一系列的氧化应激反应。随着医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针对这一内容展开研究,活性氧可以引起发生氧化应激反应,对人体骨重建过程中,骨形成以及骨吸收环节都具有重要影响,极易导致人体内蓄积更多的活性氧,从而对人体的骨细胞以及骨重建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将主要研究氧化应激对骨重建的影响现状,促使大家更加了解氧化应激在骨重建过程中的生病理机制。

  • 标签: 氧化应激 骨重建 影响现状
  • 简介:【摘要】 通过对部队官兵在军事训练考核前后的心理和血大生化测定,发现军事训练考核后的焦虑总分及血清大生化中的胆固醇( Chol)和甘油三酯( TG)水平均明显升高。焦虑程度与血清 Chol和 TG升高值呈显著正相关,艾森克个性问卷中国版( EPQ-RS)的 N分与血清 TG升高值呈正相关。调查分析体能考核应激可引起血大生化部分值的改变,而此变化又与个体情绪反应和人格特征有关。

  • 标签: 军事训练考核 应激 血大生化 血清
  • 简介:摘要: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在临床工作中非常常见,糖尿病、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发生率呈现出升高趋势,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氧化应激是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因子之一,近年来,关于氧化应激、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关系的研究是当前学界的关注要点。本篇文章基于此,针对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机理进行了阐述,并从氧化应激与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复杂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氧化应激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 关系 综述
  • 简介:摘要 : 塑料制品自 20 世纪问世以来,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化学稳定性好、加工方便以及美观实用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世界范围内的各个领域。但困难与自然降解,常规填埋技术虽然投资少、操作简单,但是会侵占大量土地,造成土地污染。焚烧技术虽然可以实现减量化要求,同时回收部分能源,但此过程易释放大量烃类、氮化物、硫化物以及剧毒物质二恶英,直接威胁人类及生态环境健康。因此实现废旧塑料的循环利用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事。

  • 标签: 废旧塑料 环境因素 老化 反应挤出 改性 复合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原因及其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 22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从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22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 60岁以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口服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涉及 ADR较多的药品为心血管系统用药;临床表现则以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损害最多。结论:要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分析
  • 简介:[摘要 ]无偿献血是一种社会群众普遍参与的自觉行为,它是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血液无法人工制造而成,也不能用其它物质替代,只能通过广大健康、适龄的公民获得。引发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包括献血者精神心理因素、身体状况、血站工作人员献血服务水平及献血环境的影响,献血不良反应如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献血者身体健康,也会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积极性,所以专业及时地处理献血不良反应至关重要。通过不良反应原因分析,采取一系列有效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让献血者有一个愉悦的献血体验,促进无偿献血良性发展。

  • 标签: [ ] 无偿献血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探讨了饮食护理对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患者的作用及方法。方法:随机抽取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9月 16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 80例 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

  • 标签: 恶性肿瘤 消化系统 饮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K 4 [Fe(CN) 6 ] 结构稳定,毒性小,是绿色氰化物源,具有工业实用性、反应稳定性和廉价性。文中介绍了以 K4 [Fe(CN) 6 ] 为氰源的卤代烃、芳酰卤、醛酮和羧酸的氰化反应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 K4 [Fe(CN) 6 ] 在氰化反应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并对其在氰化反应中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标签: K 4 [Fe(CN) 6 ] 氰化反应 催化剂 环境友好型 绿色化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药物反应动力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8例初诊 MM患者的临床资料,最佳反应深度、最佳反应时间( TBR)、最佳反应持续时间( DBR),评估上述指标与 MM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 MM患者的预后与最佳反应深度、 TBR及 DBR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最佳反应深度、 TBR及 DBR是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 反应深度、 TBR、 DBR和 MM患者的临床预后相关,可以联合 R-ISS分期及细胞遗传学异常评估患者预后。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药物反应动力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观察两组 单独应用赛治( A 组 ) 和赛治联合夏枯草( B 组 ) 治疗成年女性 Graves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收治的 121 例女性 Graves病患者分为对照组 A和对照组 B,对照组 A单独 口服赛治片治疗 ,对照组 B口服赛治片联合 夏枯草胶囊治疗 。治疗 3个月至半年,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 观察治疗效果,收集不良反应,比较安全性,对甲状腺功能相关抗体,中医证候进行评价 。结果:两组患者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甲状腺水平均有所下降。对照组 B 的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两组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水平和 TNF-C 水平低于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均较前好转, 治疗临床表现疗效比较( 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 B 有效率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结论:在治疗成年女性 Graves病方面,赛治联合夏枯草胶囊可改善甲状腺功能和临床症状, 较单独服用赛治远期疗效较好,副作用较 低。

  • 标签: 夏枯草胶囊, 赛治, Graves病,成年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 盐酸左氧氟沙星 治疗盆腔炎的 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60 例 盆腔炎患者 作为本次研究 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7 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参选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30 例,对照组患者为 氧氟沙星 ,实验组为 盐酸左氧氟沙星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 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实验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对比结果有差异 ( P<0.05 ),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高,组间差异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在临床中 对盆腔炎患者采取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 效果显著,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并脑水肿的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6年 1月 1日 ~2017年 12月 31日收治的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抽取 92例,按照入院号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 46例患者,常规组使用甘露醇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进行治疗,经过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常规组,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并脑水肿 患者的治疗效率较好,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甘油果糖 甘露醇 脑出血 脑水肿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卡马西平、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以从 2016年 6月至 2018年 6月与我院治疗的 63例脑炎继发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借助计算机对患者分组,分为每组患者例数均为 21例的甲组(患者服用卡马西平治疗)乙组(患者服用托吡酯治疗)和丙组(患者服用丙戊酸钠治疗),比较各组药效以及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结果: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81%,乙组为 85.7%,丙组为 76.2%,三组间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乙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甲乙组: 为 5.6757, P为 0.0172,乙丙组: 为 4.4211, P为 0.0354),与甲丙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采用卡马西平、托吡酯与丙戊酸钠这三种药物对脑炎继发癫痫患者进行治疗,三者均能够发挥出较好的临床治疗功效,但是其中卡马西平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最多,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应该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药物。

  • 标签: 卡马西平 托吡酯 丙戊酸钠 脑炎继发癫痫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老年 2型糖尿病效果观察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方法:选取我部 2019年 4月至 2020年 1月 治疗 的50例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25例,对 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 二甲双胍。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对照组治疗无效率为 48%。观察组治疗无效率为 12%。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 两种硬膜外麻醉给药方案对足月初产妇分娩镇痛 VAS评分、不良反应、麻醉药物用量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 2019 年 10 月 -2020 年 6 月收治的 200 例足月初产妇作为观察样本,按照数字表法分为甲组、乙组,病例均为 100 例。甲组选择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乙组选择硬膜外持续给药,对比两组不同的临床效果。 结果:甲、乙组镇痛前、镇痛后 5h 的 VAS 评分、产间发热率行比较,均为 P > 0.05 ;甲组镇痛后 5h 的 VAS 评分低于乙组,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的用药量少于乙组,均为 P < 0.05 。 结论:足月初产妇选择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有利于缓解机体疼痛,减少麻醉药用量,且不会增加产间发热风险,值得优先选择和推广。

  • 标签: 足月初产妇 分娩镇痛 不良反应 麻醉药物用量 VAS 评分 硬膜外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