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再力花(Thaliadealbata)是近年来在湿地造景中应用较广泛外来水生植物。为探究该种植物是否对其他植物生长产生影响,采用种子萌发法,测定了再力花不同部位浸提液对3种敏感植物萝卜(Raphanussativus)、白菜(Brassicachinensis)和黄瓜(Cucumissativus)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再力花各个部位浸提液对3种植物种子萌发率、根长、芽长、鲜质量和干质量都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尤其是高浓度(50mg/mL)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再力花叶片浸提液浓度为50mg/mL时,对萝卜、黄瓜和白菜种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39.51%、10.53%和85.19%;根状茎浸提液浓度为50mg/mL时,对萝卜、黄瓜和白菜幼根长度抑制率分别为87.4%、71.23%和91.7%,对幼芽长度抑制率分别为51.21%、45.71%和69.66%。再力花各个部位都有感物质分布,根状茎浸提液感作用最强,其他部位依次为根、叶柄和叶片。

  • 标签: 再力花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率 幼苗生长
  • 简介:在GIS技术支持下,以福州市鼓楼区铜盘河沿岸社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社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污染源等相关信息,同时结合遥感影像,运用相关软件进行空间信息矢量化,建立起社区级环境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4个模块:地图显示、数据输入、信息查询和专题图制作.本研究在建立数据库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析.该数据库对于社区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 标签: 环境信息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 数据库
  • 简介:冲积河流粗颗粒河床,具有较大渗透性,河床渗透对明渠水流运动特性影响不可忽视.通过水槽试验,研究了河床渗透对垂线流速分布影响.距试验玻璃水槽进口10m处,设计一个长1.65m、宽0.7m收缩段,由12层直径1cm玻璃珠紧密有规则铺成,以模拟粗糙透水床面.其上下游铺上1层相同玻璃珠,形成粗糙度相同但不透水床面.垂线流速分布通过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及配套高精度坐标架系统测量.试验施放了3种流量,分别在不透水和透水床面进行垂线流速分布测量.试验结果表明:1)不透水床面的垂线流速分布符合粗糙床面的对数分布公式;2)粗糙透水床面明渠流垂线流速分布与不透水床面相似;3)相同水流条件下,透水床面的摩阻流速要大于不透水床面;4)透水床面的摩阻流速与积分常数变化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流速分布 试验研究 透水床面 明渠流
  • 简介:随着旅游业发展,古村落在旅游外力作用下发生着一系列变化.对于这些影响,本研究尝试以空间概念为观察视角,理解和认识古村落内部空间转化现象发生类型.通过对西递案例研究发现,旅游发展前后其空间构成发生了5种类型转化:私人空间转化为游客公共空间、私人空间转化为半公共-私密空间、社区公共空间转化为私人空间、社区公共空间转化为半公共-私密空间、社区公共空间转化为游客公共空间;而这些转化背后实际上体现了空间权属与空间功能之间对应转换关系.

  • 标签: 古村落 空间转化 类型 旅游发展
  • 简介:泥炭地炭屑记录作为火演化代用指标已经被广泛认可,可以用于反演历史时期火事件。综述了国内外利用泥炭地炭屑记录进行火事件以及人类活动效应研究进展;总结了泥炭地炭屑作为火事件代用指标的独特优势,指出泥炭是探讨气候变化、植被类型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良好载体;针对目前泥炭地炭屑研究存在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今后泥炭地炭屑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炭屑 泥炭 火事件 进展
  • 简介:利用ThomsonDataAnlyzer(TDA)软件,对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SCIE)文献数据库中收录1899~2010年间湿地研究论文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出作者关键词词频次数在100次以上关键词,以及高频词出现年代,并将百年湿地研究划分为5个时间段,分析各个时间段内在研究中出现最多10个关键词,以及百年湿地研究文献平均年发文量最多10个关键词及其共词关联度,以期发现国际湿地研究内容及热点。结果表明,湿地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大量研究始于1990年;湿地水文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功能等是湿地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建模是其研究主要方法;美国在该研究领域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研究湿地科学第二大国。

  • 标签: 湿地 文献计量 SCIE数据库
  • 简介:底层土壤有机碳库占土壤总碳库50%以上,但其控制机理仍不清楚.本研究以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酶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杉木林表层(0~10cm)和底层(40—60cm)土壤微生物生长对策差异.结果显示,相对于表层土壤,底层土壤易利用碳含量更高,表层土壤微生物更趋向于K对策,而底层土壤微生物则更趋向于r对策.

  • 标签: 杉木林 有机碳分解 土壤微生物 生长对策 土壤易利用碳
  • 简介:河岸缓冲带滞缓径流、沉降泥沙和控制面源污染等功能存在着明显宽度效应。在简述国外河岸缓冲带政策和管理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基于复杂数学模型、简单数学模型河岸缓冲带宽度确定方法和其他确定方法,介绍了这些方法原理和参数,评述了它们优缺点;对中国河岸缓冲带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河流滨岸带生态系统管理、缓冲带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河岸缓冲带 宽度 确定方法
  • 简介:湿地土壤依靠孔隙而发挥水源涵养功能,广义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是指湿地土壤内多个水文过程及其水文效应综合表现,而狭义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仅指湿地土壤蓄水。主要从土壤水源涵养机制、计算方法、土壤蓄水量及其对径流调节、影响土壤蓄水因素等几个方面对当前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研究进行了综述。土壤涵养水源是由于水分能在土壤孔隙中存储、持留和运转。从力学角度看,水分主要依赖于吸附力、毛管力和重力作用而持留。湿地土壤蓄水能力3种计算方法各有优缺点,计算时应结合湿地水文波动实际情况而选择。不同类型湿地土壤蓄水能力因土壤本身性质而异。湿地土壤蓄水能力受土壤粒径组成、结构、孔隙、有机质和含水量等因素影响,同时受自然及人为因素调控。针对当前湿地土壤蓄水能力研究不足,指出应加强对湿地蓄水能力定量研究及计算方法探讨;同时,土地利用对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影响研究也需进一步加强。

  • 标签: 湿地土壤 水源涵养 蓄水能力
  • 简介:通过等温热力学吸附实验,比较人工湿地基质高钙废渣、改性赤泥和火山石对污水中氨氮去除效果。结果表明,3种基质氨氮吸附过程都可以用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进行拟合;高钙废渣、改性赤泥和火山石对氨氮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6.27mg/g、6.15mg/g和0.98mg/g;经高钙废渣处理污水,出水最清澈;高钙废渣对氨氮吸附效果最好。用吸附效果最好高钙废渣进行了模拟人工湿地吸附氨氮基质柱实验,以高钙废渣为基质模拟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氨氮去除率为20%~42%。

  • 标签: 氨氮 等温吸附 基质 人工湿地
  • 简介:城市不透水面增加对降雨径流关系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选择位于福州城区内厦坊溪和解放溪2个流域,在流域尺度上研究现状和城区未来扩展过程中对应不透水率及其与降雨一径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透水率与径流系数在不同降雨情况下都成正相关线性关系,尺。达到0.9以上;随着降雨量增大并伴随着前期湿润度由干到湿变化,虽然不透水率对地表径流影响有所弱化,但整体而言,城市不透水面的增加导致相同降雨情况下径流系数增加,并增大城市排水系统负担.利用研究结果,论文最后从保护河网水系、合理规划城区发展、完善排水系统和加强绿地系统建设等方面对城市规划提出建议.

  • 标签: 不透水率 径流系数 SCS模型 福州
  • 简介: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是3种重要温室气体。水库是这些温室气体重要排放源,排放途径多样,而且排放受诸多因素影响,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差异。水库消落区是连接水陆生态系统能流、物流枢纽,是温室气体产生重要场所。通过分析国内外水库温室气体排放相关领域研究成果,阐述了水库消落区、水库沉积物中温室气体产生和排放特点;总结分析了水库温室气体4个主要排放途径:水面自由扩散、气泡排放、水轮机和溢洪道、大坝下游河流排放;从季节变化、水面风速、水体pH、水温、水体含氧量、水位变化、水体中氮元素和磷元素浓度、库龄等角度,深入探讨了水库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因素;提出了未来在水库温室气体研究中需要加强几方面内容。

  • 标签: 水库 温室气体 排放 影响因素
  • 简介:通过对福州市不同功能区域降雨径流水质现场监测,研究福州市中心城区非点源污染特征.结果表明,福州市降雨径流中部分污染物平均浓度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Ⅴ类指标,尤其是CODcr.降雨初期,径流污染物浓度较高,并随着降雨历时延长而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不同功能区污染物平均浓度变异较大,其中交通区和工业区相对其他区域污染较为严重.

  • 标签: 降雨径流污染 城市非点源污染 福州市
  • 简介:福建省自然人文地域分异产生了两大双核结构,即福州—南平、厦门—龙岩,分别以福建省两大流域,即闽江流域和九龙江流域为产生、发展区域背景.本研究根据双核空间结构,以"一体两翼"空间格局作为基本框架,通过分析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四大战略.

  • 标签: 一体两翼 双核结构 文化创意产业 集聚战略 福建省
  • 简介:湿地与周边水文系统通过复杂水文过程相互联系和影响,具有整体性和复杂性。研究湿地与周边水文系统相互作用过程和机理,对湿地保护和恢复起着重要作用。以美国奥克弗诺基(Okefenokee)流域为案例,构建包含沼泽地表水、沼泽地下水、高地地表水和高地地下水4个水文子系统流域水文网络模型,采用生态网络分析方法中效用、控制和单位元分析研究水文单元间作用关系。控制分析结果显示,高地地表水和地下水两个子系统对沼泽地表水和地下水子系统支持程度达到100%。无论是沼泽还是松林高地,其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存在高度相互依赖和互补性。效用分析结果表明,沼泽地表水和高地地下水之间存在着互利水文关系。而单位元分析结果显示,沼泽地下水深层渗漏和高地松树生态系统蒸散过程是袭夺流域湿地系统水资源重要一环。上述结果表明,生态网络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水文单元之间作用过程、描述水文单元之间直接和间接水文关系,可以用于流域湿地水资源管理。

  • 标签: 奥克弗诺基 沼泽 湿地 水文关系 生态网络分析
  • 简介:以安庆沿江农田不同退耕还湖方式——低坝高网式水产养殖和湿地自然恢复区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并以邻近水田和旱地土壤作为参照,研究退耕还湖后湿地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变化。结果表明,退耕还湖18a(1991~2009年)后,在湿地自然恢复区,湿地土壤(深度为0~30cm)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磷酸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大,土壤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减小;由水田退耕18a湿地亚表层土壤(深度为15~30cm)脲酶活性和表层土壤(深度为0~15cm)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由旱地退耕18a湿地无明显差异,由水田退耕18a湿地表层土壤脲酶活性和亚表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都明显高于由旱地退耕18a湿地。退耕还湖18a后,进行低坝高网式水产养殖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减小,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大;由水田退耕18a湿地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与由旱地退耕18a湿地无明显差异,由水田退耕18a湿地表层和亚表层土壤脲酶活性、表层土壤蔗糖酶活性和亚表层土壤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由旱地退耕18a湿地,而其亚表层土壤蔗糖酶、表层土壤磷酸酶、表层和亚表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低于由旱地退耕18a湿地。天然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明显低于已退耕还湖湿地和参照农田土壤。退耕还湖后,湿地不同利用方式及其历史利用方式影响湿地土壤生物化学性质;湿地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含量和水文条件变化是导致湿地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变化主要原因。

  • 标签: 退耕还湖 湿地土壤 微生物碳 土壤酶活性 安庆
  • 简介:2010年11月采集了黄河口潮滩湿地两种典型生态系统[碱蓬(Suaedasalsa)盐沼和光滩]表层土壤样品,进行了7d室内厌氧培养,并测定分析CH4产生潜力及其对有机物和氮输入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周期内,碱蓬盐沼和光滩表层土壤CH4产生潜力都在培养第7天后达到最大,平均值分别为0.0357μg/(g·d)和0.0013μg/(g·d),前者表层土壤CH4产生潜力高于后者;有机物输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CH4产生潜力,且其对碱蓬盐沼CH4产生潜力较光滩具有更大促进作用。尽管葡萄糖对于潮滩湿地CH4产生潜力促进程度高于乙酸钠,但二者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氮输入对潮滩湿地土壤CH4产生潜力影响与氮输入形态和土壤理化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NH4+添加促进了碱蓬盐沼和光滩土壤CH4产生潜力增加,尽管其对于碱蓬盐沼促进程度要高于光滩,但二者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NO3-添加对碱蓬盐沼土壤CH4产生潜力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对光滩土壤CH4产生潜力表现为促进作用。在当前外源有机物和氮(NH4+—N为主)为黄河入海主要污染物情况下,黄河口潮滩湿地土壤作为CH4源,在估算潮间带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时应给予特别关注。

  • 标签: 土壤 甲烷产生潜力 潮滩湿地 有机物 黄河口
  • 简介:生态浮床系统处理技术因具有投资少、易操作、无二次污染兼具良好景观性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污染水体治理。生态浮床系统是一个复合生态工程系统,其对污染去除机理是一个错综复杂过程,填料、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微生物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概述生态浮床系统发展状况、脱氮除磷机理、限制因素及存在问题;重点概述以细菌固定技术和曝气等方式外在法和以改进生态浮床系统构造形式、筛选优势浮床植物等方式内在法,来提高生态浮床系统脱氮除磷效率;展望了生态浮床污水处理系统未来研究与应用前景。

  • 标签: 脱氮 除磷 生态浮床 去污效率
  • 简介:根据有关调查资料,对河南省湿地植被特征种区系组成、科属种三级分布区类型及其与植被关系等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河南省湿地植被特征。结果显示,维管植物有50科99属249种,种子植物科分布区类型有6个,属有10个,种有13个。科属都为世界分布类型最多,除此类型之外,泛热带和北温带成分占有突出位置。种分布区类型中,世界分布显著减少,而以东亚分布为最多,热带亚洲分布次之,北温带分布居第三;中国特有分布中,中国亚热带分布为最多。从浅水湿地到草丛湿地植被,其建群种虽都以世界分布科为最多,但热带分布数量减少,而温带分布数量逐渐增多。河南省湿地植物区系与东亚和热带亚洲以及北温带植物区系联系最为紧密,而在中国南北方湿地植被区系关系中较接近于南方亚热带湿地植被区系特征。

  • 标签: 湿地植被 特征种 植物区系 河南省
  • 简介: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监测湿地水位变化,对湿地保护、恢复和重建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利用C波段VV极化和L波段HH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影像,结合同步野外测量和调查工作,在各季节不同时间间隔下,研究不同湿地类型后向散射特性差异和干涉相干性差异;在对影响干涉相干性因素进行评价基础上,建立差分干涉测量湿地水位变化监测函数模型,利用获取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分析黄河三角洲天然湿地水位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差分干涉测量技术不仅可以获取湿地水位变化,而且还能提供水位变化空间细节,这是本技术最突出特色。

  • 标签: 合成孔径雷达影像 差分干涉测量 天然湿地 水位变化 黄河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