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8 个结果
  • 简介:近日,在全国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高级研修班上,中国地调局浅层地温研究与推广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宁波称:我国浅层地温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截至2014年,全国利用浅层地温的建筑物面积已达3.6亿平方米,按每平方米建筑面积能源消耗(含制冷及供暖)35公斤标准煤计算,目前我国建筑物利用的浅层地温相当于1260万吨标煤,

  • 标签: 开发利用程度 浅层地温 建筑面积 平方 高级研修班 能源消耗
  • 简介:通过解译徐州市矿区1990年、2000年、2010年3期TM影像,获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斑块数等属性数据。利用Fragstats软件,计算3个时期各地类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在分析3个时期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基础上,研究分形维数与稳定性指数的动态变化特征,从不同地类的空间形态的变化上定量探讨徐州矿区20a土地利用的演变。结果表明,1990~2000年,徐州矿区空间形态趋于简单,稳定性上升;2000年是一个转折点,1990年相对于2000年,5类地物分维数降低,稳定性上升;2010年相较于2000年,特别是建成区与耕地这2类地物分形维数上升,稳定性下降幅度较大。在城市化驱动下,经济发展,城市扩张,生态保护是区域土地利用分形特征与结构稳定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 标签: 土地利用变化 分形理论 徐州矿区
  • 简介:长期以来,我国河道护砌大多采取浆砌石护坡,对工程建设与生态绿化相结合的甚少。近年来,护坡绿化虽有了新发展,但又多是利用方块格混凝土填土种草,经不起风吹雨打。为了改变传统工艺,天津水利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利用无沙大孔混凝土的特点,在其中掺加部分酸性聚合物及聚丙稀纤维等高分子材料预制砌块,有效地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同时在砌块孔隙中充填腐植土、种子、缓释肥料、保水剂等混合材料.并在混凝土表层采用植物纤维覆盖.创造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种子发芽生长形成植被。

  • 标签: 天津 混凝土 护坡绿化 高分子材料 保水剂
  • 简介:DEM产生已有20几年,其算法日趋成熟,有着及其广泛的用途。本文重点介绍在水下地形分析中如何建立有效的DEM模型以及如何利用模型充分解决水下地形分析的实际问题,如两期冲淤分析,航道疏浚工程等。这些基于DEM的分析算法已经得到了实践生产的验证。

  • 标签: DEM 数字地面模型 水下地形 分析算法 人工干预 航道疏浚
  • 简介:利用GIS技术方法对广西都安县2006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了景观格局指数研究,包括景观多样性指数、形状指数、边界密度等。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图分析喀斯特地区的景现格局分布特点。总体看来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复杂,景观破碎度较高,连通性差,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研究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可以为喀斯特岩溶山区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土地管理政策的制定及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提供决策依据。

  • 标签: GIS 喀斯特 景观格局指数
  • 简介:结合城市地下管线网络分布情况和探测采集到的管线数据,设计了断面分析相关的数据组织结构,利用ArcEngine控件和VisualStudio2005软件开发平台,实现城市地下管线横断面和纵断面分析功能,为城市地下管线的科学管理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

  • 标签: GIS 地下管线 横断面 纵断面 剖面
  • 简介:一、前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土部门的资料管理逐渐由纸质向信息化过渡,但这并不表明纸质图件在实际应用中全无用武之地,相比数字化电子图件,纸质图件有更加符合人体习惯的良好视野的特点。在具体到某个工程的前期现场踏勘中,人们往往携带纸质图件前往实地,直接在纸质图件上勾绘出大概的位置轮廓,进行简单的定位和分析等等。所以电子图件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纸质图件从此淡出视野,纸质图件因为其自身的特点依然活跃在各种实际应用中。在纸质图件的绘制过程中,图面整饰是其中最重要的课题。

  • 标签: GIS空间分析 注记压盖 MAP 地图 利用 计算机技术
  • 简介:采用GIS的空间分析和空间统计方法,从耕地变化的幅度、结构、空间布局和质量特征等多维度,对武汉市蔡甸区2009-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中的耕地变化进行分析,揭示其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为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制定耕地保护制度和科学利用耕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土地利用数据 耕地 多维度分析 空间分析
  • 简介:对GPS高程转换的3种方法(二次多项式拟合、三次多项式拟合、多面函数法)进行实际计算,通过综合比较和分析,给出了相同地形不同拟合方法的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利用GPS测得的高精度平面坐标和己知的大地高、正常高,采用多面函数拟合法所得到的结果可以满足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在测量中可以取代传统几何水准测量.

  • 标签: 大地测量定位 GPS高 高程拟合模型 内符合精度 外符合精度
  • 简介:一是更新管理手段。该局引入指纹考勤和实时监控系统,机关工作人员只须在规定的时间轻轻一按,就可完成考勤登记。既节约了时间、人力,又保证了机关秩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往由于人工考勤人为因素大,考勤缺乏规范性和连续性,许多人当作应付公事。现在,由于指纹签到公开透明、并明文规定为年终评比的重要依据,不少同志都自觉早到、加班、争优创先蔚然成风。

  • 标签: 管理 机关工作人员 实时监控系统 工作效率 人为因素 考勤
  • 简介:发达国家能源战略一般有5大特征:①以保障石油安全为核心,积极开拓石油供应基地。发达国家一直都在全球范围不断勘探、开发石油和天然气。1998年。美国、加拿在和欧洲各国的油气勘探和开发费用占全球64%,他们控制着除原苏联地区外世界石油产量的40%。

  • 标签: 发达国家 能源战略 石油安全 节能政策 环境保护
  • 简介:从浙江省土地利用地形梯度综合分析的需求出发,介绍地形梯度分析程序开发的必要性,在分析数据源的基础上,从框架结构、开发方式、主要功能三个方面阐述地形梯度程序开发的过程,总结研究的意义。

  • 标签: 地形梯度分析 土地利用 基础地理信息开发应用
  • 简介:2009年7月8门,河南省人大副主任亚平率领省人大环资工委主任王国平等组成的调研组,到省测绘局进行《测绘法》和《河南省测绘管理条例》贯彻执行情况调研。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河南省测绘局局长、党委书记贾志伟就省测绘局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全省测绘事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以及当前全省测绘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向省人大领导作了汇报。

  • 标签: 《测绘法》 河南省 副主任 调研 执法 测绘事业
  • 简介:以阜阳市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87年、2000年和2009年的LandsatTM/ETM+遥感影像,结合GIS技术提取分析阜阳市区1987-2009年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运用Fragstats3.3软件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变化的驱动因素,为今后阜阳市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与城市发展规划提供了参考。

  • 标签: 阜阳市区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景观格局
  • 简介:利用1990年土地详查变更调查数据和2006年SPOT遥感影像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能力,通过计算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转移矩阵、扩展强度指数分析了鄞州区的城镇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鄞州区城市、建制镇、交通运输用地、工矿用地扩展的大部分来源于耕地;2)区各街道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强度指数大于建制镇;3)建设用地扩展以新城区及宁波城区周边的街道镇为主。

  • 标签: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城镇用地 扩展分析 鄞州区
  • 简介:以石河子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遥感影像,分析了该区近20a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共计减少了54.52km~2,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12.23%;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累计增加了64.12km~2,是区域内变化最为明显的地物类别;水域面积相比变化不大,只增加了0.56km~2;其他地类面积减少了10.17km~2,主要转变为城乡建设用地。地物类别发生变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水资源较充足的北部、东北部和东部靠近玛纳斯河中游的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与区域内人口数量的变化和GDP的增长呈现显著的相关特征,对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影响极大。

  • 标签: 土地利用类型 变化 北疆 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