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碳捕获和封存技术正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重视,很多国家通过立法推动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发展。其中,陆上碳捕获和封存发展较为引人注目。陆上碳捕获和封存涉及CO2捕获、运输、注入和封存4个流程,其中捕获和运输可以由各国现行法律加以规范,而注入和封存则需要新法律予以制约。根据国外陆上碳捕获和封存技术立法经验,以及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来看,为了推动陆上碳捕获和封存在我国健康发展,应当构建注重监管公法体系和注重救济私法体系。

  • 标签: 碳捕获和封存 监管性公法 救济性私法
  • 简介:近几十年来,在全球变化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影响下,全球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其中最为严峻问题之一是干旱频繁发生。干旱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由干旱,尤其是重大干旱灾害所引起水资源匮乏、粮食危机、生态恶化(如荒漠化等),直接威胁到国家长期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介绍了国家干旱研究需求和近年来在干旱研究领域主要科技进展,提出了目前干旱研究领域存在争议问题、以及面对国家需求应解决关键科学问题。并未来5~10a该领域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

  • 标签: 干旱 干旱指数 干旱监测预警 干旱成因 干旱研究领域
  • 简介:中科院海洋研究所2月19日发布消息称,最近接到科技部通知,由该所承担申请气候变化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全球变暖下海洋响应及其东亚气候和近海储碳影响”获得立项。这是该所获得第一个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旨在通过开展热带太平洋一印度洋全球变暖响应过程与机制研究,揭示低纬度印太海盆增暖东亚冬季风和西北太平洋台风气候态长期演变影响,同时阐明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近海储碳过程及其变异。

  • 标签: 海洋研究所 全球变暖 计划项目 科研 科学研究 中国近海
  • 简介:基于国际碳市场调研和定量分析,建议我国碳市场建设之初,应首先选择电力、钢铁等碳价格敏感高排放强度行业进入碳市场;尽早开展跨地区交易,便于有效降低总体减排成本;同时碳排放总量上限设定应与“十二五”时期碳强度下降目标挂钩;并在市场建立之初设定碳价格下限等.

  • 标签: 碳交易市场 排放权总量上限 排放权分配 碳价格
  • 简介:利用民意调查数据,以相关研究作为补充,分析美国公众全球变暖认知、减缓行为和气候政策支持等。分析表明,大部分美国民众认为全球在变暖,但很多人不了解全球变暖与温室气体关系,把全球变暖混为大气污染和臭氧层耗竭等;不到一半公众认为全球变暖个人和美国是现实威胁,更多公众认为全球变暖后代和发展中国家是严重威胁;大部分公众认为减缓全球变暖需要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他们愿意选择较容易从事和成本低行为减少碳排放,但不愿意从根本上改变生活方式,改变自驾车、乘飞机长途旅游这些碳排放量更大行为;公众普遍支持政府采取措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但不希望所采取措施就业和经济带来不利影响;支持通过技术进步和减免税收等措施提高能效,减少碳排放,但大部分反对为节能而提高能源税收。

  • 标签: 美国 全球变暖 气候政策 民意调查
  • 简介:利用我国160个站点58年(1951-2008年)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环流资料和Hadley海表温度资料,我国秋季降水年际变化特征和可能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秋季降水前两模态分别反映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和长江以北江淮、黄淮、华北、四川盆地北部至河套等地降水变化,两降水模态变化都以年际尺度为主,年代际变化特征不明显。就环流形势而言,第一模态年际变化主要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及相应对流层低层菲律宾群岛附近异常气旋/反气旋联系紧密,第二模态年际变化则可能受到副热带高压南北位置和相应日本岛附近异常气旋/反气旋影响。同时,两模态及相应异常环流还分别与热带东印度洋和热带西太平洋附近异常垂直运动关系密切,热带地区异常垂直运动可能通过经圈方向异常环流影响到东亚地区。此外,两降水模态不仅与热带地区异常环流关系密切,而且与热带海温异常也存在紧密联系。与两模态相关联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显示出不同分布特征,当热带东太平洋偏暖/冷,西太平洋偏冷/暖时,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偏多/少。而当热带东太平洋和中太平洋一致偏暖/冷时,长江以北地区降水易偏少/多。两降水模态与热带海温及热带地区异常环流之间密切关系显示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不同分布可能通过激发不同热带地区异常垂直环流形势而对降水产生影响。

  • 标签: 秋季降水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热带垂直环流 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
  • 简介:在IPCC特别报告《管理极端事件和灾害风险,推进气候变化适应》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人类系统影响是最重要影响评估内容之一,其评估结果为:极端影响可能缘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但也可能并非极端事件后果.暴露度和脆弱性是灾害风险重要决定因素;极端和非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严重程度和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事件脆弱性和暴露度水平;人居模式、城市化和社会经济状况变化已经影响观测到脆弱性和暴露度变化趋势;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沿海人居环境均暴露于极端事件,并受其影响,如小岛屿国家和亚洲大三角洲地区;脆弱人口还包括难民、国内流离失所的人和那些生活在边远地区的人;极端事件将极大地影响与气候联系密切部门,如水、农业、食物安全、健康和旅游业.

  • 标签: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人类系统 暴露 脆弱性 影响
  • 简介:利用2008—2009年赣州市7个脐橙主产县品质检验资料,结合同期相应县气象资料,采用统计相关分析方法,脐橙果实发育成熟期气象条件进行相关普查,利用逐步回归方法进行多因子筛选,得到相关显著且具有生物学意义气象因子作为影响品质主要气象因子;运用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进行单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脐橙单果重主要与果实生长期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最大风速有关,其中当平均最低气温在21.7℃以下时单果重随平均最低气温升高而增大,反之减小;与平均最大风速呈负相关关系,风速愈大,单果重愈小。果形指数与果实生长期气温日较差成正相关关系,气温日较差愈大,果形指数愈大,长椭圆形果愈多。果皮厚度随果实生长后期平均最高气温升高而增厚。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与果实生长后期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与果实生长后期降水量、日照时数和果实生长期气温日较差呈正相关关系,且气温日较差是影响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关键气象因子。总酸含量与果实生长后期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与果实生长后期降水量、平均最大风速和气温日较差成正相关关系,降水多、风速大,脐橙总酸含量增大。

  • 标签: 脐橙 品质 气象条件 相关性.
  • 简介:利用政府问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AR4)15个耦合气候模式在不同排放情景下模拟结果,我国夏季降水及相关大气环流场未来时空变化特征与模式之间不确定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夏季降水表现出较强局地特征。其中,我国东部和高原地区降水在21世纪表现出明显增加趋势,而且这种趋势随着变暖加剧而增强,同时模式模拟结果之间一致性也更好,表明这一结果可信度较高。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新疆南部地区表现为持续降水减少趋势,而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变化则呈现出先减少(21世纪初)后增加特征,不同模式降水这些局地特征模拟也都表现出较好一致性。其他地区夏季降水在21世纪变化不大,同时模式模拟一致性也较差。多模式模拟我国未来百年夏季降水这些变化特征在温室气体高、中、低不同排放情景下基本一致,A2情景预估结果变化最大,AIB次之,B1相最小。东亚夏季大气环流场预估结果显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大部分模式模拟结果都表明,东亚夏季风环流有所增强,从而使得由低纬度大洋和南海地区向我国大陆水汽输送增加,造成该地区大气含水量增多,从而为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增加提供有利条件。此外,随着全球变暖加剧,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增强,其变化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影响程度和范围也明显增大。这些环流场及其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进一步加强了我国夏季降水未来变化预估结果可信度。

  • 标签: 降水 大气环流 预估 不确定性
  • 简介:利用全球月平均海平面气压资料和各标准等压面的位势场、风场,以及我国160站降水和温度资料,研究了亚洲-太平洋(20°N~70°N,40°E~120°W)地区(简称亚太地区)冬季(12~2月)海平面气压异常偶极型振荡(偶极模)时间变化特征,以及该异常偶极模与我国冬季气候异常关系。结果表明:近半个世纪以来,亚太地区冬季海平面气压场异常以经向型(ME)偶极模负异常和纬向型(z0)偶极模正异常为主,其中又以ZO正异常发生频数较高。对应ME模,其各空间层高度场异常形势和高度场与MEI(经向型指数)相关系数分布形势十分类似;对应ZO模则主要表现为与阿留申地区高相关中心一致性特征,说明阿留申低压变化其起着重要作用。ME模与我国冬季东部降水异常和气温异常关系密切,ZO模仅对东北地区降水异常有影响,因为ZO模异常我国上空大气环流异常影响相对较小;这一结果同我们传统上在冬季比较关注纬向气压差变化(即ZO模)有些相左,提示我们在冬季更要关注ME模情况。大气环流形势分析表明,MEI正异常时,即西伯利亚-蒙古冷高压北半部气压异常偏高,副热带西北太平洋地区气压偏低时,利于东亚大槽加深加强,东亚冬季风因而也会偏强;但是由于此时我国东部主要为下沉气流控制,暖湿气流难于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我国境内,从而造成此时冬季我国东部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少。反之,当MEI负位相时,大气环流异常利于造成我国东部大范围冬季降水。

  • 标签: 亚太地区 冬季气压偶极模(偶极型振荡) 中国冬季气候
  • 简介:以西南澳类季风环流为出发点,考察了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AMIP提供12个大气环流模式对于澳大利亚西南部(SWWA)地区降水季节演化特征,西南澳类季风环流(SWAC)季节特征、季节演化、对应异常环流型及其年际变率模拟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除了NCAR—CAM3模式以外,其余模式均能较好再现SWWA地区近地层盛行风向季节性反转及副热带高压脊线季节性跳跃特征。副热带高压脊线季节演化特征,虽然大部分模式可以模拟出其季节移动特征,但是对于副热带高压脊线北跳、南撤时间、到达位置和年内振幅均不能很好模拟。其次,除了NCARCAM3,其余模式基本能刻画出与SWAC相联系异常环流型结构;而对于SWAC年际变率,基本所有模式均不能较好模拟。整体权衡,GISSMODELER在模拟SWAC环流年际变率方面表现出较其它模式稍好性能,大致可以模拟出与观测SWAC相似的特征,SWWA地区冬季降水显示出了与观测相似的显著影响。

  • 标签: 西南澳类季风环流 模式评估 季节特征 季节循环 大气环流模式比较计划
  • 简介:利用1951-2005年华南4、5月份降水资料、NOAA海温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华南4、5月份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所对应大尺度环流以及与中西太平洋海温关系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南4、5月份降水均在1970年代初期发生显著年代际转变,从之前降水偏少转变为降水偏多。华南4月份降水与前一年7-11月份中西太平洋海温、华南5月份降水与当年2-5月份中西太平洋海温有显著负相关。在4、5月份年代际降水偏少(多)时期,前期中西太平洋海温偏暖(冷);同期亚洲大陆南部及非洲大陆海平面气压显著偏低(高),北太平洋海区海平面气压偏高(低);我国华南上空存在反气旋性(气旋性)环流异常,我国华南地区北边界存在显著南(北)风异常,造成华南地区北边界异常水汽输出增强(减弱)。同时,我国大陆流层中上层大气显著偏暖(冷),东亚高空急流显著偏北(南),副热带高压偏弱(强)偏东(西),向华南地区输送水汽减少(增加),从而在华南地区形成异常水汽辐散(辐合),最终导致华南地区4、5月份降水减少(增加)。

  • 标签: 华南4 5月份降水 年代际变化 中西太平洋海温异常
  • 简介:利用1960—2009年吉林省46个测站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利用采暖强度、采暖指数、气温趋势倾向和M-K检验方法,分析吉林省采暖期气温变化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吉林省采暖期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低于-20℃日数明显减少。近50a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趋势倾向值为0.24℃/10a、0.42℃/10a;特别是近10a来上升趋势明显,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倾向值为0.84℃/10a、1.25℃/10a,最低气温升温趋势较为明显。吉林省采暖开始日呈推迟趋势,采暖结束日呈提前趋势,从而使采暖期日数缩短。根据突变分析,采暖期气温变化突变年为1985年。吉林省采暖期长、采暖强度强年份大部分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采暖期短、采暖强度弱年份多出现在80年代以后。采暖指数分析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采暖指数以正值为主;80年代中期以后,采暖指数以负值为主,90年代均为负值,但在近10a采暖指数波动幅度加大。由于采暖强度降低、采暖期日数缩短,合理利用气温条件开展采暖工作,可以减少向大气排放CO2、SO2和NO2,减缓气候变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有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采暖期 气温 采暖指数 采暖强度 能源消耗
  • 简介:运用积分回归方法,宝鸡地区眉县、风翔和麟游3个代表县1981--2010年30a玉米产量与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播种期干旱和灌浆期低温阴雨寡照夏玉米影响程度塬区大于川道;春旱和初夏早是制约山区春玉米产量主要因素。适时早播,利用前期热量避免后期低温阴雨寡照,宝鸡玉米生产尤为重要。通过改善品种,强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不利气象因素川塬夏玉米种植区生产影响;发展地膜覆盖栽培将是解决不利气象条件山区春玉米种植区影响主要方法。

  • 标签: 气候因素 玉米生产 宝鸡
  • 简介:利用宁夏22个气象台站1961—2009年气象资料,计算了宁夏人体舒适度变化。结果表明:近49a区域气候变暖宁夏人体舒适程度影响总体是有利,主要表现在舒适日数增加,冷不舒适日数减少。近49a中,2001—2009年是相对最舒适时段;20世纪70年代开始,舒适日数开始增加,冷不舒适日数明显减少;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冷不舒适日数基本相同,冬季冷不舒适程度下降。宁夏冬季很冷日数呈下降趋势,冷日数呈上升趋势,冷不舒适程度下降。春季舒适日数增加,夏季和秋季舒适度日数变化不明显。

  • 标签: 人体舒适度 气候变化 宁夏
  • 简介:AERMOD模型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中推荐模式。为了更好地验证颗粒物干沉降作用该模型预测结果影响,选取福州市煤堆场作为面源污染源,预测范围内所有网格点PM10、TSP最大地面浓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所有网格点TSP地面浓度考虑干沉降时,约为不考虑干沉降时0.13;PM10地面浓度考虑干沉降时,约为不考虑干沉降时0.70,干沉降TSP影响大于PM10。同一粒径分布下,密度颗粒物干沉降影响较大,密度增加对可吸入颗粒物干沉降影响大于总悬浮颗粒物,当密度大于3g.cm-3时,所有网格点PM10与TSP地面浓度比值平均值接近于0.98,认为粒径大于10μm颗粒物基本完全沉降。此后,随着密度增加网格点处地面浓度减小主要由PM10沉降引起。AERMOD考虑干沉降时,距离污染源中心500m外网格点处地面浓度,PM10/TSP〉0.98,大于10μm粗颗粒几乎完全沉降。

  • 标签: AERMOD 环境影响评价 颗粒物 干沉降 密度 TSP
  • 简介:大气加热率强度与结构是驱动全球大气环流关键因素,实际加热率分布与云三维结构密切相关。作者使用三维蒙特卡洛辐射传输模式,模拟计算了云分辨模式所得3个典型三维云场加热率廓线及通量;定义了两个参数来同时描述加热率廓线垂直分布和强度,通过与独立像素近似算法对比,定量统计分析了高分辨率下云三维结构辐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分辨率条件下云三维结构加热率廓线和通量影响十分显著,且不同结构云场所体现影响各具特点,提出需要考察现有大气模式中云三维结构当前所用加热率计算方案订正方向。

  • 标签: 云三维结构 加热率廓线 辐射传输
  • 简介:为了分析国家气候中心(NCC)月气候预测产品陕西各气候区域和不同月份预测能力,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利用现行评分方法和同号率统计方法,2000--2010年NCC月气候预测产品陕西月降水和气温预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月降水及其异常级评分多年平均值分别为57.9和63.4,同号率56.3%和57.7%。3月、5月、7—9月、11月和汉中、安康、商洛评分及同号率较高。月气温及其异常级评分多年平均值分别为74.3和76.4,同号率70.8%和72.0%。3月、6—7月、11月和榆林、延安评分和同号率较高。异常级预测漏报率较高。

  • 标签: 月气候预测 异常级预测 漏报率 国家气候中心 陕西
  • 简介:以度日因子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简单分布式模型,评估不同气候条件下托木尔型冰川融水径流变化。模型分别考虑丁冰宙、表磧、冰崖等复杂冰川下垫面的产流过程,并利用线性水库原理冰川汇流进行参数化。结果显示,模型能够较好地冰川融水径流进行模拟。敏摩洼分析表明,平均气温变化对于融水径流有重要影响:当平均气温升高1℃时,融水径流将增加22.5%;而当气温升高2℃时,径流增加幅度将达到45.0%。相反,当气温降低l℃和2℃时,融水径流分别减小20.6%和37.6%。比较而言,降水变化冰川融水径流影响较小。

  • 标签: 托木尔型冰川 冰川融水 敏感性 气温 降水 经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