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宁乡猪为脂肪型猪种,具有遗传性稳定、食用价值高、生长快、适应性强及繁育力强等特征,已逐渐被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本文对宁乡猪在封闭群培育、近交系培育、生物学特性及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应用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实验宁乡猪已封闭繁殖14年,可能是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有利模型。

  • 标签: 宁乡猪 封闭群 近交系 医学
  • 简介:小鼠、大鼠糖尿病模型对基础与临床防治研究十分重要,不同研究目标对应不同动物模型载体。本文就目前常用2型糖尿病鼠类模型构建、主要疾病特征及应用等进行评述,为研究了解、选择适合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 标签: 2型糖尿病 动物模型 鼠类
  • 简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能够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机制、预防、诊断及治疗研究提供理想动物实验技术平台。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率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就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主要影响因素STZ应用、高脂高糖饮食及大鼠选择与饲养等做一综述。以期对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方法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大鼠模型 链脲佐菌素 高脂饮食
  • 简介:目的:采用电生理研究方法,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修复作用。方法随机将大鼠分成3组:空白组10只(只切除椎板,暴露脊髓硬脊膜);SCI组10只;SCI术后细胞移植组10只;从以上三组大鼠随机抽取8只于细胞移植后1d、7d、14d、21d、30d、60d进行SEP(皮层体感诱发电位)、MEP(运动诱发电位)等电生理检测技术,并观察大鼠运动评分恢复程度。结果细胞移植4d后,大鼠饮食和活动开始增加;后肢变化过程如下:损伤后1~4d损伤侧后肢迟缓性瘫痪,拖地行走,损伤对侧后肢由损伤初期运动减弱逐渐恢复,损伤后5~9d损伤侧后肢痉挛性瘫痪;10~14d损伤侧下肢恢复少量活动,损伤对侧后肢恢复至较损伤前稍弱状态;15~21d损伤侧后肢活动能力较之前有明显改善,至30d损伤侧后肢活动能力及肌张力恢复程度最明显,30d以后无更明显改善。免疫组化发现损伤处诱导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行为学观察发现细胞移植改善了损伤大鼠运动能力。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BDNF基因修饰后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再生及部分传导功能恢复。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DNF基因 脊髓损伤 电生理
  • 简介:随着人类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高尿酸血症和腹型肥胖发病率逐年升高,且临床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与腹型肥胖经常在同一个体上出现,两密切相关。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并腹型肥胖已成为常见代谢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子。高尿酸血症并腹型肥胖模型研究,对于阐释高尿酸血症并腹型肥胖病理及药理机制十分重要。本文就高尿酸血症并腹型肥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腹型肥胖 动物模型
  • 简介:由《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比较医学杂志》主办“糖尿病相关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专题研讨会于2014年4月24日在北京举行。专题研讨会由精品期刊项目资助。与全球糖尿病流行趋势相似,我国糖尿病病人数量也在以惊人速度急剧增多,并已成为我国非传染性疾病中第三位主要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常见病和多发病,给国民经济带来沉重负担,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成为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因此,糖尿病早期防治在中国已刻不容缓。

  • 标签: 专题研讨会 动物模型 糖尿病 北京 心血管疾病 非传染性疾病
  • 简介:目的:开发一种新培养人胚胎干细胞(hESCs)包被基质,使hESCs培养更加简便。方法用甲醇固定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作为包被基质,人胚胎干细胞系X-01在该基质上生长,每隔5~6d传代一次,培养10代后,对人胚胎干细胞特性进行检测,包括细胞形态、碱性磷酸酶染色、相关多能性基因表达和分化能力。结果hESCs在新基质上生长良好,经10次传代后仍能保持典型hESCs克隆形态。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免疫荧光染色Oct4、SSEA4、Tra-1-60为阳性,体外分化可形成拟胚体。结论此种固定基质可以大量制备,长期保存,并可以长期维持hESCs未分化状态,为人胚胎干细胞体外扩增探索出了一个新途径。

  • 标签: 人胚胎干细胞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甲醇固定 基质 MEF蛋白质复合物
  • 简介:目的寻找能调节T细胞功能相关分子,进行与T细胞介导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研究。方法从BALB/c小鼠骨髓中收集树突状细胞,免疫Wistar大鼠,进行细胞融合,建立杂交瘤细胞系。筛选得到很多株能调节T细胞功能杂交瘤细胞系,对其中一株最能抑制T细胞增殖杂交瘤细胞系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结果显示其目标分子是CD45,同时增殖实验结果显示该抗体能显著抑制T细胞增殖反应。结论抗CD45单克隆抗体能有效抑制T细胞增殖,有望将本抗体用于T细胞介导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预防及治疗中。

  • 标签: CD45 单克隆抗体 抑制 T细胞增殖 树突状细胞 小鼠
  • 简介:目的通过尾静脉注射,建立一种符合临床特征肺腺癌转移瘤动物模型,为下一步肺腺癌转移机制研究提供可靠实验造模方法。方法取对数生长期A549细胞,11只SPF级、4~6周龄BALB/c裸鼠,分别以1×106个细胞/只注射入裸鼠尾静脉。接种后每天观察小鼠状态。分别于接种肿瘤细胞后第4、5、6、7周随机处死2只,余3只小鼠处于濒死状态时处死。解剖小鼠,观察肺部有无转移、转移结节数目及全身其他器官转移情况,并做病理取材,HE染色观察。结果注射过程中小鼠均存活。未处死3只分别于第11、13、14周出现恶液质。第4周肺部未见转移结节;第5周出现镜下肺部转移结节;第6周肉眼可见肺部转移结节;第7周转移结节数增多;第11周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第11、13、14周出现肺部结构大量破坏,弥漫性肿瘤细胞浸润,出现淋巴结浸润,病理证实为腺癌。结论通过尾静脉注射A549细胞可以成功建立人肺腺癌转移瘤模型。

  • 标签: 肺腺癌 肿瘤转移 动物模型 裸鼠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移植部位对睾丸移植效果影响,以探索建立疾病模型小鼠安全保存新方法。方法按移植部位不同分为3组:背部皮下组,睾丸白膜内组和肾包膜下组。移植后处死受体鼠回收移植物。测试和分析受体精囊重量,移植物存活率,回收物增重倍数和生殖细胞分化情况。结果不同实验组移植睾丸生殖细胞分化差异显著。睾丸白膜内组分化情况最好与假移植对照组相似;背部皮下移植组睾丸分化率为29.2%;肾包膜下组未见分化。结论睾丸白膜内移植最利于精子发生;背部皮下移植是睾丸移植次优选择;肾包膜下睾丸移植不适合用于小鼠雄性生殖器官安全保存。

  • 标签: 小鼠 睾丸移植 移植部位 生殖细胞分化
  • 简介:目的研究肠道组织CFTR基因表达与分泌性腹泻发生关系。方法选取KM小鼠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经小鼠腹腔注射0.2mL生理盐水,实验组小鼠经腹腔注射LPS[6mg/(kg·bw)]分别作用1h、8h,于注射后通过小鼠精神状态、肠道组织形态学判定分泌性腹泻模型建立,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段肠道组织CFTR基因表达。结果LPS成功诱导小鼠发生了分泌性腹泻;CFTR基因在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组织中均有不同表达丰度,以结肠最高,但各段肠道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LPS上调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CFTR基因转录,下调了结肠CFTR基因转录。结论提示肠道组织CFTR基因转录水平上调与LPS诱导分泌性腹泻发生密切相关,且在各肠段发挥作用不同,其中空肠在氯离子(Cl-)分泌中发挥主要作用,结肠作用最弱。

  • 标签: CFTR基因 小鼠 肠道 表达 荧光定量PCR
  • 简介:目的:观察出生后小鼠不同部位皮肤毛囊早期发育生长差异及细胞色素C表达分布。方法对新生1~9日龄KM小鼠背部、尾部和触须部皮肤取材,进行HE染色,用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对组织进行细胞色素C进行表达分布检测。结果新生小鼠不同部位皮肤毛囊发育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形态差异上,而发育时间差异也十分明显。小鼠出生后背部皮肤和尾部皮肤毛囊发育都经过了一个非线性发育和生长期,过了非线性发育和生长期才开始快速生长,相比较尾部发育略迟于背部。触须部毛囊发育特征和背部尾部差异很大,一出生便可看到较成熟触毛,没有经过稳定期便开始发育。结论通过形态学比较,结合CytC表达分布水平,发现新生小鼠不同部位皮肤毛囊早期发育存在形态和时间上差异。

  • 标签: 毛囊 细胞色素C 毛囊发育差异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在无线遥测和刺激技术基础上兔房颤模型制作。方法新西兰兔皮下植入自主研发植入式遥测刺激器,植入式遥测刺激器制作是以TI公司(德州仪器)MSP单片机和TI公司RF无线收发芯片CC2250为核心开发设计。优化植入系统设计以满足新西兰兔房颤模型建立探索实验;植入子植入新西兰兔腹部皮下,采集电极留置于左上肢和右上肢腋下皮下,两个刺激电极分别缝合于左心耳和左心房上,通过无线收发采集和刺激信号;实现利用Powerlab生理记录仪连续监测体表I导联心电信号,并通过专用计算机程序刺激软件,发放间歇(刺激2s,暂停2s)高频(频率20Hz)阈上(强度2mA,脉宽1ms)刺激,若间歇期内出现房颤,则人为干预中止刺激,若转为窦性心律,则继续刺激。结果植入式遥测刺激器在体内可稳定工作(包括采集模拟心电信号和发放刺激)30d,植入新西兰兔体内刺激3周后可诱导出房颤,持续时间〉48h。结论用新西兰兔代替比格犬建立基于无线遥测和刺激基础上房颤模型是完全可行,同时也体现了动物福利优化和替代原则。

  • 标签: 房颤 动物模型 长期遥测 程控高频电刺激
  • 简介:目的探讨miR-134、CREB、pCREB在癫痫大鼠海马及难治性癫痫患者颞叶脑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难治性癫痫患者及非癫痫对照组颞叶组织、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大鼠及空白对照组海马组织中,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croRNA-134(miR-134)表达,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CREB及pCREB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脑颞叶皮质及大鼠海马区CREB、pCREB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iR-134表达在难治性癫痫患者中明显降低(P〈0.05),在癫痫模型组中点燃后3、7、14、60d明显降低(P〈0.05),1d与30d表达降低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癫痫模型组CREB在3、7、14、60d时间点明显升高(P〈0.05)、pCREB各时间点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难治性癫痫患者颞叶皮质及癫痫动物海马中miR-134表达下降,CREB、pCREB表达升高,提示其可能在癫痫发生发展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miR-134 CREB PCREB 难治性癫痫 突触重塑
  • 简介:目的探讨猪TCR基因分子结构复杂性及其与人类相似性。方法以公开猪TCRα链基因为参考序列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用RT-PCR法从合作小型猪外周血、淋巴结和脾脏淋巴细胞中克隆了93个猪TCRα基因(简称STA)。结果测序分析表明,克隆猪TCRα链基因均含有可变信号肽区和V区、高变J区和恒定C区基因片段,但基因间核苷酸序列组成都不完全相同,且具有十分复杂多态性和多样性,基因间同源性在68.4%-98.7%,这与TCRα链基本基因结构特征相一致。依据TCRα基因同源性对其分子结构、遗传演化关系和归类分析发现,在其信号肽区、FR1区和CDR1区、FR2区和CDR2区以及FR3区和CDR3区都存在一些变异集中点和变异热点区。用IMGT/V-QUEST分析方法可将合作小型猪TCRαV区(STAV)、J区(STAJ)基因片段与人类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合作小型猪TCRα与人类遗传演化关系较近,每个序列都能找到与人类对应TRAV、TRAJ基因片段,甚至V区相似性可达92%以上。结论近交培育合作小型猪在正常状态具有应对外界复杂微生物等环境TCR遗传多样性分子基础,且适合作为人类免疫学及疾病研究动物模型。

  • 标签: 合作小型猪 TCRα基因 生物信息学 多样性
  • 简介:目的:筛选豚鼠基因组多态性微卫星标记,为豚鼠遗传质量控制及基因定位等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磁珠富集法和豚鼠基因组数据库筛选法获取微卫星位点序列,通过分析和初步筛选,挑选部分候选位点,根据其序列设计引物,对5种不同来源豚鼠基因组DNA标本进行PCR扩增,以期获得多态性分子标记。结果本实验采用磁珠富集法共获得微卫星序列304个,设计引物125对,最终获得多态性位点1个,暂未发现多态性特异性位点17个;用数据库筛选法共获得微卫星序列292个,设计并合成相应引物178对,最终发现多态性位点25个,暂未发现多态性特异性位点28个。结论本实验获得26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45个潜在候选标记,为微卫星标记在豚鼠遗传质量监测及突变基因定位等工作应用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豚鼠 微卫星 多态性标记 筛选
  • 简介:目的建立并鉴定CLCN3/MMTV-PyMT双转基因小鼠杂交群体,构建氯通道ClC-3过表达自发乳腺肿瘤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将CLCN3转基因小鼠和MMTV-PyMT转基因小鼠分别进行繁殖,选取阳性子代鼠进行配对,培育杂交后代,然后通过PCR鉴定基因型、通过组织免疫荧光方法、Westernblot检测转基因小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成功繁育CLCN3转基因小鼠和MMTV-PyMT转基因小鼠,经PCR鉴定成功构建CLCN3/MMTV-PyMT双转基因鼠杂交群体,并成功保种和扩群,经组织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分析双转基因小鼠ClC-3蛋白表达高于MMTV-PyMT转基因小鼠。结论成功构建ClC-3过表达自发乳腺肿瘤转基因小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ClC-3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功能提供了良好动物模型。

  • 标签: CLCN3 MMTV-Py MT 转基因小鼠 乳腺癌
  • 简介:目的:应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对大耳白黑眼兔(whitehairblackeyesrabbit,WHBErabbit)、日本大耳白兔(Japanesewhiterabbit,JWrabbit)和新西兰兔(NewZealandwhiterabbit,NZWrabbit)3个实验兔品系进行遗传分析。方法选用90只实验兔皮肤组织样品提取基因组DNA,用60个随机引物对实验兔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根据电泳结果筛选出多态性较高引物进行RAPD-PCR分析,再利用Popgene3.2统计软件对3个品系扩增条带进行遗传分析,获得实验数据。结果分析结果表明:(1)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5个多态性较高引物,3个品系实验兔共检测到493个扩增片段,长度在100~1800bp之间,筛选25个引物中,其中16个引物既可扩增出3个品系共同DNA条带,也可扩增出WHBE兔特有的特征条带;(2)WHBE兔位点数为234个,其中多态位点数166个,多态位点比为70.94%,JW兔位点数为228个,其中多态位点数122个,多态位点比为53.51%,NZW兔位点数为231个,其中多态位点数94个,多态位点比为40.69%;(3)三个群体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385,0.2222和0.1905;(4)JW兔和NZW兔遗传相似系数最高,为0.8443,其次为WHBE兔和JW兔遗传相似系数,为0.8204,WHBE兔和NZW兔遗传相似系数最低,为0.7862。结论结果表明WHBE兔与JW兔和NZW兔之间有遗传相似性,也存在着遗传差异,应用RAPD技术可以很好地检测实验兔不同品系之间以及同一品系不同个体之间亲缘关系。

  • 标签: 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技术 遗传多样性
  • 简介:目的利用新型纳米颗粒造影剂结合Micro-CT成像技术,建立小鼠肝脏成像方法,并用于肝脏肿瘤活体成像。方法6只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A组和B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纳米颗粒造影剂ExiTronnano1200050μL和100μL;在注射前、注射后3min、24h、7d、14d、28d和56d对所有小鼠肝脏进行Micro-CT活体扫描;分别在小鼠肝左叶和肝右叶内选取感兴趣区(ROI)进行灰度值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肝组织对比度变化。确定合适造影剂剂量,尾静脉注射至3只雄性16月龄HBV转基因肝癌模型小鼠(C组),同上进行Micro-CT活体扫描,并于第56天全部安乐死后取肝脏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A组和B组小鼠在注射不同浓度造影剂后,冠状位重建图像及肝脏感兴趣区平均灰度值结果显示:肝脏实质造影后均比注射前明显增强,24h达到峰值,注射后56d内,小鼠肝脏感兴趣区平均灰度值与注射前相比仍维持在较高水平,B组显著高于A组(P〈0.01),确定后续实验采用B组造影剂剂量(100μL)。C组注射100μL造影剂后,各时间点均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肝脏癌性结节存在,病理学观察发现肝脏出现非典型增生,肿瘤细胞核大,染色质加深和肝细胞坏死。结论利用纳米颗粒造影剂结合Micro-CT成像技术,成功建立了小鼠肝脏活体成像方法,并可应用于肝脏肿瘤活体成像研究

  • 标签: 小鼠 肝癌 MICRO-CT 造影剂
  • 简介:目的探讨caspase-9抑制剂对低胎牛血清培养诱导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凋亡影响研究。方法取3月龄SD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序贯消化法获取细胞原代培养,以1%FBS培养48h为诱导凋亡条件。实验分为1%FBS凋亡组、caspase-9抑制剂组(Z-LEHD-FMK)及DMSO对照组,分别处理细胞48h,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procaspase-9,activecaspase-9及activecaspase-3表达。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aspases-9抑制剂组细胞凋亡率(26.3±2.56)%与1%FBS组(40.8±0.84)%及DMSO组(40.2±1.56)%相比凋亡率较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blot检测caspases-9抑制剂组activecaspase-9及activecaspase-3较1%FBS凋亡组及DMSO对照组表达均明显减少,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spase-9抑制剂能明显抑制低胎牛血清培养诱导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凋亡,有望成为治疗椎间盘退变新型药物。

  • 标签: caspase-9抑制剂 胎牛血清 软骨终板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