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全球谱模式T106L19和增长模繁殖法(BGM)建立了月动力延伸集合预报系统,基于气候海表面温度(SST)和预测海表面温度,设计了三组集合预报试验,一组为气候SST作为模式下边界条件集合预报试验(CSST试验),另一组为预测SST作为模式下边界条件集合预报试验(FSST试验),第三组为前两组试验集合预报结果之和(AvE30试验),对两种海温强迫分别进行了48个月试验,并对预报结果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控制预报,不管是CSST试验还是FSST试验,利用BGM方法制作初值集合预报能显著提高月平均环流预报技巧,集合预报对PNA区域预报技巧改进显著,特别是预测SST强迫有正贡献;同时考虑初值和边值不确定性影响集合预报试验(AVE30试验),其全球预报技巧不仅高于控制预报,也分别高于FSST试验和CSST试验,这说明要提高月延伸预报技巧,必须同时考虑初值和边值影响;大气对SST强迫响应在模式积分10天开始显著,SST对第二旬和第三句作用直接影响月平均环流预报效果,而SST对第二旬和第三旬预报影响不仅与SST本身变化有关,还与初值有关,不同初值其作用不同;集合预报对我国夏季月平均温度分布具有较强预报能力,采用预报海温强迫预报结果,总体上优于气候海温强迫结果。

  • 标签: 动力延伸预报 集合预报 海温强迫 预测海温
  • 简介:利用2007—2013年NCEP/NCAR700hPa经、纬向风场及水汽场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上海市11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对上海梅汛期强降水进行周期分析,提取低频信息,并利用向量场经验正交函数方法对其进行分型。结果表明:上海地区梅汛期降水存在30—50d显著周期。在强降水发生期,低频系统存在4个主要聚集区。贝加尔湖以西至河套地区存在并维持低频反气旋,鄂霍次克海附近多为低频气旋,这两个地区是中高纬冷空气主要活动区域;孟加拉湾附近低频反气旋及热带洋面的低频气旋是水汽两大源地。这些区域显著低频系统生消是延伸预报主要依据。上海入梅首场强降水发生前,多为偏北气流控制。南北低频气流辐合区向北移至30°N附近,上海地区梅汛期强降水发生。低频风场及水汽场北传与梅雨带移动有较好对应,当低纬低频水汽稳定北传至30°N附近时,江南北部入梅,随后偏南水汽或继续北进或滞留,对应梅雨带持续北抬或间歇性停滞。低频经向风及水汽输送特征是梅汛期延伸期强降水前兆信号。跟踪监测低频偏南气流北传进程有助于预报入梅强降水过程。

  • 标签: 梅汛期强降雨 低频天气图 延伸期预报模型
  • 简介:延伸期干旱、沙尘暴过程低频预报系统整体框架、子模块构成和功能、预报方法、操作步骤及应用情况进行详细介绍。该系统主要有干旱、沙尘暴过程低频方法预报2个子系统,各子系统包括低频天气图、关键区低频曲线2种预报方法。目前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已使用该系统对西北地区东部干旱过程和沙尘暴过程进行预报,就沙尘暴预报效果来说,2012年预报准确率达到75%,2011年和2013年预报准确率均达到67%,预报时效达到8-31d。而对干旱过程预报效果,2012年预报准确率达80%,2011、2013年分别达75%、67%,预报时效达6-30d。

  • 标签: 延伸期预报 干旱过程 沙尘暴过程 低频天气系统
  • 简介:利用FY-2G卫星云顶相当黑体温度(BlackBodyTemperature,TBB)资料和NCEP(NationalCentersforEnvironmentalPrediction)1°×1°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6月16—17日江淮流域中尺度涡旋引发一次持续性梅雨期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江淮流域此次暴雨过程降水强度与MCV增强和减弱及西南急流强度一致,降水主要与MCV有关,MCV形成与对流系统发展密切联系,对流系统有组织发展、大量潜热释放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配置触发了MCV。由此次暴雨过程MCV与MCS关系和结构特征可知:MCV从对流层低层一直伸展至对流层高层250hPa,涡度最强中心位于对流层中低层。MCS有利于激发上升气流,湿Q矢量辐合与正涡度中心对应,有利于热量和水汽垂直输送,加速MCV发展。MCV从产生至成熟阶段,中低层水平平流项基本为负贡献,水平辐合辐散项决定MCV形成和发展。此外,垂直运动直接影响涡度垂直输送项,从而影响MCV在垂直方向上发展。

  • 标签: 中尺度对流涡旋 中尺度对流系统 湿Q矢量 黑体温度
  • 简介:阐述了拓展气象服务领域主要原则和对策,并提出了近期内气象部门可以优先拓展10大项目.

  • 标签: 拓展 气象服务 领域 思考
  • 简介:金湖是福建省目前最大的人工湖,因兴建池潭水电站于1980年3月在金溪上游建拦河坝蓄水发电而成。金湖全长60公里,面积5.4万多亩,库容8.7亿多立方米,金湖年平均水位266.47米,其中1月平均水位262.0米,7月平均水位272.40米。金湖形成后,由于其面积广、库容大,对泰宁气候起到明显调节作用。

  • 标签: 气候影响 金湖 月平均 蓄水发电 调节作用 人工湖
  • 简介:通过使用低频天气图上大气低频系统(低频气旋和低频反气旋),分析上海地区(长江下游)暴雨(≥50mm)过程发生时段低频系统地理位置和相互配置,并根据近年75次暴雨过程中每次暴雨过程低频系统演变,归纳合成得到低频预测模型:一种是长江下游北—西北方为低频反气旋,南—东南方是低频气旋(A型);另一类与A型相反,北—西北方是低频气旋,南—东南方是低频反气旋(B型)。最后分析了低频预测模型物理意义,表明暴雨发生期有西北向东南同时有东南向西北低频波列(位势高度和水汽通量)在30°N、120°E附近汇合,引起降水。同时低频系统维持也与扰动动能有关。

  • 标签: 低频气旋 低频反气旋 暴雨过程 水汽通量
  • 简介:森林向大气中排放大量挥发性有机物。森林排放挥发性有机物可凝结氧化产物能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后者能通过散射太阳辐射和充当云凝结核来影响地球辐射平衡。但我们对源于生物挥发性有机物与它们向气溶胶颗粒转化之间联系认识仍然有限。

  • 标签: 二次有机气溶胶 森林 排放 挥发性有机物 云凝结核 气溶胶颗粒
  • 简介:开展10-30d延伸期天气预报对于气象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填补短中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之间时间缝隙、构建完备性预报体系必然要求。本文从延伸期天气预报预报对象、基本方法和相关原理以及国内外业务实践3方面回顾了延伸期预报科学进展和业务现状,从数值方法、大气低频信号演变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3个角度比较分析了延伸期预报各种主流方法,详细探讨了各种方法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延伸期预报领域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 标签: 延伸期天气预报 可预报分量 MJO 低频天气图 天气过程
  • 简介:农业气象科技是“兴农”工作主要组成部份。我国加入WTO后,农业生产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必然对农业气象服务提出了新更高要求。如何尽快适应新形势,开辟农业气象服务新领域,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工作。

  • 标签: 农业气象服务 农业结构调整 国际竞争力 气象科技 农业生产 农业增效
  • 简介: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和改进三维冰雹云模式,对青藏高原东部甘肃省玛曲县一例冰雹云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玛曲冰雹云中冰雹胚胎以霰胚为主;在地面降水中,固态降水占降水总量46%,而霰占固态降水65%,霰主要靠撞冻雨水和云水增长;雹云中存在较弱过冷雨水累积带,累积带维持时间也很短,累积带中过冷雨水有利于雹块增长,但不起主要作用;雹块增长主要是通过雹撞冻云水,其次是撞冻雨水增长。

  • 标签: 冰雹云模拟 过冷雨水累积带 冰雹形成机制
  • 简介:利用2000~2010年逐3h一次常规报文资料和2.5°×2.5°NCEP月平均场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大连海雾发生时各种大气环境要素特征,确定有利于海雾生成环境要素条件,并以此讨论海雾成因和性质。同时,统计分析了大连海雾年际变化与季节特征,对造成大连海雾异常偏多与偏少时环流形势与水汽条件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海雾生消环流形势和海雾水汽来源,以及海雾性质成因。结果表明,大连海雾多发于春夏2季,其中尤以5~7月为海雾多发期,而在秋冬季很少发生。海雾主要出现于下半夜至上午前(从02点到11点),其中清晨05~08时最多,其消散一般在上午日出之后。风速在2~8m/s之间偏东风或偏南风最有利于大连海雾发生。当预报海雾发生时,T-Td〉0.6℃时,判断能见度〉300m;T-Td〉1.1℃时,能见度一般〉500m;T-Td〉2.1℃时,能见度〉800m。海雾在1008hPa时发生频次达到一个峰值,当气压〈995hPa和〉1030hPa时,基本上没有海雾生成。大连海雾多为平流雾,海雾年际变化是大气环流变化结果,海雾发生频数与副高西侧偏南季风气流相关,当副高增强时,西南季风气流可以直接将热带洋面的水汽输送至大连地区,这样平流水汽遇到冷下垫面时,在大连海域形成海雾。

  • 标签: 大连 海雾 统计特征 形成机理
  • 简介:以国家气象中心数值T213资料为基础,结合业务和服务实际需要,建立了基于MM5兰州有限区域中尺度数值模式业务系统,该系统前后处理程序成熟,每天都能提供大量数值预报产品,已经成为预报业务和服务重要参考依据,在精细化预报、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中尺度 数值模式 业务系统 应用
  • 简介:对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ZMM4对我省1995-1997年梅雨期降水预报能力进行了检验;结合梅雨期天气形势特点与日本E03降水预报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ZNH4有较好预报能力。但与E03一样,雨量容易报得偏小,分析结果有利于数值预报产品业务使用和模式改进。

  • 标签: 中尺度 数值预报产品 梅雨期
  • 简介:盐碱尘暴是富含细粒硫酸盐和氯化物化学尘暴,是大气颗粒物PM10重要来源之一。盐碱尘暴产生、输送和沉降对区域甚至全球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分析了盐碱尘暴化学组成及其危害,对盐碱尘暴形成、输送及其环境效应作了研究综述。结果表明:干旱区干涸湖床是盐碱尘暴发源地,风蚀作用下干涸湖床盐粒和粉尘扩散过程主要受风场、区域气候特征和地下水埋深影响。构建综合风动力和下垫面因子盐粒风蚀物扩散模型,加强盐分风—水两相运移耦合作用及其与流域景观变化关系研究是盐碱尘暴突破方向。

  • 标签: 干涸湖底 风蚀 盐尘 环境效应
  • 简介:利用2003年7月7—8日NCEP/NCAR资料和地面高空常规探测资料,利用客观分析方法,研究了东北冷涡积层混合云系形成环境条件。结果表明:这一冷涡天气系统是由北部和南部两个低压系统组成,且均比较深厚,有明显低温区配合。东北地区降水主要受南部低压系统影响。该系统有气旋性环流配合,气旋中心区、气流辐合区和气旋东南侧西南气流中均存在相对湿度高于80%湿度区。湿度区中含有湿度高于90%区域,积层混合云系产生在这个区域内,而且降水区与系统不稳定区和动力场辐合区配合一致。研究表明,东北冷涡天气系统中积层混合云系是在冷涡系统东南部西南气流中形成,水汽输送条件较好,而且有高湿不稳定区配合,对研究其生成和发展有指示意义。

  • 标签: 东北冷涡 积层混合云 天气形势 天气学分析
  • 简介: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相结合方法研究了理想开阔海域中台风暴潮模型,讨论了开阔海域中移行台风下海洋响应。分析表明,在开阔浅海域,台风下海洋运动以地转流为主,同时又激发出振幅较小重力惯性流。重力惯性波是由于台风强度或移速突然变化引起,其波速通常大于台风移速。台风气压场造成海面升高且基本符合“静压效应”,但产生正压流场非常微弱。伴随强风气旋性风场造成海面下降在台风经过之后可以维持很长时间,从而在台风后面形成一个长达几百公里尾迹。而台风风应力和气压梯度力总效果是在台风正前方造成海面上升,正后方造成海面下降。

  • 标签: 风暴潮 地转流 重力惯性波 先兆波
  • 简介:我来呼盟气象局预报科工作已近3年,刚来时就有老预报员对我说:“咱盟降水非常有特点,总是在低涡顶部偏东气流中,称之为回流天气。”这句话对我印象非常深刻。我经过3年实际工作总结的确如此,70%降水发生在低涡系统中,而且维持时间较长,一般1~5天,...

  • 标签: 降水 低涡 回流天气 夏季 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