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口老化问题认识与对策研究江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进入八十年代以后,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据全国人口普查资料,1982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为4928万人,至1990年已增到6310万人,仅8年时间增长了28.2%,大大超过同期总人口增长11...

  • 标签: 人口老化 人口普查资料 老龄人口 老年人口 中国人口 人口增长
  • 简介:10月26日,经行署、区两级验收,松岭区完成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专项整治工作,提前2个月关闭大兴安岭林业集团煤炭总公司白音河煤矿1号井。按照《黑龙江省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和《大兴安岭地区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要求,大兴安岭林业集团煤炭总公司白音河煤矿1号井列入关闭计划,于2018年底前淘汰关闭退出。

  • 标签: 煤炭行业 专项整治 大兴安岭地区 落后产能 整治工作 黑龙江省
  • 简介:研究了2008年5~10月废水中氮深度处理效果,采用Monod动力学模型该人工湿地进行模拟并验证,分析进水中NH4^+-N和NO3^-N含量与其去除率相关性以及COD/NIL4^+—N、COD/NO3^—N降解系数影响。结果表明,①复合湿地组合形式NH4+-N和NO3--N去除率分别介于66.0%~77.1%和46.2%~77.2%之间;(2)Monod模型人工湿地中NH4+—_N和NO3-—N去除率预测值与实验观测值吻合程度较好;③NH4+-N和NO3--N去除率分别随着其在进水中含量增加而增大;④进水中COD/NH4+-N与凤Ht^+N呈负相关关系,而COD/NO3-—N与/(NO3-N呈正相关关系。人工湿地中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受到进水中NH4—N和NO3-—N含量限制,氮去除率随着进水中NH4+—N和NO3-—N浓度增加而增大。有机物和NH4+—N在人工湿地中降解可能存在竞争氧关系,可利用碳源构成了反硝化作用限制因素。

  • 标签: 复合人工湿地 深度处理 Monod模型
  • 简介:湿地是地球上独特自然综合体和水陆复合生态系统,而城市则为人类文明进步重要标志和成果.湿地为城市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核心资源,是城市立地最优条件.城市自出现以来,沿河流湿地建市便是普遍规律;在近代,城市沿河流推进到滨海湿地区.湿地类型与格局影响城市发展方向,制约城市景观结构.在河流与滨海或河流、湖泊与滨海等异质湿地结合部,城市因获得最优发展空间而具有高级发展形态,成为开放性更高现代国际都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蕴涵强大综合功能,为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障.

  • 标签: 城市湿地 城市形成 城市可持续发展
  • 简介:据IPCC(2007)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将增加1.1-6.4℃,气候变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干旱频繁,强降雨增多,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格局改变,高纬度地区降雨增加而亚热带地区降雨将减少。温度和水分是驱动生态系统过程最关键2个因素,全球变暖降雨格局改变将显著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林下植被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功能稳定性、森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积累和循环、水土涵养、持续生态系统生产力以及森林演替和发展、森林碳汇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和作用.

  • 标签: 强降雨 植被生物量 杉木幼林 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多样性
  • 简介:干湿交替湿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有重要影响。以若尔盖泥炭土为研究对象,设置湿处理(100%田间持水量)、干处理f60%田间持水量)和干湿交替处理3种土壤水分条件,研究泥炭土可溶性有机碳含量3种处理以及凋落物添加响应。结果表明,相对于干处理,干湿交替处理增加了泥炭土可溶性有机碳含量,而在持续水分饱和条件下,泥炭土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最高。凋落物添加对泥炭土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有激发效应,导致泥炭土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湿处理条件下,泥炭土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凋落物添加响应更为迅速,增加率最大,最高可达到350.5%;干湿交替处理次之,泥炭土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增加率最高可达156%;干处理条件下,泥炭土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凋落物添加响应强度最小,只有18%~57%。土壤水分、凋落物添加和培养时间及其交互作用都对泥炭土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有显著影响。

  • 标签: 泥炭土 可溶性有机碳(DOC) 凋落物 干湿交替 若尔盖高原
  • 简介:通过水培实验,模拟了湿地中6种植物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水葱(Scirpusvalidus)、香根草(Vetiveriazizanioides)、香蒲(Typhaorientalis)、美人蕉(Cannaindica)和黄花鸢尾(Irispseudacorus)盐分胁迫生理生态响应,评估了6种植物脱盐潜力;在此基础上,测定相对耐盐能力较强芦苇、香根草、香蒲和美人蕉体内不同器官钠和钾含量,初步探讨了这4种植物耐盐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盐分胁迫下,水葱和黄花鸢尾有死亡现象,芦苇、香根草和美人蕉都有新芽长出,部分美人蕉植株根部颜色变深,香蒲未长出新植株,但无死亡和枯萎等现象;香蒲株高增长率最大,黄花鸢尾株高增长率最小;培养香蒲和美人蕉溶液电导率减幅最大,芦苇、香根草、香蒲和美人蕉耐盐能力和脱盐潜力相对较强;芦苇、香根草、香蒲和美人蕉不同器官钠和钾吸收积累能力差异较大,但是整棵植株K/Na值在盐分胁迫时都减小,更深层次耐盐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植物 盐胁迫 株高 脱盐 耐盐机理 钾钠比
  • 简介:为了研究含油污水湿地土壤线虫群落影响,在大庆油田附近,选择受含油污水影响程度不同4块典型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沼泽样地,分析其土壤线虫群落特征。在4块典型芦苇沼泽样地中,共鉴定出24科34属土壤线虫。其中,有食细菌线虫15属,食真菌线虫、捕食杂食线虫各6属,植物寄生线虫7属。Panagrolaimus和Aphelenchoides为优势类群,个体数占总捕获个体量26.91%;受到含油污水影响,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都发生改变,受污染样地线虫个体数类群数显著低于对照样地(p〈0.01),且与对照样地相比,食细菌线虫相对丰度随着污染程度增加而增大,重度污染样地中食细菌线虫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样地(p〈0.05),而捕食杂食线虫相对丰度则与之相反(p〈0.01)。从土壤线虫生态指数来看,在不同污染程度条件下,受污染样地丰富度指数显著低于对照样地,而自由生活成熟度指数则相反。

  • 标签: 含油污水 芦苇沼泽 土壤线虫 群落组成 多样性
  • 简介:侵蚀退化红壤植被恢复后生态系统碳库变化研究全面认识生态恢复作用以及碳汇经营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地位于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本文以采用种植百喜草治理侵蚀退化地上典型“小老头”马尾松林(百喜草治理地)为对象,以相邻未治理地为对照,研究生态系统及其各个分室碳库变化.结果表明:侵蚀地种植百喜草治理后生态系统、乔木层土壤层碳库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地,分别是对照2.32倍、5.23倍和1.81倍.乔木层各器官碳贮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地(P〈0.05),其中树干碳贮量增量最大.与对照地土壤相比,表层0—20em土壤碳贮量增量高达5.84t·hm^-2,同时土壤深层(20~100cm)碳库增量(6.04t·hm^-2)与其相当.对照地土壤碳库占生态系统碳库比例为70.88%,而百喜草治理地土壤碳库所占比例下降至55.28%,表明侵蚀地种植百喜草治理后生态系统碳库分配趋于合理.因此,从森林碳汇与可持续经营角度出发,种植百喜革治理侵蚀退化红壤是一项可行有效措施.

  • 标签: 侵蚀退化红壤 百喜草 碳库 分配
  • 简介:2008年4月至2009年11月,基于野外原位分解实验,模拟研究了黄河口潮滩盐沼沉积强度中潮滩碱蓬(Suaedasalsa)和低潮滩碱蓬残体分解氮动态可能影响。沿水盐梯度,设中潮滩和低潮滩2个分解小区,每个分解小区分别设无沉积(0mm/a)、当前沉积增加(100mm/a)和未来沉积增加(200mm/a)3种固定沉积处理。结果表明,沉积强度中潮滩和低潮滩碱蓬残体分解具有一定影响,强沉积下残体失重率和分解速率一般较高。当前或未来沉积增强后,二者残体分解速率分别将增加138.10%~235.56%和8.89%~10.20%,95%分解时间分别将减少58.01%~70.24%和7.94%~9.13%。未来沉积增加处理下,中潮滩碱蓬残体氮含量最大,其次为当前沉积增加处理下氮含量,无沉积处理下氮含量最小,3种处理下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5);低潮滩碱蓬残体在未来和当前沉积增加处理下氮含量相当,无沉积处理下氮含量最小,3种处理下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5)。当前或未来沉积增强后,中潮滩碱蓬残体在分解阶段将大多表现为氮累积特征,而低潮滩碱蓬残体将一直表现为较强氮释放特征,C/N二者残体分解过程中氮养分调控作用更为重要。研究发现,当不同沉积强度下潮滩环境养分状况不发生较大变化时,中潮滩和低潮滩碱蓬残体相对分解速率可能取决于其基质质量;当养分状况发生较大改变时,其相对分解速率可能取决于分解环境养分供给状况。

  • 标签: 残体分解 沉积 碱蓬盐沼 黄河口
  • 简介:洪水是水流运动一种自然现象,是河流河滨洪泛湿地系统一种正常干扰.不定期洪水干扰维持了河流与其洪泛湿地不同程度水文连通性,成为维持河流洪泛湿地景观异质性和生态系统平衡重要营力.作为河流极端水文情势,排除较大规模洪水所造成一定生态环境破坏和社会经济损失以外,洪水干扰对生态环境产生多方面的正效应.从洪水生态意义角度出发,论述洪水干扰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环境所产生正面效应,包括洪水干扰洪泛区湿地沉积过程影响,促进湿地系统水循环以及土壤发育产生影响,导致洪泛区及其湿地生态系统和景观演替.

  • 标签: 洪水 洪水干扰 洪泛区 湿地 生态功能
  • 简介:生态浮床系统处理技术因具有投资少、易操作、无二次污染兼具良好景观性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污染水体治理。生态浮床系统是一个复合生态工程系统,其污染去除机理是一个错综复杂过程,填料、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微生物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概述生态浮床系统发展状况、脱氮除磷机理、限制因素存在问题;重点概述以细菌固定化技术和曝气等方式外在法和以改进生态浮床系统构造形式、筛选优势浮床植物等方式内在法,来提高生态浮床系统脱氮除磷效率;展望了生态浮床污水处理系统未来研究与应用前景。

  • 标签: 脱氮 除磷 生态浮床 去污效率
  • 简介: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导学式教学法初探李钢(三明市第一中学)一、问题提出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其一,缺乏兴趣,学习被动;其二,只注重灌输知识.不注重能力培养。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积极性是由学习动机决定,而学习兴趣是动机产生...

  • 标签: 导学式教学法 初中地理教学 学习活动 学习能力 李钢 地理课
  • 简介:一、新时代能源和矿产资源调查提出了新要求改革开放40年,是地质工作实现跨越发展、创造辉煌成就、作出巨大贡献40年。党十九大描绘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战略安排。新时代能源和矿产资源调查工作既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提供安全、可靠、持续、稳定资源保障,也要为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和全方位服务。

  • 标签: 矿产资源调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 油气 全方位服务
  • 简介:研究了竹炭水溶液中乙酰甲胺磷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竹炭用量、粒径、溶液pH值和乙酰甲胺磷初始浓度吸附效果影响以及竹炭再生性能.结果表明:竹炭乙酰甲胺磷吸附主要受竹炭用量、粒径、溶液初始浓度影响,酸性条件有利于竹炭乙酰甲胺磷吸附.竹炭乙酰甲胺磷动态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粒径为0.3~0.15mm竹炭乙酰甲胺磷吸附主要发生在50min之内,此后吸附率变化很小.竹炭乙酰甲胺磷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吸附后竹炭进行碱法再生后,其吸附率可达原来93.6%.

  • 标签: 竹炭 乙酰甲胺磷 吸附
  • 简介:以福建省长汀县农区为研究区域,依据1978-2008年社会统计资料和农户调查数据,构建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农户耕地撂荒影响多项式回归分析模型,采用社会统计和比较分析方法,研究长汀县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对于农户耕地撂荒影响.结果表明:近30年来,长汀县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与农户耕地撂荒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即自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程度虽逐渐提高,而农户耕地开垦面积却呈现上升趋势;但自2000年以来,农户从耕地净开垦转向耕地净撂荒,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推动着农户耕地撂荒面积不断增加.同时发现,与外出务工以及本地雇佣劳动相比,从事传统农业较高务农机会成本是农户耕地撂荒根本原因,也是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耕地撂荒产生影响主要中介.

  • 标签: 劳动力非农转移 农户 耕地撂荒 长汀
  • 简介:气候变化常伴随着区域气温降雨条件等发生变化,湿地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水质与水循环、湿地能量平衡与湿地生态功能等产生较大影响.湿地水文条件是决定湿地生态过程关键因子,气候变化引起地表积水水位变化直接影响湿地植物优势种群结构演替氧化-还原环境条件变化,导致湿地生态过程变化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和时空分布特征等变化.气候湿地结构和功能影响还包括营养物质和矿物质循环食物链动态变化等.

  • 标签: 湿地 全球气候变化 水文条件 生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