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6 个结果
  • 简介:  我国在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预选区域前期研究工作中,已经在地质基础、地壳稳定性、构造格架、地震地质、新构造运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关键核素运移行为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要求更长安全评价期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公众和社会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提出新要求.因而,有待在较长时间尺度上认识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预选区域环境变化及其核素迁移行为可能影响.……

  • 标签: 高效废物 环境风险 安全评价
  • 简介:广西“宁乡式”铁矿,主要分布在桂东北,矿体产于中泥盆统信都组中。含铁岩石主要为硅酸铁质岩和氧化铁质岩。含铁矿物主要为绿泥石、褐铁矿赤铁矿,次为菱铁矿与黄铁矿。它们多组成鲕粒鲕粒间填隙物。其中以绿泥石鲕粒与赤铁矿鲕粒为主,二者紧密共生。前人认为两种鲕粒都是在动荡动水体中直接沉积形成,所不同是一个位于较浅水氧化环境,另一个则在较深水还原环境。现今研究表明,它们均非在动荡水体中直接沉积形成,而是在沉积期后成岩过程中形成,并且彼此间有着成因联系,即绿泥石鲕粒产生在前,赤铁矿鲕粒是由它转变产生

  • 标签: 鲕粒 填隙物 沉积形成 成岩过程 沉积期 中泥盆统
  • 简介:金矿找矿者早就认为,岩浆煌斑岩是金矿床赋存一种良好标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出现煌斑岩与金矿化密切共生可以证明这一论断。基于下列事实:(1)煌斑岩含金量是地壳所有岩浆岩中含金量最高岩石;(2)煌斑岩不仅在空间上与金矿化伴生,而且是与金矿化同时产出;(3)由于金高密性和亲铁性,普遍认为地核和深部地幔是富金;(4)煌斑岩来自深部地幔,本身明显富CO2、H2O、F、Cl、Rb和Ba等组分,并含硫适中,适合于从富金深部将金携带到地壳浅部。N.M.S.Rock等(1987)提出了金矿床成因新模式:高温、富金、富挥发分煌斑岩浆上升到地壳中后,或者与地壳物质相互作用形成花岗岩-斑岩岩浆成矿(模式A);或者引发并加剧一个变质热液循环体系,同时可能提供变质热液、部分金以及CO2和S,从而促使变质热液金矿床形成(模式B)。这种模式强调了煌斑岩浆活动在金成矿中重要作用,将世界上一些大型、特大型金矿田两种矛盾成因模式,即岩浆和变质成因模式加以统一,引起

  • 标签: 金矿 煌斑岩 伴生关系
  • 简介:华南地区热水沉积建造发育,在沉积建造类型、沉积作用方式、产出大地构造背景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反映了热水沉积多样性。该地区热水沉积作用具有相对确定演化特性,并与许多金属矿床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 标签: 热水沉积作用 古海洋 岩石地球化学 大地构造背景 华南 沉积建造
  • 简介:本刊自1992年起采用征订单进行征订,目前征订单已发往会员单位。凡需订阅会员请尽快办理,以免漏订脱期。此项工作将于1992年2月15日结束。《通讯》面向全体会员,以报导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沉积学及其相邻学科研究成果和高水平综合评述为主,兼有学会工作性质;报导学术活动动态,反映会员意见。按最近国家科委颁学发“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之规定,本刊属于学术期刊,出版形式用于本系统指导工作、交流经验、交换信息非正式出版物。最近,主管全国自然科学期刊国家科委情报司召开期刊工作会议指出,今后任务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强化科技期刊功能;不仅要传播科技知识、交流科技成果,还要担负起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更新知识

  • 标签: 征订工作 国家科委 自然科学期刊 全体会员 期刊工作 出版形式
  • 简介:深部热流体是一种由多元组分构成超临界流体,其上升活动可使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发生调整或再分配。油气而言,深部热流体携带高热能可使沉积盆地古地温升高,加快烃源岩热演化进程,增加有效烃源岩体积,促进烃类生成;在上升过程中,因其具很强溶解和扩散能力,故可萃取、富集沉积物中分散有机质,同时又对生烃产生显著加氢作用,从而为油气形成补充物源。此外,热流体与围岩储层发生化学反应,可改善储层孔渗条件,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而且因其具有较高压力和含水量,可抑制烃类热裂解而有利于油气保存。

  • 标签: 深部热流体 物质 能量 油气成藏 加氢作用
  • 简介:油砂是一种重要非常规石油资源,目前较为常用沥青回收方式是热碱水分离法。本文运用热碱水分离法处理了四川厚坝与内蒙古图牧吉两地油砂样品,并对上述两地油砂样品进行了镜下薄片观察、XRD分析以及比表面积和总孔容测定,对比分析了两者岩性特征和油砂热碱水分离实验数据,结果表明,油砂中黏土矿物含量、油砂岩胶结程度胶结方式、油砂砂颗粒粒径、油砂层遭受风化作用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油砂沥青热碱水分离效率,在设计油砂开采工艺流程时,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 标签: 油砂 岩性因素 热碱水分离 沥青回收
  • 简介:本文利用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mucilaginosus)和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处理铜-苯酚(简称铜-酚)和镉-苯酚(简称镉-酚)这类有机-无机复合污染模拟废水,采用胶质芽孢杆菌和黑曲霉分别单独、联合或先后处理等5种方式,探讨了这两类菌体复合污染模拟废水处理效果优化方法。结果表明,微生物铜-酚废水处理效果优于镉-酚废水。对于铜-酚废水处理表明,当废水中苯酚浓度为50~200mg/L时,去除率可达80%以上,最高可达94.65%,其中铜去除率较苯酚低;当模拟废水中铜浓度为30mg/L时,可达最高去除率(60.02%)。微生物镉-酚废水处理表明,当废水中镉离子浓度为4mg/L时,最高去除率为58.44%,苯酚去除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

  • 标签: 胶质芽孢杆菌 黑曲霉 苯酚
  • 简介:页岩气成藏、开采过程中,裂缝都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为了探讨裂缝页岩气藏产量影响,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进行充分调研和切实总结基础上,依据成因将页岩储集层裂缝分为力学成因和地质成因两大类和10个亚类,不同类型裂缝其形成机理、发育特征压裂响应存在差异,并影响页岩气成藏过程中资源量大小、压力。分析了压裂诱导裂缝半长、导流能力、间距等因素页岩气井产量影响,进行了压裂方法最优化设计流程和方法。

  • 标签: 页岩气 天然裂缝 异常高压 诱导裂缝 天然气产量 裂缝干扰
  • 简介:通过测定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含钾矿粉解钾量、黑曲霉作用含钾矿粉后代谢产物(多糖、蛋白质、小分子分泌物)以及微环境中pH值等,比较静置培养和震荡培养条件下黑曲霉含钾矿粉作用效果,并分析震荡培养下黑曲霉含钾矿粉风化作用机理。结果显示,震荡培养下黑曲霉含钾矿粉转化作用显著大于静置培养,震荡培养下黑曲霉作用含钾矿粉与否导致培养液中代谢产物以及真菌-矿物聚集体微环境中pH值有显著改变。分析表明,黑曲霉生长形成真菌-矿物聚集体、黑曲霉菌丝生长及其代谢产物、酸性微环境在含钾矿粉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黑曲霉含钾矿粉解钾作用应该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导致综合效果。研究结果完善真菌风化含钾矿物作用机理,有效利用微生物转化低品位矿物钾技术提供了参考。

  • 标签: 黑曲霉 含钾矿物 真菌-矿物聚集体 代谢产物 微环境
  • 简介:  为了定量预测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土壤质量未来变化,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土壤重金属元素富集影响,建立了基于人类活动土壤重金属元素分布未来变化预测模型.工业、农业总产值、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数等影响因子数据输入模型后,即可获得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所占比例,达到定量预测由于人类活动变化土壤质量产生影响.……

  • 标签: 土壤质量 预测 支持向量机
  • 简介:碳酸盐岩是个巨大碳源和钙源,在地球表面分布极广。随着近年来污水排放量增加,对地表碳酸盐岩溶蚀产生重大影响。为研究污水碳酸盐岩溶蚀作用及其环境效应,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pH计、酸滴定法、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扩散X射线谱仪和X-射线粉晶衍射等,分别测定反应体系中金属离子浓度、pH值、HCO3-浓度、碳酸盐岩被溶蚀前后表面形态和组分变化等指标。研究发现,模拟污水(含有几种重金属离子、H2PO4-、NH4+、脲和土壤微生物等)碳酸盐岩溶蚀结果有显著差异,如模拟污水碳酸盐岩有强烈溶蚀作用,使其释放更多Ca和C;低浓度Pb(NO3)2溶液碳酸盐岩溶蚀表现为吸收CO2;高浓度Pb(NO3)2、CuCl2、CuSO4和土壤微生物扩增溶液碳酸盐岩溶蚀表现为释放CO2;重金属盐溶液和复合污水碳酸盐岩溶蚀后有次生矿物生成等。

  • 标签: 碳酸盐岩溶蚀 模拟污水 CO2源/汇 钙源
  • 简介:俯冲-碰撞环境中山脉如何形成、俯冲过程在其中角色是板块构造理论中基本问题之一。解释造山带形成端元(end-member)机制是薄层(thin-skinned)和厚层(thick-skinned)模式,前者强调变形仅限于上地壳,而后者则认为下地壳甚至岩石圈地幔都发生了变形。

  • 标签: 造山带 板块构造理论 地壳变形 岩石圈地幔 上地壳 端元
  • 简介:70~80年代初,通过前寒武纪铁矿大量研究,肯定了自中元古代(约1800Ma)以来地球大气圈和水圈逐渐变为富氧环境。基于沉积(热水沉积、水成沉积,下同)硫化物矿床形成与水圈演化同步关系,认为水圈富氧是沉积硫化物矿床形成和演化重要控制因素之一。然而费解是为什么会在氧化水圈中形成沉积硫化物矿床?笔者曾提出氧化水圈局部还原环境成矿认识,本文着重其控矿机理问题进行初步探讨。1.中元古代以来地球水圈富氧特征地球水圈氧化—还原性质主要是由游离氧含量决定。地球历史中水圈游离氧含量很难定量描述,但其含量约从1800Ma开始增多,可以从下列事实得到证实:(1)太古代—早元古代铁矿形成主要与火山作用、构造元素早期富集有关,进入中元古代以后,大量水成沉积成因条带状含铁建造开始形成;(2)地球上代表氧化环境红层最早出现于中元古代;(3)中元古代首次出现膏盐层,同时碳酸盐岩开始沉积;(4)中元古代是原核生物开始繁盛时期,生物光合作用是

  • 标签: 富氧水圈 沉积硫化物矿床 还原环境
  • 简介:  平流层臭氧浓度降低直接导致到达地表太阳紫外UV-B辐射增强,为探明UV-B辐射强度改变土壤-冬小麦系统碳氮转化影响,本研究采用室内盆栽实验方法.……

  • 标签: UV-B 冬小麦 碳氮代谢 呼吸系数
  • 简介:  高水平放射性放废物(简称高放废物)安全处置不仅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迫切需要,而且关系到核工业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

  • 标签: 黄铁矿 高放废物 放射性核素 阻滞作用
  • 简介:鲁溪岩体和下庄岩体为粤北贵东复式岩体重要组成部分,两岩体构造背景相同,空间上紧密共生,时间上近乎同时生成,但鲁溪岩体不成矿,而下庄岩体赋存着大量铀矿床。这种差异原因探究深刻揭示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鲁溪岩体和下庄岩体中黑云母电子探针、穆斯鲍尔谱和ICP-MS分析表明,两岩体黑云母主量元素具有富铁贫挥发分特点;微量元素特征类似,具明显负铕异常;相对于鲁溪岩体,下庄岩体演化程度和挥发性组分F含量较高,而温度和氧逸度较低。从鲁溪岩体到下庄岩体,由于演化程度升高,F含量增高,温度和氧逸度降低,使铀在花岗岩中丰度升高,赋存方式由不利于成矿类质同像替换演变为有利于成矿晶质铀矿形式存在,这是鲁溪岩体不成矿而下庄岩体有大量铀矿床主要原因。

  • 标签: 黑云母 矿物化学 铀丰度 铀赋存形式
  • 简介:根据ESR测年和古气候渤海海平面变化探讨王兆荣,张汉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230026)关键词ESR测年,古气候,海平面变化在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研究中,用14C测年法已测定了海相沉积物年代,但由于14C测年。限制,要探讨1Ma海平面变化...

  • 标签: ESR测年 古气候 海平面变化
  • 简介:NR-667A(Ⅲ)型快速连续测氧仪是目前环境氡测量时间响应最短一种仪器。该仪器在核工业第六研究所标准氡室进行检定时发现,环境相对相对度仪器检定结果有很大影响。在相对湿度为80%-99%标准氡室内分别对仪器进行检定,结果在相对湿度为80%时仪器检定合格,而在相对湿度为99%时仪器检定不合格。本文从仪器工作原理检定结果进行。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法,当相对湿度太大时,可在仪器进气口安装干燥器进气进行除湿。

  • 标签: 相对湿度 静电收集型连续测氧仪 检定 影响因素 环境监测
  • 简介: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通过1/20万化探分散流扫面和分散流异常检查,发现了高品位、具有一定规摸丘洛金矿体。该矿体位于松潘—甘孜中生代印支地槽褶皱系中北西向鲜水河深大断裂带(延伸400km),严格受其次级断裂控制。鲜水河断裂北东有色达深大断裂,南西有甘孜—理圹深大

  • 标签: 洛金 深大断裂带 地槽褶皱系 松潘—甘孜 分散流 次级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