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是将需要翻修或者废弃的旧沥青路面,经过翻挖、回收、破碎筛分,再加入新集料、新沥青材料适当配合,重新拌和,形成具有一定路用性能的再生沥青混合料。依托上海市G15大修工程,本着经济、环保、资源重复利用的原则,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掺入沥青铣刨料(RAP),设计其掺配比例,验证其各项性能。

  • 标签: RAP 新料 再生利用 配合比
  • 简介:依托扬州地区的温拌再生沥青路面工程,对其路面表观状况、路用性能、路面承载力进行了定期跟踪观测与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路用性能方面,车辙与破损衰减较快,年平均衰减率约为1.5%;平整度与横向力系数衰减较慢,年平均衰减率约为1.3%;路面承载力方面,温拌再生路段的回弹模量年平均衰减率约为4.8%;总体来看温拌再生沥青路面具有很好的使用性能且与热拌沥青路面的性能相当,具备实际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温拌再生沥青路面 路用性能 后评估
  • 简介:高RAP掺量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长期路用性能成为当前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关注的焦点。在室内设计85RAP掺量的再生沥青混合料,采用长期烘箱加热法在85℃烘箱加热5d和10d对其进行模拟老化,然后采用动态蠕变试验、半圆弯曲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对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期老化作用下,再生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增强,低温抗裂性能和抗水损害性能下降;与新沥青混合料相比,再生混合料在长期老化作用下具有较大幅度的抗车辙性能提升和低温抗裂性能下降,其抗老化能力较差。如何进一步提升再生混合料的长期路用性能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 标签: 再生沥青混合料 RAP 长期老化作用 抗车辙性能 低温抗裂性能 抗水损害性能
  • 简介:在城市立体交通主干道下建设多舱大规模综合管廊已是综合管廊建设的趋势。立体交通下多舱综合管廊障碍物避让一直是构筑物设计难点。以广东某沿海城市开发区主干道下四舱综合管廊为例,介绍了典型新要求条件下管廊的障碍物避让方式,以期为其他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地下综合管廊 多舱管廊 立体交通 障碍物避让
  • 简介:为了解决我国旧路升级改造问题,采用就地冷再生技术充分利用旧路材料及路面结构强度,并简化施工工序,可一次性实现对旧沥青路面的再生改造,是一项绿色节约的公路维修改造技术。根据黄河堤顶道路的路面实际情况确定就地冷再生基层路面结构方案,优化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通过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及7d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研究不同水泥剂量下混合料的最大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及冷再生混合料的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水泥剂量成正比关系,当水泥剂量为6.0%时,各项数据均有较为明显的提高,此时最佳含水率为9.6%、最大干密度为1.865g/cm3。提出了施工前后的控制点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及工程质量。

  • 标签: 水泥就地冷再生 石灰稳定土基层沥青路面 配合比设计 施工质量检测